概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4277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论.docx

《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概论.docx

概论

绪论

1.为每一个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2.研究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规律,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

3.数学还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数学化的过程。

4.数学化的过程包括横向数学化与纵向数学化。

横向数学化的过程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将实际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纵向数学化过程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

5.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6.数学的主要特征:

数学科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征。

数学的抽象性是指数学来源于实践,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上的抽象,在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上都具有抽象的特征。

7.数学的发展过程:

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变量数学时期,近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

8.“数学化”的过程是将现实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的一种简单化的过程。

9.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出现是变量数学发展的重要标准

10.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区别:

①数学科学要对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阐述,一般从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出发,全面完整地、系统地表述某一个数学领域的内容和方法;数学学科一般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内容和方法;②数学科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

数学学科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往往不作严格的论证,只是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具体的认识有关原理③数学科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而数学学科在不影响内容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

*老师画的(1、数学学科是以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规律为目的,具有严谨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的系统方法。

小学数学学科以培养学生,使学生了解数学,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为目的,是学生发展全面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学科的小学数学,是从数学学科中选择而形成的,但小学数学内容并不是将数学科学某些内容简单的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2、学科数学是以培养人为目标,数学学科是以阐述数学的原理为目标的。

学科数学需要考虑如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数学的有关内容,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11.大众数学的主要特征:

①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②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③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的工具来学

12.小学数学教学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评价等。

13.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是提出和思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

三是提高自身水平和研究能力。

系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心理论是基础,小学数学实践是基本途径,而将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理论、方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自身素质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

2.《标准》对数学学习目标的规定:

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②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3.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4.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①社会发展②儿童发展③数学科学发展

5.各国在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达上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从中也反映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是数学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是数学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从精英转向大众。

三是数学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统一的模式。

四是数学课程目标更注重联系现代生活和社会。

6.数学应用的具体要求包括:

(1)通过处理问题以及运用物质材料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理解能力;

(2)应用数学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以及解决从中小学课程的其他科目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3)对数学本身进行探索,引导学生投身于活动,在此过程中使用和应用数学。

这些丰富的教学学习活动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7.2000年与1992年《大纲》相比,数学目标的修改:

①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改为“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②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改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③增加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④1978年第一次把“小学算数”改为“小学数学”

8.从总体目标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规定了分学段目标和分领域目标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

9.四大学习领域目标: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目标领域: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0.十大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创新

11.<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对总体目标进行阐述。

(目标领域)

12.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是《标准》的核心

13.

新课标特点:

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是<标准>的核心②强调培养学生“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③结果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相结合Ⅰ建立过程性目标也为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提供机会。

Ⅱ数学化的过程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将现实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运用数学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Ⅲ从具体问题入手,用数学的方法去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从中寻找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体现数学化的过程④注重情感态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1.小学数学内容是指为了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呈现它们的方式。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是教师在教学中施教的重要依据之一。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目标,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4.数学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理念是:

(1)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2)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考虑到因素)

5.过程性内容大体上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是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作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从符号一直到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

6.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与特征上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四部分。

7.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随机现象,能在不确定的情景中作出合理判断是概率学习的主要目标。

4.课程内容的组织:

对选择和确定的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和编排的方式。

5.1992年以前数学大纲的特点是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不予重视。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逐渐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索与解答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学习过程

1.数学学习的含义:

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这种思维活动过程是有预定目标的变化过程

2.

小学生数学学习(以下简称小习)的特点①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②小习是进行初步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③小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形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这一特点是由数学的抽象性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数学学习就是数学符号的学习。

④小习中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衡

3.小习的一般过程①习得阶段②保持阶段◆通过练习等活动,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初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得到一定技能,是新的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较为密切的联系③提取阶段

4.数学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理解就是在感知到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

)掌握(促进学生在激烈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和联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

)三个环节

5.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小学数学过程与方法

1.小学教学过程:

为实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由小学数学老师与小学生共同经历的认识过程。

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既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也具有小学数学自身的特殊性。

2.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活动认识,是学生改造主观世界,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

3.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识和交往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与交往实践统一的过程。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的教学中介。

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学生这一认识的主体,主导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和依据。

(2)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教学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的性,数学有着更广泛的应用性。

(3)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与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5..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首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产生矛盾的必然性其次要正确对待教学中出现的矛盾,要分清教师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最后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巧妙化解矛盾。

6.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

(须注意的两方面:

1.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组织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现实的具体情景出发,经过归纳,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寻找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二、师生共同生成和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三、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获得数学发展的过程)

9.小学数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一、促进学生的发展二、促进师生本身的专业成长)

10.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守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运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11.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主要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发,启发式谈话法和发现法

12.讲解法的主要特点是:

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由教师通过系统的讲授呈现给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采用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将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经过加工整理贮存于头脑之中。

在小学教学中,使用讲解法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合乎逻辑的推导,入情入理的分析,帮助学生系统的获得知识,形成观点,发展能力。

13.使用练习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⑴练习目的要明确⑵联系要有层次性⑶练习要有针对性⑷对练习的结果要及时评价⑸练习量要适度⑹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14.启发式谈话:

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并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新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发方法。

它的形式是师生对话,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

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师生双向交流性强②操作灵活,可变性强③容易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④教学过程中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⑤可以锻炼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⑥反馈及时。

15.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倡自主,研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16.教学方法的表现为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教书的方法和育人的方法,以及师生交流信息、相互作用的方式。

17.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主要有:

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启发式谈话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

18.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⑤还要考虑学校的物质设备条件和学校文化氛围。

第五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组织

1.教学设计:

亦称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的一个系统过程。

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⑴教学目标设立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⑵教学策略设计⑶教学评价

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P162:

①以“教”为中心教学设计模式②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过程模式③“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4.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P165

(1)课型:

①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实习课、练习课、习题课(老师说的)

②新授课、联系课、复习课、讲评课、考查课、实践课(课本上的)

5.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钻研教材:

①明确教材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的②明确教材知识体系,分清主次③明确重点、难点、关键④备好习题

(二)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思维水平

(三)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四)充分重视教学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①全班上课②班内小组合作教学③班内个别教学

7.班级授课制的变式:

①复式教学②现场教学

8.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组织的基本要求:

①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加强计划性②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与教育性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第六章小学数学教学手段

1.教学手段:

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和学的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工具或设备,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物质。

2.小学数学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用以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介。

3.儿童认识数学是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他们需要借助各自直观的材料,形成必要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直观的教学手段起着重要作用。

4.常规教学手段包括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简单的教具和学具

5.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物质依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7.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直观性强、交互性强

8.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投影、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

10.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①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②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注重实效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忽略学生的参与意识

1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七章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1.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

①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②对数学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③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发现难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不足④使学生明确学习后欲达到的标准,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⑤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补充:

前两个目的和传统的考试目的是相同的。

通过考试教师能够诊断出学生的困难,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但传统的考试更多地注重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在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探索和创新的意识等方面的作用很小。

现代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追求在传统的考试之外拓展出更多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2.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

①数学知识和技能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感与态度

3.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法:

日常检查、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

4.评价的呈现方式:

评分、评语和成长记录袋

5.有效教学的特征或者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学生学的角度):

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②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③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④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⑤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⑥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6.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②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③让学生参与评价工作④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因人而异

第八章数与代数内容分析与教学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2.数感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①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②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全面落实数学教育目标,修正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偏差。

③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④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概念和运算的意义

3.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就在于:

丰富学生对数与数量关系的感性理解和理性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会代数学的方法理解现实问题,逐步学会数学地思考。

4.学生能将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建立起联系,了解数概念的实际含义,是理解数的标志,也是建立数感的表现。

5.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P311

(1)算式方法和方程方法共同特点,都是以四则运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已有知识为基础,都要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列式解答

(2)区别:

形式上不同,解题思路不同(3)算式解法是方程解法的基础,而方程解法是算式解法的发展和提高。

第九章图形与几何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

1.小学阶段设置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的重要目标在于,通过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逐步经历和体验从直观感知、具体操作到理性思考、数学表达的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空间观念和空间推理、合理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更好地理解人类耐以生存的空间,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

2.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法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3.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

①生活经验的再现②观察活动③操作活动④想象活动⑤创作活动

第十章统计与概率分析与教学探究

1.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物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

2.统计与概率的削断目标:

(1)第一阶段:

让处于小学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以及不确定现象有的体验;

(2)第二阶段:

学习简单数据统计过程,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定性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重视统计过程的体验是《标准》的重要思想。

对统计而言,它的全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制图表及分析等,这些内容将成为统计学习的首要目标

2.小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更重要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规律、法则,而是过程、思想和观念的学习。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概率、统计的基本思想,感受统计就是从个别的现象去了解整体,体会利用数据分析来体验随机性,强调指定决策的过程,重视问题的背景及概率、统计在社会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而不是把这部分内容处理成纯计算的内容。

第十一章综合与实践内容分析与教学

1.综合与实践主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索活动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一些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2.“综合与实践”是《标准》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3.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设置,吸收和借鉴了主体教育和建构主义理论。

4.为什么要设置综合与实践:

㈠从数学的学科性质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㈡从小学生学数学的认知过程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

《标准》更明确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将体验、经历、感受数学过程写进了目标。

㈢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

体会数学知识间、数学与其他学科间,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教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加强综合与实践。

第十二章数学问题及其教学

1.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②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③学习解题是数学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

2.数学问题是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被意识到但又不能立即达到的情境状态。

3.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寻找恰当的途径与方法。

4.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应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问题的解决包括着明显的数学概念或技巧②问题能够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③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6.小学数学问题的分类:

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

开发性问题:

1.怎么理解抽样性:

抽象性定义⑴数学研究对象是形象化的思维材料⑵数学的抽象有丰富的层次,筑基的抽象,而且伴随着高度的概括性⑶数学抽象性表现为广泛的使用数学符号⑷数学的抽象性以具体行为为基础,而且以广泛的具体性为归宿

2.如何运用抽象和具体结合安排教学?

数学教学中,运用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应以学生的感受出发,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从具体到抽象,逐渐形成抽象的概念,上升为理论,进行判断和推理,再由抽象到具体,应用理论指导实践。

首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次要培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在教学中可通过实物教具,利用教形结合,以形代数等手段。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以下四种方法:

(1)抽象概念形象化

(2)抽象符号具体化(3)抽象问题情境化(4)抽象方法具体化

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独立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的定义学情分析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标明确,目标正确,目标合适内容重难点分明突出方法选择合适教学具的准备满足教学的需要,适应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结合一堂好课的要求

4.为例设计如何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

(1)用小木棒揭示“凑十法”,通过学具操作,可分步进行;

(2)摆出两堆小摆,一堆9根,一堆2根;(3)边思考边操作,要求学生要用小木棒摆出计算结果,看出是11根(4)用口述加操作,讲出“凑十法”(5)口述法讲出以上思维过程;将操作过程在算式上展现出来(6)通过9加几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凑十法”,到教学8加几,7加几的时候,学生可在较大范围内应用“凑十法”,实现知识迁移。

5.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特点:

①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即第一次遇到的问题②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转换或组合③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内隐的思维活动和外显的操作活动两个方面④问题一旦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原则或规则,就储存下来并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⑤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活动。

6.如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定义:

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包括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的表的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2怎样培养①从教材中挖掘内容。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除了应该考虑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逻辑因素,考虑每册、每单元、每课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