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4248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高二2020—2021学年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乳酸与Na2CO3反应

B.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

C.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增加

D.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①为血液,含有胆固醇、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①从静脉端渗出成为②,大部分②进入④

C.血红蛋白不存在于①中,且①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可导致②内渗透压相对升高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3.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器官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某人长期通过节食减肥,有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B.寒冷时手脚冰冷,说明内环境稳态已被破坏

C.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功能衰竭时出现的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

4.2019年12月8日在重庆举行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下列与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C.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变化

D.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5.图甲中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突触的一种),图乙是a部位的放大图。

乙酰胆碱(Ach)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肌肉收缩。

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e处给予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肌细胞快速吸收Na+

C.图甲中的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e会引起f的收缩

D.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正常情况下会持续发挥作用

6.河豚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但其体内含有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使人体迅速死亡。

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

D.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7.肥胖人群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其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而脂肪组织内巨噬细胞比例高达40%,有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内的巨噬细胞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关联。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会产生包裹着miRNA的分泌泡,miRNA是一类核苷酸数目较少的RNA,它会通过与mRNA特异性结合来起作用。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胰岛素的功能之一是抑制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B.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无法调节血糖

C.糖尿病患者多食的原因是体内缺少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

D.这些miRNA将以胞吐的方式排出巨噬细胞

8.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胃泌素释放肽在突触间隙中通过协助扩散到达后膜完成信息传递.

B.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小鼠出现抓痒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C.胃泌素释放肽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D.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合成,可缓解或治疗瘙痒

9.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

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强度不是等同的,利用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如下实验(心得安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

对两组健康青年分别注射等量的阿托品和心得安各4次,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组的每位健康青年共进行了8次心率的测定

B.注射阿托品后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

C.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使得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D.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

10.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下图Ⅰ、Ⅱ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

B.A~B时,膜内Na+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有关

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

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Na+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

11.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高浓度的血糖,②可能是胰岛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12.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13.如图表示的神经元为假单极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c结构位于神经节(非脊髓部位),e结构位于反射中枢。

据此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神经元为感觉神经元,树突比轴突长

B.在b处给予适宜刺激,膜外变为负电位

C.e结构称为神经末梢,可直接与肌细胞相连并支配其运动

D.c结构位于脊髓外,且含有细胞核

1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

②“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③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

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⑤第二级记忆为永久记忆,不易遗忘

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

15.芝加哥大学一个研究小组以一群挪威鼠为实验对象展开对孤独与癌变的关系的研究。

结果发现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的小鼠往往情绪低落,且患癌症的概率是群居者的3.3倍,同时发现被隔离鼠会产生更多的“压力激素”。

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C.情绪低落可降低免疫系统功能

D.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16.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

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17.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可调节胰液的分泌

D.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18.“甲亢”往往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引起线粒体的解偶联作用(细胞内有丙酮酸的大量分解,但无ATP形成)导致的。

根据这一事实,“甲亢”患者会出现的症状是

A.吃的食物多,肥胖

B.吃的食物少,消瘦

C.吃的食物多,消瘦D.吃的食物少,体温低

19.TORC2蛋白与血糖的调节有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B.TORC2蛋白的开关功能体现了血糖的反馈调节机制

C.血糖浓度偏低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D.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只有肝细胞

20.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b和图c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

B.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

C.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二、不定项选择(本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

2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摄入无机盐过多,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上升

B.血浆渗透压大部分来源于胶体渗透压

C.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下降,胶体渗透压上升

D.营养不良的人其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22.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如下图所示。

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左后肢发生规律性的收缩(屈腿反射);再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其左后肢趾部,左后肢未发生屈腿反射。

下列分析和推论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B.屈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

C.若破坏脊髓后刺激的是传出神经,左后肢不会产生反应

D.不破坏脊髓,刺激脊蛙的脊髓可能引起双后肢发生反应

23.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

B.该实验前后对照,不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作用相抗衡

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24.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促胰液素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B.由图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

C.图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

D.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内环境参与食物的消化

25.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如下:

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NE将发生如右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NE是一种神经递质

B.NE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后抑制NE释放属于反馈调节

C.突触前膜和后膜均能摄取NE,说明某些兴奋可以双向传递

D.NE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

三、简答题(本题5道小题,共45分)

26.(9分)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

如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请分析回答:

(1)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_____________中。

(2)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

根据此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可推测该男子_____________(器官)的功能可能损伤。

(3)根据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的数值,可以判定该男子可能患___________病。

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6.9%,无机盐含量不足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9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主要是Na+内流,从而使膜内外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恢复静息电位时,主要是K+外流,从而使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这一周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如图1所示。

在神经纤维上分别取三个电位差测量点,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位于测量点的细胞膜外侧和内侧,FE=FG,均为5cm,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K+的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膜外K+的浓度,从图1可知,膜内外的电位差为   mV。

 

(2)图1中A点时膜外Na+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膜内Na+浓度。

AC段为产生动作电位,此时Na+内流方式为        ;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此时K+外流方式为        。

 

(3)图2中,受刺激后,F点处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状态变化是         。

 

(4)兴奋在FE、FG段传导的时间依次为t1、t2,两者的大小是t1    t2(填“=”“<”或“>”),原因是                            。

 

28.(8分)英国科学家揭示了肠道菌群引发肥胖的机理,人类向肥胖症的治疗又迈进了一步。

图为肥胖症发生机理的部分示意图(“+”表示增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由图可知,肠道中微生物产生的乙酸增多,副交感神经兴奋会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产生,从而引起血糖含量_____,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可转化为__________,从而引起肥胖。

(2)乙酸增多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分泌_________,作用于胃黏膜分泌细胞,促进胃饥饿素的产生,胃饥饿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调节,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增多又使微生物产生乙酸的量增加,这说明①②③过程属于______调节。

(3)胃饥饿素可以使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兴奋,摄食量增加,还可以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激素减少,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低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进而导致肥胖。

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产生,体现了激素分泌的调节中存在____________的调节机制。

29.(8分)某些种类的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

下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回答问题:

(1)图示为___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受体蛋白存在于___________上。

(2)由图可知,毒品能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毒品能使人体最终在__________产生愉悦感。

(4)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1分)塑化剂事件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危害。

有人猜测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雌性激素,可能会引发性早熟。

请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说明:

性成熟的早晚可以用初始发情时间为指标)

(1)实验材料和用具:

同种        雌鼠若干、含适量浓度塑化剂的饲料(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饲料(乙)、普通饲料(丙)等。

 

(2)实验目的:

探究塑化剂的作用是否类似于雌性激素,可引发性早熟。

(3)实验原理:

略。

(4)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猜测正确,则实验结果是                   。

 

 

高二2020—2021学年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BCBADBACDBDCCDBBBCDCBCDBDABCDABD

26.(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共9分)

(1)当生物体内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液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动态平衡(1分)

(2)肾脏(1分)

(3)糖尿(1分)排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

(4)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

27.(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9分)

(1)大于 -60 

(2)大于 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 (3)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4)= FE=FG,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等距传导,所用时间相同(2分)

28.(每空1分,共8分)促进降低甘油三酯神经递质神经(正)反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分级调节

29.(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8分)

(1)突触突触后膜

(2)增加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抑制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2分)

(3)大脑皮层

(4)吸毒导致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获得同等愉悦的效果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2分)

30.(共11分)

(1)同龄、幼年(2分) 含适量浓度雌性激素(2分) 

(4)将实验材料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幼龄雌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A、B、C 。

A组每天饲喂一定量的饲料甲,B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乙,C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丙。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

观察记录每只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并取平均值。

(5分)

 (5)A、B两组的平均初始发情时间都早(或短)于C组(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