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4235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一轮复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一轮复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一轮复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一轮复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2.docx

《高三一轮复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复习2.docx

高三一轮复习2

A区高三、二部

第2讲(共6课时:

基础4课时+检测2课时。

内容:

必修一第二章章(共5节)

编制:

祝嗣河时间:

2015、9、1

第1课时(主要是1节和实验内容)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分类。

2.学会检测细胞中的化合物。

3.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合成过程及作用。

4.了解核酸的分类、分布,理解核酸的组成。

5.了解糖类、脂质、无机物。

二、旧知再现

3、学习活动

活动1:

绘制第二章知识结构图。

活动2:

从元素组成角度思考有机化合物间的关系。

(可画图示)

活动3:

回忆还原糖、脂肪及蛋白质的鉴定试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活动4:

独立解答下列问题。

例题: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

下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

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下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

三、检测

1.(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

B.C、H、O、N是组成生物体内酶所必需的元素

C.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

D.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3.(2012·广东高考)分析下表,可推测(  )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

甲、乙混合

注:

“+”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4.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

5..(2013·海南高考)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   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

6.(2010·上海高考)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纤维素和尿素B.脂肪酸和磷脂

C.腺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D.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7.(2011·江苏高考)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多选)(  )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第2讲第1课时提示: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比较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成分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0.1g/mLNaOH溶液

0.05g/mLCuSO4溶液

0.1g/mLNaOH溶液

0.01g/mLCuSO4溶液

反应原理

含醛基的可溶性还原糖将Cu(OH)2还原为Cu2O沉淀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络合物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先加入A液2mL摇匀,再加3~4滴B液摇匀

反应条件

50~65℃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

反应现象

样液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样液变紫色

相同点

都含有NaOH、CuSO4两种成分,且所用NaOH溶液浓度都是0.1g/mL

2.注意事项

(1)三个实验中都不宜选取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颜色变化。

(2)在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作为对照,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

(4)在脂肪的鉴定中,实验用的花生种子需提前浸泡3~4h,浸泡时间太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太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洗去浮色时不能用清水,因为染液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3.易错易混辨析

(1)易忽略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

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2)易混淆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使用:

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且现配现用;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

(3)易写错“斐”和“脲字”:

“斐林试剂”中的“斐”不可错写成“非”,双缩脲试剂中“脲”不可错写成“尿”。

(4)误认为脂肪的鉴定必需使用显微镜:

若要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则使用显微镜,但若要通过溶液颜色变化,则不必使用显微镜。

旧知回顾:

×××

例题[答案] 

(1)浅 淀粉 Ⅰ

(2)深 还原糖 Ⅱ

检测1C2C3D4C5C6C7BCD

 

A区高三、二部

第2讲(共6课时:

基础4课时+检测2课时。

内容:

必修一第二章章(共5节)

编制:

祝嗣河时间:

2015、9、1

第2课时(主要是2节的内容)

一、旧知再现

判断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说法的正误。

(1)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2013·重庆卷T1A)()

(2)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2012·江苏卷T1A)()

(3)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2012·江苏卷T1D)()

(4)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相同的元素组成。

(2010·上海卷T9B)()

(5)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2012·江苏卷T1C)()

2、学习活动

活动1:

写出氨基酸中各原子的计算公式。

活动2:

写出关于蛋白质的计算公式或规律。

活动3:

结合排列组合知识,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活动4:

独立解答下列问题。

例1:

某多肽的分子式为C42H65N11O9,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以下3种氨基酸,则此多肽中含有的赖氨酸个数为(  )

A.2个         B.3个

C.5个D.8个

例2:

下图为胰岛素合成后加工为有活性胰岛素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切除c肽是肽键水解的过程,肽键水解所需的水分子中的氢用于形成哪些基团?

(2)有活性的胰岛素中至少含有几个氨基和羧基?

含有多少个肽键?

3、运用

1.判断下列有关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正误。

(1)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

(2012·海南卷T1B)(√)

(2)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

(2012·海南卷T1D)(√)

(3)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

(2012·海南卷T1A)(×)

(4)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2012·海南卷T1C)(√)

2.判断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叙述的正误。

(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012·海南卷T2D)(√)

(2)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2012·海南卷T2A)(√)

(3)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2009·福建卷T4A)(×)

(4)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2012·海南卷T2C)(×)

(5)蛋白质区别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2013·重庆卷T1D)(×)

(6)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2013·海南卷T1B)(√)

(7)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

(2013·江苏卷T1B)(×)

(8)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过程涉及肽键数量的变化。

(2009·天津卷T1A)(√)

3.某多肽链为199肽,其分子式为CxHyNaObS2(a>199、b>200),并且由下列5种氨基酸组成。

那么该多肽彻底水解后将会分别得到赖氨酸、天冬氨酸的个数为(  )

A.a-199、(b-200)/2B.a-200、b-200

C.a-199、(b-199)/2D.a-200、(b-200)/2

4.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多为(  )

A.

ab-6b+18nB.

ab-6b

C.(

b-a)×18D.

ab-(

b-n)×18

5.现有足量的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3种氨基酸,它们能形成的三肽种类以及包含3种氨基酸的三肽种类分别最多有(  )

A.9种,9种B.6种,3种

C.18种,6种D.27种,6种

 

第2讲第2课时提示:

活动1:

其相关数量关系如下:

(1)碳原子数=氨基酸的分子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

(2)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3)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4)氮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

特别提醒:

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因此以氮原子数或氧原子数的计算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

(6)含2个氨基的氨基酸数=N原子数-肽键数-1。

(7)含2个羧基的氨基酸数为:

(O原子数-肽键数-2)/2。

活动2:

(1)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①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的计算:

①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②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3)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个氨基酸分别形成1条肽链或m条肽链:

形成肽链数

形成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数目

羧基数目

多肽相对分子质量

1

n-1

n-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a-18(n-1)

m

n-m

n-m

至少m个

至少m个

na-18(n-m)

(4)氨基酸数与相应DNA、RNA片段中碱基数量关系图解如下:

基因中碱基数 ∶ RNA中碱基数 ∶氨基酸数=6∶3∶1。

活动3:

插空法。

旧知回顾:

√×××√

例题:

1B2答案:

—NH2和—COOH。

至少含有2个—NH2和2个—COOH,共含49个肽键。

练习:

1.√√×√2.√××××√3.A4.D5.D

 

A区高三二部

第2讲(共6课时:

基础4课时+检测2课时。

内容:

必修一第二章章(共5节)

编制:

祝嗣河时间:

2015、9、1

第3课时(主要是3节的内容)

一、旧知再现

1.已知天冬酰胺的R基为—C2H4ON,现有分子式为C63H103O18N17S2的多肽,其中含有2个天冬酰胺。

在上述多肽中最多有肽键(  )

A.17个B.16个C.15个D.14个

2.经测定,某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SH+—SH→—S—S—+2H),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

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

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

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

B.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

C.该多肽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4种tRNA

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6

2、学习活动

活动1:

比较DNA、RNA和蛋白质。

 

活动2:

分析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中核酸类型、核苷酸数、碱基数、遗传物质及例子。

 

活动3:

说出ATP、DNA、RNA和核苷酸中“A”的含义。

 

活动4: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例1.下列各种物质中的“A”表示碱基腺嘌呤的是(  )

例2.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一种RNA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那么在人类患者、鼠类、汉坦病毒这几种生物体内,碱基种类及组成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

A.8、5、4和8、8、4   B.5、5、4和8、4、4

C.5、5、4和4、4、4D.5、4、4和8、4、8

3、应用

1.判断有关核酸说法的正误。

(1)核酸是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2013·江苏卷T1C)()

(2)DNA和RNA的碱基组成相同(2013·重庆卷T1B)()

(3)组成DNA和ATP的元素种类不同(2010·江苏卷T1B)()

(4)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2010·江苏卷T1A)()

(5)DNA和RNA的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2008·广东卷T37C)()

(6)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2011·海南卷T16A)()

(7)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2011·海南卷T16D)()

2..下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

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E¡úG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G¡úB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

B.B的多种重要功能只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

C.E中e的排列顺序决定了B中b的排列顺序

D.如果观察细胞中E和G的分布,需要用盐酸处理

3.(2013·海南高考)甲(ATGG)是一段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B.甲、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

C.丙可作为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D.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

4.(原创题)带有负电荷的核酸对碱性染料甲基绿和吡罗红具有不同的亲和力,核仁能被染成紫红色。

通过染色实验,可对细胞中的DNA和RNA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下列对于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基绿吡罗红的作用有选择性,只能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B.甲基绿吡罗红的作用有选择性,只能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红色

C.核仁能被甲基绿吡罗红染成紫红色,说明核仁中含有RNA

D.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核仁染色越浅

第2讲第3课时提示

活动1:

项目

核酸

蛋白质

DNA

RNA

元素

C、H、O、N、P

C、H、O、N等

组成单位

核苷酸

氨基酸

形成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复制产生

主要在细胞核中转录生成

核糖体

检测试剂

甲基绿(绿色)

吡罗红(红色)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分子结构

一般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一般为单链结构

氨基酸¡ú多肽¡ú蛋白质

结构多样性的决定因素

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

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空间结构

活动2:

生物类别

核酸

核苷酸

碱基

遗传物质

举例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8

5

DNA

细菌、人等

病毒

只含DNA

4

4

DNA

噬菌体

只含RNA

4

4

RNA

烟草花叶病毒

活动3:

(1)核苷酸分子中的A是腺嘌呤。

(2)ATP中的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3)DNA和RNA中的A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旧知回顾1.D2.D

例1B 例2C

练习1。

¡Ì¡Á¡Á¡Á¡Á¡Á¡Á2.B3.D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