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十九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423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风其十九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古风其十九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古风其十九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古风其十九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古风其十九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风其十九答案.docx

《古风其十九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风其十九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风其十九答案.docx

古风其十九答案

古风其十九答案

【篇一:

唐宋文学--样题】

t>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盛唐边塞诗最为著名的代表诗人有、。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3、温韦指、。

4、《望海潮》(东南形胜)是的词作,词中以“自古繁华”一句来总括此地的风物。

5、“大江东去”一词的词牌和词题依次是《》()。

二、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初唐四杰

2、花间词

3、张三中

4、易安体

三、简答(第1、2小题每题7分,第3小题6分,共20分)

1、简述唐诗繁荣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2、杜甫诗歌为什么被称作“诗史”?

3、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四、论述(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试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五、赏析(每小题20分,共20分)

赏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诗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答案: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高适岑参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温庭筠韦庄

4、柳永钱塘

5、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以诗歌齐名天下,号为“四杰”。

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

识,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和现实人生,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贵族社会,诗歌中开始出现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2、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

十八名作

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

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词人”。

花间词的特点是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

3、北宋词人张先的词以伤春伤别为主,写的多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得名为张三中。

4、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易安体指其词清新自然又创意出奇的语言风格。

三、简答(第1、2小题每题7分,第3小题6分,共20分)

1、外在原因:

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内在原因:

前代诗歌的发展为唐诗提供了借鉴。

2、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到大历年间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以及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在揭露封建当权势

力的腐败、贫富的对立、表现民生疾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被誉为“诗史”。

3、《长恨歌》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作者既在诗中既揭露李、杨的荒淫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危害,在具体叙述中又用自己的感情和想象丰富了这一故事,赋予这一爱情悲剧更普遍的意义。

四、论述(每小题20分,共20分)

苏轼的“以诗为词”是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主要表现为:

扩大词境:

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

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哲理等,无不可以入词。

提高词品:

词源于民间,继而流入青楼,长期以来起着在酒宴歌席上佐欢助兴之用,故而被视为“艳科”。

但词到了苏轼的手中,已经与诗的言志抒怀并无二致了,这样词就登上了大雅之堂,取得了与诗同等的地位。

转变词风:

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极尽豪放之至。

风格的多样,使词多姿多彩,而不再是单一的一种风格。

解放词律:

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五、赏析(每小题20分,共20分)

答案提要: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诗人用比兴象征的手法、细密精工的比喻、回环往复的抒情,真挚动人地表达了封建士大夫缠绵悱恻、隐密难传的爱情生活,堪称描写爱情的绝唱。

前四句写离别相思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坚贞;后四句写对女方的深情体贴和对会合的希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感人至深地写出爱情的缠绵深挚和生死不渝,使执着的感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无比强烈的力量,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唐宋文学》试卷(b卷)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盛唐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的代表诗人有、。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3、高岑指、。

4、《》(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的词作。

5、“大江东去”一词的词牌和词题依次是《》()。

二、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沈宋

2、南唐词

3、七绝圣手

4、张三影

三、简答(第1、2小题每题7分,第3小题6分,共20分)

1、简述唐诗的分期及各期的代表作家。

2、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3、辛弃疾为词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四、论述(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试论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五、赏析(每小题20分,共20分)

赏析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全词如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答案: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王维孟浩然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高适岑参

4、八声甘州柳永

5、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沈佺期、宋之问并称“沈宋”,主要活动在武后和中宗两朝。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时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律诗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并以他们工致细密、格律精严的创作,使这些规范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2、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时代稍晚于西蜀词,虽也表现出情致缠绵的特点,却与

花间词有所不同,拓宽了词的内容和意境。

不仅抒发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而且往往借对春恨秋思、男女情事的咏叹,寄托国事飘摇的深沉痛苦。

词风清丽淡雅、擅长白描。

3、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留存下来的七十多首绝句,几乎首首皆佳,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4、张先词名句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风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故被称作张

三影。

三、简答(第1、2小题每题7分,第3小题6分,共20分)

1、初唐:

四杰、沈宋、陈子昂

盛唐:

李杜王孟高岑

中唐:

元白韩孟

晚唐:

小李杜

2、沉郁顿挫是杜诗的基本风格。

所谓“沉郁顿挫”,指的是深沉郁积的感情通过委婉曲折的手法表现出来。

3、辛词多写失路之悲、家国之忧、不平之气、愤懑之情,同时不乏农村风光、自然景色的描写,在题材的开拓方面比苏轼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是他将词这种文体与国家、个人的命运紧密结合,使词成为一种抒发“英雄气”的体裁。

四、论述(每小题20分,共20分)

李白是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主要反映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具体表现为既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代表作有《古风》(其十)、《侠客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二、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

如《永王东巡歌》抒写了诗人平叛靖难的雄心和爱国热情;《古风》(其十九)描写了被安史叛军占领的洛阳豺狼当道、生灵涂炭的悲惨现实,表达了作者无比沉痛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赞美自然山川。

代表作有《蜀道难》、《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

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在山水诗中表现最突出。

他笔下的山水往往呈现出两种境界,一是壮美,借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表现他渴望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热切心情和壮伟不凡的襟怀;二是优美,以安谧纯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境界抚慰他在现实中屡遭碰壁的悲愤和不平的心灵。

五、赏析(每小题20分,共20分)

答案提要:

此词写追恋理想中的美人时的怅惘与凄愁。

词的重点并不在这美女的本身,而是侧重于抒发由此而引起的浓重的“闲愁”,其中交织着可望而不可即的憾恨,寄托着词人因仕途坎坷、功业未建而产生的苦痛。

全词由两个相互表里的层次组成:

表层次揭示美人离开词人渐渐远去、乃至完全消逝过程中词人情感的波折起伏;纵深层次则显现词人追求政治理想而终不可得之幻灭的苦痛心灵。

本篇的主旨是写“闲愁”。

“愁”本来是抽象的东西,但作者却通过巧妙的比喻,把“闲愁”转化为一系列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这首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词的结尾连续用烟草、飞絮、梅雨等

三种不同事物来烘托“闲愁”。

从修辞方面讲,这是比喻的重复,是“博喻”;从形象的构成来讲,这是意象的叠加。

唐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初唐作家中提倡“兴寄”与“风骨”的诗人是--------。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的景致。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于------------------。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出自于-------------------。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于------------------------------。

6、完成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7、“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出自于------------------------。

8、唐代传奇之名来源于作家---------的小说集----------------。

9、“黄粱美梦”一语出自---------------------------。

1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于--------------------------------。

1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自于--------------------------------。

12、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二位诗人最后完成的。

1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于---------------。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于---------------。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于------------------------。

16、《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17、唐诗中有“孤篇横绝”之誉的杰作是。

18、“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出自于。

19、“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出自于。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

2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于。

22、“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出自于。

23、唐代作家中将寓言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的是。

2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家是。

25、“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出自于。

2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出自于。

2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于。

2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出自于。

2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的“古人”指的是。

30、“南柯一梦”出自于唐传奇小说作品。

31、唐代文学以为分水岭,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32、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形成一种诗风

“”。

33、上官仪提出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

34、魏征曾总结南北朝文学说: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河朔词义贞刚,重乎。

”并主张“各去所短,合其两长”。

35、佛禅思想对王孟等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观念。

3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自于。

37、是专攻七绝的高手。

38、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39、李白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的手法。

40、唐文宗曾下诏,将的歌诗,的剑舞和的草书称为“三绝”。

41、在盛唐诗人中,、长于五绝,等长于七绝,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一人。

42、被后人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诗作是。

4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于诗人之手。

4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于。

45、晚唐诗坛上,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诗人是。

46、“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讽刺的对象是。

4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中的“菡萏”指。

48、在《花间集》中被列于首位,他是第一个努力作词的人,是花间派的鼻祖。

49、“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出自于。

50、李煜词无论前期后期,有其一贯的特点,那就是“”。

二、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不属于白居易的作品有-------------。

a、《轻肥》b、《卖炭翁》c、《买花》d、《舂陵行》。

2、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杜甫作品的有---------------。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c、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d、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3、下列诗句把不属于王维作品的有。

a、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4、下列作品中内容不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听颖师弹琴》b、《李凭箜篌引》c、《子夜吴歌》d、《琵琶行》

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李白诗歌特点的有------------------------。

a、常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

b、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c、诗歌中写得最多的是白色。

d、壮美与优美并存。

6、下列作品不属于李贺的有。

a、《梦天》b、《金铜仙人辞汉歌》

c、《雁门太守行》d、《听颖师弹琴》

7、下列作品不属于六朝志怪小说的有------------------。

a、《西京杂记》b、《博物志》c、《搜神记》d、《拾遗记》

8、曾经高吟“不才明主弃”而走向山水的诗人是-------------。

a、王维b、孟浩然c、李白d、常建

9、下列表述不符合韩孟诗派的有-------------------。

a、以丑为美,以俗为美。

b、主张文学创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c、笔补造化。

d、不平则鸣。

10、与词相配的音乐是----------------。

a、雅乐b、清乐c、燕乐(宴乐)d、江南吴歌。

1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于的作品。

a、张若虚b、刘希夷c、孟浩然d、刘禹锡

12、下列诗句中不属于王维作品的是。

【篇二:

语文期中考】

pclass=txt>高一语文

命题人:

葛金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

《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

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

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

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

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

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

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

《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

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

《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斜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

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

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

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拈不滞,显得飘逸。

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的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

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

b.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c.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

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

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

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

c.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

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

d.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谰。

b.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

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

d.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及至始皇,历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

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奖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高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奋六世之余烈烈:

功业.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执:

拿着.

c.却匈奴七百余里却:

使……退却.

d.流血漂橹橹:

船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国“不施仁义”一组是(3分)

①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②俯首系颈,委命下吏③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④隳名城,杀豪杰⑤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⑥余威震于殊俗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段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势如破竹和巩固政权时的种种措施

b.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c.从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看,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d.秦始皇不知道与昔日相比,“攻守之势异也”,因而不懂得要施行仁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分)

译文: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8-9题。

(11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答:

9.“独留青冢向黄昏”中“黄昏”这个意象蕴藉,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

(6分)

答:

(三)古代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①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对此有直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