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4203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Word版含答案分析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1.依时间顺序,了解汉字、绘画、京剧艺术的发展脉络。

2.掌握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理解其艺术特征。

3.认识古代中国书画、戏曲艺术是古代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演变

①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称为“图画文字”。

②成熟:

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发展:

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特点:

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

(1)阶段特征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艺术形式

书体

发展

特点

代表

楷书

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

魏晋以来,盛行不衰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及怀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

、明朝文征明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特点: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种类:

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3.发展历程

时期

特点

代表

远古时代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

从萌芽走向成熟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魏晋

士大夫画家总结了精辟的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以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两宋

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

士大夫的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三、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

(1)起源:

原始的歌舞。

(2)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3)元代: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4)明代:

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戏曲演变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②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

③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2)形成: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3)发展

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③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

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易错提醒] 中国古代的文字和书画理解方面的几个误区

(1)我国最早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文字不等同于书法,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而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

(3)中国古代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书法艺术、文人画等水平高超,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4)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抒情写意。

[概念阐释] 

1.汉字七体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它的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2.“中国画”

或称“国画”,是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

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

3.文人画

文人画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

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石木、竹石、花鸟等。

其代表人物有(唐)王维、(元)倪云林、(明)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

他们的画大多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画作完成后又大多在画中题诗,或以诗作画,故以诗表达画意,亦以画表达诗意,被人称为诗情画意。

[轻巧识记]

1.数字法记忆书法艺术

2.口诀记忆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萌芽在远古,战国趋成熟。

秦汉门类丰,魏晋理论富。

隋唐外来风,两宋宫(宫廷画院)风俗(风俗画)。

元清文人画,佳作代代出。

[知识拓展] 傩是古代戏曲的起源;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

[轻巧识记] 速记京剧的形成过程

[知识拓展] 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3)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表演按一定程式进行,采用虚拟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主题一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产生与特征

史料一 

史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

“我书意造本无法。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②“入神”。

史料三 明代,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征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征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①指:

张旭的草书看起来很癫狂,但章法却是相当规范的,他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升华的一种狂草。

细观察其书体绝无不规则的涂抹,很多细微的笔画、字间过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绝无矫揉造作之感。

◆②指:

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1)史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书法艺术?

结合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2)请根据史料二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

(3)请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书法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提示:

(1)时期:

盛唐时期。

特点:

风格多样,既有张旭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原因:

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发展,知识文人队伍发展壮大。

(2)特点:

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3)趋势: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书法艺术产生的原因

(1)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方块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3)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4)笔墨纸张等文化用品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5)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

主题二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

史料一 ①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构图精到,主次分明,墨线细若蚕丝,人物气定神闲,泰然自若,与矫健飞腾的龙凤恰成动静对照。

史料二 

史料三 吴道子(约686-760年)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

被誉为③“吴带当风”。

史料四 

◆①指:

中国古代画种。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在帛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②指:

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德”的作品。

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

◆③指:

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

后人以之称赞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④指:

宋人塑造的梅花形象,往往以简洁的枝条和疏落的花朵,表达出孤冷清傲的意韵。

而元代王冕却超脱前人的定式,别出心裁地以繁枝缀以万花,干枝郁密,交错穿插,几乎密不透风。

(1)史料一中《人物龙凤图》有何特点和艺术价值?

(2)史料二中《女史箴图》的作者是谁?

作品体现出作者什么绘画理念?

(3)吴道子的绘画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精神?

(4)史料四和史料二在类型上有何不同?

有何特点?

提示:

(1)特点:

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艺术价值:

帛画《人物龙凤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顾恺之;绘画要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以形写神”。

(3)唐代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绘画艺术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景象。

(4)不同:

史料四绘画属于文人画,史料二绘画属于人物画。

特点: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中国绘画艺术的分类、发展脉络及特点

(1)分类:

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在艺术风格上,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2)发展脉络:

战国时期的一些帛画已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

隋唐以前,人物工笔画占主导地位。

隋唐时,山水画逐渐发展起来。

隋唐时期的绘画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特点

①从演变背景看,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②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③从绘画的风格看,明清以前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④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

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主题三 古代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史料一 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人祖杰欺压百姓。

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

于是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①在舆论压力下,官府被迫将祖杰治罪。

史料二 ②《西厢记》第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社会响亮地喊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的口号。

史料三 清代徽商富甲一方,纷纷蓄养戏曲班社,因此被称为“徽班”。

徽班角色斗艺,融合了“京、秦二腔”,逐渐享誉江南,客观上为徽班进京创造了条件……京剧逐渐成为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市民艺术。

其剧目取材广泛,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小说③话本情节中的是非善恶依从传统道德——核心是“忠孝仁义”。

◆①此处“舆论”指广大民意,即劳动人民的愿望。

◆②为元代王实甫所著古典戏剧。

◆③“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话本小说是宋代民间文学的代表。

(1)依据史料一指出宋代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哪个阶层?

体现了什么样的功能?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戏剧形式?

并指出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3)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

提示:

(1)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功能:

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2)元杂剧。

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对社会不满的宣泄。

(3)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文化:

传统戏剧和文学为其提供了丰富题材;各种戏剧的交融发展为其提供了艺术借鉴。

京剧的产生和发展及启示

(1)条件: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地方戏曲的繁荣;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艺人融合创新。

(2)成熟:

同治、光绪年间,代表是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3)启示

①艺术要大胆创新,吸收借鉴,博采众长,才能有生命力,不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

②开放不仅适用于发展经济,也同样适用于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③民族艺术的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扎根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一、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产生的影响

1.魏晋时期:

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方面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隋唐时期:

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交流频繁,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包括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3.两宋时期:

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

4.明清时期:

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出现,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二、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1.政治、宗教因素

(1)戏曲的起源——“傩”带有巫术色彩。

(2)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

(3)元朝实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汉族文人专注于戏剧创作。

2.经济因素:

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3.文化因素

(1)知识分子群体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是古代戏曲的创造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才得以发展、成熟。

(2)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成分,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3)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随堂巩固]

1.(2015·浙江学考)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字体端正规范。

下列四个“書”(书)字中,属于楷书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

选C。

根据所学可知,①为篆体,故A项错误;②为隶书,故B项错误;③符合楷书的特点,故C项正确;④是行书,故D项错误。

2.(2016·湖南益阳高二检测)在世界文明史上,唯独中国汉字一直沿用至今。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下列对汉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C.既“音美”又“形美”

D.由象形文字逐渐发展为表音文字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汉字的起源演变。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符合材料“唯独中国汉字一直沿用至今”,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甲骨文、小篆等到楷书,汉字的演变呈现由繁至简的趋势,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音美”是中国话,“形美”是方块字,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方块字没有发展为表音文字,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如图为唐代杰出书法家柳公权书《玄秘塔碑》,被后世广泛学习与临摹。

这种字体是(  )

A.隶书B.行书

C.楷书D.草书

解析:

选C。

根据所学可知,唐代柳公权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玄秘塔碑》正符合上述特点。

4.(2015·贵州学考)如图为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其中为小篆的是(  )

解析:

选B。

根据所学可知A为甲骨文,B为小篆;C为隶书;D为楷书。

本题选B项。

5.(2015·浙江学考)如图是中国古代的文人画。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该画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

A.强调个性表现

B.追求抒情写意

C.融多种艺术为一体

D.须逼真摹写自然景物

解析:

选D。

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有:

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多种艺术为一体。

故D项错误。

6.(2016·江苏盐城高二检测)2015年为“中英文化交流年”。

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的重点项目,《杨门女将》和《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大戏赴英国的利物浦和伦敦进行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

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准确而全面的是(  )

①正式形成于清朝道光时期

②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兼收昆曲、秦腔等优秀剧种的特长逐渐演变形成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

解析:

选D。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孕育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戏“三庆班”的入京,正式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故①正确;京剧的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故②正确;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兼收昆曲、秦腔等优秀剧种的特长逐渐演变形成的,故③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6·湖北荆门高二检测)2014年10月31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积极响应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号召,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足够的文化担当传递了正能量。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出现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B.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自觉的书法艺术

C.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D.两宋时期出现追求书法个性的书法家

解析:

选A。

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时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隋唐时期出现了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和狂放不羁的草书,标志着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他们的书法主张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016·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检测)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

A.小篆B.隶书

C.草书D.楷书

解析:

选C。

小篆的特点主要是富于图案美,属于人工刻意造作,故A项错误;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具有适用性、装饰性,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由“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可知此项书法艺术从心出发,草书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故C项正确;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是心之画,故D项错误。

3.(2015·陕西学考)山水画是中国古代文人抒情达意的重要形式之一。

下列四幅画中属于山水画的是(  )

解析:

选D。

根据所学可看出,A、B两项是人物画,C项是风俗画,D项是山水画。

4.(2016·江苏宿迁高二检测)“不求形似只求生韵,……自然流畅,意到便成,不形似却与自然默契相。

”下列作品与其风格相似的是(  )

解析:

选B。

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注重写意,根据题目中“不求形似只求生韵”即可得出是文人画,《送子天王图》属于写实画,故A项错误;选项B符合文人画的特征,故B项正确;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故C项错误;选项D属于写实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5.在欣赏宋朝《清明上河图》时,参观者发表了以下见解,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它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

B.它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反映

C.它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活跃

D.它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风俗画的典型代表。

故选C项。

6.(2016·山西忻州一中高二检测)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

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  )

A.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古代绘画博大精深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解析:

选D。

审题关键在“变化说明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反映了社会动荡人们寻找精神寄托的时代背景;隋唐时期的绘画突出享受和娱乐,反映的是隋唐盛世的生活特色;宋朝绘画中的世俗场景反映了城市经济发达状况下市民生活的特点。

A本身错误,B是艺术表象;C是综合特点。

D项符合题意。

7.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促成元杂剧昌盛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解析:

选A。

元代,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促使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故选A项。

8.(2015·江苏学考)在2015年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

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

B.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特长

C.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

D.“双百”方针使戏曲艺术一枝独秀

解析:

选B。

元杂剧出现在元朝,故A项错误;材料中“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显示京剧融合地方剧种特色,故B项正确;《定军山》是以京剧艺术为表现手法,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倡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不是一枝独秀,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16·重庆暨华中学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

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灶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

清人焦循说:

“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

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

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