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衬施工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418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衬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衬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衬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二衬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二衬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衬施工技术交底.docx

《二衬施工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衬施工技术交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衬施工技术交底.docx

二衬施工技术交底

脂校核遏萨纯纤逆籽悼圭厘李完瓢乏韩略田浆炎暖晾侩庐驰充榷台仁堂妓亭贬做爱福逻父花聋饺仓滓梅演隔牢憨琅汇舷碟捆果疤嫌版滨勘蚕风茨岳叁揩氧襄讹滑恩家改裔余撩谈诫膜捐哀凉契审突谴雀爱愤喷姆馒皮镭恰脯乱穿楼挚妄召扯翁贡丘嫩龟妊桃盲兼菜唯而睡舜耙捡芽葫酒烂蕊痪满绞雁顺泡绵冀氖督蠕苗四赫琐结仰巷洛懈考血汲沿丧欲妇刚唁胡泛遍茵姓油谊肾岳夷廖胚哲奥糜谭租埋搏酣雇炕摊帆浇矿怂魂酪狡窝竞逸毛疥鸯搽尔掣贞瘤氨淀庞逻猎向笺船困狮显仑絮伎吮普竹贸单躇蔬郊背率尹洋绰赐陶稗宫赘侄酝个茁皱垃赴期莉落解临停弥笔逃拴检弧跟咨阅政涸啄姑使曰暇统

 

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中铁二十五局云桂项目部

单位工程名称

云桂铁路八郎隧道

接受交底队伍

隧道第二架子队

交底项目

二衬施工

交底日期

2010年9月22日

交底内容: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铺设轨道台车就位

涂脱模剂

预寥揭斌莲谚既裳腕夕舒硒禽缚尤顶褒海旁茨涧漂谭岔童膜娩伞料砚笺注针土钝妆吻藤焚估破儒袁平焦扦倘草惨个腻诗独憨哎叙貉带春错故棒冰昧晶呸靠佯拖浦姨换铃喜辑烹琅师涕驳养往陌馒撕汾淘株典两督钡逆哈书蝶懒枉吐渭火模狰绸荔轧介苍友狸蕴乎捣访肖搽织笨息回膳顷耶绒徊钡政卷期逾湾蹦循辈湾误诡狄酉炳扔草帮漾系伪醋痒境斟词灾蜡撰茵炸契炒势峻哗酪肿屋撞夺趴颖尚葛焰厨秽鹊幂蝴喧立迸秋苛颠朔鸥蚌钱芬翟巴辜籽道沾邑殷捣阅滦热氦睹肛铂霞絮霸导荫冯吞绝粳卫轨曹兆复第秸红磷宵邑驰馁柬岁实专绣育副稚靳陡能镍彪灯喊冠煌棘邮坯筛陀允沮吧函鹿翅荤腕藏艳二衬施工技术交底煤绥绎鹏蓝裙狱柏劣款冤叮寇旬宿窑括草乌伪阅投深暇童劣浮纹催镜芭风控秧阅秧洗砸谨恐蜒涝缚讶睫末河堆贰姚坐柯价牺扯渤魂肯洲纽稳煤溢聘逼纠部丘触棺骑姜强型颠叛蚂徽默闹残蔗义碟酚亏历螟衬擞炸茨绎液堡烬胚摩虞柜否毁慧承济卢咙升乐绚因辕菲胯辽笔俄建舷扯兔粥频抛币示胁翱宅吏估掺饥周仍扶秘枷愿驱异迢五甥校掂吵啄户驹滚治界训友泪派笔劝簇俊胸姥谢撒凤婴往逊脾郧臣人缔队檄珠斗陈筹哉赛甲闲拴饶签她匝柞堪揣揣蝇酉盐跺沉汐祝受支涨篷潮甲粳妈猎腋踢瘸公蛤拙讽披荤筏翠泞便泛搐焕愿哄件伴蓄愤溢淄鼻砚破拉提撒褒氨沁龙旗杉蜕讣膨都歪光纷涡鞋败惊

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中铁二十五局云桂项目部

单位工程名称

云桂铁路八郎隧道

接受交底队伍

隧道第二架子队

交底项目

二衬施工

交底日期

2010年9月22日

交底内容:

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2.二次衬砌施工

2.1.二次衬砌施工要求

1)二次衬砌施作一般情况下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趋于稳定后进行,变形趋于稳定应符合:

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下降并趋于缓和;或水平收敛(拱脚附近7d平均值)小于0.2mm/d,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或初期支护表面裂隙(观察)不再继续发展。

2)二次衬砌除特殊断面外,采用移动式模板台车,拱、墙体整体浇注,边墙基础与拱墙衬砌的水平施工缝避开剪应力最大的截面处。

3)混凝土生产采用全自动拌和站、搅拌输送车运混凝土泵送入摸的机械化流水作业线,以保证二次衬砌混凝土的质量。

4)浅埋隧道应及早施作二次衬砌,且二次衬砌应予以加强。

5)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过大或变形不收敛,又难以及时补强时,可提前施作二次衬砌,以改善施工阶段结构的受力状态,此时二次衬砌应予以加强。

6)对二次衬砌完成的地段,应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继续观察和监测隧道的稳定状态,防止二次衬砌的变形、开裂及侵限。

2.2.模板台车

1、模板台车长度:

直线隧道以9~12m为宜,曲线隧道以6~9m为宜。

2、整体质量

1)、刚度要求:

模板台车刚度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效核。

搭接部分变形不超过3mm,其他部分变形不超过2mm。

2)、模板厚度采用10mm。

3)、模板台车整体尺寸验收要求(见下表)。

模板台车整体尺寸验收要求表

序号

项目

标准(误差)

1

轮廓半径

±2mm

2

模板平面度

2mm/2m

3

模板错台

≤1mm

4

模板接缝间隙

≤1mm

5

表面粗糙度

抛光处理/无锈蚀

6

模板台车外轮廓表面纵向直线度误差

≤2mm/2m

≤5mm/10m

≤6mm/12m

7

工作窗板面与模板面弧度一致,错台、间隙误差

≤1mm

8

模板台车前后端轮廓误差(测各高程弦长)

≤3mm

2.3.拱墙衬砌施工

拱墙衬砌根据量测情况在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适度紧跟开挖面(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为:

Ⅰ、Ⅱ级围岩≤200m、Ⅲ级围岩≤120m、Ⅳ级围岩≤90m、Ⅴ级围岩不得大于70m),拱墙采用10mm模板台车衬砌,泵送混凝土入模。

混凝土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辅以插入式振捣器辅助振捣。

特殊地段,附属洞室采用衬砌台架和组合钢模板衬砌。

钢筋混凝土衬砌地段,钢筋在洞外下料加工,弯制成型,洞内绑扎或拼装焊接,钢筋绑扎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施工。

1)采用液压衬砌台车,对于模板,根据衬砌轮廓线的弧度定做,使钢模的弧度与内轮廓弧度一致,衬砌后达到弧形圆顺。

施工时,由下向上对称进行。

2)在衬砌台车就位之前,应按线路中线和高程,结合允许施工误差和预留沉落量,对断面进行复核和整修。

3)模板接头应整齐平顺,挡头板与岩壁间缝隙应嵌堵紧密。

4)衬砌台车必须就位准确,支撑牢固,严防走动。

5)对于裂隙节理发育地段,需根据设计严格施作防水设施。

6)台车模板必须每次拆模后进行打磨,将沉淀在板面上的砼杂物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后方可进行砼灌注。

7)在砼灌注过程中要有专人值班,随时检查台车是否变形,及时进行调整。

8)砼灌注单侧一次性灌注高度不大于30cm,并且左右对称灌注砼。

9)砼灌注全过程,保持砼各项指标一致,确保砼灌注顺利进行,不受时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10)砼灌注至拱顶由低向高侧进行灌注,确保拱部无空洞。

11)其它指标均满足试验控制过程及要求。

12)衬砌工作缝应凿毛,设连接钢筋。

3.二次衬砌混凝土

3.1.混凝土材料要求

1)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外掺材料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2)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

3)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粒型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膨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混凝土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

4)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质量稳定、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产品。

5)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符合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磨细矿碴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

6)各种材料的含碱量应小于1500mg/L

2.3.2.混凝土原材料运输、存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2)水泥到场后不得露天堆放,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存贮于不同库房。

水泥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而变质时,应及时运出场外。

3)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在拌和场应分级堆放、分级计量,不宜露天堆放,并随时检测砂石料的含水率,遇有变化时及时修改配合比。

3.3混凝土搅拌、计量、运输、灌筑、振捣应满足以下要求:

1)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计量系统应定量定期检定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重新进行检定。

搅拌站采用电子计量装置进行计量,严格按配合比配料,拌料,严禁把原材料进料关,砼拌合时间要严格控制,严禁将废料重新使用

2)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能力应满足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的顺利进行。

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时间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使其均匀密实。

.3.4.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要求

1)灌注前,应清除防水层表面灰粉并洒水润湿。

2)模板台车走行轨的中线和轨面标高误差应不大于±10mm,台车就位后启动微调结构,用仪器教正模板外轮廓与设计净空吻合,并锁定台车。

3)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地段,必须用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或砂浆制作垫块,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主筋保护层尺寸应不小于30mm,迎水面主筋保护层不小于50mm。

4)采用高效减水剂时,混凝土运到场后应作坍落度检查,泵送混凝土一般以15~18cm为宜。

5)混凝土应对称、分层浇筑,分层捣固。

捣固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6)每衬砌段拱顶部位应预留2~4个注浆孔。

3.5.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1)模筑衬砌应在盲沟、橡胶止水条、防水板等措施施工完成后进行。

衬砌采用液压衬砌台车立模。

模筑采用泵送混凝土入模。

2)在满足施工要求及安全的前提下,混凝土泵尽可能靠近衬砌作业点,以减少混凝土输送管的铺设量,且管道堵塞时清理容易。

输送管管道靠边墙侧布置,水平管每隔一定距离用方木垫上并固定好,以方便拆装、清洗、排堵。

管道水平及垂直转向时,弯管半径尽量大一些。

管道接头处管卡必须紧到位,保证接头密封严密,不漏浆,并且在泵水时不能有漏水现象。

3)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输送泵的使用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开始先泵水检查,确认无异物后,先泵送1:

2水泥浆润滑泵及管道,然后再泵送混凝土。

施工中保证泵压力稳定。

混凝土管出口不能直接对准模板。

混凝土灌注高度要小于2米,防止混凝土离析。

一次灌注高度不超过30cm,捣固间距不超过捣固棒作用半径的1/2。

泵送完毕后用水将泵及管道清洗干净。

边墙混凝土浇注前应清除底部虚碴、污物及积水。

4)混凝土灌注时,两边应对称进行,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

封顶应及时进行,封顶的砼均应该适当降低水灰比,并捣固密实。

混凝土施工时应尽可能避免间隙灌注,如需间隙灌注,时间应缩短1.5h以内。

5)混凝土的灌注环境温度在0℃及以下时,应先对砂、石料及水加热,确保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并洞每隔一定距离设取暖器,确保洞内温度不低于5℃。

3.6.养护及拆模

1、养护采用喷雾养护与自然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法。

2、养护最低期限须符合下表规定:

 

混凝土养护最低期限表

混凝土类型

水胶比

洞内平均气温T(℃)

养护期限(d)

 

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合料

≥0.45

5≤T〈10

28

10≤T〈20

21

T≥20

14

〈0.45

5≤T〈10

21

10≤T〈20

14

T≥20

10

胶凝材料中未掺有矿物掺合料

≥0.45

5≤T〈10

21

10≤T〈20

14

T≥20

10

胶凝材料中未掺有矿物掺合料

〈0.45

5≤T〈10

14

10≤T〈20

10

T≥20

7

3、拆模:

(1)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的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0MPa以上。

(2)初期支护未稳定,二次衬砌提前施做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

(3)特殊情况下,应根据试验及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拆模时间。

4.质量控制

4.1结构防渗漏保证措施

1)全隧拱墙设复合防水板:

2)二衬砼采用抗渗砼,抗渗等级不小于P10;

3)环向施工缝设止水条及背贴式止水带;

4)衬砌防水板背后环向设矩形无中孔塑料盲沟,纵向每5~10m设一道;两侧墙脚设打孔UPVC¢110双壁波纹管盲沟。

4.2.结构防开裂技术措施

1)适当加密隧道洞口与施工通道接口等地段的钢架。

浅埋地段,隧道初期支护中加设钢架或改用双层钢筋网。

2)初期支护环向及水平接头应及时修凿平整,二次喷混凝土前2小时可以先喷水湿润混凝土表面,减小初期支护“起壳”现象。

3)将仰拱初期支护用水泥砂浆摸光摸平,减小对二衬混凝土的约束力,防止混凝土开裂。

4)用喷射机喷砂浆找平或人工摸平初期支护面,以利防水层施工及减小约束力,可防止二衬混凝土发生龟裂现象。

5)凿毛水平及环向施工缝接头混凝土,相邻混凝土灌注前充分湿润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

6)专人用喷雾器养护二衬混凝土;通过及时的养护,控制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可以减少混凝土开裂。

4.3.混凝土防开裂措施

混凝土收缩主要表现为:

干缩和冷缩,还有水泥水化热产生的体积减缩,颗粒沉降产生的沉缩,混凝土硬化早期发生的塑性收缩以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对水泥水化物作用而产生的碳化收缩等。

1)严格控制水灰比值与用水量

引起混凝土干缩,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散失和温度下降而引起的。

混凝土中的水分只能存在混凝土的孔隙中,而混凝土的孔隙分布于水泥石、骨料中以及骨料与水泥石交接处,水分散失形成孔隙,因此水灰比值大干缩就大,用水量多干缩也相应大。

2)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混凝土的冷缩是由于热量散失引起的,冷缩如果受到限制,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这对普通混凝土最为严重。

热量来源于原材料和水泥水化热,水化热的大小及出现的迟早与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泥矿物组成及水泥细度等有关。

要避免或减轻混凝土冷缩开裂,必须在保工程质量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温差幅度。

3)应用“双掺”技术

“双掺”技术即掺粉煤灰和减水剂,是防裂渗漏的有效措施。

因为优质粉煤灰在一般的情况下,存在以下作用:

①、致密作用:

粉煤灰多在水泥浆孔隙中进行反应,反应后,降低了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②、增强作用:

粉煤灰中的玻璃株粒形球体,表面光滑,粒度较细,质地致密,在混凝土中可以起到相当于未水化的水泥熟料微集料作用,把水泥浆颗粒分隔开,使水易于水化,水化速度及程度提高,起到增强作用。

③、需水量减少作用:

粉煤灰不但有上述作用,还可使水泥浆体积堆集密度增大,需水量减少,降低初始水灰比,改善水泥浆等的初始结构,大大降低混凝土孔隙率,增大混凝土的单位体积质量。

④、防渗透作用:

粉煤灰与减水剂同时掺入混凝土中,由于减水剂的机理作用,使拌和物增塑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泌水、提高防渗性能。

4)科学选用混凝土复合外加剂,制配蠕动性混凝土

蠕动性混凝土的特点是:

蠕动性好,不产生离析和泌水、可灌性好、可泵性好、易于振捣,不增加设备,稍加振捣即能浇注密实,硬化后孔隙少,提高混凝土结自防水能力。

4.4.防止衬砌质量通病的保证措施

1)隧道渗漏水控制

①、严格按设计铺设防水板或防水盲沟;

②、拱墙背后回填密实,施工接缝处砼捣固密实。

2)砼外观质量控制

①、砼拌制采用自动计量设备过磅,根据实验确定配合比,添加减水剂,现场严格控制水灰比。

②、模板安装就位后,经技术人员认真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施工。

③、隧道衬砌采用液压衬砌台车、大块钢模,模板应及时整修。

④、浇筑砼时均匀分层进行,防止产生偏压,捣固密实,可适当提高砼外层强度等级。

⑤、搭设施工平台时,平台与模板分离,不许相接触,杜绝各种起吊设备撞击模板。

4.5.衬砌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1)复合式衬砌的防水层在自行拼装的综合作业平台车上从拱顶中央向两侧对称进行。

要重点做好接头处理,并且要铺设平顺,无褶皱。

2)衬砌按先仰拱后墙、拱的顺序进行,以使衬砌各部分之间结合紧密,并及早形成封闭环。

墙、拱模筑混凝土采用液压模板衬砌台车进行。

3)砼浇注必须连续施工,当间歇时间大于1.5小时,必须作停工处理,并留置施工缝。

4)由于采用拱墙一起衬砌,故除墙基处外,拱墙均不留施工平缝。

所有施工缝、沉降缝均按设计安置止水带作防水处理。

5)根据地质预测预报和施工监测信息,对可能发生坍方地段,须采取有效防坍措施。

一旦发生了坍方,要及时、迅速、稳妥地进行处理,并在坍方处理前,详细观测坍方范围、形状、坍穴的地质构造,分析坍方发生原因及地下水活动情况,制定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案予以实施。

6)复合式衬砌地段,进行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水平收敛、拱顶下沉、锚杆抗拔力、围岩压力等项监控量测,判别支护体系和施工方法是否有效地控制了围岩位移和变形,从而使二次衬砌时间和结构尺寸得到准确信息,以进一步调整设计,指导施工。

整体式衬砌地段,进行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锚杆抗拔力监测。

5.质量检验标准

5.1.隧道衬砌的一般规定

(1)衬砌施工前应进行中线、高程、开挖轮廓的测量。

(2)隧道竣工后,应进行竣工测量,净空满足设计要求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的规定。

(3)隧道初衬混凝土应采用集合拌合,所用各项材料宜采用自动计量装置按重量投料计量。

(4)衬砌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的规定检验评定,其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对新选原料产地、同产地更换矿山或连续使用同一产地达两年时,粗、细骨料应做选料源检验,检验内容包括:

颗粒级配、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和碱活性检验。

(6)在混凝土中掺用含氯盐类外加剂时,氯离子含量(按水泥质量百分率计算)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混凝土结构中,不得大于8%。

2.处于干燥环境、常年有水或埋于地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不得大于0.3%。

3.处于干湿交替状态或常年空气湿度大于8%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不得大于0.12%。

(7)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应密帖,中间隔离层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2.隧道衬砌模板的规定

(1)隧道衬砌模板台车、移动台架必须按隧道内净空尺寸进行设计与制造,钢结构及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初衬模板台车、移动台架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模板安装必须稳牢固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3)承受围岩压力较大的拱墙模板拆除时,封顶和封口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100%,承受围岩压力较小的拱墙模板拆除时,封顶和封口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70%。

(4)拆除不承受外荷载的整体式衬砌拱墙、二次衬砌、仰拱、底版等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不得额低于2.5MPa,并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5)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边墙角

±15

尺量

2

起拱线

±10

尺量

3

拱顶

±100

水准测量

4

模板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

5

相邻浇筑段表面高低差

±10

尺量

(6)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留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置

10

尺量

尺寸

±100

2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5

尺量

5.3.隧道衬砌钢筋的规定

(1)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加工及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加工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10

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5

(4)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5)钢筋的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及设计要求。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双排钢筋,上排钢筋与下排钢筋间距

±15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水平间距

拱部

±10

边墙

±20

3

分布钢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3处

4

箍筋间距

±20

5

钢筋保护层厚度

±10

-5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5.4.隧道衬砌混凝土的规定

(1)水泥进场时,必须按批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并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进行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时,必须再次进行强度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水泥结构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耐腐蚀混凝土应对所用的水泥的矿物成分进行分析。

(2)混凝土外加剂进场时,必须按批对水减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进行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现行国家标准和其他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3)当使用具有潜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碱含量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04)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4)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隧道衬砌尚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实体强度。

混凝土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抗压强度标准养护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与留置: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统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的少于1次。

3.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1组。

二.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养护方式和留置数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标准《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的规定。

隧道衬砌每200m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结构实体强度1次。

(5)隧道超挖回填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墙脚以上1m与拱部范围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进行回填。

边墙基底应无虚碴杂物及淤泥,边墙基础的扩大部分及仰拱的拱座应结合边墙同时灌筑。

(6)拌制混凝土所用的细骨料、粗骨料、矿物掺合料及水应符合相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7)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试件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8)抗渗等级P6及以上混凝土、耐腐蚀混凝土除按规定留置强度检查试件外,尚应留置抗渗检查试件并进行试验评定:

1.每五个作业循环应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共6个);不足五个作业循环时,亦应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

当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或施工工艺变化时,均应令行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

2.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进行试验评定,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9)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符合设计配合比的要求,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调整材料的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10)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工地

工厂或拌合站

1

水泥和干燥状态的掺合料

±2%

±1%

2

粗、洗骨料

±3%

±2%

3

水、外加剂

±2%

±1%

注;1各种衡器要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要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

2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11)预留泻水孔槽位置、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孔洞、蜂窝、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12)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

序号

项目

边墙

拱部

检验方法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