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之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4036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9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项选择之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单项选择之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单项选择之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单项选择之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单项选择之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项选择之七.docx

《单项选择之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项选择之七.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项选择之七.docx

单项选择之七

单项选择之七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3题。

1.形成图中地貌的外力作用为(  )

A.流水搬运B.海浪侵蚀

C.流水堆积D.洋流搬运

2.下列地貌中与该地地貌成因相同的是(  )

A.长江三峡B.江汉平原

C.渭河谷地D.喀斯特地貌

3.该地区聚落(  )

A.分布在广阔的冲积扇平原

B.呈点状分散分布

C.蜿蜒分布于山前

D.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

A.“U”型谷B.冲积扇平原

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

5.上图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________河段。

(  )

A.上游B.中游C.下游D.入海口处

读下面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6~7题。

6.河流上游(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7.图中②处有比①、③、④处规模更大的聚落,该处的河流地貌为(  )

A.V型谷B.冲积扇

C.三角洲D.河漫滩平原

8.河中若有沙金,淘金处最可能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不胜枚举。

下图中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

据此回答9~10题。

9.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起伏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D.风沙堆积

10.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由图可知(  )

A.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12.该地貌主要分布在(  )

A.山间河谷出口处B.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C.盆地中心D.河流入海口处

读下面四幅著名河流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上述四条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面积最为广阔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4.上述四条河流中,沿河流两侧50km范围内人口聚落最稠密的应为(  )

A.①B.②C.③D.④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1~2题。

1.拉萨能够成为中国著名“日光城”主要是由于________作用强。

(  )

A.①B.②C.③D.④

2.形成“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夜间(  )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完成3~4题。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B.E→G→H→F→E

C.G→E→F→H→GD.G→E→H→F→G

4.在上图所表示的高度范围内,下图中正确表示城郊之间气压差(Dn)的是(  )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南风和东北风

6.下面能够正确反映上图中等压面分布的是(  )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A、B、C、D四点的风向正确的是(  )

A.AB.BC.CD.D

8.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

A.A    B.BC.C    D.D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1)。

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图2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9~10题。

9.“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9—10米B.7—8米C.6—7米D.4米以下

10.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 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1.下面图①为滨海地区某日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图②为该地区此日某时段气流状况,由图①可知图②出现的时间约为(  )

A.6时—18时B.18时—次日6时

C.8时—16时D.16时—次日8时

12.上图中V代表P地某时的风向,M为经过P地的等压线,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地位于南半球B.P地位于高空

C.P地北部气压比南部高

D.P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

图1为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

C.c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

气压带和风带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圈环流的近地面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且气压带和风带将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对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下列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是盛行西风带D.④是多雨带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后完成2~3题。

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3.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读下面①、②两图,完成4~5题。

4.图①中所示气压系统势力强大时,地球应位于图②中________位置。

(  )

A.甲B.乙C.丙D.丁

5.此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亚洲高压势力强B.地中海面风浪大

C.非洲南端雨日多D.日本盛行西北风

读下面中纬度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完成6~7题。

6.下图中①—④为四种不同气候类型,上图中甲—丁与本题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B.乙—④C.丙—③D.丁—②

7.有关甲—戊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旧金山气候的成因与甲相同

B.乙气候在各大洲皆有分布

C.受副高影响,戊气候干旱少雨

D.丁与乙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

8.下列岛屿或大陆降水量西多东少的是(  )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与图中气压带相关的自然现象为(  )

A.中亚荒漠B.江淮伏旱

C.马达加斯加岛的雨林

D.1月份圣地亚哥的干热天气

10.受图中气压带、风带影响形成的现象为(  )

A.红海两岸常年干热少雨

B.6—7月间风带1的移动使印度降水丰富

C.受风带2影响,开普敦常年温和多雨

D.风带1和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

如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回答11~12题。

11.①②④⑤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

A.①B.②C.④D.⑤

12.下列关于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②关系密切

B.乙附近地区受③影响,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丰富

C.丙地在④盛行的季节,草木茂盛

D.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光热充足

下图为非洲大陆某月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月可能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14.对甲地降水影响较大的是(  )

A.东南信风B.赤道低气压

C.副热带高气压D.西风

全球气候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  )

①冰川退缩 ②冻土融化 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 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

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

C.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D.从全球看,利大于弊

3.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全球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全球各地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降低

5.全球变暖对于人类经济生活的影响有

A.乞力马扎罗山雪线上升

B.哈尔滨冬季取暖用煤增加

C.印度用于制冷的能源将增加

D.我国柑橘种植界线向南移

6.在全球变暖的形势下,农业生产有可能获益的国家为(  )

A.印度、中国   B.冰岛、加拿大

C.澳大利亚、阿根廷D.美国、印度尼西亚

7.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8.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不会影响到(  )

A.农作物品种的分布

B.西沙群岛岛屿的数量

C.我国1月0℃等温线的位置

D.昼夜长短变化

9.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

11.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小麦和冬油菜适宜种植区的北界的变化。

读图回答12~14题。

12.冬小麦、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推移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变暖D.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

B.种植习惯变化C.机械化程度提高

13.据图推测该区域农业生产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棉花、玉米的种植面积缩小

B.春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

C.复种指数有所增加

D.作物适宜种植高度有所下降

14.根据图中冬小麦和冬油菜种植界线的变化,可推测(  )

A.沿海地区的低地可能被淹没

B.北温带耕作区向低纬方向扩展

C.高纬度地区降水减少

D.中纬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

山地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③

2.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②D.④①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山岭的形成是由于(  )

A.背斜形成的山岭B.向斜形成的山岭

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断层形成的山岭

4.以下地形区中,是由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  )

A.庐山B.喜马拉雅山

C.埃特纳火山D.安第斯山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

A.山脊、向斜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D.山谷、背斜

6.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该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B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

读山西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7~8题。

7.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下沉沉积—岩浆侵入—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C.下沉沉积—岩浆侵入—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侵入—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10.下列关于此地开发建设的叙述,合理的是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岩层修建隧道

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结合黄土高原东西向基岩剖面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与我国泰山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

A.太行山B.太岳山C.子午岭D.六盘山

12.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  )

A.断裂下陷—流水沉积B.褶皱—断层

C.断裂下陷—流水侵蚀D.水平挤压—风力沉积

读某种山地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在图中甲处考察,不可能看到(  )

A.玄武岩B.山顶湖泊

C.钟乳石、石笋D.有气体喷出

14.形成该类山体的物质来源于(  )

A.岩石圈B.软流层C.地球外核D.地壳内部

15.某地理兴趣小组欲考察研究此类地貌,应选择去下列地区中的(  )

A.山东半岛丘陵B.阿尔卑斯山区

C.澳大利亚D.夏威夷群岛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所有的水

B.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资源

C.冰川是地球上水的主体

D.河流、淡水湖泊、浅层地下水是目前利用的主要水资源

2.有关水资源地区分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总量 南美洲>亚洲B.总量 大洋洲>欧洲

C.人均 巴西>印度D.人均 中国>美国

3.下列叙述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  )

A.夏秋多,北方多B.冬春多,东部多

C.夏秋少,南部少D.冬春少,西部少

4.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

A.干旱区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D.湿润区

千岛湖为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区,面积为580平方千米。

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距南山3.5千米处深层,常年水温12℃,天然清纯,味道甘洌,水中富含钙、钠、镁、钾、偏硅酸等。

“农夫山泉有点甜”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使“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享誉国内外。

据此完成5~6题。

5.“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属于下列水资源中的(  )

A.淡水湖泊水B.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D.深层地下水

6.“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能够享誉国内外的原因是(  )

A.数量巨大,易开采B.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C.质量高,饮用安全D.农夫山泉为天然水

联合国确定的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我国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有关我国水资源时空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时空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少,西部多

B.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没有河流分布

C.我国春夏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秋冬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D.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严重的地区之一,春季的供需矛盾最突出

8.下列叙述属于节约保护水资源措施的是(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发展滴灌、喷灌技术 ③实施阶梯水价 ④海水淡化 ⑤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监控系统 ⑥寻找地表水替代水源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②④D.④⑤⑥

下图是北半球内陆某区域图,据图判断9~10题。

9.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冬季B.秋季

C.春季D.夏季

10.近些年来该湖泊面积逐年萎缩。

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异常,蒸发量增大

C.湖泊对地下水补给量增大,即渗漏严重

D.为争取增产粮食,开荒种地

读中国某气象灾害多发原因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12.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A.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

B.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

C.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量旺盛

D.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

济平干渠工程位于山东济南至东平湖之间,输水线路全长90.055千米,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骨干工程之一,也是向胶东输水的首段工程。

据此回答13~14题。

13.济平干渠在沿线地区实施防渗衬砌措施,首次实现了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衬砌中应用,渠道衬砌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水渗漏损失,提高渠水利用效率和输水效率

B.防止沿途某些地区的水土流失

C.减少地表径流D.改善其航运条件

14.济平干渠的建成,对沿线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向东营市区及沿途县区补充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

B.缓解沿线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C.减少沿线地区的水污染

D.有效缓解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以其稳定的光热条件,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事物的能量释放与太阳巨大光热来源相同的是(  )

A.潮汐发电 B.氢弹爆炸

C.火山喷发D.智利地震

2.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A.海陆分布B.地形起伏

C.刮风下雨D.地球形状

3.与太阳辐射联系密切的物质成份是(  )

A.氧和氢B.氮和氧C.氢和氦D.氧和氦

4.格陵兰岛常年银装素裹,而马来群岛则四季常绿,造成此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势高低B.太阳辐射

C.太阳活动D.降水差异

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日环食,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可见日偏食。

甲图为微博网友用相机拍到的精彩日环食。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5~7题。

5.乙图中太阳大气层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

A.光球、色球、日冕B.色球、日冕、光球

C.光球、日冕、色球D.色球、光球、日冕

6.日环食时,微博网友拍到的美丽光环可能是(  )

A.①B.②C.②和③D.③

7.太阳黑子和耀斑(  )

A.都发生在①层C.都发生在②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8.下列地区受太阳活动影响最强烈的是(  )

A.青藏高原B.非洲中部

C.欧洲南部D.北极黄河站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此完成9~10题。

9.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    B.20°N地区

C.40°N地区D.60°N地区

10.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D.通过的大气路径

读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单位小时/年),完成11~12题。

11.图中标注的四个城市光照资源最丰富的是(  )

A.武汉B.贵阳C.昆明D.成都

12.图中阴影区域,发展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  )

A.气温低B.日照少C.水源不足D.地形崎岖

13.下列国家建造太阳能电站,从自然条件考虑最为优越的是(  )

A.荷兰B.俄罗斯

C.印度尼西亚D.沙特阿拉伯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是(  )

A.正比例B.负相关C.正相关D.无相关性

15.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质现象中,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看,与其它三者不同的是(  )

A.火山喷发 B.石林溶洞

C.东非裂谷D.温泉

2.在下列岩石中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花岗岩、玄武岩B.砾岩、大理岩

C.石灰岩、页岩D.砂岩、花岗岩

3.在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中,以外力作用为主的是(  )

A.岛弧海沟B.峡湾海岸

C.台湾海峡D.吐鲁番盆地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上图中的(  )

A.甲B.乙C.变质岩D.岩浆

5.形成沙丘的地质作用为(  )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6~8题。

6.构成图中①处地貌景观的岩石受高温变质作用会形成(  )

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D.岩浆岩

7.上述地貌形成过程与流水、风力作用联系密切的为(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与图中④处地貌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

A.泰山B.台湾岛

C.夏威夷群岛D.喜马拉雅山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9~11题。

9.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0.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外力作用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D.⑤——高温熔化

11.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可发育石林、溶洞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分析完成12~13题。

12.该小组选择的地形区中,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①喜马拉雅山 ②内蒙古高原 ③黄土高原 ④华北平原 ⑤长江三峡 ⑥海南岛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①②⑥

13.该小组对地形区进行“微观”研究,下列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