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计划成果成功大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39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8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伍计划成果成功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伍计划成果成功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伍计划成果成功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伍计划成果成功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伍计划成果成功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伍计划成果成功大学.docx

《伍计划成果成功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伍计划成果成功大学.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伍计划成果成功大学.docx

伍计划成果成功大学

教育部「推動國立大學研究所基礎教育重點改善計劃」

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

計劃參:

永續環境科技基礎教育發展計劃

計劃結案報告

國立成功大學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

壹、計劃摘要

本計劃目的在於從環境議題到生活內容加以整合,包含地質資源開發、防災技術、生活環境規劃與設計,進而發展結合更完備的數位科技,期能在永續時代來臨的當下,使有限資源能永續利用。

本計劃主旨在於提昇國立成功大學的研究水準,並且根基於成大目前已有之良好基礎上,繼續擴大與充實軟硬體,以期能一方面提供技術與儀器設備的服務工作,另一方面扮演成大的整合力量,以保持成大在這些研究領域上的領先地位。

本計劃的重點,在於配合教育部之「推動國立大學研究所基礎教育重點改善計劃」,一方面繼續強化成大之儀器設備,並加速完成儀器設備的採購與安裝測試並開始相關的教育訓練課程,以其於最短的時間內對全校師生開放所有儀器設備與技術,而另一方面加速國際學術之間的交流,如此奠定成大在相關研究的領先地位。

貳、計劃說明

近年來國內已發生多次大型自然災變,如九二一地震、土石流災害、與邊坡不穩所造成之建築物倒塌等,上述災變與地質條件有極密切之關係,也說明現有之基礎建設仍有許多待檢討及改善之處,如何有效預防及處理上述問題,有賴地質參數之瞭解,也要將未來環境問題的解決納入永續性的思考,包含空間資訊體系建立、生活環境規劃設計、地質工程參數研究、與相關基礎設備等的整合,期能結合已有之科技技術及經驗,發展永續環境科技的發展計劃。

同時,面對21世紀的來臨,人類整體生存環境亦面臨了生態失衡的挑戰。

因此,早在1992年所舉辦的「地球高峰會」即已確認了地球環保的迫切性,亦即宣告地球環保時代已來臨。

為了對此議題有所因應,世界各國紛紛提出永續環境的概念與之對應。

我國亦積極朝此目標前進,並於前年提出綠建築之階段性發展目標。

所以包括如建築之更新改修、文化資產保存等使建築之生命週期得以繼續延續,也是未來重要課題。

唯有透過積極而科學性的研究,提高生活環境診斷、檢測與維護的準確性,才能達到安全性、居住性與耐久性的目標,符合永續發展的原則。

隨著工業快速發展,環境資源超限使用已是全球性的問題,聯合國以多次預警,21世紀將是為〝水〞為戰爭的世紀。

台灣處於地球板塊交界,環境異常脆弱,九二一地震促使更多人注意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如何在不穩定的環境下掌握相關環境資訊,提供做為環境規劃、治理以及災害發生時救災搶險之依據,需要以科技手段下手,從事積極的學理研究與技術研發,期能減少災害對人類生存及生活品質的傷害。

(1)、以博士班為本計劃補助重點

此計畫將直接有助於碩博士班的課程與研究,目前成大與永續環境相關系所均有許多教授與博士班學生參與相關研究並共同使用實驗室之設備,本計劃之執行,可以強化這些博士班學生的研究水準,更可以吸引未來更多博士班學生的投入。

(2)、透過系所整合,發展特定領域

本計劃可有效促進不同領域或不同學門師生進行合作,產生跨系所的整合效果,本計劃將會強化系所整合功能,共同結合規劃、設計與工程,永續經營環境。

(3)、配合國內產業需求,培養所需人力

針對永續發展之概念,必須確保與提昇生活環境及日常生活之安全性、可居性、健康性、舒適性、節能性與耐久性,故需在這方面培養專業的科技人才,才能將此一概念付諸實行。

(4)、國內具潛力之領域,發展校際合作

目前已進行中的幾個由成大主持的國科會整合型計劃,即在加強推動校內各系的研究與整合,而另一方面推動各大專院校的資源整合,包括台灣大學、交通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等,本計劃之執行有利於成大發展校際合作。

(5)、以整合方式規劃國際化研究所教育計劃

定期舉辦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如「規劃與設計」國際研討會、中日防災國際學術研討會,並邀請外國學者來訪,加強學術合作及交流等。

參、計劃執行

基於過去研究基礎,期能更上一層樓,故有必要藉助此計畫,一方面加速相關設備的取得與建立,另一方面提昇良好的研究基礎。

計劃執行如下:

(一)、儀器設備之增購

(1)數位科技輔助永續環境規劃與設計之基本圖儀設備及相關軟體採購:

可精確模擬環境規劃與設計的成果

(2)永續建築評估及診斷技術

(a)建築外牆性能之檢測與實驗設備採購:

空氣調節機及溫度感應測試裝置、濕氣流入和積蓄量測定裝置以及結露感應裝置設備等

(b)建築結構高科技檢測與實驗設備採購:

掌上型振動量測儀及加速規、掌上型透地雷達系統、油壓機及動態試驗千斤頂等

(c)居住環境及建築設備診斷系統之設備採購:

建築噪音控制與評估系統、建築設備健康診斷系統、太陽能利用設備評估系統等

(3)永續環境研究網路傳輸速率改善計劃:

100MHz網路專用線材、10/100MHzSwitchingHub集線器。

(4)岩石力學實驗設備更新:

荷重框架、控制系統、系統安裝

(5)空中及地面網路地理資訊快速蒐集設備及軟體

(6)大範圍環境污染監測資料蒐集設備及軟體

(7)大範圍地震災害防治監測資料蒐集設備及軟體

(8)高科技水文觀測技術之研發設備及軟體

(二)、國際學術交流之執行

舉辦國際研討會(第一屆「規劃與設計」國際研討會、中日防災國際研討會)及邀請國外專家學者來訪,本計劃邀請外國學者如下:

(1)美國:

哈佛大學環境衛生科學系JohnDanielSpengler教授、SunyBuffalo經濟系AlexAnas教授、CarnegieMellonUniversity教授兼副院長CraginM.Vogel、美國國家安全總署安全防護國家實驗室Hong-WeiHiao主任等

(2)日本:

日本神戶大學都市安全中心暨建築系室崎益輝教授、日本東京大學創新科技研究所野城智也教授、日本立命館大學理工學部建設環境系塚口博司教授等。

肆、計劃經費

計劃申請總經費:

新台幣1265萬元

(一)、資本門:

申請經費新台幣1091萬元

項目

申請經費

(單位:

萬元)

數位科技輔助永續環境規劃與設計之基本圖儀設備及相關軟體

80

永續建築評估及診斷技術

建築外牆性能之檢測與實驗設備

45

建築結構高科技檢測與實驗設備

120

居住環境及建築設備診斷系統之設備

105

永續環境研究網路傳輸速率改善計劃

30

空中及地面網路地理資訊快速蒐集設備及軟體

216

大範圍環境污染監測資料蒐集設備及軟體

110

大範圍地震災害防治監測資料蒐集設備及軟體

110

高科技水文觀測技術之研發設備及軟體

110

岩石力學實驗設備更新

165

(二)、經常門(其他費用):

申請經費174萬元

第一級科目

第二級科目

項目

申請經費

(單位:

萬元)

業務費

按日按件

計資酬金

臨時工資(500元/人*日*100人*日)

5

台澎金馬地區旅費

國內差旅費

10

物品

材料費(化學藥品、氣體、五金等試驗材料)

35

一般事務費

處理經常一般公務或研究工作所需費用

10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含儀具系統與設備維護、修繕保護費

14

通訊費

郵資、電話、數據通訊與網路通訊費等

20

舉辦中美日國際研討會相關費用

第一級科目

項目

申請經費

(單位:

萬元)

研討會

一、國外獎元、貴賓、工作相關人員交通費

9

二、論文集CD製作及編印、大會手冊、講習會講義編印

2

三、工讀生費用

2

四、郵電費、文具用品、影印、資料袋、場地租用及佈置、電腦耗材、紀念品及其他雜支開支

2

舉辦第一屆「規劃與設計」國際研討會相關費用

第一級科目

項目

申請經費

(單位:

萬元)

研討會

一、工讀生費用

6

二、雜支、郵電、影印文具紙張、電腦耗材等

6

三、海報、邀請函印刷等

1.5

四、論文集印刷等

6

五、餐費及餐點等

12.5

六、會議主持人費

3

邀請國外學者來訪

項目

申請經費

(單位:

萬元)

機票費

美國東岸—台南3人*40000元/人

日本—台南2人*20000元/人

16

旅館費

3000元/日*6日/人*5人

9

講義印刷費

1.5

餐費

1000元/日*7日*5人

3.5

伍、預期成果

(一)、配合永續環境相關領域之未來需求,發展可供實務應用之永續環境評估及診斷技術,將有助相關產業知識經濟之形成與技術之升級。

(二)、與國際永續環境相關研究趨勢接軌,並配合國家綠建築政策之推展,提供具體可行之技術支援。

(三)、有效運用相關系所研究人力及設施與資源,配合永續議題進行跨領域合作,發展國際化永續環境。

(四)、提供博士班學生永續環境基礎教育訓練,提昇研究能力,進而做為未來國際化教育研究所教育的準備。

(五)、培養永續環境高級規劃與設計特定領域所需人才

陸、計劃成果

本計劃共有三項分項子計劃如下:

分項計劃

(一):

永續環境評估及診斷技術之提昇

(A)永續建築

執行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B)地質岩石

執行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分項計劃

(二):

永續環境資訊蒐集技術之提昇

(A)地理資訊

執行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工程學系、都市計劃學系及工業設計學系

(B)污染監測

執行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C)防災監測

執行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D)水文監測

執行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

分項計劃(三)

第一屆「規劃與設計」國際研討會

執行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都市計劃學系及工業設計學系

分項計劃

(一):

永續環境評估及診斷技術之提昇

(A)永續建築

項目

經費

(單位:

萬元)

執行單位

負責教授

經常門

邀請國外學者來訪

4.5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江哲銘

資本門(儀器設備費)

建築外牆性能之檢測與實驗設備

45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黃斌

陳太農

建築結構高科技檢測與實驗設備

120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徐明福

張嘉祥

姚昭智

居住環境及建築設備診斷系統之設備

105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賴榮平

一、邀請國外學者來訪

演講題目:

日本健康住宅-關於病住宅問題

2.主講人:

池田耕一 博士

IKEDA,Koichi

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工學博士

日本公眾衛生院 建築衛生學部部長

專業領域-建築環境工學

研究領域-室內、空氣、污染、健康、換氣、空氣清淨、空氣調和、氣流

研究課題-室內空氣污染問題、室內溫熱環境、換氣、建物周邊氣流解析

3.演講摘要

從1990年代後期,甲醛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對住宅之室內空氣環境產生嚴重的污染問題,「病住宅」的名稱亦因此開始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

而在日本政府方面則由厚生省對此提出對應方式,即針對部分有機化合物之濃度值訂定了暫定的基準值。

而日本建設公司、建材、裝修業界亦發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對房屋使者用健康之影響。

但針對這類問題並無具體對應方式,目前尚處於研究階段。

病住宅症候群乃指有病的家,其產生原因來自建材、傢俱所產生甲醛及其他有機化合物,導致居住在此建築物之人們,易感到眼睛不舒服、喉嚨痛、焦慮、頭痛、倦怠感等症狀。

但與「化學物質過敏症」又有某種程度上之不同,化學物質過敏症係指長時間曝露在化學製品下引起之病狀,容易發生在護士、化學製品製作業之從業員等。

建材、傢俱等產生化學物質之種類,根據目前國際研究機構、日本產業衛生學會、美國環境保護廳等,提出對大氣環境危害性可能較高之物質共有234種,而這234有害之大氣污染物中有22種被列為優先考量之有機物,略舉如下:

(1)甲醛;

(2)乙烯樹脂;(3)丁烷酸酯;(4)苯;(5)甲苯;(6)二甲苯;(7)對二氯苯;(8)乙基苯;(9)苯乙烯;(10)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