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转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3890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产业转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纺织产业转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纺织产业转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纺织产业转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纺织产业转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纺织产业转移.docx

《纺织产业转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产业转移.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纺织产业转移.docx

纺织产业转移

纺织产业转移

国际纺织产业转移提供的借鉴意义

2007年09月20日10:

46产经网-中国纺织报

国际产业转移的领域向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延伸

相对而言,纺织服装业的最终产品制造环节进入壁垒较低。

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业在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具备了通过国内积累实现自我发展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纺织服装业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并未因此停下,而是其转移的重点领域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纺织服装业的大跨国公司开

始在纺织原料、高级服装面料、染整等产业的上游环节以及设计、展示、营销等下游环节进行大规模的海外直接投资。

外包成为纺织服装业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

目前,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纺织服装业的“外包”已经不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代工”和“贴牌生产”(OEM),外包业务的范围从成品加工逐步扩展到了纺织原料和纺机研发、产品设计、展示、营销等更多领域。

外包的发展使纺织服装业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更趋多样化。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外包并不排斥资产转移,相反,外包为全球纺织服装业内部的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化的组织方式。

对中国纺织产业区域转移的主要借鉴意义

一是充分利用区域转移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二是坚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作为产业区域转移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根本原则。

我国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根据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比较优势及资源禀赋实现地域性集聚和地区专业化分工;在采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优先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具有区位优势的国家、需求旺盛的国家投资

进军中西部是必然趋势我国纺织产业转移进行时 

发布时间:

2007-8-29文章出处:

 

国纺织业的结构调整产生巨大影响。

投资中西部强调长远发展

东部沿海纺织服装企业迁往中西部地区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是所有的东部沿海纺织服装企业都要迁到中西部。

正如有些业内人士所说的,转移并不意味着放弃。

一些东部沿海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原料主要产在东部,例如丝绸企业,这些企业迁往中西部显然是不合适的;还有一些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或者是产品档次较高,企业收益较好,在东部能够继续很好地发展,这些企业也不必急于迁往中西部。

而且,无论东部沿海地区新经济有多么发达,总要保留一定的高档纺织服装工业这样的传统产业,这在发达国家也是一样的。

基于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日渐活跃这一现实,有关专家指出,企业迁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件关乎行业科学发展的大事,一定要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自愿、合理、循序渐进地来完成。

先是有较强实力的企业西迁,再是一般规模的企业西迁。

总之,要做到有层次、有步骤地西迁,并且要根据企业

的特点决定具体迁往中西部哪些地区。

只有长远考虑,科学发展,才能保证西迁企业做出正确的决定和行动。

纺织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趋势-1

新闻来源:

中国服装网时间:

2008-03-2817:

17:

57 

这样的转移趋势正使中部地区的纺织产业也逐渐呈现崛起态势。

人力、电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江西省,通过建设集中连片的工业开发区,吸引了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的大批纺织服装企业掉头向“中”。

近五年来,江西纺织服装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其中70%来自东南沿海地区。

全省从北到南相继形成了六大纺织服装业集群区,南昌昌东工业园已聚集针织服装企业500多户,形成从针织布、印染整理到针织服装加工的完整产业链,90%以上的产品出口;地处赣北的九江共青城开发区,吸引了近80户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和20户其他制衣企业落户;地处赣南的南康市开发区集聚了362户西服加工企业,年产服装能力达3亿件。

来自江西省经贸委的最新统计,这个省现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企业447户,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2亿元,5年中增长了2.1倍,实现纺织品服装出口7.35亿美元,成为这个省出口的第一大主导产品。

江西在短短几年里崛起为全国第七大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纺织产业“西进”是必然趋势

“纺织工业现在由东部向中部转移,跟改革开放之初东部承接自国外的纺织工业转移,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

群聚化是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特点,产业群聚成为中小企业适应社会化生产的主要生存模式。

”江西省综合行业管理办纺织处处长杨金娥说。

成本压力加大、地区产业升级,以及纺织产业布局的调整,都是促成企业向西迁移的原因。

孙淮滨认为,这是成本逼迫下东部地区纺织业的理性选择。

因为随着沿海地区原料、人工、能源、土地资源的紧张以及当地环境要求的提高,纺织企业要继续保持比较优势,必然要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

目前,我国80%以上的纺织产业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等地。

在纺织业产业链条上,中西部承接东部地区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部分,东部地区则应该抓紧自主创新,在品牌、研发等领域上多做文章。

这种转移不是把过剩的、落后的设备转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种产业升级的转移,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大背景下政策所鼓励支持的方向。

专家认为,从区域的发展来看,整个产业的主体在东部,其生产、加工、出口和效益主要是在浙江、山东、江苏等几个主要的东部省份实现。

但随着沿海地区原料、人工、土地资源的紧张以及当地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这些工厂和企业的比较效益就会有所下降,为了维持其比较成本优势,向中西部的转移就成了一种必然。

这样的投资是实行产业升级的投资,将会对我国完成纺织业的结构调整,从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产生巨大影响,应该大力地予以鼓励。

纺织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趋势-2

新闻来源:

中国服装网时间:

2008-03-2817:

18:

38 

 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目前尚未具规模。

产业转移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及辅导作用,企业则需增加在中西部的投资。

目前大陆沿海地区的投资金额仍比较大,东部10省生产总值占全大陆各地区总额的比重仍逐年提高,而东北3省、中部6省和西部12省所占比重仍呈下降趋势。

除烟草工业外,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品成衣等制造业生产能力仍集中于沿海的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

因此,纺织企业如需向中西部转移,须有沿海地区成本上升、地价飙涨,以及中西部具有投资优惠及土地低廉等诱因。

有关专家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大量转移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速推动产业升级

应引起重视的是,虽然不少产业的转移属于纺织工业的存量调整,但更多表现在增量上。

从目前情况看,东部纺织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来的只是加工制造等低端的部分。

江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有关专家认为,东部不可能愿意丧失其产业主体的地位,但中部地区仍将利用此次产业转移契机加大自身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迅速升级。

目前纺织产业向西转移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一季度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上,东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75亿元,远远高于中部的17.29亿元。

这组数据也说明,东部依然是投资的重心。

中部的一些省份如江西、安徽、河南等除了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中部崛起的大政策环境外,同时在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包括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环境的改善和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以期承接好纺织产业的转移,实现纺织业在空间布局上的资源整合。

有关方面推动产业升级的政策正在加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最近发出通知,采取有关政策措施,促进纺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今年9月15日,国家对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加速推动纺织业的产业升级。

今年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加快纺织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中强调,要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的区域布局。

《意见》要求,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适度控制棉纺、化纤常规产品产能的扩张,重点在时尚品牌、研发设计、市场控制力等方面有所突破;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与东部配套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承接来自中心城市、沿海地区以及国外的产业转移,形成各具特色、比较优势明显的梯度产业格局。

但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纺织业投资增长仍达到38.3%,高于纺织业出口及国内消费的增速。

这要求纺织业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在结构调整上下工夫。

来自专家的分析认为,对中西部地区而言,纺织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则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纺织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趋势-3

新闻来源:

中国服装网时间:

2008-03-2817:

19:

34 

一要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使重点纺织加工技术和装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纺织品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要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

加大对麻、毛、竹等非棉天然纤维及新溶剂粘胶、聚乳酸等再生资源纤维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开展废旧聚酯及再生纤维的回收开发利用,提高天然及再生资源类纤维使用比重。

三要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

继续拓宽纺织产品应用领域,大力发展医用、汽车用、建筑和过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培育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

我国纺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高新技术和高端纺织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

此外,品牌设计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产品出口主要是贴牌加工。

行业整合应能很好地形成企业的优势互补和梯度转移,提升我国纺织品的附加值,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真正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

值得指出的是,未来一段时期里,中西部地区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过程中须特别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对国家明令的限制和淘汰类纺织项目要严格控制,禁止投资;二是对淘汰类纺织工艺设备要加快淘汰,禁止转移,防止出现低水平产能的重复建设;三是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和废旧聚酯及再生纤维的回收开发纳入纺织行业发展规划的重点。

我国纺织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发布时间:

2007年8月28日0:

00:

00  新闻来源:

中国纺织报

长期以来,"东重西轻"是对中国纺织产业格局的真实概括,反映了产业发展不

平衡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

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在此过程中,国内一些知名企

业捷足先登,成为产业转移的先锋。

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产

业转移步伐加快,在此过程中,国内一些知名企业捷足先登。

如浙江培罗成集团公司

计划迁往湖北宜昌,浙江象山定点加工生产"阿迪达斯"、"老人头"、"耐克"等

世界著名品牌的服装企业计划迁往江西鄱阳,山东如意集团投资40亿元在三峡库区

的万州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紧密纺基地,上海三毛集团落户重庆,雅戈尔15万套

西服在重庆下线,浙江华孚纺织集团公司收购阿克苏纺织厂。

而成都、郑州等城市则

通过建设集中连片的工业开发区,吸引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的纺织服装企业向中

西部靠拢。

这种转移或靠拢对我国纺织工业格局将产生何种变化?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

高勇表示,在中国纺织业快速发展的这十几年过程中,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

角、长三角,以及渤海湾地区和山东。

但近几年,这些地区都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

况。

其原因是,以纺织服装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年来工资增长缓慢。

而随

着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另外,原材料

、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了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

基于以上各种因素,东部沿海企业

把目光转向了中西部地区。

而处于中西部的安徽、江西、河南、四川等地区,将首先

承接这种产业转移。

这种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进军中西部是必然趋势

纺织工业现在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与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地区承接来自国外的纺

织工业转移本质上是相同的。

群聚化是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特点,产业群聚成

为中小企业适应社会化生产的主要生存模式。

成本压力加大、地区产业升级,以及纺

织产业布局的调整,都是促使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原因。

经济学专家认为,这是在成

本逼迫下东部地区纺织业的理性选择。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的80%以上集中在广东

、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等地。

在纺织业的产业链条上,中西部承接东部地

区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部分,东部地区则应该抓紧自主创新,在品牌、研发等领域多

做文章。

可喜的是,这次沿海地区产能的转移并不是把过剩的、落后的设备转移到中西部

去,而是一种产业升级的转移,符合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政策鼓励支

持的方向。

从区域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的主体在东部,其生产、加工、出

口和效益主要是在浙江、山东、江苏等几个省份实现。

但随着沿海地区原料、人工、

土地资源的紧张以及当地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这些企业的比较效益必然会有所下降,

为了维持其比较优势,向中西部转移就成了一种必然。

这样的投资是实现产业升级的

投资,将会对我国纺织业的结构调整产生巨大影响。

投资中西部强调长远发展

东部沿海纺织服装企业迁往中西部地区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是所有的东部沿海纺

织服装企业都要迁到中西部。

正如有些业内人士所说的,转移并不意味着放弃。

一些

东部沿海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原料主要产在东部,例如丝绸企业,这些企业迁往中西

部显然是不合适的;还有一些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或者是产品档次较高,企业

收益较好,在东部能够继续很好地发展,这些企业也不必急于迁往中西部。

而且,无

论东部沿海地区新经济有多么发达,总要保留一定的高档纺织服装工业这样的传统产

业,这在发达国家也是一样的。

基于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日渐活跃这一现实,有关专家指出,企业迁移不是一

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件关乎行业科学发展的大事,一定要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

规律,自愿、合理、循序渐进地来完成。

先是有较强实力的企业西迁,再是一般规模

的企业西迁。

总之,要做到有层次、有步骤地西迁,并且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决定具体

迁往中西部哪些地区。

只有长远考虑,科学发展,才能保证西迁企业做出正确的决定

和行动。

对接京津纺织产业转移"无形之手"抢救常山股份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时间:

2008年02月19日11:

24作者:

汤白露

"定向增发募集的资金已经到帐,此外一期土地出让的部分收益也已经到账。

"2月18日,常山股份(000158.SZ)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部人士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

据该人士透露,常山股份整体搬迁的土地出让尚未确定挂牌日期,但是石家庄市国土局已经开始履行一期土地收购合同。

根据正定纺织工业园建设和搬迁进度,常山股份将与石家庄市国土局商定土地公开挂牌时间。

"初步预计挂牌日期在年中以后,一旦确定将在第一时间发布。

"常山股份上述证券部人士表示。

2月14日,常山股份就公告称,定向增发7270万股募集资金约6.07亿已汇入专项账户。

更早前于1月18日,该公司公告称,出让下属2家分公司厂区共占地35.77万平方米,收购总款为59020.49万元。

事实上,一旦常山股份下属5家分公司占地82.6万平方米全部出让之后,其净资产将增加约30亿元。

据记者了解,在常山股份净资产暴增30亿元幕后,是一场政府主管部门对于石家庄市纺织产业展开的"救赎"活动:

当地政府正在竭尽所能支援常山股份进行产业升级。

由于常山股份整体搬迁预计总投资约58亿元,剩余"资金缺口"将如何逐步解决?

净资产暴增30亿

据公开资料,常山股份共有5家分公司位于石家庄市中心,紧邻市政府。

根据石家庄市政府产业规划,常山股份将整体搬迁进入正定工业园。

常山股份副总经理马韵杰表示,"搬迁完成后,市区1239.7亩土地将采取挂牌拍卖等多种方式出让。

"

同时马韵杰透露,根据同地段地块每亩400万元的拍卖记录,常山股份的土地拍卖收入将接近50亿元。

除去4%的相关费用和基准地价上浮20%补偿部分(约10亿多元),再按90%返还公司,则公司将获得超过30亿元资金用于投资建设。

也就是说,全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投资建设后,将为公司增加净资产约30亿元。

而截至2007年9月30日,其净资产不过15.6亿元。

长江证券纺织行业研究员程雪婷指出,常山股份一期土地出让所得5.9亿元,不仅可以增加2008年利润1亿元,而且可以启动正定纺织工业园项目,尽早实现新厂区设备更新与投产。

在上述增发资金与土地出让金进账后,常山股份正定纺织工业园首期工程终于选择在2007年12月26日奠基,但目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2008年1月16日,石家庄市政府有关部门专门在河北正定县召开加快纺织服装基地暨首期工程建设专题会,以确保常山股份首期工程今年底试投产。

石家庄市副市长张发旺在现场调研时指出,常山股份搬迁项目要作为该市产业布局调整和城市布局调整的一个大项目来完成,年内争取二期工程项目开工。

此外,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尽快完成一期收储土地工作,确保收储资金全部到位。

事实上,石家庄市政府有关部门自从2003年以来,一直在与常山纺织集团共同探索其搬迁改造方案。

经过3年多考察调研、选址,该搬迁改造方案于2007年7月最终通过专家论证。

在新方案中,该项目分为4期实施,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58亿元打造一个北方最大的纺织工业园区。

而常山股份将被作为该工业园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资料显示,常山股份早在2004年向常山纺织集团收购了上述5家分公司土地使用权。

其总占用土地1239.7亩,相当于82.6万平方米,总计支付6.2亿元转让金,相当于50万元/亩。

国泰君安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常山股份的风险在于目前资金较为紧张,未来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融资,包括寻找战略伙伴共同参与房产项目。

其中,由于土地拍卖款资金巨大,且偿付预计需要一定的手续时间,时间跨度较长,这将进一步加大资金链的考验。

破解"资金困局"

对于如何解决后续资金的窘迫状况,常山股份上述证券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公司将通过从海外购置新技术设备进行产业升级,破除产能瓶颈;另一方面,不排除未来将联合战略投资者共同开发房地产项目。

"

据常山股份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上述土地出让后,常山股份有可能通过股权投资成立一家新公司,与战略投资者共同开发房地产项目,以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

国泰君安分析师李质仙认为,常山股份借整体搬迁投资巨资进行产业升级,这是一种经营策略的转变,即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据了解,常山股份将加大资金投入开发高档多组分纤维服装面料项目和高档纺织产品开发与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该两大项目预计投资总额5.83亿元。

其中,高档多组分纤维服装面料项目计划总投资4.30亿元,拟引进国际先进设备348台套,配套购置国内先进设备173台套。

根据公告,常山股份的产业升级资金来自土地出让;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发行公司债券;银行贷款;联合有实力的地产开发商开发;自筹资金及引进战略投资者。

其中土地出让的收入是主要资金来源。

在产业外部环境方面,随着2007、2008年底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相继到期,欧美将不再对我国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

因此,相关政策不明朗将对欧美纺织贸易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京津劳动力成本一路快速升高,发展服装所需的面料、辅料、服装加工等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失去竞争力。

京津冀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却是存在的。

为此,石家庄市政府计划在河北正定县创建北方最大的纺织服装基地。

"通过与京津地区密切合作,可以为在京津逐步失去竞争力的纺织工业向石家庄转移铺平道路,利用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效应发展我市的纺织工业。

"石家庄市副市长张发旺曾表示。

对于搬迁方案带来超过30亿元的一次性收益,常山股份对外称,公司将利用搬迁的机遇,把资金用于加大技术改造和提高产品档次上。

据了解,常山股份目前的纺织业务分为高新和传统两部分,高新部分主要由子公司恒新纺织经营,毛利率较高;而传统部分主要集中在老厂区,毛利率不到10%。

如果公司在搬迁中改变现在的产品结构,毛利率会有较大提升。

"公司老设备过多,比例高,必须购置新技术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同时进行纺织品的深度加工,将传统的产品提升为高档纱和面料。

"常山股份证券部上述人士表示,"在这一过程中,仍然面临后续资金来源的压力,这也是目前公司面临的关键难题。

"

我国纺织产业转移进行时

2007年8月28日中国纺织报

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在此过程中,国内一些知名企业捷足先登。

如浙江培罗成集团公司计划迁往湖北宜昌,浙江象山定点加工生产“阿迪达斯”、“老人头”、“耐克”等世界著名品牌的服装企业计划迁往江西鄱阳,山东如意集团投资40亿元在三峡库区的万州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紧密纺基地,上海三毛集团落户重庆,雅戈尔15万套西服在重庆下线,浙江华孚纺织集团公司收购阿克苏纺织厂。

而成都、郑州等城市则通过建设集中连片的工业开发区,吸引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的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靠拢。

这种转移或靠拢对我国纺织工业格局将产生何种变化?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表示,在中国纺织业快速发展的这十几年过程中,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渤海湾地区和山东。

但近几年,这些地区都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其原因是,以纺织服装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年来工资增长缓慢。

而随着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另外,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了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

基于以上各种因素,东部沿海企业把目光转向了中西部地区。

而处于中西部的安徽、江西、河南、四川等地区,将首先承接这种产业转移。

这种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进军中西部是必然趋势

纺织工业现在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与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地区承接来自国外的纺织工业转移本质上是相同的。

群聚化是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特点,产业群聚成为中小企业适应社会化生产的主要生存模式。

成本压力加大、地区产业升级,以及纺织产业布局的调整,都是促使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原因。

经济学专家认为,这是在成本逼迫下东部地区纺织业的理性选择。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的80%以上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等地。

在纺织业的产业链条上,中西部承接东部地区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部分,东部地区则应该抓紧自主创新,在品牌、研发等领域多做文章。

可喜的是,这次沿海地区产能的转移并不是把过剩的、落后的设备转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种产业升级的转移,符合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政策鼓励支持的方向。

从区域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的主体在东部,其生产、加工、出口和效益主要是在浙江、山东、江苏等几个省份实现。

但随着沿海地区原料、人工、土地资源的紧张以及当地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这些企业的比较效益必然会有所下降,为了维持其比较优势,向中西部转移就成了一种必然。

这样的投资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投资,将会对我国纺织业的结构调整产生巨大影响。

投资中西部强调长远发展

东部沿海纺织服装企业迁往中西部地区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是所有的东部沿海纺织服装企业都要迁到中西部。

正如有些业内人士所说的,转移并不意味着放弃。

一些东部沿海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原料主要产在东部,例如丝绸企业,这些企业迁往中西部显然是不合适的;还有一些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或者是产品档次较高,企业收益较好,在东部能够继续很好地发展,这些企业也不必急于迁往中西部。

而且,无论东部沿海地区新经济有多么发达,总要保留一定的高档纺织服装工业这样的传统产业,这在发达国家也是一样的。

基于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日渐活跃这一现实,有关专家指出,企业迁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件关乎行业科学发展的大事,一定要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自愿、合理、循序渐进地来完成。

先是有较强实力的企业西迁,再是一般规模的企业西迁。

总之,要做到有层次、有步骤地西迁,并且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决定具体迁往中西部哪些地区。

只有长远考虑,科学发展,才能保证西迁企业做出正确的决定和行动。

中部尚未做好承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