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720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

《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

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矿井通风的目的:

是东路各个用风地点风量的需要,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它的基本任务是供给井下充足的新鲜空气,排除或中淡矿井中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调节矿井气候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二)矿井通风与矿井瓦斯、煤尘、火灾等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井下条件复杂多变,在矿井通风系统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安全的通风问题,若管理失控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灾害事故的发生。

一是通风系统不完整不独立;二是通风系统不稳定不可靠;三是无计划的突然停电停风;四是在处理局部积聚瓦斯时无安全措施或在执行措施时的送风量失控;五是通风设施遭到破坏等都会出现在生产现场发生“一通三防”事故。

(三)矿井通风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威胁

1、形成瓦斯积聚的通风问题:

局部通风机拉循环风,无计划的突然停电停风、微风或无风作业。

2、不合理的串联通风。

3、采煤工作面的下行通风。

4、掘进巷道贯通时的通风。

5、排放停工地点的积聚瓦斯时,执行排放措施不严格或未编制措施进行盲目排放,甚至采取“一吹风”的方法。

6、在具体自然发火倾向性的煤层中,影响煤层自然发火的通风方式。

7、由于通风管理不善而形成不安全隐患。

1)风量严重不足;2)通风系统不合理、不稳定;3)通风设施设置不当或遭到破坏后未及时处理;4)主要通风机带病运行等。

顶板事故及其防治

顶板事故即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

如果技术措施是正确的,由于管理不善,也会导致顶板事故发生;如果技术措施本身就不完善,管理即使非常严格,也难免发生顶板事故。

一、冒顶预兆

1、顶板的预兆

顶板连贯发生断裂声,这是由于直接顶和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而发出的声音。

顶板发出象雷的声音,这是老顶和上有方岩层产生离层或断裂的声音。

顶板容层破碎下落,称为掉渣。

这种掉渣一般少逐渐增多,由稀而变密。

顶板的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并产生大量的下沉。

2、煤邦的预兆

由于冒顶前压力增大,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片帮增多,使用电钻打眼时钻眼省力。

3、支架预兆

使用木支架,支架大量的被压坏或折断,并发出响声。

4、全瓦斯煤层,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有淋水的顶板,淋水增加。

二、防治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

1、根据掘进工作面岩石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当掘进头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坏带或层理裂裂发育的岩层时,棚子应紧靠掘进头。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时应采取临时支撑措施。

3、必须采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汉放炮掘进一个循环进度后,应及时将前探梁推移到迎头,然后将前梁背实,方准在前探掩护下作业。

4、在地质破坏带或层理裂隙发育区掘进巷道时要缩小棚距,掘进区冒顶区及破碎带必须背严接实,必要时要挂金属网防止漏空,在掘进头附近应采用接条等把棚子连成一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

5、掘进头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必须与岩石性质、支架与掘进间距相适应,以防止因炮而崩倒棚子。

三、防治巷道开岔处及贯通处冒顶的措施

1、开岔口应避开原来巷道冒顶的范围。

选好开帮和贯通地点,要选择在顶板和地质条件比较好,远离交岔点,停采伐和煤柱等各种受集体支承压力影响的地方。

2、必须在开岔口抬棚支设稳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不得过早拆除,切忌先拆棚腿后支抬棚。

开帮贯通附近的支架要加固,若近处有空顶及空帮情况,小范围可加密支架,背好顶帮;大范围的应用木垛接顶处理,同样要用板皮背好打紧。

3、保证抬棚子足够的强度。

开帮贯通巷道的交接处要处理持上抬棚,抬棚承载能力大应视围岩性质而定,一般选择大于正常支护材料承载能力的2─3倍。

要及时进行支护,缩短顶板暴露时间。

4、开帮掘进的新巷与原巷的方位要保质较大的夹角(最好大于45度)。

当开口处围岩尖角被压量,应及时采取加强抬棚稳定性的措施。

5、贯通前要进行超前探测,并处理好被透点的积水,瓦斯等有害气体。

第四节矿井水害的防治

一、矿井突水征兆

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增加吨煤成本、造成矿井全部或局部被淹的矿井水都称为矿井水害。

根据水源不同,将矿井水害分为地表水水害、老窖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及岩溶水水害。

矿井水害出现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山洪由井筒或裂缝涌入井下;水文地质情况不清,未及时进行探放水,或措施不严而造成水害;没留设防水煤(岩)柱或尺寸不合要求;巷道布置时,位置靠近水源或含水层;井下无防水闸门、水闸墙或质量低劣;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出现故障。

矿井水害是“五大灾害”之一,它对矿井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当矿井发生突然涌水时,轻则造成局部停工停产,重则淹井,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安装防、排水设施及设备,增加了工作量和原煤成本。

(3)矿井对井下各种金属设备、支架、轨道等均有文化馆作用、缩短其使用寿命。

(4)可使井下空气温度增大,恶化了井下作业环境、影响生产效率和职工健康。

一般地说,矿井透水前都有如下几种预兆:

恶化了井下作业环缝、影响生产效率和职工健康。

(1)“挂汗”。

积水区的水通过煤岩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

区别真假“挂汗”的方法是:

仔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有“挂汗”,若有是真“挂汗”是透水预兆。

(2)“挂红”。

矿井水中若含有含铁的氧化物,它通过煤岩裂隙渗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3)水叫。

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壁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声,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水源较近了,透水即将发生。

4)空气变冷。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空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进入工作面有阴冷的感觉,但如果积水区内的水温较高,采掘工作面接近时反而温度升高。

(5)出现雾气。

如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6)矿山压力显现增强。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压力明显增加,片帮、冒顶次数增加。

由于矿井水的来源不同,发生透水前的征兆各有特点:

(1)老空水透水征兆。

由于老空水积水时间长,水量补给较差,称为“死水”,透水时有“挂红”、酸性大、水味涩的特点。

(2)溶岩水透水征兆。

由于长期浸蚀溶岩,透水呈灰色或灰黄色,带有臭味。

(3)断层水透水征兆。

断层水多为“活水”,透水前很少“挂红”。

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断层破碎带时,会出现来压、淋水增大现象。

当发现上述透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判明情况,及时上报。

如情况危急立即发出警报、撤出人员

二、矿井水害防治

矿井水害防治应从两方面着手,即地面防治水和井下防治,实行“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

1、地面防治水

在地面修筑排水工程,防止地面降水汇集于工业广场或地表水涌入井下。

主要措施有:

修筑排洪渠;河床铺底;填堵陷坑、河流改道或取直;井口及工业广场修筑堤坝,疏通水路。

2、井下防治水

(1)井下防炎。

选用合理的开拓开采方法,将巷道远离积水区;井下留设防水煤(岩)柱。

(2)井下排水。

在地面或井下打专门钻孔排水。

安装排水设施、设备排水。

(3)井下探放水。

利用钻孔探查前方的水情,然后有控制地将水放出。

《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采掘工作面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停止工作进行探放水。

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小煤矿时;

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并有出水征兆时;

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陷落柱时;

打开隔离煤柱时;

接近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浆区时。

在向老空区打钻时,为防止瓦斯事故和其他有害气体的危害,应加强探水地点的供风量,及时检查探水地点的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探水工作面一切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必须良好。

出现危险情况,立即停止打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

(4)井下截水。

在井下适当地点修筑水闸门及水闸墙。

井下局部突水时,将其截住,不致危及其他地区。

(5)注浆堵水。

将水泥浆或化学浆通过专门钻孔压入地层空隙,浆液在空隙中扩散、胶结:

硬化,最终起到加固地层和堵隔水源作用。

发生透水事故时,现场人员应尽量了解事故地点及灾害程度,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条件下,迅速组织抢救。

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设法堵住出水点。

如无法抢救,应沿着避灾路线,避开压力水头,迅速撤退到涌水地点的上部水平或地面,而不能进入附近的独头巷道。

如,果独头上山下部的唯一出口已被淹没无法撤退时,。

则可在独头工作面躲避,这是因为独头上山附近空气因水位上升逐渐压缩能保持一定空间和空气量。

当被水堵在巷道内时,应保持镇静

第五节爆破事故的防治

一、矿井常见爆破事故

在我国煤矿生产和建设中,无论是采煤和巷道掘进,钻眼爆破技术我都在普遍使用,特别是在爆破过程中会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类事故称为爆破事故,矿井爆破事故也是常见的灾害之一,对矿井的危害也较大。

矿井常见的爆破事故有如下几种:

爆破崩人事故;爆破熏破崩倒支架;爆破崩坏设备或设施;爆破引起冒顶事故;爆破诱发冲击地压或突出事故;爆破引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爆破材料领退制度,电雷管编号制度和爆破材料丢失处理办法。

电雷管(包括清退入库的电雷管)在发给爆破工前,必须用电雷管检测仪逐个做全电阻检查,并将脚线扭结短路。

严禁发放电阻不合格的电雷管。

二、井下爆破事故防治

引起矿井爆破事故的因素很多,在爆破器材的质量、贮存、管理、运送、使用或爆破技术有关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引发爆破事故。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爆破材料领退制度,电雷管编号制度和爆破材料丢失处理办地。

电雷管(包括清退入库的电雷管)在发给爆破工前,必须用电雷管检测仪逐个做电阻检查,并将脚线扭结成短路。

严禁发放电阻不合格的电雷管。

1、爆破前的防治措施

(1)按适用条件使用质量合格的炸药、雷管,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严禁使用非煤矿许用炸药和非煤矿许用电雷管。

(2)加强对爆破器材的管理。

严禁穿化纤衣服人员接触爆破材料。

井下人力运送爆破材料时,电雷管必须由爆破工亲自运送,炸药应由爆破工或爆破工监护下由其他人员运送。

爆破材料必须装在耐压和抗撞冲、防震、防静电的非金属容器内。

爆破材料应直接送到工作地点,严禁中途逗留。

(3)对爆破地点进行认真检查。

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准装药放炮:

空顶距过大或支架有损坏;爆破地点附近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矿车、未清除的煤、矸或其他物体堵塞1/巷道以上;炮眼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散、透老空等情况;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

(4)在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地点进行爆破时,20m内应进行洒水降尘。

(5)加固爆破点附近支架、机器、工具和电缆必须加以保护或移出工作面。

2、爆破过程中的防治措施

(1)爆破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2)加强警戒。

警戒人员责任心要强,警戒时,不准兼做其他工作,不睡觉、打闹、脱岗。

警戒人员必须在有掩护的、在警戒距离之外的地点警戒,严禁其他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3)按规定装药、联线。

装药时,先清除炮眼内的煤岩粉,净药卷轻轻推入,不得冲撞,炮眼风的各药卷必须彼此密接。

电雷管插入药卷后,必须用脚线将药卷缠住,并将电雷管脚线扭结成短路。

装药后,必须把电雷管脚线悬空,严禁电雷管脚线、爆破母线与运输设备、电气设备以及采掘机械等导电体接触,炮眼封泥应用水炮泥,水炮泥外剩余炮眼部分应用粘土炮泥或用不燃性的、可塑性松散材料制成的炮泥封实。

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

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

严禁裸露爆破。

(4)爆破工人不得随意将把手或钥匙转交他人,不到爆破时,不得将把手或钥匙插入放炮器或电力放炮接线盒。

(5)爆破时,爆破工必须发出警号,至少再等5s才可起爆。

3、爆破后的防治措施

(1)加强通风。

及时吹散炮烟,人员必须待炮烟散尽后,才能进入工作面,避免炮烟熏人。

(2)认真检查。

爆破工、瓦检工、班(组)长必须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拒爆、残爆等情况。

(3)正确处理拒爆、残爆。

出现拒爆时,爆破工必须先取下把手或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使瞬发电雷管时至少等5min,使用延期电雷管时至少等15min,才能沿线路检查。

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接起爆;非连线不良引起的拒爆、残爆,处理时可距拒爆眼0.3m以外另打与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

严禁用打眼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拒爆(残爆)炮眼。

处理拒爆、残爆应在当班处理完毕。

4、特殊爆破事故的防治措施

矿井除一般情况下的爆破外,还会遇到爆破条件比较复杂,施工比较困难的地段。

这些地段的爆破工作除一般要求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特殊措施,才能保证爆破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巷道贯通时爆破事故的防治:

贯通巷道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掘进巷道贯通前,综掘巷道在相距50米前,其他巷道在相距20米前,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作业,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准备工作。

(二)贯通时,必须由专人在现场统一指挥,停掘的工作面必须保持正常通风,设置栅栏及警标,经常检查风筒的完好状况和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立即处理。

掘进工作面每次爆破前,必须派专人和瓦斯检查工共同到停掘的工作面检查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前,必须先停止在掘工作面的工作,然后处理瓦斯,只有在2个工作面及其回流中的瓦斯浓度都在1.0%以下时,掘进的工作面方可爆破。

每次爆破前,2个工作面入口必须有专人警戒。

(三)贯通后,必须停止采区内的一切工作,立即调整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2)穿透“老空”时爆破事故防治:

打眼时,如发现炮眼内出水、温度骤高骤低、有大量瓦斯涌出、煤岩松散等情况,要停止爆破,查明原因:

距穿透“老空”15m前,先探明“老空”来源,以及“老空”中的水、火、瓦斯等情况,如有水、火、瓦斯,必须采取防水措施、瓦斯排放措施和火区封闭措施,否则禁止爆破。

距穿透“老空”15m前,由测量工在“老空”内标明穿透位置,以便在检查时按穿透位置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避免在放炮时误穿火区、水区;

穿透“老空”时,要把人员撤出安全地点,并在安全地点实施爆破。

爆破后,只有查明“老空”情况,确认无危险后,才能恢复工作。

(3)接近积水区时爆破事故防治:

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否则禁止爆破;

发现有透水预兆,要立即停止爆破,及时汇报,查明原因,情况危急时,人员立即撤离;

打眼时发现炮眼渗水,不要拨出钎杆;

(4)处理溜煤眼堵塞时爆破事故防治:

必须采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用于溜煤(矸)眼的煤矿许用钢性被筒炸药或不低于该安全等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每次爆破只准使用1个煤矿施用电雷管,最大装药量不得超过450g;

爆破前必须检查溜煤(矸)眼内堵塞部位的上部和下空间的瓦斯;

爆破前必须洒水;

在有威胁安全的地点必须撤人、停电;

(5)石门揭穿突出煤层进行震动爆破时的爆破事故防治:

必须编制专门设计、爆破参数、爆破器材及起爆要求,爆破地点,反向风门位置,避灾路线及停电、撤人和警戒范围等,必须在设计中明确规定;

震动爆破工作面,必须具有独立、可靠、畅通的回风系统,爆破时回风流系统内必须切断电源,严禁人员作业和通过。

在进风侧巷道中,必须设置两道坚固的反向风门;

爆破30min后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

震动爆破应一次全断面揭穿或揭开煤层,未能一次揭穿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时,必须按震动爆破要求进行爆破作业。

第六节电气事故的防治

一、井下常见的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即为用电过程中出现的人身伤亡或由于用电不当引起的其他事故。

电气事故包括触电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两大类。

触电伤亡事故包括与正常带电部分接触触电,与漏电部分接触触电和没有直接与电气设备接触触电。

设备事故主要是指由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弧、电火花和危险温度引起的瓦斯或煤尘爆炸,电气火灾等。

人身触及裸露的带电导体和电弧,或触及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构架时,都会造成触电事故。

触电对人体组织的破坏很复杂,其危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电击是指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多数情况下使人致死。

电伤是指强电流瞬时通过人体的某一局部或电弧烧人体,造成对人体外表器官的破坏。

当烧伤面积不大并仅及表皮时,一般容易治愈;严重时,可使人致残,因而危害较电击较小。

设备事故不仅能直接烧毁电气设备,造成财产损失,更主要的危害是可引发其他事故。

如可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由于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占有很大比例。

还可以引发火灾事故,且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危及井下工人员。

二、电气事故的预防

1、触电事故的预防

触电事故有低压电网触电、高压电网触电和直流架线触电。

据1984─1987年全国煤矿井下触电事故统计分析,共发生井下触电事故63起,其中:

低压电网触电19起,占30.2%;高压触电7起,占11.1%;直流架线触电37起,占58.7%。

(1)触电事故原因:

低压触电事故原因有:

违章带电作业,带电安装、带电检修、带电检查;不执行停、送电制度;设备及电缆漏电,保护装置失效。

高压触电事故原因有:

带电清扫、带电检查、带电搬运、带电作业;没有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检查停、送电制度;误操作、误停、送电,误认开关和电缆;没有高压漏电保护装置或失效。

直流架线触电事故原因有:

人员站在矿车上或人员上、下矿车时触及直流架线;在有架线的运输巷行走,触及架线;架线电车车弓子带电部位过低。

(2)触电事故预防

防止人身触及或接近带电体。

按《规程》规定,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自轨面算起不得小于下列规定:

在行人的巷道、车场内及人行道与运输巷道交叉的地方不小于2m;在井底车场内,从井底到乘车场为2.2m;在地面或工业广场内,不与其他道路交叉的地方不小于2.2m。

对导电部部分裸露的高压电气设备无法用外壳封闭的,必须围以遮拦,防止人员靠近。

同时在遮拦门上装开门即停的闭锁开关,确保人员开门进入高压电气室时,电气设备电源断开。

井下电气设备带电部件和电缆接头全部封闭在外壳内部,即成封闭型,并在操作手柄与盖子之间没有机械闭锁装置,确保不合上盖子,便不能接通电源;合上电源后,便不能打开盖子。

各变(配)电所的入口处或门口都要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牌子。

无人值班的变(配)电所,必须关门加锁:

井下硐室内有高压电气时,入口处和室内都应在明显地点加挂“高压危险”牌:

对手持式或人员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采用降低的工作电压。

《规程》规定,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各的额定电压不超过127V;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超过36V;

采取技术措施,防止人员触电:

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高、低压系统中,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接地装置;

遵守电缆敷设有关规定。

在水平巷道或倾角30°以下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吊钩悬挂;在倾角30°及以上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夹子、卡箍或其他夹持装置进行敷设。

电缆悬挂高度应保证有矿车掉道时不致受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致落在轨道上。

电缆接头应避免出现“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

严格执行安全用电的各种制度:

停、送电制度,必须是谁停电谁送电。

停电时,必须把有关线路电源全部断开。

停电开关操作机构必须锁住,并在操作手把上悬挂“有人作业、禁止合闸”的标志牌。

验电时必须使用与电压等级相适应的合格验电器,验电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并有人监护。

检修、搬迁制度:

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及电缆。

必须带电搬迁时,应不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验无电后,必须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所有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都应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并送电。

工作监护制度:

电气设备操作特别是高压电气设备操作时,必须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设置各种保护装置。

设保护接地,当设备绝缘损坏,电压窜到春金属外壳时,把外壳上的电压限制到安全范围内。

设置漏电保护装置,防止供电系统漏电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维修电气时要使用保安工具,如绝缘夹钳、绝缘手套、绝缘套鞋。

2、设备事故防治

(1)防电网过流。

电气设备的实际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即为过流。

过流会使电气设备绝缘老化,烧毁设备:

电缆着火,引发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

过流有短路、过负荷和断相3种。

短路是指电流不流经负载,而是经过导线直接短接形成回路。

过负荷是指电气设备实际流过的电流不仅超过了额定电流,而且还超过了电气设备所允许的过负荷时间。

断相是指三相电动机一相断线,也即电动机单相运行。

防过流的主要措施是:

电气设备正确选型;电气设备做定期的预防性的检查、维修,设置过流保护装置;正确操作电气设备。

(2)防电网漏电。

当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中一相、两相或三相对地的总绝缘电阻下降到危险值以下时,若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漏电电流会很大,有可能出现漏电事故。

电网漏电可直接造成人身触电,引发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

漏电的原因有:

电气设备绝缘受潮、进水、老化造成绝缘能力下降而漏电;电缆接头不牢固或出现“鸡爪子”、“羊尾巴”、或明接头;电气设备超期服役或长期过负荷使绝缘老化;电气操作时,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人身触电而发生漏电;电气设备操作时,将金属材料或工具遗留在设备内部,造成一相接触金属外壳;弧光放电造成一相接地,导致漏电。

防电网漏电的主要措施有:

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在水中:

防止电缆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机械伤害;电缆接头要牢固;不随意在电气设备内部增加额外部件;正确操作电气设备、不将金属物件遗留在电气设备中;设置保仿接地装置、漏电保护装置。

(3)防电气设备失爆。

电气设备失爆就是一些防爆型电气设备内部发生爆炸时,引起壳外的爆炸性气体爆炸,或是从各部缝隙中喷出向温气体或火焰,引起壳外的爆炸性气体爆炸或引起火灾。

煤矿使用的电气设备分为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和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指为煤矿井下生产的不防爆的一般型电气设备,一般用于低瓦斯矿井和高瓦斯矿井使用架线电机车运输的巷道及沿该巷道的机电硐室内。

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指除具有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性质,又具有防爆功能的矿用电气设备。

其型式有:

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充油型、充砂型和特殊型等。

隔爆型电气设备防爆。

这种电气设备防爆原理是将电气设备带电部件放在特别的外壳内,将电气部件产生的火花和电弧与壳外隔开,阻止壳内爆炸生成物向壳外传爆。

隔爆电气设备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才具有隔爆性:

(一)电气设备的外壳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外壳能承受8kg/cm2。

的试验压力)

(二)隔爆外壳结合面的间隙,宽度和粗糙度符合要求。

(三)隔爆电气设备的进线装置必须达到防爆要求。

引入电缆采用压盘式或压紧螺母式进线装置,须具有防松与防止电缆拔脱的措施。

采用压紧螺母式进线装置,须在螺母与弹性密封胶圈之间加装金属垫圈,以防螺母拧入时,损坏密封圈。

线嘴压紧要有余量,压线板压紧电缆不得超过电缆直径的10%。

弹性密封胶圈须用邵尔氏硬度45—50的橡胶制成。

密封胶圈内径不大于电缆外径l毫米,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差不大于2毫米,宽度不小于电缆外径的0.7倍。

厚度不小于电缆外径的0.3倍(70平方毫米的电缆不在此限)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不许包扎其他物。

电缆护套伸入器壁5一15毫米,接地芯线比其他芯线要长,以防电缆受拉时,地线先断,失去保护。

不用的接线嘴应用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