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提纲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670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提纲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提纲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提纲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提纲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提纲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提纲讲解.docx

《七年级地理上提纲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提纲讲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提纲讲解.docx

七年级地理上提纲讲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认识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月食、登高望遠、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海岸观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3.地球大小:

赤道:

4万千米平均半径:

6371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4.地球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第二节地球仪

1.能在地球仪上指出:

地轴、南北极点、赤道、本初子午线、180°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极圈、回归线、高中低纬分界线等。

地轴:

地球自转轴。

北极:

90°N。

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

90°S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赤道:

0°纬线,也是最长的纬线

本初子午线:

0°经线,东西经的分界线。

180°经线:

只有一条,与0°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160°E

北极圈:

66.5°N南极圈:

66.5°S北回归线:

23.5°N南回归线:

23.5°S

低纬度:

0-30°中纬度:

30°-60°高纬度:

60°-90°

低纬度与中纬度分界线:

30°S,30°N中纬度与高纬度分界线:

60°S,60°N

 

2.经纬线特点(对于下面两个表格一定要理解记忆)。

纬线

经线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相等

形状

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

半圆

纬度

经度

起止度数

0O(0O纬线叫赤道)—90ON/S

0O(0O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O

代号

北纬:

N,南纬:

S

东经:

E,西经:

W

如何区分

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

1.赤道(0O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

1.本初子午线(0O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W。

半球划分

凡是N,北半球;凡是S,南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

20OW和160OE

3.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20°W和160°E。

(判定方法:

东半球:

<20°W或<160°E;

西半球>20°W或>160°E)

4.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赤道(0°)判定方法:

凡是N,北半球;凡是S,南半球

5.利用经纬网定位:

(*能力要求:

能读出点的经纬度,能在经纬网图上找到所给出经纬度对应的点;能判断地球仪上任意两点的方向。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运动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

侧面看

北极上空看

南极上空看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一天

1.昼夜更替

2.时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1.季节变化

(掌握二分二至图)

2.五带

(掌握五带图)

3.昼夜长短变化。

2.二分二至图

要求:

①.掌握二分二至的时间②.二分二至时直射点位置③.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北极圈到北极点:

极昼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南极圈到南极点:

极夜

正午物体影子长度

中等

最短

中等

最长

 

3.五带图

①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②分界线:

热带、北温带:

北回归线(23。

5°N)

热带、南温带:

南回归线(23。

5°S)

北温带、北寒带:

北极圈(66。

5°N)

南温带、南寒带:

南极圈(66。

5°S)

③.五带的现象

热带:

有阳光直射、全年热

南、北温带:

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

有极昼或极夜、全年冷

 

第二章学用地图

第一、二节地图的运用

1.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2.地图上确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经纬网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能力要求:

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间的方向,如A在B的什么方。

3.地图上八个基本方位: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时注意分子、分母单位一致)

(*能力要求:

能在地图上用尺量出两地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求出两地实际距离。

5.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6.比例尺与图幅的关系:

图幅一样,比例尺大小不同,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程度就有同。

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

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

7.比例尺比较大小: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8.在地图上获取信息:

如去旅游可用旅游图、交通图;找地方可用行政区划图;野外考察可用地形图。

9.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GPS可以准确地进行定位,导航。

10.图例:

见课本P30

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判读

1.绝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

相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

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会计算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越缓。

(爬山时应选等高线稀疏的路线)

3.(*能力要求: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P35图2。

23

山顶: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四周低,中间高。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

两个山顶间地势较低的部分

陡崖:

等高线重叠

4.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能力要求: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

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

地形

等高线特征

海拔高度

起伏大小

山地

等高线较密且数值较高,内高外低

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

盆地

等高线封闭,内低外高

无标准

起伏不大

高原

等高线边缘较密,内部稀疏且数值较高

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

平原

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很低

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

丘陵

与山地相似,数值较低

500米以下

起伏较大

5.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看P37图2.26记住位置)

6.分层设色地形图:

平原——绿色;丘陵、高原、山地——黄褐色海洋、湖泊——蓝色积雪、冰川——白色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面积比约为7:

3。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

2.全球有七大洲。

(*能力要求:

记住七大洲、四大洋位置)

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

亚(最大)、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和大洋(最小)。

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亚、欧、非、大洋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北美、南美

全部在北半球:

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

南极洲

跨东西半球:

南极洲赤道穿过:

南美、非的大陆北回归线穿过:

北美、非、亚

跨经度最广且海拔最高:

南极洲;跨纬度最多:

亚洲:

海拔最低为欧洲。

3.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

面积最大、最深、温度最高、岛屿最多;大西洋:

呈“S”形;印度洋:

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

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4.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5.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1地壳的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3人类活动。

2.德国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后来经过破裂漂移成为现在的陆地。

3.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由板块组成:

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4.世界上的大山和火山、地震带:

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5.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6.(*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

如:

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红海面积扩大: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处。

地中海面积缩小:

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处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

1.天气:

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特点:

时间短、变化大,不同地方天气不同,不同时间天气不同。

2.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

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时间长,变化小。

常用气温和降水描述。

3.(*能力要求会辨认哪些词句是天气,哪些词句是气候)

如:

清明时节雨纷纷—气候夜来风雨声—天气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

黄梅时节家家雨—气候四季分明—气候电闪雷鸣—天气风和日丽—天气

4.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雨。

5.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见课本P55)(*能力要求:

会描述某城市天气)

6.污染物含量低的空气,污染指数小,空气清新。

污染物含量高的空气,污染指数大,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空气质量状况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第二节气温与降水

1.在北半球,大陆最高温:

7月,最低温:

1月。

海洋最热8月,最冷2月,南半球相反。

2.一天当中最高气温:

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

日出前后。

3.日平均气温:

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观测到的气温。

四个气温求平均。

4.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递减。

5.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

6℃

6.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

7.雨、雪、冰雹等统称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8.一个月内降水量的和,就是该月的降水量。

通常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多少,单位是毫米(mm)。

9.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看P67图4.13理解)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③南北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中部和西部降水少。

10.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气温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

纬度因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到两极降水总体在递减

海陆因素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沿海降水总体多于内陆

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会计算)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三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1.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广的气候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结合地图册P31-P32图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南美洲热带雨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季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全年高温,分旱雨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

全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内陆地区(如亚洲、北美)

冬冷夏热,降水少

温带海洋气候

中纬大陆西岸(西欧)

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寒带气候

南极洲、亚欧和北美洲北部边缘

终年严寒

高山高原气候

高山和高原

终年低温,日较差大

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1.到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

非洲(最高)、拉丁美洲、亚洲自然增长率最低:

欧洲

3.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与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区:

干旱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单位:

人/平方千米)

5.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增长过快——生态方面:

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

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发达国家)增长过慢或停止: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科技力量减弱等问题。

6、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

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

目标: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7、城市问题表现在: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8.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看P76图5.2):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非洲人口增长最快,欧洲增长最慢。

世界人口增长加快的原因——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婴儿死亡减少,人的寿命延长。

9.世界上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除南极洲)。

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根据人类体质可分为三大人种: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人种分布:

黄色人种分布在:

亚洲、美洲。

白色人种分布在: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

非洲、大洋洲

3.

人种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白种人

白色

波状

鼻梁高

嘴唇薄

较多

黄种人

淡黄

平直

扁平

中等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很少

4.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使用范围最广英语;使用人数最多汉语。

5.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6.基督教:

主要经书《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建筑多见尖顶,有十字架。

伊斯兰教:

被教徒称为穆斯林。

在中国称为回教或者清真教。

我国回族和维吾尔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经书《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部、非洲北部东部。

建筑特色:

圆顶。

佛教:

产生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主要经书《金刚经》;建筑特色:

佛塔、寺庙。

7.耶路撒冷被多个宗教视为圣城。

第三节聚落的发展变化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乡村和城市

2.在一些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农业发达,聚落密集;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

黄土高原—窑洞—干旱少雨内蒙古高原—蒙古包—拆卸搬运方便,适合游牧生活

北极地区—冰屋—严寒热带沙漠区—厚墙,小窗—炎热干燥,多风沙

热带雨林区或热带季风区—竹楼—炎热潮湿西亚—泥砖的圆顶屋—干旱

4.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长城、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开平碉楼与村落等。

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

第四节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面积和人口:

世界面积位居前六位的国家: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世界人口位居前六位的国家: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

3.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梵蒂冈

4.根据海陆位置不同,可分为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临海国中国、法国、尼日利亚等。

岛国:

日本、新加坡等。

内陆国:

瑞士、哈萨克斯坦、蒙古等

5.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集中在北半球。

(发达国家分布在:

“北”)。

发达国家有: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

6.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集中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发展中国家分布在:

“南”。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

7.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缩写:

UN;常任理事国5个:

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总部:

美国纽约;主要职责: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8.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缩写:

WTO;。

总部:

瑞士日内瓦;职能:

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

中国:

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9.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894年6月23日。

称: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的精神和奥林匹克口号:

更高、更快、更强。

10.当今世界的两在主题是:

和平、发展。

温馨提示:

在复习提纲时,请结合课本相关的图,理解记忆。

不要死记硬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