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322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docx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docx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

描述本书是将巴菲特思想引进中国的第一本书中国第一批知名价值投资者均受教于此书,获得财务自由,本书也被公认为总结巴菲特投资思想的最好的书。

本书译者杨天南2001年亲赴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被巴菲特称为“第一位来自中国北京的股东”。

后被媒体报道为“第一个与股神握手的中国人”。

本书是巴菲特故乡奥马哈的商店里最受欢迎的图书,已经持续畅销20年。

本书获得彼得·林奇,肯尼斯·费雪,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商品信息编辑推荐本书是将巴菲特思想引进中国的第一本书中国第一批知名价值投资者均受教于此书,获得财务自由,本书也被公认为总结巴菲特投资思想的最好的书。

本书译者杨天南2001年亲赴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被巴菲特称为“第一位来自中国北京的股东”。

后被媒体报道为“第一个与股神握手的中国人”。

本书是巴菲特故乡奥马哈的商店里最受欢迎的图书,已经持续畅销20年。

本书获得彼得·林奇,肯尼斯·费雪,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克思,美盛集团比尔·米勒,先锋基金约翰·博格等投资大家一致推荐。

本书获得上证巴菲特研究会李剑,著名价值投资人一只花蛤姚斌,中道巴菲特俱乐部主席陈理,著名价值投资人杨宝忠,格雷资产张可兴等专业投资者作序推荐并导读。

本书第1版上市即销售120万册,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福布斯》、《经济学人》、《达拉斯新闻早报》等媒体一致推荐作者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是美国最知名的以善于写作巴菲特及芒格思想理念而著称的作家,已经持续研究写作大师20年。

巴菲特的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但是没人能像哈格斯特朗一样更好地描述他的成功。

内容简介向巴菲特致敬的一本书

我要感谢作者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当年一个年轻人对于自己热爱的记录,无意间激起万里之外另一些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的热爱,所谓的薪火相传就这样像蝴蝶效应一般荡漾开来。

时隔多年、相距千里,那些受益于这本书、达到财务自由境界的曾经的年轻人,今日聚首,以自己的青春与实践向世人推荐这本《巴菲特之道》,也是在以这种方式向巴菲特致敬。

——译者杨天南

在《巴菲除之道》第3版中,作者不仅更精彩地描述了巴菲特60载栉风沐雨的投资之旅,还将其获取亿万财富的方法分解为12个普通人都可以学习的投资准则。

作者将巴菲特的方法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揭示了20世纪投资巨人们的主要观点,从格雷厄姆到菲利普·费雪、查理·芒格,更涉猎投资数学、投资心理学等范畴。

新版再现了巴菲特做出重要投资决策的全过程,包括近两年的最新案例,如收购亨氏食品、投资IBM,这些决策令其投资表现无可匹敌。

彼得·林奇评价本书包含了一个成功投资家的思考与哲学,它提到的方法值得任何财务等级的人践行。

媒体推荐这本书包含了一个成功投资家的思考与哲学,它提到的方法值得任何财务等级的人践行。

——彼得·林奇通过这本书去懂得巴菲特,将他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投资体系里,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成功。

——肯尼斯·费雪

菲利普·费雪之子巴菲特朴素的智慧与哲学都完美地呈现在这本《巴菲特之道》中。

——约翰·博格

先锋基金创始人《巴菲特之道》一书问世已经20年了,该书第1版是第一本把巴菲特介绍到中国的书,我不禁产生了很多联想:

20年来中国股市有了一些什么样的改变?

遍观市场,很多事实表明,20年来,巴菲特思想在中国股市的影响还很有限。

看来,普及巴菲特的思想任重而道远!

也许,这就是天南先生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翻译出版《巴菲特之道》第3版以继续指引道路的重要性所在。

——李剑

上证巴菲特研究会常务理事当天南先生翻译《巴菲特之道》之时,伯克希尔的股票价格正上破20万美元,而巴菲特的身价也飙升至630亿美元以上。

这些足以使之傲睨天下的奇迹背后到底有什么秘诀?

哈格斯特朗的《巴菲特之道》将会告诉我们其中的奥秘。

——姚斌

著名价值投资人一只花蛤与《巴菲特之道》的缘分始于1997年,18年后的今天,再读天南兄翻译的第3版,愈加强烈地体会到,投资绝非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教条,巴菲特之路就是持续进化、持续提升投资境界之路。

——陈理

实力资产CEO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主席《巴菲特之道》是近20年来我阅读最多、收获最多、笔记最多、感悟最多、向股友推荐最多的一本研究巴菲特最好的书。

它见证了我近20年来学习、研究、实践、宣讲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所走过的道路。

——杨宝忠

著名价值投资人作者对于巴菲特投资思想有着准确和深入的了解,远超其他关于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书籍。

所以,这本书我看了不止一遍,在碰到投资疑惑的时候,翻翻书中的投资案例,也会让自己近距离地了解巴菲特每一次重大投资决策思考的全过程,受益匪浅……如果读者朋友能够仔细阅读手中的这本书,我想其价值不亚于巴菲特的午餐。

——张可兴

格雷资产总经理

作者简介罗伯特·哈格斯特朗

美盛投资顾问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董事总经理。

他是美国最知名的以善于写作巴菲特及芒格思想理念而著称的作家,已出版九本投资图书,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本书第1版即销售120万册)、《巴菲特的投资组合》(芒格推荐书目)、《查理·芒格的智慧:

投资的格栅理论》,以及《NASCAR:

驱动体育的商业》、《侦探与投资者:

来自传奇特工的未曾揭示的投资技巧》等。

罗伯特本科与硕士均毕业于维拉诺瓦大学,并持有CFA证书。

他与家人居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维拉诺瓦。

杨天南(译者)

北京金石致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金融MBA,加拿大专业金融规划师。

出身于金融世家,具有22年金融市场投资经验,长于资产规划、投资管理,涉及中(包括香港)、美、加等资本市场。

2014年度,其管理的信托产品在平安信托全国范围合作的阳光私募基金总排名中,以69.74%的年度回报排名第三。

中国亲见巴菲特的第一人,多年从事财务健康投资理念的研究、实践与传播,著有《规划财富人生——天南话投资》一书。

于多家媒体发表财经文章数百篇,自2007年4月起,连续在“中国投资理财第一刊”《钱经》、央行旗下《中国金融家》杂志撰写投资专栏,是迄今国内历时最久的财经专栏作家,至2015年1月的93个月里,其专栏白纸黑字记录的投资组合累计回报425.67%(+425.67%),同期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0.78%(-10.78%)。

目录目录

译者序 将巴菲特思想引进中国的第一本书(金石资产 杨天南)

推荐序一 敢于伟大(橡树资本 霍华德·马克斯)

推荐序二 价值投资思想薪火相传(美盛集团 比尔·米勒)

推荐序三 巴菲特的思想与哲学(彼得·林奇)

推荐序四 成为最好的自己(肯尼斯·费雪)

推荐序五 投资是一项五环相扣的系统工程(上证巴菲特研究会 李剑)

推荐序六 重读经典(著名价值投资人 一只花蛤 姚斌)

推荐序七 做一个高明的投资者(中道巴菲特俱乐部主席 陈理)

推荐序八 远离喧嚣(著名价值投资人 杨宝忠)

推荐序九 值得反复翻阅的投资经典(格雷资产 张可兴)

前  言

第1章五西格玛事件: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捐助

个人经历和投资缘起

巴菲特合伙公司

伯克希尔-哈撒韦

保险业务运营

导师及其公司

五西格玛事件第2章沃伦·巴菲特的教育

本杰明·格雷厄姆

菲利普·费雪

查理·芒格

多种知识的融合第3章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

企业准则

管理准则

财务准则

市场准则第4章普通股投资9个案例

华盛顿邮报公司

盖可保险公司

大都会/ABC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

通用动力公司

富国银行

美国运通

IBM

亨氏食品第5章投资组合管理:

投资数学

集中投资的数学

格雷厄姆·多德式的集中投资家第6章投资心理学

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交汇

行为金融学

为何心理学会起作用第7章耐心的价值

理性:

重要的分野

慢速的观点

系统1与系统2

心智工具间隙

时间与耐心第8章最伟大的投资家

私下里的巴菲特

巴菲特优势

学会像巴菲特一样思考

发现你自己的道路附录A269

关于网站288

致谢289

注释293序言译者序

将巴菲特思想引进中国的第一本书

北京金石致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 杨天南

2015年1月18日今次有幸翻译最新版本的《巴菲特之道》一书,真是因缘际会,因为大约在整整20年前,我的命运正是被这本书的初版改变的。

它让巴菲特成为我心中的英雄,使我从此走上投资的大道,并获得了财务自由。

《巴菲特之道》是第一本将巴菲特思想引进中国的书,而我可能是第一个中国读者,因为其中文版的面世是1996年,而我在1995年就读到了当时还是活页的书稿。

我也可能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与巴菲特通信的人、第一个亲见巴菲特的人,早在1997年将一份在同一版面刊登我照片和巴菲特照片的中文报纸寄给他,并收到其回复。

由此激发了2001年我前往巴菲特的家乡奥马哈,再后来被媒体报道为“第一位与股神握手的中国人”。

早在1993年,我因为参与公司的股份制改造而接触股市,当时整个社会都在摸索中前进,实际上大家都不明白股票到底为何涨跌,于是今天看来甚至莫名其妙的各种理论,活跃于媒体及坊间,有兴趣翻阅昔日的证券类报刊,会发现当年的振振有词,今日看来多是妄言与臆断。

这种股市中浑浑噩噩的摸索直到1995年,一本有关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书首次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如同黑屋中忽然射进一道灿烂日光,又如茫茫暗夜中的航船发现了指路明灯,令我懂得了投资的真正意义。

这本书就是今天这本《巴菲特之道》的第1版,后来又译为《股王之道》、《胜券在握》、《沃伦·巴菲特之路》等。

书中阐述的诸如“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好企业好价格”等投资理念现在听来尽人皆知,但当年简直是天外来音,闻所未闻。

对于巴菲特的景仰之情,在多年之后融入我写的《巴菲特,生日快乐!

》一文中。

巴菲特如今已85岁高龄,依然天天“跳着踢踏舞”上班,带领着伯克希尔每年为股东盈利数百亿。

对于所有能活到这个年龄的人,我们表示尊敬;

对于所有如此年龄还身手自如、思维敏捷的人,我们表示惊羡;

对于能如此年龄、身心康健,还年复一年为投资人创造数以百亿计价值的人,我们的心情只能用景仰来形容。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

没有之一!

在星光灿烂的投资长河中,有无数个名字闪耀其间,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戴维斯、西蒙斯、比尔·米勒等,他们如同浩瀚银河中划破夜空的明星,为现代人类社会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投资传奇。

但就财富积累本身而言,这些成功投资家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个巴菲特。

如若这些著名投资家有机会与巴菲特一起出现,这样的场面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月朗星稀!

我要感谢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当年一个年轻人对于自己热爱的记录,无意间激起万里之外另一些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的热爱,所谓的薪火相传就这样像蝴蝶效应一般荡漾开来。

时光荏苒、相隔千里,那些曾经受益于这本书、达到财务自由境界的曾经的年轻人,今日聚首,以自己的青春与实践向世人推荐这本《巴菲特之道》,也是在以这种方式向巴菲特致敬。

时至今日,有关巴菲特的书籍在我书架上达百余本之多,中英文皆有,水平参差,这本《巴菲特之道》始终是最为经典的一本。

这本书中总结的四大类12条投资准则,系统勾勒出巴菲特投资方法的框架。

新版更是增添了相当的新内容、新投资案例,对于那些想了解投资、了解巴菲特、想取得投资成功的人,无疑是最佳学习路径之一。

虽然这本书涉及历史、人物传记、企业管理等,但终究是本以投资为主的书。

对于投资这个话题,我倒是对年轻的读者有两点额外的提示:

(1)对于“青春资本”多于“现金资本”的年轻人而言,不必将精力过多耗费在股市上。

今天巴菲特受人仰慕的原因多源于其财务上的巨大成功,众人的目光多被其高昂的股价吸引,2015年初,伯克希尔的股价为22万美元,而以半个世纪前每股8美元计,年复合回报率达22%。

以中国股市“90%的股民入市资金在10万以下”的情况而言,即便取得了与巴菲特媲美的投资成绩又如何?

绝大多数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是专注于主业。

至少在踏上社会的早期阶段,大多数人随着本职工作技能的提高,其收入多会超过投资收益。

看看身边那些曾经20、现在40岁的人们过去10年、20年的“炒股”经历,最大的损失并非股票亏损,而是由此耗去的时间与精力本可以成就另一番事业。

如果你是个更有进取心的人,那么创富的最佳路径,是潜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最终将自己的企业上市。

(2)巴菲特理念的“局限”。

作者总结的巴菲特投资12条准则,并非适合于所有的对象,例如要求“具有持续的运营历史”、“高利润率”等,这些几乎无法运用于新兴高科技类企业的投资,如果你想用巴菲特理念去炒买创业板,一定会大失所望。

但这到底是巴菲特理念的“局限”,还是其历时60年,在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中屹立不倒的秘密所在?

时光会说明一切。

尽信书不如无书,就像当初年轻巴菲特若是尽信了他的伟大导师格雷厄姆的理论,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一样,读书,多读、兼听、多思考,信也不要迷信,并与实践相结合,这才是人生阅读的真意义。

推荐序一

敢于伟大

橡树资本主席 霍华德·马克斯

2013年7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沃伦·巴菲特超乎寻常的投资成就?

我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在这篇序言中想探索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在芝加哥大学读MBA时,学习到一种发源于此的新金融理论——芝加哥学派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市场有效假说。

根据这种假说,数以百万计的投资市场参与者,他们聪明、活跃、目的明确、见多识广,所有这些人的行为综合在一起,会将所有的信息迅速地反映到股价上,这使得标的资产提供一个风险调节后的公平回报,不多也不少,也就是股价永不会过高或过低,以至于没有人能够持续地从市场中获得额外的收益。

芝加哥学派的这个市场有效假说理论造就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名言:

“你无法战胜市场!

如同大量实证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市场有效假说理论为一种结论提供了理论基础,那就是无论多么勤奋努力,绝大多数投资者无法战胜市场。

市场是无法超越的。

但这并不是说,没有投资者战胜了市场。

每隔一段时间,伴随着大多数人的失利,总有些人会胜出。

市场的效率并非一种强制力,这使得个别投资者的回报偏离于市场整体的回报。

它仅仅是断言,没有人可以足够充分、持续地反驳市场有效假说。

在大多数过程中,某些人是异数,但他们的超额回报被描写为随机所得,因为这与黑猩猩的行为类似。

后来,我还听到一种说法:

“当你将足够多的黑猩猩和足够多的打字机放进一个房间里,最终一定会有一只黑猩猩能打出《圣经》来。

”这就是说,当随机性确实存在,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然而,如同我母亲曾经说过的:

“规律总是要有例外来证明的。

”一个普遍的规律不可能100%没有偏差,但例外总是不常见的。

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无论是业余还是专业的,都在证明你无法战胜市场。

这时沃伦·巴菲特出现了。

沃伦和一些传奇投资家,包括本·格雷厄姆、彼得·林奇、斯坦·德鲁肯米勒、乔治·索罗斯、朱利安·罗伯逊,他们的投资表现令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受到冲击。

简而言之,在足够大的范围里、足够长的时间段、足够规模的资金情况下,也就是在样本充足、并非个案的情况下,他们的杰出表现令市场有效假说理论的倡导者受到挑战。

这些伟大投资家的投资记录表明,卓越的投资者能通过技能战胜市场,而不是运气。

事实胜于雄辩,特别是在沃伦这个例子中。

他亲自打印出一个条幅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显示自1965年起以105?

000美元开始巴菲特合伙公司之后的历史。

自那时起,通过吸收额外的资本以及投资回报的积累,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如今拥有1?

430亿美元的投资以及2?

020亿美元的净资产。

他连续多年击败股市指数,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为美国第二最富有的人。

福布斯排行榜上其他富豪们的财富,或是来自房地产业,或是来自高科技行业,巴菲特的财富则完全是通过投资市场建立的,而这个市场人人均可接触。

是什么成就了巴菲特奇迹?

我认为大致有以下这些因素。

超级聪明

沃伦有句妙语:

“如果你有160的IQ(智商),卖掉30吧,因为你不需要这么多。

”如同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到的那样,取得伟大的成功,你只要有足够的智力即可,不必是天才。

多余的智力并不会增加你成功的机会。

事实上,有很多聪明人没有找到自己在现实中成功(或幸福)的路径。

高IQ不足以让人成为伟大的投资家,否则大学里的教授们一定是全美最富有的人。

具有商业思维导向以及常识或街头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我暗中猜测沃伦的IQ是远远高于130的……但他并没有按照他自己建议的那样去“卖掉”额外的IQ,他具有剖析核心、直达结论、拨乱反正的能力。

简而言之,他具有令人震撼的分析能力。

而且,他快得不可思议,他不必花数周或数月去得出结论,也不需要分析师队伍帮他计算。

他认为不需要知道以及不需要考虑每一个数据,人是最关键的,他善于知人。

具有完整的理念体系

很多投资者认为自己可以聪明地驾驭很多事情,至少,他们表现出来的是这样。

他们认为世界不停地变化,人们必须与时俱进,以跟上最新的发现。

问题在于,没有人会擅长每一件事,不断地更新和学习新事物是很难的。

与此相反,沃伦知其所不知,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放弃其他。

这很重要,因为马克·吐温曾说:

“你所不知道的不会令你陷入麻烦,令人陷入麻烦的一定是你知道的。

”(大约相当于说:

“你不会被不相信的人欺骗,欺骗你的人一定是你相信的。

”)沃伦只投资于那些他了解和喜欢的企业,着重于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领域,避开热门公司,例如高科技。

他可以忽略那些超出他投资理念之外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看着那些他曾错过的却令其他人赚钱的机会,他能够心平气和(大多数人可做不到)。

灵活变通

这里有一点很重要,具有一套完整理念体系并非说不需要变通。

适应剧烈变化的环境是必须的,有时甚至可能发现更好的理念,关键在于如何去拥抱变化。

在沃伦职业生涯的初期,他采用的是伟大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方法——被称为“深度价值”理论——买入那些被冷落的股票,尤其在它们的价格低于其净现金值的时候。

这个理论有时被称为“捡烟头”理论。

然而后来,在他的伙伴查理·芒格的建议之下,他改变了轨迹,开始着重于用合理的价格(而不是极低的如同赠品般的价格)得到那些具有“护城河”的高品质、有定价权、有杰出管理人的企业。

通常沃伦会避开资本密集型企业,但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机会,以及对于铁路运力提升的洞察,他克服了这个偏见,投资了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公司。

理念应该提供方向,而不是呆板。

如同投资中的其他构成因素一样,这是个难以把握的两难选择。

沃伦不会在挑战面前畏缩不前,他既不会随着每一个风向而随意改变,也不会像榆木疙瘩一样呆板致死。

理性

妨碍投资成功的很多障碍与人们的情绪有关,市场有效假说理论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很少满足于客观理性的标准。

大多数人在股价上升时变得自信、兴奋、贪婪,他们不是变现获利,而是去追逐赢家,买入更多;在股价下跌时,他们变得郁闷、恐惧,他们不是买入,而是打折抛售,争相逃命。

更糟糕的是,他们有种可怕的倾向,就是以别人的行为去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羡慕别人的成功会使他们冒额外的风险,因为别人就是这么做的。

这种羡慕之心会产生羊群效应,有些混迹于投资队伍中的人甚至对于投资根本一窍不通。

沃伦似乎对于情绪感染具有绝对的免疫力,当事情变好时,他不会喜形于色,当事情变糟时,他也不会叹气沮丧。

他根本不在乎别人是否认为他成功,或别人认为他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在2000年年初科技股鼎沸之时,他被人嘲笑为“巅峰已过”,但他依旧坚持自我)。

他用自己的方法衡量成功与否,而不是大众或媒体的标准。

他只关心自己(和芒格)的所思所想,以及为公司股东谋求利益最大化。

逆向思维、特立独行

尽管意识到情绪化的错误,盲从仍然是投资中典型的常见行为,而杰出的投资者会反潮流而动,在关键时刻不人云亦云。

但仅仅与众不同是不够的,你必须懂得别人在做什么,懂得他们为何不对,懂得应该做什么,还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反其道而行(如同耶鲁大学的大卫·史文森所言的持有“令人不舒服的与众不同的仓位”),以及能够坚持备受煎熬的状态直到最后的胜利来临。

这最后一条极其艰难,如同一条古老的谚语所言:

“过早介入与犯错没有什么区别。

”总之,逆向思维和行动是不易的。

显而易见,沃伦善于逆向投资,他甚至陶醉于此。

他观察到高收益债券(垃圾债券)有时被标出鲜花的价格,有时被标出杂草的价格,他曾写信给我说:

“我更喜欢它们被标出杂草的价格。

”一个逆向投资者更喜欢买那些失宠的东西,沃伦便是如此。

反周期

投资包括对于未来的应对,然而,很多杰出的投资家认为他们无法预测未来的宏观经济发展、利率走向以及市场波动。

如果我们并不比他人更具优势,应该怎么办?

我的观点是,反周期操作会令你收获巨大。

当经济趋于改善、公司报出优异业绩、股价上升、回报可观时,投资情绪易处于良好状态。

但投资于不断上升的对象不是卓越投资家所希望的,相反,他们希望在经济萧条时以最大的折扣价买到那些遭受打击的企业。

然而,这也不容易。

沃伦不止一次地展示了他的能力——实际上是他的偏好——当人们缺乏信心时,在经济周期的底部进行投资。

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分别投资50亿美元持有高盛和通用电气息率10%的优先股,2009年投资340亿美元于对经济周期敏感的伯灵顿北方铁路公司,这些都是他这种能力的体现。

今天回顾起来,这里蕴藏的投资智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金融危机四面楚歌之时,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长期的专注且不理会波动

在我45年的职业生涯中,看到的是投资者变得越来越短视。

这可能与媒体过于关注投资结果(20世纪60年代可不是这样)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按年度盈利表现而提成的对冲基金经理们追求年度收益,反过来将这些情绪又传染给投资客户。

但当荒谬的偏见影响他人的思维和行为时,我们却可以通过避免这些荒谬而获益。

因此,当多数投资者过度关注于季度、年度表现时,他们实际上为更有远见的人创造了机会。

沃伦曾说他的“持有期限是永远”,他“宁愿要一个跌宕起伏的15%回报率,也不要一个四平八稳的12%”。

这让他可以长时期坚持于那些伟大的投资机会、递延税费、以复利方式增长他的投资收益,而不是每年兑现收益,每年支付那些短期(代价高昂的)税金。

这样的策略不但令他能避免短期市场波动,反过来使他可以利用市场波动受益。

实际上,沃伦的行为表明他更乐于持仓,而不是利用市场的流通性便利而空仓。

勇于在最好的点子上下大注

多元化配置在所谓的谨慎投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句话,它能降低个股大幅损失的可能。

但一个高度分散的投资组合,固然减轻了输家的痛苦,相应地也减少了赢家获利的潜在可能。

如同其他很多事情一样,沃伦对于多元化持有不同看法,“我们所采取的策略,排除了所谓多元化的教条,很多权威人士会说我们这种策略比之传统的方法更具有风险,我们却认为,从了解公司运营的深度和便利度方面看,集中投资的策略可以很好地降低它所附带的风险。

沃伦知道伟大的投资机会不可多得,所以他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一旦出现便迅速出击。

他关注于那些他所信任的人和公司,不会仅仅因为别人的持有而持有一些令人不安心的企业,他也拒绝仅仅为了减轻错误影响而进行的所谓“劣质多元化”。

显而易见,如果你有机会取得了不起的成功结果,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稳如磐石

太多的投资者似乎总有很多伟大的事情要忙,或许他们希望留给人一个印象,就是他们总是能聪明地发现一些伟大的投资。

但是伟大总是极少的,这意味着,你不可能每天都能遇见。

沃伦愿意长期保持不动,避免频繁交易直至伟大机会的出现。

他有个著名的比喻,最伟大的棒球手之一的泰德·威廉斯,肩上扛着球棒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完美一击的出现。

他以此为例,说明自己在投资上的坚持,只有当诱人机会出现时,他才会完美出击。

谁说伟大机会总是出现呢?

最后,他不担心会被炒鱿鱼

很少有投资者能在他们认为正确之时全力以赴,当投资对象流动性不佳、具有争议或名声有瑕时,很多人是不敢买入的。

同样,他们不会卖掉那些“大家”都说会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