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基本常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3243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琴演奏基本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钢琴演奏基本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钢琴演奏基本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钢琴演奏基本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钢琴演奏基本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琴演奏基本常识.docx

《钢琴演奏基本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琴演奏基本常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琴演奏基本常识.docx

钢琴演奏基本常识

《钢琴演奏基本常识》试讲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试讲的内容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刘和平编《钢琴基础》第一单元《钢琴演奏基本常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钢琴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及的乐器。

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键盘乐器的演奏,是每一位幼儿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

但是对于大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钢琴,对于钢琴的一些基本知识也不甚了解。

因此本课作为钢琴课的第一节课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钢琴的历史、构造(主要对键盘、踏板进行介绍)、钢琴的发音原理等基础性常识。

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弹琴正确的坐姿与手型。

3、通过教师即兴地演奏钢琴曲,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钢琴演奏的正确坐姿和手型。

四、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示范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

1由我为学生演奏一段优美的钢琴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入课堂,并且对钢琴演奏产生浓厚的兴趣。

2、简要地介绍钢琴的历史、构造、发声原理、踏板等基础性常识。

钢琴是在1709年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古钢琴制作师克里斯托弗利创制的键盘乐器。

钢琴的构造比较复杂,今天着重介绍钢琴的键盘和踏板。

钢琴一共有88个键,其中黑键36个,白键52个。

现代钢琴无论是三角琴还是立式琴,都有三个踏板。

中间的踏板在演奏中是不用的。

一般是为邻居或隔壁房间而设置的,可以使他们听不到练琴的声音。

左边的可以减少音量,改变音色,在乐曲弹奏中可以用得到。

但用的最多的还是右踏板,俄罗斯钢琴家鲁宾斯坦说过:

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也主要是指右踏板。

它的作用是能使我们弹奏的音更有共鸣,更加圆润,音量也稍微增大,有了踏板,就等于有了一种音的美化手段。

下面介绍钢琴的发音原理:

钢琴是击弦乐器,发音体是琴弦,当用手指敲击键盘,触动击弦机,到达小槌敲击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

3、钢琴演奏正确的坐姿和手型:

(1)首先教师演示钢琴演奏正确的坐姿和手型(走到钢琴前,边示范边介绍):

首先面对键盘正好居中,不偏左不偏右。

第二,坐位与钢琴距离远近合适。

第三是坐位本身的高低合适。

简单地说,前后、左右、高低都要正确。

坐位正确,将使弹奏者便于对键盘全面控制和驾驭。

也是为双手、双臂在键盘上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

坐的姿势不仅是个外在的姿势问题,还与内心状态密切相关。

双脚要踏实着地,置于踏板前。

臀部坐在琴凳靠近钢琴一侧的半部,不要坐满琴凳。

腰要直,胸部既不挺,也不塌。

颈部要保持在可以自由活动的内在感觉。

下面介绍正确的手型。

简单的方法是把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旁,体会整个手臂放松的感觉,然后由手腕带动手提起来自然地落在键盘上,这时就会形成一个自然的弧形手型,这时候手指是放松、毫不用力的状态。

(注意一边介绍一边演示)

(2)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安排学生起立,在座位上实际作出正确的坐姿和手型,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纠正错误。

学生常见的错误有肘关节、前臂、手腕僵硬、紧张和手型不自然等。

(3)请几名同学到钢琴前演示正确的坐姿和手型,加强学生的印象,对今后形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

六、教学效果:

(本节课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钢琴的历史、构造、钢琴发音的基本原理等基础性常识,能够掌握钢琴演奏的坐姿和正确的手型,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钢琴演奏的坐姿和正确的手型不是一节课就能完全掌握的,要求学生回去后认真回忆教师的分析、示范,加强练习。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内容的整体设计。

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第22首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试讲的内容是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第22首。

一、教材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对《拜厄钢琴基本教程》的学习,已具备了初级识谱能力与最基本的手指独立弹奏能力。

599目录中的“一”、“二”与拜厄的学习内容有重复,因此从22条开始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巩固手型,训练手指的独立性。

二、说教学目标:

1能够平稳、均匀地演奏十六分音符。

2掌握双手以不同的方法同时演奏连音或跳音,并能生动地表现作品的轻快、活泼的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学生接触连音演奏法和跳音演奏法并不是第一次,但是一般都是双手同时演奏连音或跳音,本作品中更多的是右手的连、跳奏法多次不规则的变化和左手有规律的跳音伴奏,因此解决这一个配合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方法有讲授法、示范法。

四、说教学过程:

1、从谱面上分析作品:

A、此曲是一个四分之二拍的练习曲。

速度是Allegretto(小快板)的速度,强弱的对比比较鲜明。

B、左手双音整齐、轻巧。

C、右手十六分音符连贯均匀,八分音符连贯、弹跳。

2、教师完整地示范演奏,分段落,分小节讲解。

A教师示范演奏。

B右手是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交织在一起的优美、活跃的旋律。

是单音的连奏,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些上行和下行的组合(示范右手第第一句),第一小节中的上行和下行,都是很密集的一些把位,手指在弹奏的时候一定是积极主动的,让声音十分清晰和平均。

第二小节里有一些弹跳的八分音符(示范右手第二小节)。

这里的弹跳不是重复因,也不是近距离而是开放的这样一个和弦,把位比较大。

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准确的指法和触键,弹跳需要手指主动的弹跳力,每个手指触键的力量都非常的集中。

在弹跳的过程中手腕也形成一种稳固的整体用力的习惯。

右手声音非常清楚,有一些上行我们可以弹成非常明亮的,阳光的,渐强,在结尾时可以有一些柔和的收尾。

同时要注意乐谱上标记的力度记号。

前四小节是中强,在第五小节出现弱,声音变得柔和了一些。

因此我们在识谱的时候就要把这种强弱对比的意识记在心里,在规范的演奏中注意力量的增与减。

左手演奏时的动作是“落提,跳,跳”。

(示范左手前两小节)左手第一个连线开头的八分音符要将手腕落下并适当加重,后面三个双音都要用断奏处理,手指尖的力量要非常的集中,弹完之后,力量马上松开,手臂也是很轻松的一种状态,要将双音演奏的十分轻巧和整齐。

在合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个手整齐地配合好(示范前两小节)。

两个手都有不同的任务。

在本首练习曲第二小节第一个音,由于右手是连线的最后一个音,手腕需做带起的动作,而左手是连线的第一个音,需将手腕落下,双手呈反方向的运动(示范第二小节),这也需要我们从一开始识谱就要带着这样的双手完成不同任务的意识带到练琴中去。

在第二行中第一小节(示范)和第三、第四、第五小节都有相同的要领和要点。

下面我再给大家完整地演奏一遍。

3、安排学生实践体验,在钢琴上再现音乐。

(在学生的实践体验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建议学生先分手练习,左,右手分别熟悉了两个声部之后,再完整的演奏乐曲。

(2)、经过练习,让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进行分声部合作的练习,来增加练习过程中的兴趣。

4、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加强练习,下节课抽查。

五、教学效果: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车尔尼599练习曲的第22首的技术要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接触了左、右手演奏方法不同的问题,并且知道了练习的方法。

本课内容对于左、右手的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只有反复的练习和琢磨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内容的整体设计,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钢琴曲《香槟》说课稿

——歌剧《唐璜》选曲莫扎特曲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说试讲的内容是钢琴曲《香槟》,选自莫扎特的歌剧《唐璜》。

一、教学目标: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歌剧这一综合艺术形式,认识音乐神童莫扎特。

2、通过认识、练习半连音,学会半连音的奏法。

3、激发学生对于古典钢琴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半连音的弹奏。

三、教学难点:

第七小节左手redolado跨度比较大,需要多加练习,保证乐曲弹奏时的连贯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

以示范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简要的介绍歌剧的知识和莫扎特歌剧(opera)(速度要慢)

《香槟》这首乐曲来源于莫扎特的著名歌剧《唐璜》中的咏叹调。

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莫扎特(W.A.Mozart1756-1791)著名奥地利作曲家,古典主义音乐时期(1750-1830)的代表者之一。

他四岁开始学琴,五岁创作,六岁开始旅行演出,有“音乐神童”的美称。

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549部作品,有歌剧、交响乐、奏鸣曲等。

其中歌剧是他的创作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一生创作有22部歌剧。

著名的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等。

《香槟》为四分之二拍,乐谱上标有Allegroassai(十分活泼)的速度标记,情绪是热烈欢快的。

2、教师完整地演奏钢琴曲《香槟》,分析乐曲的技术难点。

A教师先完整地演奏钢琴曲《香槟》。

B分析乐曲的技术难点.

这首乐曲当中出现了新的演奏方法,叫做半连音。

半连音又叫半跳音,是一种即连非连,即断非断的音乐弹奏方法,用连线内加标小圆点的符号表示。

此曲中多次出现了半连音。

在这首乐曲中有两种半连音的形式:

一种是同音重复式的,如第一、三小节(演奏),另一种是乐句式,即不是同音重复,如第五、七小节(演奏)。

弹奏半连音的要领是手指弹奏的幅度要小,距离键盘要近一些,配合手腕适度的上下摆动,带动手指触键(演奏)。

在演奏不同音的半连音时不同的是,每一个音手指都要有单独的触键的动作。

但是同样的手指弹奏时距离键盘要近一些,在演奏的时候要想象一种“又断又连,藕断丝连”的意味,才能弹好。

因为它既不像断音那样敏捷反弹,也不像连音那样紧密连贯,是一种特殊、微妙的表情需要。

下面由我示范乐曲的第一部分。

(演奏)

这首乐曲的左手是带连线的分解和弦的形式,手指触键要轻柔,缓慢一些,体现优美的伴奏声部的特点。

第一个音要弹得深一些,透一些,来体现伴奏声部的节拍的感觉。

(演奏)在第七小节左手是分解的属七和弦,这里手指弹奏的跨度比较大,我们需要运用手腕的转动把力量传给大指,将分解和弦弹奏得优美和连贯。

(演奏)第一行的最后两小节从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形成了一个乐句的终止,第二个乐句和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只有最后一小节在结束的时候是用二分音符来终止的,听觉上有一种稳定的、完满的结束的感觉。

下面教师完整地演奏一遍乐曲。

(演奏)

3、请几名同学尝试演奏半连音,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如:

如演奏半连音时弹成跳音,没有连的感觉。

就应该让学生手指尽量贴键并且敏捷地触键,弹出似连非连的效果。

4、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下节课能完整地演奏全曲。

同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欣赏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的片段,了解这种艺术形式。

六、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基本能掌握半连音的奏法,并能弹奏出乐曲所表达的欢快的情绪。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内容的整体设计。

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