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3232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8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docx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docx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计划8学时)

第一次课(2学时)

课题:

§6.1计算机网络概述—§6.26.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课型:

理论课、实践课、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1、Internet基础知识

2、了解网络传输介质;

掌握:

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传输介质

2.网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TCP/IP网络协议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进程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以学生上网为例引入什么计算机是计算机网络

讲授新课:

6.1计算机网络概述

6.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6.1.2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是多台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三阶段: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为了使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和互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于1984年正式颁布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国际标准ISO7498,简称OSI/RM(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BasicReference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RM由七层组成,所以也称OSI七层模型。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指的就是遵循“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标准的网络系统。

它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标标准化协议。

第四阶段:

以高速和多媒体应用为核心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数字通信的出现而产生的,其特点是综合化和高速化。

6.1.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一般而论,计算机网络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若干个主机,它们为用户提供服务;一个通信子网,它主要由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和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中各结点之间的通信而采用的,它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好的和必须遵守的规则

(1)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2)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由各计算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设备、软件和可供共享的数据库等组成。

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存储能力、数据管理能力、数据输入输出能力以及其他数据资源。

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

分析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源共享。

在计算机网络中,资源包括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要传输和处理的数据,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功能之一。

(2)数据通信。

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计算机用户相互间的通信。

(3)分布式处理。

可以将某些大型处理任务转化成小型任务而由网中的各计算机分担处理。

(4)负载均衡。

当网络中某一台机器的处理负担过重时,可以将其作业转移到其他空闲的机器上去执行。

(5)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6.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地理范围分类

计算机网络常见的分类依据是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三类。

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简称LAN,它是连接近距离计算机的网络,覆盖范围从几米到数公里。

例如办公室或实验室的网、同一建筑物内的网及校园网等。

广域网(WideAreaNetwork)简称WAN,其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例如我国的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电话交换网(PSDN)等。

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简称MAN,它是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覆盖范围为几十公里,大约是一个城市的规模。

在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一种用网络互联设备将各种类型的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互联起来,形成了称为互联网的网中网。

互联网的出现,使计算机网络从局部到全国进而将全世界连成一片,这就是Internet网。

Internet中文名为因特网、国际互联网,它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最广泛和最大的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它提供了数万种服务,被世界各国计算机信息界称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

2.按拓扑结构分类

拓扑结构就是网络的物理连接形式。

如果不考虑实际网络的地理位置,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看作一个节点,把通信线路看作一根连线,这就抽象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三种,如图6-2、6-3、6-4所示。

      图6-2星型结构        图6-3总线型结构        图6-4环型结构

(1)星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以一台设备作为中央节点,其他外围节点都单独连接在中央节点上。

各外围节点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必须通过中央节点进行通信,如图6-2所示。

中央节点可以是文件服务器或专门的接线设备,负责接收某个外围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另外一个外围节点。

星型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网络中智能集中于中央节点的场合。

在目前传统的数据通信中,该拓扑结构仍占支配地位。

 

(2)总线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所有节点都直接连到一条主干电缆上,这条主干电缆就称为总线。

该类结构没有关键性节点,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通过主干电缆与连接到总线上的所有节点通信,如图6-3所示。

(3)环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各节点形成闭合的环,信息在环中作单向流动,可实现环上任意两节点间的通信,如图6-4所示。

 (4)混合结构

混合结构是将多种拓扑结构的局域网连在一起而形成的,如图6-5所示。

混合拓扑结构的网络兼并了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点。

 

                               图6-5  混合型结构

3.按传输介质分类

传输介质就是指用于网络连接的通信线路。

目前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卫星、微波等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相应地可将网络分为同轴电缆网、双绞线网、光纤网、卫星网和无线网。

4.按带宽速率分类

带宽速率指的是“网络带宽”和“传输速率”两个概念。

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为b/s、kb/s、Mb/s。

按网络带宽可以分为基带网(窄带网)和宽带网;按传输速率可以分为低速网、中速网和高速网。

一般来讲,高速网是宽带网,低速网是窄带网。

5.按通信协议分类

6.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2.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计算机网络的各层以及其协议的结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是美国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的,它取名为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Architecture,系统网络体系统结构)。

凡是遵循SNA的设备就称为SNA设备。

这些SNA设备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互联。

6.2.2ISO/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是一个全球性的政府组织,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

1.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ISO制定了网络通信的标准,即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分为七个层,开放的意思是通信双方必须都要遵守OSI模型。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采用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7层,从低到高为: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

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

会话层(SessionLayer)

传输层(TransportLayer)

网络层(NetworkLayer)

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物理层(PhysicalLayer)

(1)物理层(PhysicalLayer)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体系结构中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一层。

物理层并不是指物理设备或物理媒体,而是有关物理设备通过物理媒体进行互联的描述和规定。

物理层协议定义了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等4个基本特性。

(2)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的第二层,负责通过物理层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无差错地传输数据帧,允许网络层通过网络连接进行虚拟无差错地传输。

(3)网络层(NetworkLayer)

网络层是OSI模型的第3层,负责信息寻址和将逻辑地址与名字转换为物理地址。

在网络层,数据传送的单位是包。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和转发数据包,使发送方的数据包能够正确无误的按地址寻找到接收方的路径,并将数据包交给接收方。

(4)传输层(TransportLayer)

传输层的功能是保证在不同子网的两台设备间数据包可靠、顺序、无错地传输。

在传输层,数据传送的单位是段。

传输层负责处理端对端通信,所谓端对端是指从一个终端(主机)到另一个终端(主机),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交换结点。

(5)会话层(SessionLayer)

会话层是利用传输层提供的端到端的服务,向表示层或会话用户提供会话服务。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在两个结点间建立、维护和释放面向用户的连接,并对会话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会话数据可靠传送。

(6).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

OSI模型中,表示层以下的各层主要负责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不出错。

但数据的传输没有出错,并不代表数据所表示的信息不会出错。

表示层专门负责有关网络中计算机信息表示方式的问题。

表示层负责在不同的数据格式之间进行转换操作,以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间的信息交换。

(7).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它直接与用户和应用程序打交道,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络。

与OSI参考模型的其他层不同的是,它不为任何其他OSI层提供服务,而只是为OSI模型以外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如电子表格程序和文字处理程序。

包括为相互通信的应用程序或进程之间建立连接、进行同步,建立关于错误纠正和控制数据完整性过程的协商等。

应用层还包含大量的应用协议,如虚拟终端协议(Telnet)、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域名服务系统(DNS)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2.OSI的层次间关系

在同一台计算机的层间交互过程与在同一层上不同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过程是相互关联的。

(1)每一层向其协议规范中的上层提供服务。

(2)每层都与其他计算机中相同层的软件和硬件交换一些信息。

3.OSI模型每一层数据的名称

为了使数据分组从源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源主机OSI模型的每一层要与目标主机的每一层进行通信,如图6-6所示

 

4.数据封装

在了解了OSI层次参考模型的每一层的功能之后,进一步来学习层次间是如何实现数据传递的。

如图6-7所示简单示意了两个实现OSI七层功能的网络设备之间是如何进行通信的。

封装(Encapsulation)是指网络结点将要传送的数据用特定的协议头打包来传送数据,有时候也可能在数据尾部加上报文。

6.2.3TCP/IP网络协议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

TCP(Transport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IP(InternetworkingProtocol)网间网协议

UDP(User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ICMP(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

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SimpleNetworkmanage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ARP(AddressResola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

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软件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网间网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传输层,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程登录等。

6.2.4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传输介质是网络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物理通路,它对网络的数据通信具有一定的影响。

1.双绞线

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适合于短距离通信。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绕在同一轴线上的两个导体组成。

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连接简单等特点,信息传输速度可达每秒几百兆位,是中、高档局域网的首选传输介质。

如图6-9所示。

 

3.光纤

光纤又称为光缆或光导纤维,由光导纤维纤芯、玻璃网层和能吸收光线的外壳组成。

是由一组光导纤维组成的用来传播光束的、细小而柔韧的传输介质。

应用光学原理,由光发送机产生光束,将电信号变为光信号,再把光信号导入光纤,在另一端由光接收机接收光纤上传来的光信号,并把它变为电信号,经解码后再处理。

6.2.5网络设备

1.中继器(Repeater) 

中继器是局域网互联的最简单设备,它工作在OSI体系结构的物理层,它接收并识别网络信号,然后再生信号并将其发送到网络的其他分支上。

要保证中继器能够正确工作,首先要保证每一个分支中的数据包和逻辑链路协议是相同的。

例如,在802.3以太局域网和802.5令牌环局域网之间,中继器是无法使它们通信的。

2.网桥(Birdge)

网桥工作于OSI体系的数据链路层。

所以OSI模型数据链路层以上各层的信息对网桥来说是毫无作用的。

所以协议的理解依赖于各自的计算机。

3.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工作在OSI体系结构中的网络层,这意味着它可以在多个网络上交换和路由数据数据包。

路由器通过在相对独立的网络中交换具体协议的信息来实现这个目标。

比起网桥,路由器不但能过滤和分隔网络信息流、连接网络分支,还能访问数据包中更多的信息。

并且用来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4.桥由器(Brouter)

Brouter是网桥和路由器的合并。

5.网关(Gatway)

网关把信息重新包装的目的是适应目标环境的要求。

网关能互联异类的网络,

网关从一个环境中读取数据,剥去数据的老协议,然后用目标网络的协议进行重新包装。

网关的一个较为常见的用途是在局域网的微机和小型机或大型机之间作翻译。

网关的典型应用是网络专用服务器。

课堂小结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比较多,但应分清主次,应重点复习需掌握的内容

作业布置: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4、IP地址的分类?

5、Internet提供的常用服务?

6、预习新课

思考题:

这一章实践性比较强,回去应好好预习一下

 

第二次课(2学时)

课题:

§6.3局域网技术-§6.4网络互联与Internet

课型:

理论课、实践课、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Ø了解:

在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的工作模式

掌握:

1、局域网.打印机共享设置方法,WindowsXP中的局域网的配置。

2、ADSL的设置步骤。

3、简单局域网的组建。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局域网.打印机共享设置方法,ADSL的设置步骤。

难点:

WindowsXP中的局域网的配置,ADSL的设置步骤。

教学进程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都有哪些网络设备?

讲授新课:

6.3.1局域网概述及应用

1.局域网概述

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是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如一个学校、工厂或机关),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数据库等互相联结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

它可以通过数据通信网或专用数据电路,与远方的局域网、数据库或处理中心相连接,构成一个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系统。

局域网简称LAN,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常见的局域网拓朴结构:

星形结构、树形结构、总线形结构、环形结构等。

局域网具有如下特点:

(1)网络覆盖范围小(0.1~25km);

(2)高传输速率(0.1~100Mb/s);

(3)低传输误码率(10-8~10-11);

2.打印机共享设置

第一步:

启用guest来宾账户;

第二步:

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用户权利指派里,“从网络访问此计算机”中加入guest账户,而“拒绝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中删除guest帐户;

第三步:

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前的勾;

第四步:

设置共享文件夹;

五、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里,把“网络访问:

本地账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设为“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的身份验证”(可选,此项设置可去除访问时要求输入密码的对话框,也可视情况设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第五步:

右击“我的电脑”→“属性”→“计算机名”,该选项卡中有没有出现你的局域网工作组名称,如“work”等。

然后单击“网络ID”按钮,开始“网络标识向导”:

第六步:

把打印机设置为共享。

6.3.2以太网

以太网是以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方式工作的典型网络。

传统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s,多站点共享总线结构。

6.4网络互联与Internet

6.4.1网络互联

网络的互联是指将两个以上的计算机,用一种或多种通信处理设备相互连接起来,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

网络互联的形式有局域网与局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三种。

以实现互相通信且共享软件,数据的系统。

6.4.2Internet的发展

6.4.3接入Internet

1.电话拨号连接

2.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ine)是一种能够通过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也是目前发展速度极快的一种接入技术。

ADSL素有“网络快车”之美誉,因其下行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安装方便、不需交纳电话费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喜爱,成为继Modem、ISDN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高效接入方式。

在桌面上找到“网上邻居”,点击右键“属性”,进入图6-12中。

ADSL的设置步骤:

在网络连接对话框的左上方找到“创建一个新的连接”,点击进入到新建连接向导;(如图6-12所示):

 

点击“下一步”进入图6-13中。

 

选择“连接到Inetrnet(C)”然后点击“下一步”进入图6-15中。

在新建向导对话框中,选择“手动设置我的连接”点击“下一步”,如图6-16所示。

选择“用要求用户名和密码的宽带连接来连接”,然后点击“下一步”,如图6-17所示;

在ISP名称(A)下方的对话框中输入“ADSL”或“宽带连接”,点“下一步”,如图6-18所示。

之后,在新建向导的最后一步,“在我的桌面上添加一个到此连接的快捷方式”;在前方的对话框中打“√”,点击“完成”,如图6-24所示。

3.小区宽带

小区宽带通常是利用以太网技术,采用“光缆+双绞线”的方式对社区进行综合布线。

用户家里的计算机通过双绞线跳线接入墙上的模块就可以实现上网。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局域网.打印机共享设置方法,ADSL的设置步骤,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布置:

1、复习今天所讲的内容,

2、做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2题

3、预习新课

思考题:

1.如何实现局域网的计算机资源共享?

2.Internet网络的特点是什么?

3.www和Internet是同一概念吗?

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

 

第三次课(2学时)

课题:

§6.5IP地址-§6.6域名系统

课型:

理论课、实践课、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IP地址的分类

掌握:

1、IP地址的设置方法。

2、域名的定义及结构。

重点与难点

重点:

IP地址的设置方法。

域名的定义及结构

难点:

域名的定义及结构

教学进程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6.5IP地址

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bit地址。

按照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用二进制来表示,每个IP地址长32bit,比特换算成字节,就是4个字节。

6.5.1IP地址的分类

设计互联网络时,为了便于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ID和主机ID。

1.32位IP地址空间的划分

其中A、B、C3类(如下表格)由InternetNIC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分配,D、E类为特殊地址。

网络类别

最大网络数

第一个可用的网络号

最后一个可用的网络号

每个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

A

126

1

126

16777214

B

16382

128.1

191.254

65534

C

2097150

192.0.1

223.228.254

254

2.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

A类IP地址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二进制表示为:

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1111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0)。

3.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两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B类IP地址就由2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

B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14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16位,

B类IP地址地址范围128.1.0.1-191.254.255.254(二进制表示为:

1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10111111111111101111111111111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