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3062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docx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docx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

 

  

 

 

 

 

 

 

 

   

 

 

 

 

 

一激荡的人口世纪

1999年对人口学界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既是世界人口达到60亿人口之年也是国际老年人年。

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口现象即世界人口的空前规模与世界人口老龄化迅速展开的巧合,却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及未来世纪人口的变化与趋势。

无怪乎日本人口学界著名学者黑田俊夫把1950~2050年一个世纪称为人类人口史上的分水岭(黑田俊夫,1999)。

前50年是世界人口高速增长。

后50年则是世界人口生育率下降而导致的人口老龄化的时期。

人口老化不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现象,而是全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

的确,20世纪后50年和21世纪前半叶世界人口经历了和将经历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实际上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人口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人口增长基本上徘徊在零左右,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才大于零,进入缓慢的增长期。

1800年世界人口才只有10亿左右,到20世纪初世界人口为16亿,1950年世界人口达到25亿,1960年世界人口达到30亿。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的增长时期,世界人口的高增长期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今年(1999)世界人口已从1960年的30亿翻了一番达到了60亿。

在世界人口史上20世纪60至70年代是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最高峰,人口增长率超过了2%,达到了人口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

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口积极推行了控制人口的政策才使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放慢,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将显著放慢,到2050年人口增长率将下降到0.5%左右。

正是由于在这100年中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动,由此才引发了世界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

1950年世界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仅为5.2%,2000年为6.9%,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6.4%。

前50年老年人口的比例增长了33%,后50年将增长141%,大大超过了前50年的增长速度。

21世纪将是世界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变化最为剧烈的世纪。

从这个意义上讲,2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我们将要迎来一个新的人口世纪。

表1世界人口不同阶段的年平均增长率

表2世界人口中少年人口与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

二倒金字塔理论的建立

1.倒金字塔理论的背景

在世界人口趋于老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无疑是走在前列的。

目前西方七个工业大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都达到了14%,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会翻一番。

由于医学的进步、人口寿命的延长以及长期的低生育率,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由传统的金字塔逐步转变为倒金字塔形状。

以日本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口总和生育率为4.4,60年代初即下降到更替水平,70年代中期降到了2以下,90年代初更是降到了1.5以下。

正是生育率水平的迅速下降和高龄人口死亡率的改善,使日本人口成为当今世界上人口老化最为迅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1997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了少年人口的比例,传统的人口金字塔已发生了倒转,人口正三角形正迅速倒转成为倒三角形。

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出现明显的老龄化,其中以人口大国中国最为显著。

实际上,发达国家高龄社会的出现以及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的加快,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自从1982年联合国通过了指导老龄工作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之后,老龄问题便被列为联合国大会的历届议题。

1991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该原则包含了独立、照顾、自我实现和尊严等四个方面。

1997年联大通过了《1999年国际老人年的行动框架》,并把“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确定为国际老人年的主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日本著名人口学家黑田俊夫提出了建立逆三角形(倒金字塔)理论的基本框架(黑田俊夫,1999)。

2.黑田俊夫的逆三角形(倒金字塔)理论的基本框架

黑田俊夫教授认为,全球性的这种人口老化趋势的人口学现象首先应该从人口学的视角来认识。

人口高龄化在人口学上仅仅意味着特定年龄组的人口(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大的趋势。

然而重要的是高龄组人口比例的变化也意味着其他年龄组人口的变化。

例如高龄化意味着总人口中少年人口比例的下降,年轻人口比例的一时增大,中年人口比例的升降变化等。

显然只关注高龄人口的变化是不够的,与其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关联分析是必要的。

其二,人口高龄化现象应当从社会经济层面上来认识。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维持和发展是以相对稳定的人口规模和人口构成为前提的。

在社会系统中,人口是一个基本要素。

一定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前提。

人类自诞生以来,人口年龄结构一直是底部宽上面小,是典型的金字塔形(正三角形),因此,人口与社会经济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然而,进入21世纪传统的金字塔形人口年龄结构已发生了动摇,下宽上窄将倒转成为下窄上宽。

21世纪人口与社会经济诸关系将会建立在一个新的人口结构基础之上。

20世纪人口规模前所未有的增长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而今进入21世纪之际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变革将会引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并不为过。

以日本为例,日本人口高龄化将超过其他先进国家,到2050年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研究所中方案预测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2.3%,少年人口的比例仅为13.1%。

而1950年这两组人口的比例分别是4.9%和35.4%,人口年龄结构由1950的正三角形完全倒转成2050年的倒三角形。

显然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50年代年龄结构的剧烈变迁将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如家庭构成,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等等。

20世纪人口正三角形结构为前提的家庭观念,社会经济制度,价值观等都必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

“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无声的革命。

它已超出了人口学的范畴,对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精神等各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正是倒三角形理论建立的必要和根据。

其三,人口高龄化与低生育率相关联。

低生育率与高龄化并不是人口学上的二元现象,实际上低生育率或少子化和高龄化是一种前后顺序的因果关系。

低生育率或少子化不发生则不会有高龄化发生。

低生育率是因(这里隐含着稳定的低死亡率水平的假定),高龄化是果,时间上的前后和程度取决于生育率下降的速度。

如果不期待高龄化的发生或迅速发生,则可以以提高生育率为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

然而,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彻底转变实质上是一种生育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不可倒的。

因此低生育率社会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必将迎来一个高龄社会。

3.“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理论意义

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邬伧萍教授同样也强调要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正在到来的高龄社会,强调要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国际老年人的主题“不分年龄,人人共享”(邬伧萍,1999),并且把这一理论命题阐释为“共融、共建、共享”三个方面。

之所以要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国际老年人年的主题,是因为人类认识老龄化为时不长,知之不多,而这一主题将改变我们过去一些陈旧的观念,并且关注我们这个加速到来的高龄社会。

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不同年龄组的人口组成的,高龄社会意味着在一个社会中老年人口的比例占到了相当的程度。

就一般而言,老年人口由于经济状况、健康水准和在家庭中的地位,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每况愈下,所以在一个社会中容易遭受到歧视。

“共融”的提出是强调各代人之间的融洽、协作和互相尊重,强调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以达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共建”、“共享”强调一种义务和权利。

在未来高龄社会中,老年人口的数量不仅会增大,而且人口质量(如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会有很大的提高。

老年人对社会的贡献不再表现为发挥“余热”,而将是以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与、融入和建设我们这个长寿高龄社会。

因此,作为社会平等的一员,有权利共享社会发展的各种成果。

这正是国际老人年主题“不分年龄,人人共享”所展示的未来高龄社会的图景。

三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倒转

如果说日本是发达国家之中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那么发展中国家最快的则是中国。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规模无论是给生态环境还是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70年代在实施了严厉的人口生育控制政策之后,中国人口控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中国人口生育水平从70年代总和生育率5.6降低到80年代的2.3的水平,进而降低到90年代的2以下的水平,以短暂的二三十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花了上百年时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

然而这种生育率水平由高向低转变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问题的结束而是标志着人口新问题的开始。

因为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急剧的生育率下降必然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

我们在迅速解决人口数量控制的同时,也迅速地迎来了人口老龄化。

从表3、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世纪之交中国人口步入了老年型社会即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或超过了7%。

再过不到30年的时间(据笔者中方案预测大约2025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4%,成为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实际上,一般发达国家的人口老化速度并不快,例如英国老年人口的比例由7%增长到14%花了47年的时间,美国现在还不到14%,预计2014年达到这个程度,其间将花72年。

而人口变化平稳的小国如瑞典、挪威则花了更长的时间,分别是85年和92年。

只有日本例外,老年人口比例由1970年的7%上升到1994年的14%仅仅花了24年,成为当今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显然中国人口的老化速度也令人刮目相看,将成为日本之后又一个人口老化速度过快的国家。

从人口年龄过程的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倒转。

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总人口中少年人口的比例为27.7%,老年人口比例为5.6%。

100年之后(据笔者中方案预测)这两个比例将分别变成为13.6%和29.2%,即由现在的传统人口金字塔形(下宽上窄)倒转成为倒金字塔形(下窄上宽)(见图1、2、3)。

表3中国人口中少年人口与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

表4未来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趋势

图11990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

图2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

图32090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

四人口年龄构成的重新界定及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过程,高龄社会的出现是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

面对着高龄社会,正如黑田俊夫教授所指出的那样,首先应该从人口学自身再认识。

众所周知,显示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一般指标是联合国所划分的三大年龄组,即0~14岁的少年人口,15~64岁的成年人口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

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相对较高的死亡水平,老年人口被界定为60岁及以上的人口。

这种年龄划分明了地刻画出了人类生命周期中三个重要的阶段,即成长年龄、生产年龄和退休年龄等阶段。

显然这是一个社会存在的基本结构。

然而,这种基于人类健康寿命和人口在社会经济等活动中的特征的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事实上,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步入了老龄社会。

例如,法国于1864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就达到了7%,瑞典于1887年也达到了这个比例。

因此,老龄问题一直为这些国家所关注。

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是最早从人口学的角度按照总人口中三大年龄组(0~14,15~49,50+)不同的构成比例把不同国家的人口划成为增长型、静止型和缩减型(老年型)。

我们注意到桑德巴当时的老年人口的年龄界限是50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变化首先来自于死亡率方面。

由于医疗技术的普及,卫生健康的提高以及制度的改善,使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迅速下降。

死亡率水平的降低直接影响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50年代初期世界男女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为45.1岁和47.8岁,而进入70年代,分别提高到56.4岁和59.4岁。

其中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提高十分显著(见表5)。

在人类平均寿命大大延长的背景之下,联合国的老年人口的年龄界定为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65岁(发达国家)和60岁(发展中国家)。

表5世界人口分性别的平均期望寿命(年):

1950~2050年

进入21世纪,随着医学领域的进步和人类遗传基因科学的发展,人类的寿命有望继续延长。

当今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是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

如日本1996年男女人口的平均寿命分别是77岁和84岁。

由于日本史无前例的人口老化速度,目前日本社会普遍关注少子化、高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而高龄化带来的主要问题首先表现在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和劳动力的减少以及劳动力的老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现实,日本人口学家黑田俊夫教授从人口学自身出发,主张使用适合日本国情的新的年龄分类,将现在惯用的年龄分类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改变为0~19岁,20~74岁,75岁及以上。

实际上,由于日本高等教育比较普及,15岁开始就业的人口比例很低,因此把实际劳动年龄的界限提高到20岁是合理的。

相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并没有退出劳动岗位,据统计1995年日本男性65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力率高达41.9%,大大高于同期的其他发达国家。

根据黑田俊夫教授按照新的年龄划分标准计算,老年抚养指数将会大为改观。

例如2020年,日本人口的总抚养指数将由旧标准的68降到新标准的47,其中老年抚养指数由45降到20。

即便是在2050年,当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高达32.3%时,总抚养指数会由旧标准的83降到新标准的58,而其中老年抚养指数将由59降到30。

显然不同的划分标准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按照新的标准来看老龄化,高龄社会并不那么悲观。

黑田俊夫教授对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划分的重新界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目前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据我国专家预测(曾毅,1990;林富德,1994),到21世纪中叶,中国男女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分别可以达到75岁以上和80岁左右,联合国的预测分别为76.0岁和80.5岁。

目前中国人口老化对经济发展(主要是劳动力)的挑战还不是十分严峻,而且劳动力市场有拓宽的余地。

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劳动制度,如果21世纪某个时期劳动力出现短缺,则可以重新界定劳动退休年龄。

比如从21世纪初叶开始由现在实际60岁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由于这一改造,无论是总抚养指数还是老年抚养指数都会显著地降低特别是后者。

到21世纪中叶,年龄构成的划分可由惯用的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的标准转换为0~19岁,20~69岁,70岁及以上的标准。

届时按新标准计算的总抚养指数和老年抚养指数都比按传统标准计算的要低(见表6、7)。

以上的计算结果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信息。

一般人们普遍担忧在未来高龄社会里,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会失去活力,社会抚养负担会加重,经济发展会停滞。

按照传统的人口基本指标来测定,如总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等,高龄社会能否维持和发展的确令人担忧。

但是如果按照人口学自身改造过的标准来测定则可以得出一个乐观的结论。

这并不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计算游戏。

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类自诞生以来寿命一直在不断延长,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人类目前正由增长型人口向老年型人口演进。

将出现的高龄社会是人类未曾经历过的,以现行社会的一切来度量未来社会的一切,显然会有失偏颇。

从人口学自身出发对未来社会进行再认识,仅仅是我们迎接中国高龄社会的开始。

表6不同年龄划分标准下的抚养指数

(1)

表7不同年龄划分标准下的抚养指数

(2)

五结语

毫无疑问,笔者在这里的论述和推算是比较粗略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面对下世纪中国高龄社会不可避免的到来,作为人口学者,首先从人口学的角度来回应是必不可缺少的。

我们看到,高龄社会某种意义上是相对的,是不悲观的。

目前,中国人口正处在重大的转换时期,年龄结构正朝向倒金字塔化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必将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改变。

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迎接人口新世纪的挑战。

(原载《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3期)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