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CE B 鉴定和认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3007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CCE B 鉴定和认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RCCE B 鉴定和认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RCCE B 鉴定和认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RCCE B 鉴定和认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RCCE B 鉴定和认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CCE B 鉴定和认可.docx

《RCCE B 鉴定和认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CCE B 鉴定和认可.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CCE B 鉴定和认可.docx

RCCEB鉴定和认可

 

B 卷

鉴定和认可

B1000概述

B1100目的

B1110适用范围

B卷的规定适用于安全级设备或安全级设备的部件。

B1120核准使用一个设备所要求的条件

B卷规定了为核准使用所述设备所要求的条件,这些条件如下:

·条件1:

应确认该设备适合于预定的用途。

通过使该设备经受鉴定程序来核实这一条件,鉴定程序的叙述是本卷的主要内容(B2000及以后各章)。

·条件2:

应认为制造商有能力成批生产与已通过鉴定的样机一致的设备。

通过使该制造商经受制造评估程序来核实这一条件(B1200)。

为核准使用与已通过鉴定样机一致的成批生产的设备,条件1和条件2是必要的。

设备鉴定程序和制造评估程序可以同时进行。

这种核准使用设备的决定构成为对该供货商生产一种特定类型设备的认可(B1300)。

·条件3:

在整个成批生产期间应当保持与样机的一致性。

通过使制造过程经受对已认可设备的监督程序来核实这一条件(B1400)。

B1200制造评估

B1210目的

由主承包商或建造者进行制造评估的目的是确信制造商具有能成批生产与已通过鉴定样机一致的设备所需的专门制造技术。

B1220方法

B1221概述

制造评估依据对两个方面进行的调查,一方面关于组织机构,另一方面关于技术。

一般来说,制造评估通过与RCC-E中确定的规则相比特别与A5000中确定的规则相比

来进行。

使用的准则需与产品种类、制造型式以及外部检测设备相适应,同时考虑将要安排的监督程序特别是预定的抽样试验(B1440),以便限制要求。

评估要考虑鉴定试验的结果,而且更明确地考虑与制造有关的事件。

B1222制造商组织机构要求

有关组织机构的要求应同适用的质量保证规定相一致,其中对变更控制(B1430)应给予特殊的注意:

——确定设备时的准确程度,以便在明确什么是变更方面不存在含糊不清之处;

注:

例如,当采购清单明确规定可从多个供货商处采购组成部件时,从一个供货源转换到另一个预定的供货源并不认为是一个变更;

——制定了其中明确规定下述各点的程序:

●需要商议的部门;

●在执行之前认可的规定条件;

●为确定变更的次要或重要性质需采取的规定。

B1223技术要求

在技术方面,调查应特别针对下述几点:

——供货商选择和采购控制的规则;

——为定期检查其产品制造质量,制造商执行的抽样试验以及这些试验的种类。

B1230评估结论

发表基于评估报告的意见。

有不赞成的意见时,将禁止认可。

有评论性的意见时,在对这些评论给出满意答复的条件下,可以认可。

B1300认可的决定

B1310目的

作出认可决定的目的是核准使用与已通过鉴定的样机一致的成批生产的设备。

B1320认可条件

根据由样机鉴定程序和制造评估程序得出的如B1120规定的赞成结果,作出认可的决定。

如果B1120中说明的三个条件至少有一个条件不再满足,或者在对核电站中设备得出否定的经验反馈的情况下,认可可能被中断或撤消。

B1400对已认可设备的监督程序

B1410目的

由主承包商或建造者实施对已认可设备进行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成批制造的设备保持同已认可样机的一致性。

监督程序包括:

——对制造进行监督;

——对鉴定以后可能出现的变更进行审查;

——抽样试验。

B1420制造监督

监督员对设备制造的监督可对这些设备保持同已认可样机的一致性提供保证,这种监督在制造阶段和有关的检验阶段包括制造完工试验时进行。

特别是,监督可以检查制造商不论在组织机构方面还是技术方面(制造工艺、检验等)确定的规则已经遵守,监督还可以通过审查基本文档(A3250)跟踪涉及到设备及其制造的变更。

B1430变更

在鉴定以后可能出现一些变更,这些变更或者直接涉及到设备(它的设计、组成部件、特性、性能等),或者涉及到设备的制造(生产地点、工艺、检验方法、检验种类等)。

变更的处理取决于它们是重要变更还是次要变更,这要根据变更对于与已鉴定样机的一致性可能产生的后果来确定。

假如变更可能对于与已鉴定样机的一致性产生影响,则认为这些变更是重要变更。

而其它的变更则属于次要变更。

在各种情况下,制造商应负责确定这些变更是重要变更还是次要变更。

为了有助于对变更进行分类,下面指出某些应当认为是重要变更的实例:

——产生已通过鉴定设备的一个变型设备;

——制造转让;

——影响到设备或其一个组成部件互换性的变更;

——影响质量组织机构或制造检验机构效能的变更;

——改变了对其过程控制需做工艺评定的机械或工艺(属于RCC-M特殊过程的机械除外);

——改变了在热力事故时保证设备密封性的产品;

——改变了在设备耐辐射方面(K1、K2或K3ad)起作用的产品或有机物;

——改变了在承受设备外应力方面(例如温度性能、燃烧性能、耐酸性喷射物性能)起作用的材料(特别是有机物);

——改变了润滑剂;

——更改了可能影响抗地震能力的装配方式或质量分布;

——对于K1鉴定的上漆设备,改变了油漆或它的使用工艺;

——改变了经确认后的软件。

在对重要或次要变更性质产生疑问的情况下,把该变更归入重要变更。

另外,如果由建造者或者由于一项试验而撤消了一项变更的次要性质,则制造商重新将该变更归入重要变更。

根据变更的重要或次要性质以及所述设备的鉴定分类,制造商应当遵守下述预先通知和预先认可的规则:

需由供货商向主承包商和/或建造者提供的关于重要变更的信息,以及关于K1、K2或K3ad类设备(可能经受蒸汽和(或)辐射恶化环境应力的K3类设备)的信息是:

——有关设备以及必要时变型设备的确切的参考文件;

——对应的基本文档的编号以及基本文档的修改文件编号;

——变更的重要或次要性质;

——变更的理由;

——重要或次要变更性质的理由说明;

——对于鉴定的预计后果。

每一项变更不论它是重要的或次要的,都要及时修改基本文档。

不遵守这一变更处理规则或者经过检查或试验后撤消某项变更的次要性质,都可能引起认可的中断或撤消。

变更分析

实施变更前的必要认可

传送变更申请文件

在主承包商、建造者及供货商之间进行商议,以便确定处理方式

通知主承包商和建造者

实施变更并作记录

图B1430-f1变更:

预先通知和预先认可的规则

B1440抽样试验

鉴定程序的全部或部分试验可以在抽样取得的成批生产设备的一个样品上重新进行。

在下述情况下可以进行抽样:

——成批生产的开始或重新开始;

——在对设备或设备制造产生变更时;

——通常每当在制造、调试或运行期间发生可能损害设备质量的意外事件时。

试验大纲在必要时根据可能引起抽样的各项因素来制定。

试验结论可通过观察设备是否保持与已认可样机的一致性来得出。

因此,不一致性会引起对认可的中断或撤消。

B2000关于鉴定程序的一般规则

B2100目的

B2110鉴定的目的

鉴定应证明:

——设备适合于它的功能:

——在规定的运行条件和使用条件下,设备不易发生可使设备所属的整个装置设计

时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失效的故障;

——设备不会成为使参与安全功能的其它设备失效的故障原因。

B2120鉴定程序的目的

鉴定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信设备适合于它的预定用途,鉴定程序适用于设备样机(A2100)。

鉴定程序应明确地规定:

——运行以及对设备应进行鉴定所对应的使用条件(B2210);

——待鉴定设备的标识(B2220);

——鉴定设备使用的方法(B2300)以及验收准则(B2250)。

B2200要求的条件

B2210运行和使用条件

应对设备可能经受的所有环境条件规定其要求的运行。

对设备进行鉴定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在D2200中规定。

对位于安全壳内的设备,环境条件分成6类(标注为1~6);对位于安全壳内的设备,环境条件分成另外的6类(标注为A~F)。

B2220设备的标识

供鉴定用的样机由相应设备的标识文件(A3230)和基本文档(A3250)说明其特性,标识文件在鉴定开始之前即可使用,基本文档最晚在鉴定得到同意时可使用。

B2230鉴定程序

为了满足B2210的要求,已规定了五种鉴定程序:

——正常环境条件下运行的鉴定程序,这是B3000的内容;这是在下面四个程序的任一个程序执行前总是要求执行的第一个程序。

——K3鉴定程序,适用于安全壳外、应在正常运行条件和地震荷载下以及必要时在恶化的环境条件下(K3ad)保证完成其功能的设备,这是B4000的内容。

——K2鉴定程序,适用于安全壳内、应在正常运行条件和地震荷载下保证完成其功能的设备,这是B5000的内容。

——K1鉴定程序,适用于安全壳内、应在正常运行条件、事故条件、事故后条件(必要时)以及地震荷载下保证完成其功能的设备,这是B6000的内容。

——对于在严重事故条件下要求对之进行鉴定的设备所涉及的鉴定程序,这是B7000的内容。

B2240特定的鉴定大纲

特定的鉴定大纲描述了为对样机进行鉴定所要完成的活动,这种鉴定大纲应在鉴定过程开始时进行编制。

特定的鉴定大纲涉及的是特定的设备。

特定的鉴定大纲根据鉴定的技术规格书编写。

按一般规定,鉴定的技术规格书是设备规格书(A3100)的一章,或者参考该类设备(例如压力变送器)的通用鉴定大纲(如果存在的话)。

当全部或部分地(混合法)采用试验法进行鉴定时,特定的鉴定大纲包含有下述信息:

——试验的样品总数;

——在下述情况下对设备要求的主要功能:

·反应堆正常运行时;

·安全壳超压试验时;

·设计基准事故期间;

·事故后工况期间;

·在地震荷载下。

——随着环境条件需要测量的功能特性清单,以及每项测量使用的方法;

——影响量清单,每个影响量正常范围规定,以及极限运行条件验证试验的类型和方法;

——对事故和事故后环境条件下试验规定的严酷性;

——在每项试验期间和/或试验后测量的功能特性,以及分别采用的容差;

——每项试验的认可和验收准则;

——关于设备加速老化方法的概要说明(当存在时);

——指明试验顺序及每项试验用样品的表格。

为便于最后编写鉴定报告,建议鉴定大纲在附录中给出包括有试验顺序(带有试验条

件、必要的严酷性和验收准则)及每项试验用样品的摘要表。

如有必要,在阐述程序的章节中,给出关于特定鉴定大纲的附加规定。

B2250验收准则

在设备的特定鉴定试验大纲中应说明在每一项试验期间或试验结束后要验证的功能特性,这一说明应在试验进行之前准备好。

如果记录的功能特性符合规定的数值,试验就是满意的。

B2300鉴定方法

B2310可使用的鉴定方法

可使用的鉴定方法有:

——试验法(B2320);

——分析法(B2330);

——混合法(B2340)。

B2320试验法

采用试验的鉴定方法在于通过将一个设备样品在规定的设备使用条件下经受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试验来证明该设备有能力完成某种功能。

这种方法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设备的定量可靠性数据库,因此,必需的样机数量随鉴定程序的类型而变化,从一个样机到几个样机。

B2330分析法

采用分析的鉴定方法在于通过定性和(或)定量的论证证明该设备有能力完成某种功能。

分析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立在设备之间类比评论的基础上,分析法可以利用在这一设备样机上或在该设备的一个变型设备上已经进行过的试验,或者利用根据计算和/或根据与这些设备以前运行有关的经验反馈所进行的全部论证。

分析法还可以利用按照不同的鉴定程序进行的试验,只要论证的性能至少与要求的性能相当。

B2340混合法

混合法在于将试验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

注:

分析法和混合法特别使用于:

——在设备要进行重要变更时(B1430)保持设备的鉴定;

——确定可能和危险的故障类型,以及它们的表现方式;

——依据一个或多个样机的鉴定结果鉴定一批设备;

——对不宜用试验法鉴定的设备进行鉴定,例如由于设备尺寸的缘故。

为指导或确认论证有用的信息资料可通过下述途径提供:

——类似设备上取得的运行经验;

——部分试验或在模型上进行的试验。

B2400不满意结果的处理

在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不令人满意的结果或设备故障。

应由这些事件提出一份不符合项报告(A2400、A2500、A2600、A3700),而不符合项报告的处理可能导致要求对样机进行变更,或者不变更样机而在进行修理后继续试验。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要重新审查预期运行或运行模拟的定义。

如果决定变更样机,则应明确规定鉴定程序重新开始(全部重新进行,在变更的设备上继续鉴定程序,进行补充检查或试验)的条件。

应在鉴定程序重新开始前编制证明资料,编制证明资料时要考虑变更的性质以及已进行的鉴定工作。

应将这些证明资料纳入鉴定报告中

如果改变了预期运行的定义,认可的决定应明确阐述这一变更。

B2500鉴定报告

鉴定报告至少包括:

——可识别已鉴定设备的资料(例如,引用标识文件);

——确定鉴定方法和鉴定大纲的文件的编号;

——进行鉴定的组织机构的名称;

——各个鉴定阶段的记录及结果;

——鉴定期间可能发生的事件(不满意的结果、设备故障)记录,以及随后采取措施的明

确报告(修理说明、对样机所做变更的性质、重新开始试验的条件、补充试验的进

行等);

——宣布设备符合鉴定的技术规格书或提出不符合项的要点。

当全部或部分地(混合法)采用试验法进行鉴定时,在鉴定报告中包括一张摘要表是必要的,以便:

——复述试验顺序,并带有试验条件、必要的严酷性和验收准则;

——复述每项试验用的样品;

——记录每一项试验的结果符合还是不符合鉴定规格书,在出现不符合项情况时,适当的作法是指明为了分析不符合项和报告随后采取的措施所应当参阅的鉴定报告有关部分。

B2600鉴定实践

RCC-E确定了可作为基本解决办法予以使用的鉴定实践。

在同主承包商或建造者商议之后,允许使用RCC-E以外的另一种实践作为替换方案,条件是这一替换方案在核工业领域已被认为经过验证,并遵守工程数据手册(特别是正常和事故环境条件、地震条件)。

那么,这一替换方案对使用的程序和方法来说应当符合CEI60780的规定,对地震来说应当符合CEI60980的规定。

在使用RCC-E的替换方案情况下,应提供这一替换方案的有效性证明。

 

B3000正常环境条件下的鉴定程序

B3100程序目的

这一鉴定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设备能够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完成其规定的功能。

这一证明是通过下述手段提供的:

——对相似环境条件下为完成类似功能使用类似设备所获得的运行经验进行的分析;

——执行每一类设备所特有的特定鉴定大纲;

——使用混合法,这时,已获得的运行经验用于确定特定的试验大纲。

当使用运行经验分析法或混合法时,鉴定报告应确立待鉴定样机与对之进行运行经验分析的设备之间的相似性,并应证明环境条件和运行条件的相似性。

当使用试验法时,试验大纲通常包括一系列试验,这些试验的试验条件和顺序与该设备的种类相适应。

这一系列试验包括:

——基准试验;

——极限运行条件下的试验;

——耐久性试验和/或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试验。

B3200基准试验

除非在特定的鉴定大纲中另有说明,这些试验应在下述基准条件下进行:

——正常大气条件(MC1330);

——在设备标识文件中规定的影响量的额定值。

基准试验包括下述试验:

——接口的电气特性试验,例如:

●介电强度试验;

●绝缘电阻测量。

——功能特性测试。

这些试验作为以后试验的基准。

应在试验序列开始时对被试验样机进行基准试验,特定的鉴定大纲可规定在试验序列过程中反复进行这些试验(试验结果中出现的偏差可能显示有故障,试验序列过程中的故障探测将有助于对试验样机的性能进行补充分析),在试验序列结束时应重复进行基准试验(以便不留下潜在的故障)。

B3300极限运行条件下的试验

这些试验可在影响量的额定范围内和限值下验证设备的功能特性。

如果特定的鉴定大纲预先有规定,可以综合这些影响量的作用。

这些影响量有:

——环境条件,其变化范围在D2200中规定;

——每个设备的特殊影响量、与其安装条件有关的影响量(例如振动)、或与其运行必需能源的特性有关的影响量(例如电气干扰)。

这些试验并不被认为对试验样机产生老化,在同主承包商或建造者商议之后,允许:

——改变这些试验在试验序列中的位置和顺序;

——这些试验在不同于经受耐久性试验和/或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试验的样机上进行。

B3400耐久性试验和/或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试验

这些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设备的耐久性和/或获得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对位于安全壳内的设备,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的程序应包括B5200中规定的辐照老化试验。

当鉴定大纲规定长期运行试验时,除非特定的鉴定大纲另有规定,这一试验的环境温度应等于这一影响量额定范围的上限值。

耐久性试验和/或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试验并不负有通过试验确定设备运行时寿命的使命,相反,试验顺序的建立以及特定鉴定大纲的严酷性参数选择是以对设备预期寿命提出的假设为前提的。

通常,试验顺序及严酷性参数值是用设备寿命等于核电站目标寿命这一假设来确立的(当这一目标对所述设备的类型来说合理时)。

如果设备或其组成部件之一不能达到这样的寿命目标,则应将特定鉴定大纲所作的设备寿命假设明确地列出在鉴定报告中。

耐久性试验和/或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试验应按照规定的顺序、在特定鉴定大纲中确定的样机上有序进行。

当特定的鉴定大纲预先有规定时,这些试验可以同极限运行条件下的试验交错进行。

B3500特殊规定

按一般规定,特定的鉴定大纲应按照CEI607805.3的规定制定。

下表按照电气设备的种类列出了适用的标准及主要的耐久性试验,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试验等。

特定的鉴定大纲应规定:

——引用标准的使用条件,尤其是当这些标准在可能进行的不同类型试验一览表中列

出而应从中作出选择时,或在这些标准中给出选择时;

——电磁兼容性试验的要求;

——应进行的试验及其特殊的使用条件和验收准则;

——可用分析法或混合法取得的要点。

特定的鉴定大纲可规定基本的解决办法,并可允许采用确定的替换方案。

 

表B3500-t1:

按照设备种类列出的适用标准及主要的耐久性试验

和/或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试验以及电磁兼容性试验

低压(BT)和中压(HTA)开关装置

BT:

NFEN60439-1,NFEN60947-2,NFEN60947-3,

NFEN60947-4-1

HTA:

NFEN62271-200

蓄电池组

长期运行试验

电缆

NFEN60811-1-2:

各组成部件的热老化试验和兼容性试验;

NFEN60068-2-2或NFEN60811-1-2:

电缆老化试验;

NFC32-070和CEI60332-3-10:

燃烧性能试验。

充电器和变换器

CEI60146-2:

半导体变换器

长期运行试验

设备组成部件(如电路板、电子单元或组件、传感器和继电器)

适用于该类设备的、在特定的鉴定大纲中规定的标准。

应用混合法,包括对被认为是最受限制的或最代表所用技术的组成部件进行试验。

测量、调节和控制设备

适用于该类设备的、在特定的鉴定大纲中规定的标准。

应用混合法,包括对被认为是最受限制的或最代表所用技术的组成部件进行试验。

CEI61131-2:

设备的规格书和试验-可编程工业自动化装置

中压(HTA)异步电动机

NFEN60034-1

中压(HTA)/低压(BT)干式变压器

NFEN60076-11:

电力变压器

CEI60216-1和CEI60216-2:

绝缘材料的热寿命试验

工业环境电磁兼容性

按照D5500

如果没有规定应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的产品标准,使用下述通用的试验标准是适当的:

NFEN61000-6-2和NFEN61000-6-4

B4000K3鉴定程序

B4100程序目的

K3鉴定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安装在安全壳外的设备能够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和地震荷载下以及在对某些设备规定的事故环境条件下完成其规定的功能。

当对于设备的要求涉及到设备在地震情况下的可操作性和功能时,K3鉴定程序就是适用的。

提示:

当地震情况下的要求只涉及稳定性和/或完整性时,则要使用适合于这些要求的规定对设备进行设计、安装和运行。

对这些规定进行的有效性论证不属于K3鉴定程序的范围。

这是通过执行一个为每类设备所特有的特定鉴定大纲来证明的,该大纲给出了下述程序的先后顺序和使用规定:

——按照B3000规定的鉴定程序,该程序证明设备能够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完成其

规定的功能;

——按照B4200规定的抗地震试验程序,该程序包括施加代表相应地震荷载的应力,

这一程序证明设备仍能完成其规定的功能;

——对K3ad类设备,为某些设备规定了事故环境条件下的特定鉴定程序。

该程序证明这些设备能够在这些条件下完成其规定的功能。

该程序并不是为专门在A类环境下使用的设备存在的,只要K3类设备至少使用在恶化环境之一类环境(D2200的B类至F类)中时,便使用这一程序。

B4200抗地震试验程序

B4210概述

B4211程序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验证设备在对应于S2地震水平(CEI60980)的荷载下保证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S2地震水平对应于安全停堆地震(SDD)。

这种能力的验证用试验法来完成。

在某些情况下,试验法可以用分析法(B2330)或用混合法(B2340)代替。

在用试验法进行验证时,样机应经受一个在设备固定点处以一定的安全裕度模拟安全停堆地震(SDD)的振动,试验台的运动应产生可与要求反应谱(SRS)确定的效应相比较的效应。

在该试验之前先进行寻找固有频率的探查试验,试验方法即为NFEN60068-2-6或NFEN60068-2-579.2节中所述的方法,推荐应用独立加速度时程的双轴试验法。

抗地震试验可以在一个与经受过B3000所述鉴定程序的样机不相同的新样机上进行,条件是要提供相应的论证。

因而有必要表明,已知的老化机理不会对新样机上进行的论证造成问题。

当用试验法进行正常运行条件下的鉴定时,已经公认,耐久性试验和/或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试验序列能够在经受B4200的试验之前对样机作适当处理。

如果按照B4200进行的试验所用的样机预先没有经受B3000所述的试验序列,而且缺少相应的论证,则这些样机应当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经受具有老化作用的处理过程。

B4212验收准则

特定的鉴定程序应明确规定每一试验前、试验期间和试验后关于功能特性的验收准则。

B4220可采用的方法

用于抗地震试验的方法是在CEI60980“核电站安全系统电气设备抗地震鉴定的推荐方法”和NFEN60068-3-3“适用于设备的抗地震试验方法”中确定的方法。

本程序的目的是明确指出使用这些方法的特殊条件。

在实际的试验安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