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下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2889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三下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s版三下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s版三下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s版三下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s版三下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s版三下三单元教案.docx

《语文s版三下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三下三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s版三下三单元教案.docx

语文s版三下三单元教案

9张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要求掌握的词语10个。

3、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

今天,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几个有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谁呢?

讲述了他们哪些发明创造呢?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会学到哪些学习方法?

我们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单元导读吧!

2、自由朗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明确:

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即学习方法)

二、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思考:

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

(2)说一说课文大意。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指名读、自由读)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

四、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

“杰出”。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

(著名、有名)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3、小结: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

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

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

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

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①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它怎样测定地震?

②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①指名指图说说。

②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

③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

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

④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

(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

⑤同桌看图说一说。

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

⑥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

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

(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

谁来说说?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如果——————(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

(5)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

我们继续学习。

2、学习第五-七自然段:

(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想想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

②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

③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④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2)全班交流,说说事情的全过程。

(3)体会词语:

议论纷纷。

①议论纷纷什么意思?

②人们会议论什么?

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

③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

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④读读第七自然段。

大伙儿这才心信服。

⑤读读,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才”的意思。

⑥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

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4)同桌的两名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件事。

3、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2)“卓越”是什么意思?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2、总结全文,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

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3、请你对张衡说一、两句话。

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1、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

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

它有什么特点?

(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

4、指名说,同桌说,再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2、完成选做题。

3、积累词语。

六、教学反思:

 

10捞铁牛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谁捞铁牛?

为什么捞铁牛?

怎么捞的?

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

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

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

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

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

)他是怎样捞铁牛的?

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字幕)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

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

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

(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

“让我来试试。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

”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

(1)摸清铁牛沉在哪;

(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

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

(分三步:

(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

(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

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追问:

运回行吗?

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

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

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

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五.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铁牛被水冲走--------------怀丙叫水送回

摸清地点备船装沙准备工作并船搭架两头拴牢打捞铁牛铲沙划桨拖上岸六、教学反思:

11寓言两则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及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

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解决办法:

通过活动及投影演示突破本课的难点、重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解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

(学生交流)。

教师介绍:

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

“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

“二则”就是二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3.思考,回答:

课文讲的是什么人?

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

(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

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

这一段主要讲谁?

他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那个人”指谁?

(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

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

)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

赶快捞吧!

”)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

”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

(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

(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

(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

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

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

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

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宝、剑、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

号:

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

慌:

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忙”字的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急:

由“、彐、心”三部分组成。

“彐”第二笔不出头。

靠:

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

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先怎样?

后说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通过这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思考: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

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

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

你为什么这样读?

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如: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

他又是怎样做得?

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

初步体会寓意。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

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

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

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

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

如:

“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

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教学反思: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启发。

2、通过教学培养和增进学生的自渎自学课文的能力。

3、学习本课会认的6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

鼓励学生自读自学课文,参考提示要求全面了解文章意思。

(1)课文写的是谁?

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2)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形,把读音读正确。

2、抽读字卡、词卡。

课文里新词语,仔细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

3、检查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不会的生字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出示第一幅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3、分角色读读。

4、思考:

车厢里的乘客会怎样想?

5、假如你就是一名乘客,你会怎样做?

布斯是怎样想的?

6、小结:

正是这件事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

学习第二部分: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习?

(依据课后提示自学课文)

2、根据课后的默读提示自学课文:

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妈妈说的话对他有什么启发?

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再说说自己对“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理解句子:

“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

(2)妈妈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①读读这段内容,体会布斯的执着精神,妈妈对儿子的关心。

②小小的木塞在别人眼里那么不起眼,为什么给布斯那么大的启示?

③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④再次通过朗读来体会布斯为了研究“扫地机”到达了痴迷的程度。

⑤从“木塞”——“龙卷风”——“吸灰尘”,这一连串的想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

妈妈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却给了布斯巨大的启示。

(4)如果是我,也只能想到如何把木塞压进去,怎么也不会和“龙卷风”联系到一起,布斯不但想到了这些,还联想到了什么?

①读读这部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②出示第二幅图,看看布斯在干什么?

文章中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③默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描写布斯动作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质。

(放找蒙趴吸取)

④放声朗读,体会布斯的执著精神。

(5)你觉得布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

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对布斯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这件事对你思考问题有什么启发?

2、把你的想对布斯说的话写在书上。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

读了这个故事,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六、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围绕标准评议自己,评价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做到说话清楚,要有条理,要具体。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绘制自己想发明的物品。

(文字、图片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单元里认识了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了解了宋朝的和尚怀丙,利用巧妙的方法打捞陷在淤泥里的铁牛,英国的布斯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研究最终研制出吸尘器的故事。

其实,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人类的许多梦想变成了现实,请看屏幕——(人类科技成就录像)

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从没有停止对新事物的向往,正是科学家们的这些奇思妙想,才有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发明。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引发奇思妙想,发明了著名的牛顿定律;瓦特呢,看到水壶里的水烧开了,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来了,想到了水蒸汽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所以,数学家高斯说:

“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自己的“奇思妙想”。

2、理解题意“奇思妙想“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

(2)审清题意,理解“奇思妙想”的意思。

(3)简略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

3、介绍方法、内容。

(1)如何有条理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物品。

(2)依据学生发言,归纳小结:

讲清自己想发明物品的名称

可以介绍外形(包括形状、色彩、大小等)

可以介绍特有功能、用途

可以抓一方面介绍,还可以把几方面结合起来介绍。

二、小组交流,进行评议:

课前同学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通过画画、模型等形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来——好,请举起你的作品!

1、宣布评议条件:

(1)讲的内容要符合要求,不要讲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事物,要讲通过自己想象产生出来的想法。

(2)讲的时候,说话清楚、有条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有意思。

2、分合作小组交流,推选参与全班交流的同学。

(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依照顺序交流奇思妙想。

(2)根据评选条件推选参与全班交流的同学。

三、全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