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切割设备和耗材行业分析报告.docx
《光伏切割设备和耗材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切割设备和耗材行业分析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伏切割设备和耗材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光伏切割设备和耗材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1月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主要法律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及耗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属于工业制造业,报告期内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并在向半导体行业、蓝宝石行业、磁性材料行业拓展。
目前,相关行业已基本形成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主要主管部门,全国和地方性行业协会为自律组织的监管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制定宏观产业政策,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拟订并组织实施产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行业体制改革,促进行业技术发展和进步等工作。
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起草能源发展和有关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送审稿和规章,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拟订有关改革方案,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制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的产业政策及相关标准,组织推进能源重大设备研发及其相关重大科研项目,指导能源科技进步、成套设备的引进消化创新,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等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指导行业结构调整、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此外,行业还受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的自律规范约束。
行业企业在主管部门的产业宏观调控和自律组织的协调下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主承担市场风险。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光伏行业相关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近年来,本行业及光伏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表所示:
(2)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为各国光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我国作为光伏发电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光伏行业发展,为我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光伏企业优胜劣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同时,在政策引导下,我国光伏产业规模亦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因此,在行业持续发展趋势下,光伏硅棒及硅片制造企业陆续、持续推出扩产计划,对公司切割设备及耗材业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2018-2019年度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9年5月发布),自2014年硅片产能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以来,硅片产能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硅片产能的扩张不仅得益于太阳能光伏终端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得益于金刚线切割技术引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以及单晶市场份额上升带来的新增产能扩张需求。
虽然光伏行业整体发展持续向好,但由于光伏发电尚未大规模实现“平价上网”,光伏行业仍易受国家产业政策、补贴政策等行业政策影响,短期内仍面临一定的行业波动风险,以“531光伏新政”为例,该政策出台后光伏发电补贴规模大幅下降,超出了市场普遍预期,并引发了市场需求和硅片产品价格短期大幅下调,导致硅片企业短期开工率不足、扩产计划延后或取消,进而影响公司设备产品签单及耗材产品发货。
随着光伏电站项目正逐步迈入平价区间,全球已出现大量无需政府补贴的“平价上网”试点项目,行业自然成长的空间正逐步打开。
随着光伏平价上网的到来,光伏产业即将走出政策周期,光伏产业亦正逐渐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制约行业需求空间的政府补贴问题即将破解,光伏发电即将真正依靠经济性开启中长期增长空间;同时,“531光伏新政”的出台加快了行业落后产能淘汰的进程,促进行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在“降本+提效”的双重因素驱动下,“大尺寸+薄片化”已成为硅片环节的主要发展方向,“薄片化”由于能够有效减少单片用硅量,在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助力下,已成为硅片企业共同瞄准的技术创新方向。
二、高硬脆材料切割概况
1、高硬脆材料简介及其切割原理
光伏硅材料、半导体硅材料、蓝宝石材料、磁性材料、光学玻璃、陶瓷材料等,都具有抗磨损、硬度高、脆性大等共同特点,可统称为高硬脆材料。
高硬脆材料的切割过程是用硬度较高的材料去磨削硬度较低的材料,磨削部分损耗、未磨削部分分离,从而达到切割效果。
高硬脆材料加工难度很大,一方面,高硬脆材料硬度很高,较难加工;另一方面,高硬脆材料脆性高,被加工物料容易在加工过程中断裂。
金刚石在莫氏硬度表上的硬度为10,是目前已知的最高硬度的天然形成的材料。
常见高硬脆材料的莫氏硬度指标如下表所示:
常见高硬脆材料的莫氏硬度指标如下表所示:
2、高硬脆材料切割技术演变
从高硬脆材料切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切割方法经历了内圆锯切割、游离磨料砂浆切割、金刚线切割的技术升级路线,其中每一步改进都带来了原材料利用率、切割效率的提升和切割成本的降低。
(1)传统切割方式:
内圆锯切割、砂浆切割
20世纪80年代以前,高硬脆材料一般采用涂有金刚石微粉的内圆锯进行切割。
随着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内圆锯切割的切缝大、材料损耗多,且对高硬脆材料的切割尺寸也有限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切缝窄、切割厚度均匀且翘曲度较低的线锯切割方式逐步发展起来。
线锯切割以钢线做刃具,主要分为游离磨料和固结磨料切割两类。
2003年以前,以碳化硅作为游离磨料砂浆的线锯切割方式主要满足于半导体行业的需求;2003年以来,随着光伏发电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光伏产业开始步入爆发性增长阶段,国内光伏硅片企业迅速发展并使用游离磨料砂浆切割工艺切割硅料。
游离磨料砂浆切割在工业切割领域表现稳定,在光伏及半导体行业硅片切割领域广泛应用。
但游离磨料砂浆切割存在加工效率较低、不利于加工更硬的材料且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2)新型切割方式:
金刚线切割
由于游离磨料线锯切割具有较多缺点,其逐渐被固结磨料线据切割所替代。
固结磨料线据切割是一种在电镀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表面包覆有金属镍的金刚石微粉颗粒,在电镀过程中,包覆有金属镍的金刚石微粉颗粒沉积在钢线基体上,金刚石微粉颗粒被包覆进入镀层而制成的固结线性锯切工具。
相较游离磨料线锯切割,电镀固结磨料线据切割具有更高的耐磨性,同时能够承受更大的切削力,切削时间也大幅降低。
以光伏行业为例,固结磨料金刚线切割相对于游离磨料砂浆切割的优势如下表所示:
3、金刚线切割技术与下游行业的关系
一方面,由于金刚线切割具有上述优势,金刚线切割技术对传统砂浆切割技术的替代正在快速推进。
目前,金刚线切割技术已率先完成在光伏硅材料切割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光伏产业提质增效、平价上网进程。
在半导体硅材料切割领域,金刚线切割也正逐步推广应用。
在蓝宝石材料和磁性材料切割领域,金刚线切割也已成为重要的切割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金刚线切割技术的载体,即切割设备及耗材产品的市场需求,主要受下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等因素影响。
三、下游行业概况
随着金刚线切割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刚线和金刚线切割设备的应用领域已涵盖光伏硅材料、半导体硅材料、蓝宝石材料、磁性材料等下游行业。
1、光伏行业概况
(1)光伏产业链简介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powersystem)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发电系统五个环节。
从硅料生产到电池组件再到光伏发电系统应用,构成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
硅料(硅锭/硅棒)、硅片等基础产品的生产制造属于光伏产业上游,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等关键产品属于产业链中游部分,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属于下游环节。
(2)金刚线切割的应用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晶硅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5个环节。
其中,硅棒和硅片切割是硅片生产环节的主要工序,金刚线切割技术可用于硅棒截断、硅锭开方、硅片切割,其技术性能直接影响硅片的质量及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是光伏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技术环节。
从2009年开始,金刚线切割技术被引入到光伏硅材料切割领域,彼时金刚线切割设备和耗材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由于国外厂商的金刚线产品价格较高且产能相对有限,而国内企业尚处于金刚线切割设备和耗材的技术研发阶段,因此金刚线切割在国内光伏制造领域仍未取得大规模应用。
2014年以来,随着金刚线切割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下游金刚线切割设备、耗材供应商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金刚线切割成本快速下降,行业内以隆基股份为代表的光伏单晶硅材料制造企业开始逐步切换到金刚线切割工艺,至2017年金刚线切割在单晶硅领域已全面取代砂浆切割技术。
2017年以来,随着黑硅及添加剂等新技术的出现解决了金刚石线切割多晶硅片反射率过高的问题,金刚线切割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光伏多晶硅材料切割领域,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8年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9年1月发布),至2018年多晶硅切片基本从砂浆切片向金刚线转换,占比约为95%,预计2019年将被全面取代。
目前,主要的光伏单、多晶硅片生产厂商已全面采用金刚线切割工艺。
(3)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①需求方面:
全球新增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我国新增装机规模稳居首位
自本世纪初以来,光伏发电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光伏产业开始步入爆发性增长阶段,虽然受全球经济危机、贸易摩擦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过一些波动,但新增装机规模始终保持增长,应用市场范围也持续拓展,行业整体波动属性日趋减弱,整体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2018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06GW,再创历史新高,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11GW,2007-2018年全球光伏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光伏发电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新能源品种。
2013年以来,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驱动以及标杆电价政策正式推出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已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光伏市场之一。
2013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10.95GW,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此后持续保持高基数下的稳定增长趋势,虽然2018年受“531光伏新政”影响,新增装机规模同比下滑16.6%,但仍达到44.3GW,并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174GW,稳居全球首位。
②供给方面:
中国光伏硅片产量超过全球90%
在全球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拉动下,中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不断突破创新,已经由“两头在外”的典型世界加工基地,转变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创新制造基地,光伏产业已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的、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之一。
硅片是全球光伏产业链中产业集中度最高的环节,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8-2019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截至2018年底,全球硅片产量约为115GW,同比增长9.3%,中国硅片产量约为107.1GW,同比增长16.8%,占全球硅片产量的93.1%,其中单晶硅片产量为49.2GW,多晶硅片产量为57.9GW,占比分别为45.9%和54.1%。
③政策方面:
光伏行业的发展受益于产业政策,但单一市场政策调整不时引发市场波动
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符合各国能源转型发展方向。
从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对处于发展初期、成本较高的光伏产业,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以及补贴等方式进行培育和引导,促进其商业化条件不断成熟后,补贴政策逐步“退坡”,直至最终达到“平价上网”,实现不依赖国家补贴的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符合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
在世界各国的大力扶持下,全球光伏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在部分国家或地区已实现“平价上网”,但在全球范围尚不完全具备独立市场竞争的能力,现阶段仍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和补贴等政策促进其商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成熟。
因此,光伏市场需求容易受到单一市场政策变动的影响,从而导致行业发生周期性的波动。
以中国为例,光伏新增装机量变化受政策影响较大,2013年、2016年、2017年的相关鼓励政策有力促进了光伏行业的快速增长。
2013年《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及2016年“630”标杆电价调整,都对行业装机量造成了巨大影响;而2016年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及2017年的隔墙售电政策则推动了分布式光伏装机需求大规模爆发。
2013年和2016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分别同比增长27.55%和47.31%,2017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53.06GW,创历史之最。
产业政策在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光伏补贴缺口持续扩大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于2018年5月31日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8]823号,即“531光伏新政”),该政策一方面收紧项目指标控制新增装机规模,另一方面下调补贴,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市场需求收缩和行业调整。
光伏行业的技术创新促进了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快速下降,在较为优厚的政府补贴资金政策支持下或政府刺激投资的政策激励下,光伏发电企业利润持续上升,促使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快速增长的光伏装机量增加了政府需支出的补贴金额,而政府在财力约束下只能降低补贴额度;在政府降低补贴额度后,光伏发电利润下降,新增光伏装机量预期下降,导致光伏产业链需求下降、产能过剩,进而导致光伏企业经营形势下滑及落后产能淘汰;光伏行业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及落后产能淘汰又促进了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
从历史角度看,光伏行业近年来的每一轮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都只是短期扰动,不会改变光伏行业内在的技术驱动属性。
每轮行业洗牌,优质企业都能通过研发创新来提质增效,依靠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来控制成本渡过调整期,并且在下一轮的行业复苏时,依靠技术优势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
(4)光伏行业发展趋势
①需求方面: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
长期来看,全球能源转型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加快向低碳化转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与常规能源的清洁低碳化将是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方向。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全球能源转型:
2050路线图(2019年版)》(以下简称“2050路线图”)的数据,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到8,519GW,风电装机6,044GW,光伏和风电将占到全球电力装机的73%。
“2050路线图”对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前景预测情况如下图所示:
中期来看,全球光伏发电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太阳能在解决能源可及性和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均有独特优势,将在全球范围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根据欧洲光伏行业协会(SolarPowerEurope)发布的《全球市场展望2019-2023》的中性预测,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将在2021年达到900GW,2022年达到1.1TW,全球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到2022年有望突破200GW,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将在未来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保持2位数的年增长率。
《全球市场展望2019-2023》的预测情况如下图所示:
短期来看,综合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包括彭博新能源财经、IHSMarkit、EnergyTrend、SolarPowerEurope等)的预测,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在110GW至130GW之间。
各家研究机构的预测值如下表所示:
②供给方面:
高效单晶加快取代常规多晶,单晶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
根据《2018-2019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截至2018年底,全球主流光伏单晶硅产能约为75GW左右,其中隆基股份28GW、中环股份25GW、晶科能源5.5GW、晶澳集团4.5GW,以及其他厂商合计12GW。
隆基和中环在单晶硅片环节的产能占比高达70%以上,呈现双寡头垄断格局。
2018年中国单晶硅片市场占有率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9年以来,主要单晶硅企业中环股份、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等先后宣布进行单晶硅片扩产,光伏行业迎来新一轮扩产周期。
中环股份于2019年3月19日公告,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签署“中环五期25GW单晶硅项目”合作协议书,项目总投资额约90亿元,建成达产后年产能将达到25GW,届时“中环产业园”单晶硅年产能将超过50GW。
隆基股份于2019年4月30日公告,计划2019年、2020年、2021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分别提升至36GW、50GW、65GW,未来三年分别增加8GW、9GW、20GW产能。
晶科能源于2019年4月30日宣布正在四川省乐山市建造一座5GW的全新高效单晶硅片厂;11月8日宣布位于四川乐山的高效单晶硅片厂将新增5GW产能。
2019年以来,主要光伏企业单晶产能扩产计划如下表所示:
由于单晶路线已经确立,随着光伏市场需求的扩张,单晶产能将待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将持续提升。
随着行业内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光伏平价上网的临近,高效单晶产能扩产将持续推升硅片生产设备和金刚线的市场需求。
③政策方面:
光伏应用市场向全球拓展、平价上网陆续实现,政策扰动影响将尽
光伏发电能否大规模应用,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发电成本能否降低到与常规能源同样或更低的水平。
因此,光伏发电替代常规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需要促进其单位发电成本不断降低。
对尚处于发展初期、成本较高的光伏产业,通过国家扶持政策以及补贴等方式进行培育和引导,有利于促进其商业化条件不断成熟。
但产业政策只能在光伏行业发展的初期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如果最终发展成为可被人类广泛应用的能源形式,光伏发电依然需要满足市场化的经济性条件。
随着光伏应用市场向全球拓展、平价上网在全球各国家或地区陆续实现,政策扰动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即将消逝,光伏行业正在走向自主商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A.全球需求去中心化趋势明显,光伏行业逐步摆脱单一市场的政策制约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最早开始重视光伏产业,通过出台可再生能源法案以及启动光伏示范项目、实施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等措施,一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全球光伏产业也因此在2011年以前形成了单一依赖欧洲市场的不均衡市场格局。
受欧洲地区“示范效应”影响,世界各国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2013年以来,以中国、美国、日本以及印度等为代表的大批新兴市场迅速崛起,市场重心加快从欧洲单一市场向全球化市场转移。
全球新增装机量超过1GW的国家已由2010年的3个增加至2018年的11个;据欧洲光伏行业协会预估,2019年全球GW级国家将进一步增加到16个。
由此可见,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去中心化”趋势明显,形成了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相结合、更加均衡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随着近年来全球各国在光伏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不断进步和发展,光伏应用市场由欧洲单一市场向全球化市场的拓展,不但极大扩展了光伏应用市场的地域和范围,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还彻底改变了过去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不均衡市场格局,有效降低了单一市场需求波动对行业整体发展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全球光伏产业更加健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B.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在即,市场空间向上打开,行业进入自主发展新阶段
在光伏产业技术水平持续快速进步的推动下,光伏发电成本步入快速下降通道,商业化条件日趋成熟,与其他能源相比已经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1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2010-2018年全球光伏发电加权平均成本已由37美分/度大幅下降至8.5美分/度,降幅超过77%。
印度、沙特、埃及、约旦、美国、墨西哥、智利等国多个光伏发电拍卖和购电协议(PPA)价格已达到2美分/度上下范围,2019年6月巴西A-4可再生能源拍卖中,光伏发电平均中标价达到1.75美分/度(约合0.12元人民币),刷新了全球光伏电价的新纪录。
2019年我国第一批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申报数量达到168个,累计规模达到14.78GW,目前光伏发电在全球部分资源优良、建设成本低、投资和市场条件好的地区已率先实现平价,大量项目已无需补贴政策支持。
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未来光伏发电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IRENA预计到2020年光伏发电成本将进一步下降至4.8美分/度,届时大部分新建集中式光伏项目的发电成本都将低于新建化石能源项目。
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后将不再依赖政策补贴,成为一种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可靠的和可持续性的电力来源,行业的未来发展也将从依靠国家政策扩大规模的发展阶段转变为通过提质增效、技术进步逐步摆脱补贴并由市场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光伏行业的向上空间将逐渐打开,从而极大带动上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5)光伏切割设备及金刚线产品需求
光伏切割设备及金刚线产品服务于光伏硅片切割环节,产品需求与下游客户的硅片产能及产量息息相关。
一方面,光伏切割设备需求取决于下游客户硅片产能的新建需求,而硅片产能的新建需求主要来自于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自然增长带来的产能新建需求,以及光伏切割设备及金刚线产品性能持续提升带来的先进硅片产能对落后硅片产能的更替需求;另一方面,金刚线产品需求与下游硅片制造厂商硅片年产量直接相关,即随着硅片年产量增加,下游客户对金刚线产品需求亦将有所增加。
根据欧洲光伏行业协会(SolarPowerEurope)发布的《全球市场展望2019-2023》,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在2018年达到了约500GW,2022年将超过1,100GW,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2018年新增装机量约为100GW。
由上述数据计算,2018年至2022年全球光伏累计和新增装机容量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见,如不考虑设备更替需求以及单晶对多晶产能的替代需求,“△年新增装机容量”可近似作为硅片的产能缺口,用于估算公司下游硅片企业的产能新建需求。
“年新增装机容量”可近似作为硅片的年需求量,用于估算公司下游硅片年产量。
因此,2019年至2022年,“△年新增装机容量”平均每年为25GW,即为硅片产能新建需求;“年新增装机容量”平均每年约为152GW,即为硅片年产量。
根据公司光伏切割设备单位产能和单晶自动化流水线配置方案,建设1GW单晶硅片产能需要配置2台单晶截断机、6台单晶开方机、8台磨倒一体机和16台金刚线切片机,结合公司相关设备产品最新市场价格计算,1GW产能需要配置5,340万元上述光伏切割设备,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每片硅片(约4W)需耗用金刚线约1.5米测算,生产1GW硅片需要37.5万千米金刚线,按60元/千米不含税单价计算,即2,250万元金刚线需求。
综上,2019年至2022年,光伏切割设备市场容量平均每年约13.35亿元(25GW*5,340万元),金刚线产品市场容量平均每年约34.20亿元(152GW*2,250万元)。
因此,光伏切割设备和金刚线产品合计市场容量平均每年约47.55亿元。
2、半导体硅片行业发展概况
(1)半导体产业链简介
①半导体产业链
半导体产业链上游包括制备半导体的材料以及所需设备;中游则是利用设备和原材料进行半导体制备;下游是个人电脑、汽车、消费电子等集成电路应用领域。
半导体行业中游又分三大部分,分别是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其中芯片制造环节主要是使用精密设备对单晶硅片做精细化处理,单晶硅片是半导体产品的基础。
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协会(SEMI)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