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题抓住主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2391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docx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绕主题抓住主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docx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一、考点突破

知识点

考纲要求

题型

说明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选择题

主观题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促进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在高考中的分量很重。

各地高考试题关注生活、关注实际,重点考查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难点: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

重大举措

具体措施

主题

科学发展观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主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核心突破】

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抄到课本上)

(1)消费者: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2)企业:

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政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随堂练习】

(四川高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7~2013年我国GDP增长速度、消费贡献率与第三产业贡献率变动情况

注:

消费贡献率指最终消费需求增量与GDP增量之比;第三产业贡献率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解读材料中所体现的经济信息。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考查对图表信息的解读。

图表主要反映了三方面的内容,即GDP增速、消费贡献率和第三产业贡献率。

通过图表可知,我国GDP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加。

由此可知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变。

但是通过曲线波动,可知经济发展并不稳定。

答案:

①我国GDP增速总体放缓,消费贡献率和第三产业贡献率总体趋于提高。

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改善,产业结构趋好,但还不稳定。

例题1(海南高考)经济学常用“倒U形”曲线(如下图所示)来描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

据此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单位GDP的污染量

人均GDP

①A→B表示工业化后期阶段 

②B→C表示工业化后期阶段 

③美丽中国应该在B点出现 

④美丽中国应该在C点出现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般情况下,在工业化前期阶段,随着人均GDP的增加,污染程度加重;在工业化后期阶段,人均GDP增加,污染程度减轻。

①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

美丽中国应该是人均GDP较多,单位GDP的污染量较少,③不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例题2(广东高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

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等知识点。

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表述错误。

采取②所表述的措施有利于解决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

岗位差距较大的问题往往是由非法垄断和竞争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③所表述的措施。

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④表述错误。

答案:

C

例题3(北京高考)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思路分析: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仍然相对滞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的内容,故①入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推进科技创新,故②入选。

③④说法均与题干不相符合,应排除。

故A项入选。

答案:

A

例题4(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

该省某地区截至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

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

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资源配置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回答本题,要通过“用工平均减少25%”等看到机器人的使用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通过“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看到机器人的使用对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通过广阔的机器人市场,看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通过技改投资数额,看到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对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优势,看到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答案:

①机器人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因而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

②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易错点1】经济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分析】经济增长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强调的是“量”,经济发展不仅强调“量”,更注重“质”,强调科学发展,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矫正训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主线。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这样做(  )

A.完善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B.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D.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思路分析:

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不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数量,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投资、消费和出口相统一。

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

A、B、D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合。

答案:

C

【易错点2】科技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分析】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但不能说科技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矫正训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为此,必须(  )

①把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③优化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④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思路分析:

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说科技创新是中心任务,①项排除。

答案:

D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几年高考试题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

■常见设问角度(抄到课本上)

(1)怎样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意义或措施。

■常用答题术语

(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满分训练】

(浙江高考改编)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

GDP

(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10242

50.8

材料二 

注:

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

思路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分析时既要指出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又要结合“注”指出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2)问考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知识。

联系教材知识分析材料即可。

答案:

(1)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在下降;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2)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加大生产发展过程中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家庭。

(答题时间:

20分钟)

*1.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要加快改造和升级的步伐。

这要求(  )

A.利用信息化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B.为跨国公司、世界名牌做贴牌生产

C.严格准入条件,逐步淘汰传统产业

D.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

2.我们既不能盲目崇拜GDP,也不能随意抛弃GDP,综合降低自然、生产、社会、制度等成本前提下的GDP才是“品质好的GDP”。

为此,我国必须()

①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绿色增长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增长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中西部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优惠政策多、资源丰富等优势,当前,我国东部地区许多产业正在加快向中西部转移。

这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促进中西部地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②促进中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③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④

*4.山东“十二五”启动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力争通过七年的努力,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00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5.6%左右。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  )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②提高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现农产品政府定价,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为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国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约2.7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1.5%,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超过270多万户。

实行土地流转,有利于(  )

①扩大耕地面积,降低农副产品价格

②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③实现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④改变土地所有权,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2013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该年的主题是“人们的健康依赖健康食品体系”,关注的焦点是“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

“我们只能适当进口,不能依赖进口,要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尤其是主粮一定要保持基本自给。

”要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必须(  )

①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减少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

③提高粮食价格,保证粮食供给

④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下图漫画反映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借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之机,大建楼房化新居,从而造成农民“被上楼”现象。

这种现象启示我们()

被上楼

①要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政策,规范农村新居建设

②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必须保护农民利益

③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④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高城镇化质量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8.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正在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这需要辽宁(  )

①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工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

③建立以农促工、以乡带城长效机制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我国资源利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每吨标准煤实现GDP

矿产资源回收率

单位产值能耗

机动车油耗水平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比欧洲高25%

针对我国资源利用情况,可采用的措施有(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努力开发矿产资源

③努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开辟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④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①③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这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首次召开全国城镇化会议。

材料一

材料二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

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这对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形成巨大需求。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同时,城镇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A解析:

我国传统产业要实现改造升级,不能再单纯地依靠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搞加工制造,赚取微薄的利润,需要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技术的竞争力,A正确;B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与题意不符;C“淘汰”过于绝对,错误;D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不相符。

2.D解析:

要实现“品质好的GDP”,需要降低能源资源能耗,实现绿色增长,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增长,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也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①②③④都正确。

3.C解析:

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吸引了东部地区许多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发挥其优势,有利于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繁荣,推动中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②④正确;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不一定是发展第三产业或者是中西部地区的传统产业,①③与题意不符。

4.A解析:

要实现农民收入倍增,从根本上讲,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提高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①②正确;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不是由政府定价,③错误;货币发行量受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不可以随意增发,④错误。

5.C解析:

①④选项观点错误,实行土地流转不能扩大耕地面积,更不能降低农副产品价格,土地流转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故排除。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农民通过流转获取收入,农村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农业得到长足发展,故②③入选。

解答本题要注意根据材料和基本的知识作出常识性的判断。

6.C解析:

①④做法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应入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减少浪费,但工业用量也应得到保障,②错误;保障粮食安全不能一味依靠提高粮价的手段,③排除。

7.D解析:

漫画中“被上楼”的现象,说明部分地方歪曲理解了城镇化的内涵,这要求我们必须规范农村新居建设,切实保护农民利益,①②正确;③④不符合漫画寓意。

8.D解析:

我国三大产业中,农业处于基础地位,②“加强工业基础地位”的说法错误;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③说法错误;辽宁省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重视农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①正确;辽宁省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④正确。

故该题选D。

9.A解析:

从表的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的资源利用情况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①④符合题意,②不选;③强调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国际市场的开发,不符合题意。

10.解析:

(1)问,概括图表信息,根据表头、项目、数据和小注内容加以概括。

图表反映的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看出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问,回答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要紧扣材料内容,从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角度展开分析。

答案:

(1)1985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拉大;应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让更多居民分享城镇化红利。

(2)①有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③有利于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