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市莒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2348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日照市莒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日照市莒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日照市莒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日照市莒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日照市莒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日照市莒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docx

《山东日照市莒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日照市莒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日照市莒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docx

山东日照市莒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学校姓名班级  考号

…………………………………………装…………………………………………订…………………………………………线…………………………………………

九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

120分钟分值:

120分)

题号

一、二、三

总分

(一)

(二)

(三)

分值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田圃(pǔ)禁锢(ɡù)陨落(yǔn)根深蒂固(dì)

B.灵柩(jiù)掠夺(lüè)睿智(ruì)恪尽职守(ɡè)

C.枘凿(nà)佝偻(ɡōu)谀词(yú)弥留之际(ní)

D.浩瀚(hàn)惘然(wǎnɡ)栈桥(jiàn)怒不可遏(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旁骛座落明察秋毫恼羞成怒

B.发泄诘难寻人启示歇斯底里

C.桑梓嬉闹重蹈覆辙苦心孤诣

D.扶掖麾军风餐陆宿格物致之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

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觋的革命年代。

C.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

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D.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其战争的罪行。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辞海》已形成一个“家族”,《辞海(彩图版)》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

B.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

范围内的地面。

C.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D.李克强总理曾说过“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这体现了总理对各级政府的谆谆

告诫,至简,至真,至诚,至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莒县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一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部分。

6.关于下列语文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编写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

使命》就出自其中的《魏策》。

B.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

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

”,

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C.《出师表》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孔明向蜀汉后主刘禅上的一篇表,南

宋诗人陆游曾称赞它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D.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他的

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

大成者。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

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B.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出家当和尚,后与杨志、武松占领二龙山担任大头领。

C.《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

“奸绝”是曹操,“智绝”是

吴用,“义绝”是关羽。

D.《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

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8.下列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在教室里,王飞忽然发现自己带的《悟空传》不见了,他说:

“________________”

A.哪位拿了我的《悟空传》?

B.咳,这倒怪了,我的《悟空传》怎么说不见就不见啦!

C.同学们,谁看见我的《悟空传》啦?

D.我的《悟空传》自己长腿了吗?

9.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②①⑤③⑥

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③⑤①②⑥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错误管理理论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现实场景中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

有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

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结果这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后忧心而病。

这人告知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

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

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野心,于是请他赴鸿门宴。

刘邦赴

宴,趁机为自己辩解。

项羽轻信。

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

这两个故事中都有错误:

朋友把弓当成了蛇,这是一类错误;项羽认为素有大志的刘邦没野心,这也是一类错误。

这两个错误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

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

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贻误病情的问题;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就会错失治疗良机。

把草绳看成蛇往往是一场虚惊,把蛇看成草绳却会要了人的命。

在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

即在不确定决策场景下,他们容易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

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

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头剑齿虎呢?

类似的,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

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

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你要没别的选择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不自觉就会离他很远,因为你自动就会把这人脸上的斑点,当成是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倾向的代价通常很小。

但如果他们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你可能被传染,在缺医少药的石器时代,还可能会死。

类似的,人们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坏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问题是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

对方的好坏。

们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

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则会遭受伤害。

我们并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更不提倡犯错误,这里提出错误管理理论,是想

对不确定场

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选自《2015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

10.下列对“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杯弓蛇影中的错误属于错误肯定。

B.鸿门宴中的错误属于错误否定。

C.把草绳看成蛇属于错误肯定。

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

11.对下列现象的分析,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的一项是()

A.音量增大意味着物体正在趋近自己,所以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

变化幅度。

B.距离增大意味着掉下去时损伤更大,所以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

高估其高度。

C.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

距离。

D.与陌生人接触,意味着接触坏人的机会更大,所以人们会更容易把陌生人当作坏人。

12.下列对“错误管理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错误管理理论”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人犯错误难

以避免。

B.“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C.“错误管理理论”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是有研究价值的。

D.“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让人们少犯错误。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3~15题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3.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仓鹰击于殿上仓:

通“苍”,深青色B.天下缟素缟素:

丧服

C.长跪而谢之谢:

道歉D.寡人谕矣谕:

明白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秦王怫然怒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君逆寡人者

C.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长跪而谢之/专诸之刺王僚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

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

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B.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

他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是有认识的,如何应付也早已成

竹在胸。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

自的性格特点。

D.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多方面地进行对比,比如:

“易”与“不易”的对立态度,水

火不容的对立人物,秦王跋扈唐雎谦恭的对立策略,成败相易的对立结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4、(共10分,每小题1分)

16.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2)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3)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4)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

固亭有怀》)

(5),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

(6)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7)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

(8),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9)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高度概括作者收复中原,建功立

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10)古代有很多抒发愁情的名句,把抽象无形的哀愁写得形象具体,请写出一句完

整的抒写愁情的古诗词名句:

,。

五、(共3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8题。

(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7.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分)

18.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色。

并说出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9~20题。

(7分)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

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⑾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殿前的台阶。

④通“稍”。

⑤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打开。

⑦用刀剑等刺。

⑧挣断。

⑨通“环”,绕。

⑩“猝“,突然。

⑪宫廷的侍卫。

1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20.依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荆轲的性格特征。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18分)

槐花

季羡林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

这真是奇迹!

” 

⑤“什么奇迹呀?

”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

我们这里多得很。

”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

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⑪“真好看呀!

简直神奇极了!

” 

⑫“什么神奇?

” 

⑬“这木棉花。

”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

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 

⑮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

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

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

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

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像对我讲话。

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

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

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

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

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21.文章第③段至第⑮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4分)

 

22.品味语言,根据提示回答问题(6分)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23.“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4分)

 

24.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

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请以第①段和第⑰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

(4分)

六、作文(50分)

25.请以“只是因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从“那本书”“那个人”“那条

路”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600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一、(共18分,每小题2分) 

1.A2.C3.D4.D5.D6.A7.C8.C9.B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10.D 11.C12.D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13.B14.B15.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默写(共10分)

16.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0分,每小题1分)略

五、阅读(30分)

(一)(5分)

17.边塞秋色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思乡之情(2分)

18.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分)

(二)(7分)

19.

(1)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1分)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完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

(1分)(共2分)

(2)荆轲追逐秦王,(1分)秦王绕着柱子跑。

(1分)(共2分)

20.勇敢的,无畏的,充满奉献精神,非常讲究义气的人。

(意思相近即可)(3分)

(三)(18分)

21.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

(2分)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

(2分)或:

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

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

(共4分)

22.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把红花比作朝阳和晚霞,写出了花的多、大、颜色的红与开的盛。

(2分)(共3分)

(2)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1分)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2分)(共3分)

23.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2分)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

(2分)(共4分)

24.示例1:

我们要善于发现并珍视生活中平凡的美。

示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