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2325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政治经济学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政治经济学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政治经济学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政治经济学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6.docx

《政治经济学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6.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6.docx

政治经济学6

问题:

社会主义产业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社会主义产业结构具有与其它社会不同的特点,这反映在如下方面:

(1)社会主义结构是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

这既是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产业的结果。

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发展国民经济的保证。

它不同于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由于殖民政策而形式成的片面发展的产业结构,也不同于殖民地附属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所形成的畸形产业结构。

(2)社会主义产业结构要求成为能够经常保持合理状态的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变化,产业结构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因而需要进行合理地调整。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在加强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建立起合理的产业结构。

问题:

【领会】简述我国三次产业新的划分标准?

答案:

我国三次产业新的划分标准:

(1)第一产业为农、林、牧、渔业;

(2)第二产业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为除一二产业以外的其它行业。

问题:

【领会】产业结构的优化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

产业结构的优化,就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建立起最佳的或最优的比例关系。

问题:

简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意味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进行,保持再生产进行所需要的合理比例关系,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的优化,意味着能避免由于比例失调所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提高对物质资料、生产配置、工时的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避免某些短线产品供不应求的同时,又存在着某些长线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从而利于实现在供需结构平衡基础上的供需总量平衡。

(4)有利于从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

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促使积累基金与社会提供的追加生产资料数量和构成相适应,消费基金与社会提供的消费资料数量和构成相适应,从而保证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实现。

问题:

简述我国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格局?

答案: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我国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问题:

【识记】简述我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变动的总趋势?

【200801单选】

答案:

我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变动的总趋势是: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适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

问题:

【领会】试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主要内容?

【200607论述】

答案: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和调整第二产业

(3)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问题:

【领会】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604单选】【200607论述】【200704单选】【200707简答】【200807论述】【200810单选】

答案:

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与先决条件。

(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化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问题:

【领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哪些作用?

【200807论述】【200904多选】

答案: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1)农业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粮食和农副产品等基本生活资料。

(2)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

(3)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劳动力。

(4)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最广阔和最可靠地市场。

(5)农业是经济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6)农业为对外贸易提供大量出口商品。

问题:

【识记】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必须解决好那些关系?

答案:

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必须解决好三个层次的关系,

(1)种植业内部的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成产之间的关系;

(2)农业内部的农、林、牧、副、渔等业之间的关系;

(3)农村内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问题:

现代化的主题是什么?

【200701单选】

答案:

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的主题是工业化。

问题:

【识记】如何理解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

答案:

(1)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质量和种粮效益。

(2)调整农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促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调整农业成产结构,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林业、畜牧业及渔业。

(4)大力发展农业第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5)调整农业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域比较优势,使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促使优势农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

问题:

【识记】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什么?

【200607单选】

答案: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问题:

【领会】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正确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答案: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对工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工业化和信息化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关系,高新技术产业要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可以适当多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把我国的产业结构建立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以及大中小型企业并举的基础上,以利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问题【领会】简述第三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性?

【200701单选】【200607论述】

答案: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具有极端重要性:

(1)它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有利于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2)它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素质的需要,特别是科技,教育,交通,通信。

信息等具有全局性。

先导性,基础性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3)它是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服务的社会化和和专业化水平的需要,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投入产出率高,有利于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能为成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社会化与专业化的服务;

(4)它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高效服务和广泛信息。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5)它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劳动力素质,扩大就业的需要;

(6)它是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第三产业的许多行业,如信贷、税收、金融、审计、法律、以及国家经济机构等,直接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发挥有密切关系。

问题:

为什么比例协调和结构优化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

【200901简答】

答案: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和经济结构是否优化,对经济增长速度起着制约作用。

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和优化的经济结构,是加强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

这是因为。

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影响着经济增长速度。

(1)一方面,从宏观方面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比例关系协调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意味着生产要素与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社会在生产各环节之间的配置合理,社会劳动得到有效利用,社会产品能够保持供需平衡。

这就可以避免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进而又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2)另一方面,又从微观方面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比例关系协调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即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从而为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企业在产。

供。

销活动中,不仅可顺利地取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资金。

而且能够得到比较完备的社会化服务,生产的产品也能够顺利地出售。

形成通畅的资金循环与周转,因而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增长和发展。

问题:

【识记】二元经济结构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

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经济部门同时并存的状态。

问题:

【领会】简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答案:

(1)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造成科学技术落后,资金积累不足。

劳动力素质不高,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经济的现代化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2)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同时存在两种性质和水平不同的经济部门,一种是以传统的分散的手工操作进行生产,使用落后的工具,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及收入水平低下的传统经济部门,主要是传统的乡村农业部门;另一种是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使用先进生产工具,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及收入水平都较高的现代经济部门,主要是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从而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也是这样形成的。

问题:

【领会】简述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双重应影响?

答案:

二元经济结构对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的影响:

一、二元经济结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1)它可以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技术和物质条件,为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和物资设备的支持。

(2)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积累一定资金,支援传统部门的发展与开发,促进传统部门的现代化改造。

(3)它具有经济发展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吸引和推动传统部门的创新,引导传统部门走向现代化。

二、另一方面,二元经济结构如果长期存在和延续,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差别长期不断扩大,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这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1)造成传统部门的长期落后,特别是传统农业落后,使农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资金积累和农业收入低下,阻滞农业的现代化。

(2)制约现代部门,特别是城市现代工业的发展,落后的传统农业。

会限制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粮食、原料、副产品、市场等作用的发挥。

从而有利于现代经济的发展。

(3)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拉大,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问题:

【识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案: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的现代经济转变,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这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问题:

如何实现我国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答案:

(1)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

(2)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的国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业仍基本上市传统型农业。

(3)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

其中重要的方面在于农业的现代化。

(4)在我国,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问题:

我国现代化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

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

其中重要的方面在于农业的现代化。

问题:

我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及奋斗目标是什么?

[200904单选]

答案:

我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城市化率、科技教育水平都应具有相当高的程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国的奋斗目标是:

21世纪前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

【200801单选】【200804单选】【200807单选】【200910简答】【201010单选】

答案:

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

问题:

【领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什么?

【200910简答】

答案: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正确处理和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相互关系。

要在实现当前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长远的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想协调,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问题:

【识记】按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国制定了哪三项基本国策?

【200707多选】

答案:

按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三项基本国策。

问题:

如何才能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

【200704多选】

答案: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我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的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2)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客服各种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率。

(3)要统筹规划国土资源的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4)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加速我国经济增长,大力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问题:

【领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为什么要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平衡,【201001简答】

答案:

(1)环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类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提供生产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提供场所和生产环境,消纳生产和生活排出的废料。

(2)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环境质量,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平衡,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净化更多的生产和生活排泄物,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而且对于人们健康的维护,体质的增强,乃至人类的繁衍生息,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各意义。

(3)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相当严重的环境问题,大气和河流的污染,噪声的干燥,废弃物的堆存,以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都十分严重。

问题:

【识记】简述经济发展战略的涵义及其特征?

答案: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总体决策,是包括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传略目标、战略重点、发展阶段和发展对策的体系。

与一般的经济计划相比,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面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特征。

问题:

【领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有哪些?

答案: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有:

(1)要依据物质生产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

(2)确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依据本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发展阶段,考虑到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国土资源、人口状况、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管理经验等多种条件和因素。

(3)确定经济发展战略,要充分考虑到需要与可能,具有可行性。

问题:

【识记】战略目标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

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在经济发展中占首要地位,它是指较长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它体现着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所要提高的程度。

提问:

战略重点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

战略重点是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性意义或比较薄弱得环节。

问题:

简述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战略阶段?

答案:

在确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必须规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实现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

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

【领会】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战略重点有哪些?

答案:

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战略重点有:

(1)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地位,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

(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的深度,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问题:

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01001单选】

答案:

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问题:

【领会】简述我国人民生活两大历史性跨越?

【200604单选】【200610单选】

答案: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的跨越。

(1)第一次跨越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城乡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2)第二次跨越是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国4分之3城乡居民的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

这两大历史性跨越,标志着千百年来困扰着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世代人民梦想的小康生活变为现实。

问题:

小康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

所谓小康,一半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和比较富裕。

问题:

【识记】对外经济关系的涵义及内容是什么?

答案:

对外经济关系是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间各种经济联系的总称。

它包括对外贸易,技术交流,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援助,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承包国外工程和劳务合作等。

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哪些?

答案: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有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面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问题:

国家之间发生经济联系的由来是什么?

答案:

国家之间发生经济联系,是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问题: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答案:

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中,不能闭关自守,孤立的进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商品经济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问题:

为什么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答案: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是因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的协调发展。

(2)实行对外开放,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3)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5)实行对外开放,有助于增强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互相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问题:

简述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答案:

(1)对外经济关系和坚持自力更生不是矛盾的、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2)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3)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

问题:

简述对外贸易的内涵?

答案:

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其他各种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无论是利用外资、技术交流,还是对外经济援助等等,都是和对外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

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是由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体制决定的。

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开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点: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独立自主进行的。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以平等互利为原则的。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实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联合对外的原则。

问题:

对外贸易的基本职能及其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

对外贸易的基本职能是经营进出口业务,它是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有利于调节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不平衡,促进社会主义在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三,有利于调节国内市场的供应,更好的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的需要。

第四,有利于把企业推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观念和外部压力,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五,大力组织商品和劳务出口,可以获得一部分外汇收入,增加现代化建设资金的来源。

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答案: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必须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战略。

问题: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问题: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