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2142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

这说明此时期

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

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答案】A

【解析】铁农具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从材料信息来看,不同地区采用铁农具进行农业生产的时间不同,因此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也有早晚之分,即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涉及兼并战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反映冶铸技术的进步情况,没有涉及牛耕的工作方法,排除C、D项。

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叙述。

记述

出处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

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世家子弟入仕致使政局动荡不安

B.举孝廉成为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D.察举制逐步催生出社会中的门第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权门请托”“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可以看出,在察举制的实行过程中,世家大族已逐步控制被举荐为官的途径。

故答案为D项。

材料没有反映“致使政局动荡不安”,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朝廷的态度,排除C项。

3.下表为唐代过所与公验制度的比较。

凭证

文书格式

勘发机构

行用范围

发展趋势

过所

民众出行的凭证。

内含申请人及随从的姓名、身份、年龄、籍贯、随身物品和牲畜、保人等内容。

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隶属刑部与各州府的户曹勘发。

按规定路线前往目的地。

公验与过所在唐代并行使用,到五代时期过所制度逐渐被废止,公验成为路证文书的主要形式。

公验

勘发权只属于地方各级官府。

最多抵达相邻辖区,一般不可跨境。

一一据《唐代过所研究》等据此可知,唐代

A.工商业的兴旺繁荣

B.路证勘查权责不明

C.人身控制较为严格

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答案】C

【解析】从“过所”和“公验”的勘发机构和行用范围来看,过所对民众出行的限制更为严格。

五代时期过所制度逐渐被废止,公验成为路证文书的主要形式,而唐朝时期公验与过所并行使用,因此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人身控制较为严格。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路政勘查的权利与责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藩镇割据状况,排除D项。

4.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官员“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便辞官经商,读书人“为士不振”便“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图几分利息”的现象。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制度的松弛

B.社会风尚的变化

C.市民阶层的产生

D.理学思想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受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存在轻视商人的成分。

从材料信息来看,官员和读书人以坦然的心态从事商业,说明社会风尚发生重大变化。

故答案为B项。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排除A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这种现象与理学的影响无关,排除D项。

点睛: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故又称“重本抑末”政策。

这项政策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统治者大多实行这种政策。

这种政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影响。

5.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运动在起步之际,许多重要项目均由各地方督抚分别推动。

这一状况

A.起因于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B.有助于中国近代化的均衡发展

C.根源于传统的官本位意识

D.加强了晚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A

【解析】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清政府权力下移,地方督抚权力日益扩大,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A项。

中国近代化发展在各地很不均衡,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与官本位意识无关,排除C项;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削弱,排除D项。

点睛: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被清朝镇压了下去,但却使清王朝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后来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汉族地方官僚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分别担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达数十年之久,并左右清廷的内政外交,成为清政府最为持重的地方实力派。

6.下图是马星驰在1918年所作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出

A.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虚伪

B.提倡民主促进思想解放的必要

C.民国初期议会民主迅速发展

D.官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反动

【答案】B

点睛:

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

7.下表为1942—1945年国民政府专卖收入与税收比较。

时间

税款收入

专卖收入

专卖收入占税款收入百分比

1942年

2807

1357

48.3

1943年

12169

3157

25.9

1944年

30849

3504

11.4

1945年

99984

2270

2.3

 

据此可知,国民政府的“专卖收入”

A.强化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统治

B.随着国际援助的增加而减少

C.打击了民族资本家抗日积极性

D.为抗日战争提供了财政支持

【答案】D

【解析】专卖收入是当时国民政府税款收入的组成部分,为抗日战争提供了财政支持。

故答案为D项。

从时间信息来看,是对抗战胜利起到支持作用,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专卖政策对民族资本家利益的侵害,C项结论不能得出,排除。

8.1960年7月,李富春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

8月底,周恩来总理采纳了这一建议,提出在“调整、巩固”后面加上“充实”二字。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针。

强调“充实”意味着国家

A.改善企业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B.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C.压缩基本战线规模以充实轻工业

D.充实“大跃进”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答案】C

【解析】针对大跃进运动中基本建设规模过大,为调整国民经济而实施的“八字方针”中的“充实”是指充实轻工业、压缩基本战线规模,故答案为C项。

A项属于“提高”的内容,排除;B项属于“调整”的内容,排除;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排除D项。

点睛:

“八字方针”的基本内容是:

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

9.在古希腊,每个公民从出生起,要按城邦的需要来抚养和教育。

于城邦无用的残疾人没有生存的权利。

传说中的斯巴达立法者莱库古就不允许父母按自己意愿养育后代。

古希腊人的这种行为说明了

A.城邦是公民的最高监护人

B.优胜劣汰的观念深入人心

C.城邦重视公民的个人权利

D.城邦担负养育公民的责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每个公民从出生起,要按城邦的需要来抚养和教育”和“不允许父母按自己意愿养育后代”,说明要按照城邦的意愿来培育公民,即城邦是公民的最高监护人,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从材料来看城邦忽视了父母的权利,排除;城邦要求公民以何种方式养育,养育公民的责任仍然是父母,排除D项。

10.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休谟认为,道德规则不是由理性创造的,而是通过演化而来的。

另外,任何社会中的秩序也不是由理性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某些条件下通过演化而得到的。

据此可知,休谟

A.对法国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

B.认为进步必须以传统为基础

C.为光荣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D.反对将理性作为启蒙的武器

【答案】B

【解析】休谟强调道德规则和社会秩序均是通过演化而得到的,实际上是强调社会进步必须以传统为基础,以渐进演变的方式取得。

故答案为B项。

休谟的观点与法国大革命无关,排除A项;光荣革命是在168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1.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

下图、下图为苏联工业化时期宣传其成就的海报。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该海报

A.客观地宣传了纺织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B.展现了工业化促进纺织业发展的成果

C.反映纺织业为苏联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忽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事实

【答案】D

【解析】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而海报宣传纺织工业的成就,忽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事实。

故答案为D项。

海报的宣传内容不符合事实,不是客观宣传,排除A项;纺织业作为轻工业的组成部分,发展落后,排除B项;纺织业发展落后,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2.1969年,社会民主党人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的总理,他改变了前任总理阿登纳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在依靠美国的同时与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和解。

这反映出当时

A.美德关系的恶化

B.西方阵营出现分化

C.美苏关系的缓和

D.两极格局趋向瓦解

【答案】B

【解析】联邦德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在依靠美国的同时与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和解”,说明当时西方阵营发生分化。

故答案为B项。

从材料中的“依靠美国”来看,美德关系没有恶化,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二、材料题(本大题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

其中41~42题为必考题,共37分;44~46题为选考题,共15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16世纪,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开疆辟土,从而对传统的儒家价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

商人不再仅仅对士的价值体系一味地“附庸风雅”,而是通过所谓的士商“异业同道”,使儒家的“道”获得了新的意义。

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有力的维护。

从“儒贾”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由“儒贾”所代表的商人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们并非是要摆脱或挑战儒家既有的价值,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宇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十几年,一个新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近代市民群体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

市民群体是指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中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的市民所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包括工商业者(来源有近代外资企业的买办、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小业主等,他们构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阶层体系。

在清末民初之际,市民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895-1905年、1905-1911年、1911-1920年。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答案】

(1)历史背景:

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实力的增强;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重农轻商”价值观的松动;儒家思想内涵的改变;商人对传统价值观的整合等。

(2)变化:

封建社会阶层体系的分解

近代新阶层体系的形成。

影响:

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了近代中国城市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改变了社会价值观的取向。

【解析】本题考查“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和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从材料中的“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宇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是封建社会阶层体系的分解、近代新阶层体系的形成。

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兴起、推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民主思想的发展和改变社会价值观的取向等方面来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世纪末期

邮政局成立,是国王的私人机构,只为政府服务。

近代早期

邮政法案通过,邮政成为公共服务项目,伦敦邮政局开始统一收取、寄送到英国境内、爱尔兰、殖民地和海外国家的信件。

19世纪20年代

铁路出现,火车取代马车成为邮政新的运输工具,邮路网络随着铁路的修建和汽船的航行路线不断扩展。

19世纪40年代

取消议员特权,大幅度降低邮资,殖民地之间的通信要经过英国本土,各地开始加速为街道命名,为每栋房屋编上门牌号码,邮政可寄送书籍、议会会议记录和报纸等出版物。

19世纪60年代

邮政允许贸易商以便宜的价格邮寄模型和样品包裹,邮政垄断电报业。

20世纪初

所有殖民地实行相同的廉价邮政,邮政网络从英国本土扩展到整个帝国,邮政正式收购了电话公司,推出女款制服。

21世纪

皇家邮政全部股份完全由员工和私人投资者持有,员工持有皇家邮政12%的股份。

 

——据李迎远《从“他们”到“我们”:

邮政如何改变英国》等

上表为英国邮政的改革历程。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

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评分细则:

(注意:

作为依据的史实必须是相关的历史事件,且史实比较正确,试论必须有利于论证自己所拟论题。

答案示例:

论题:

英国邮政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阐述:

首先,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都使邮政得到了巨大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使邮路范围扩展并且价格下降,新技术的发明使用使邮政的业务范围得以丰富;政治制度的变革也使得邮政的职能和运作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英国殖民帝国的不断扩张使邮政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英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使邮政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

(“答案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英国邮政的改革历程,从材料来看,英国邮政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此可以确定论题。

从材料信息也可以看出英国邮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反映出的社会状况的变化,也可据此确定论题。

在确定“英国邮政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论题之后,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论述英国邮政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性因素。

要做到论题明确,引用史实恰当,从多角度论证,且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点睛: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材料信息提炼多个观点,任取其中一种观点来论证说明。

对于此类试题,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题得高分特别重要。

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

(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

另外,有些问题除了需要材料论述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说明,论点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也是选取观点的重要依据。

请考生在44、45、46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一一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件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安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

新律规定:

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论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

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

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

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

一一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南宋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宋法制改革的影响。

【答案】

(1)特点;注重事实和证据;淡化伦理人情;诉讼程序渐趋规范化;带有理性化和近代化色彩。

(2)影响:

有利于维护司法秩序和促进司法公正;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近现代司法改革提供借鉴。

(任答3点、言之有理亦可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南宋法制改革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

(2)南宋法制改革的影响,可以根据第一小题概括得出的措施和特点,并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回答。

16.【历史一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结束后,奥地利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1954年初,在苏、美、英、法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上,苏联提出对奥和约的建议,但美英法三国拒绝接受。

然而苏联关于对奥和约的声明,却引起了奥地利国内的积极响应。

1955年4月中旬,奥地利与苏联就缔结和约举行会谈。

奥地利接受苏联倡议,保证奥地利国家中立化。

苏联则表示无偿地签订对奥和约,并从奥地利撒回苏联军队,不必等到缔结对德和约,四国占领军队就可能搬出奥地利。

1955年5月15日,苏、美、英、法、奥五国外长在维也纳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奥地利的国家条约》,同年7月27日生效。

10月26日,奥地利国会通过关于中立的宪法条文,自愿宣布永久中立,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也不允许别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二战后对奥和约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对奥和约签订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1953年朝鲜停战和1954年日内瓦决议通过后,东西方关系出现缓和;苏联在奥地利问题上调整外交策略,进行主动外交;奥地利积极响应并接受苏联的倡议,保证中立;美、英、法外交态度出现由拒绝到支持的变化。

(2)影响:

结束了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解决了二战遗留的一大问题;对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作用;为奥地利带来了持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对奥和约签订的原因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二战后对奥和约签订的原因,可以联系当时的国际形势,并根据材料中的“苏联提出对奥和约的建议”“奥地利接受苏联倡议,保证奥地利国家中立化”等信息来回答。

(2)二战后对奥和约签订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这一和约对世界局势、欧洲局势以及奥地利自身的影响来回答。

17.【历史一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统观杜亚泉在“五四”时期中西文化论战中的文章,可以看出,他的中西文化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西方文明与中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

文明是社会的产物,中西文化的差异源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传统;西方文明为动的文明,中国文明为静的文明,两种文明各有特殊之景趣。

杜亚泉还敏锐地看到当时社会思潮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国在丧失,精神界在破产。

他提出“救济之道,正统整吾固有之文明,其本有系统者则明了之,其间有错者则修整之。

一方面尽力输入西洋学说,使其融会于吾固有文明之中。

西洋之断片的文明,如满地散钱,以吾固有文明为绳索,一以贯之”。

——摘编自陆卫明、程瑾《论社亚泉的中西文化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

【答案】

(1)内容:

中西文明有性质差异;中西文明各有特色;提倡中西文明融合;以中国固有文明统整西方文明。

(2)评价:

能够理性地看到文化的民族性(或理性看待中西文化);并提出现代化过程中文化移植、适用及重建问题(或将中西文明融合有利于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观点亦有偏颇之处,认识不到文化的时代性。

【解析】本题考查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以及对杜亚泉这一观点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历史事物的评价能力。

(1)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根据材料中的“西方文明与中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西方文明为动的文明,中国文明为静的文明,两种文明各有特殊之景趣”“一方面尽力输入西洋学说,使其融会于吾固有文明之中”“西洋之断片的文明,如满地散钱,以吾固有文明为绳索,一以贯之”,可以分析概括得出中西文明有性质差异、各有特色,提倡中西文明融合、以中国固有文明统整西方文明。

(2)对杜亚泉中西文化观的评价,应当根据第一小题概括出的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的内容,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合理与偏颇两方面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