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2032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技术.docx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技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技术.docx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技术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隐患排查案例

1典型公路安全隐患案例

为便于隐患识别、排查及统计,本次初步归纳了各类典型隐患如下:

表1典型隐患类型汇总表

序号

隐患路段类型

存在安全隐患说明

事故多发路段

事故多发,需重点整治

危险路段

1

急弯

视距不良或车速过快,易造成两车相撞、或车辆驶出路外。

2

桥头接小半径曲线路

与单个急弯路段类似,但由于事故形态以碰撞桥头和冲到桥下为主,因此事故后果更为严重。

3

陡坡

车速过快或连续刹车导致车辆制动失效,易造成追尾或对撞事故。

4

连续下坡

与陡坡路段类似,但由于下坡的长度较长,因此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且事故较严重。

5

急弯陡坡组合

具有单个急弯的安全隐患外,还容易产生因车速过快、视距不良等综合因素造成车辆侧翻、对撞或冲出路外事故。

6

视距不良

车辆占用对向车道时易造成对撞事故。

7

路侧险要路段

车辆驶出路外,翻坠造成伤亡和损失。

8

穿越学校、集镇、村庄

快速行驶的车辆和横穿行人、自行车的碰撞。

9

公路条件变化段

公路条件变化段为路基变窄、宽路窄桥、路中间出现上跨桥墩等。

驾驶者没有及时调整驾驶行为而导致车辆碰撞障碍物、对撞等事故的发生。

10

平面交叉路口

1、视距不足,无法看到交叉点和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易发生车辆对撞或碰撞行人等事故。

2、线形不良。

主线驾驶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现交叉口的存在,也不能观察到相交道路的车辆情况。

11

多种情况不良组合

分析事故形态及事故原因,针对主要事故形态和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措施。

1.1事故多发路段

在剔除与公路技术状况无关的事故数据(酒驾、毒驾等)后,满足下列标准的路段:

2km范围内3年发生过1起及以上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或500m范围内3年发生过3起及以上死亡事故的路段。

1.2危险路段

1.2.1急弯

(1)判别标准

直观判别:

以正常路段车速行驶时,至急弯处必须减速方能安全通过的路段。

具体指标:

单个急弯路段---除判断为连续急弯的弯道外,单个弯道平曲线半径R小于表2所列数值的路段:

①连续急弯路段---连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小于等于下表所列半径(R)的平曲线,且各圆曲线之间的距离(L)小于表3.2-1所列长度的路段。

(2)存在隐患

急弯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一般是视距不良或车速过快,易造成两车相撞、或车辆驶出路外。

(3)一般整治措施

隐患点

整治措施

视距不良

两车相撞

警告标志

增加视距或设反光镜

禁止超车标志、标线

线形诱导标

中心单、双黄线

车道分道线

连续急弯设连续急弯标志

车速过快

车辆驶出路外

限速标志、护栏

路外深边沟加盖板

(4)具体案例

①示例一:

急弯路段左侧弯道内侧为土丘、多灌木和茂盛树木,边沟为较深的矩形边沟,视距不良,弯道外侧为深沟,路肩上有巨石、电线杆和大树等。

对撞及冲出弯道外侧事故频发,如下图所示。

图1急弯路段示例一

主要处治措施:

弯道内侧土丘为较缓边坡,将矩形边沟改为宽浅边沟,削剪内侧灌木和树木,改善内侧视距;弯道外侧设置波形梁钢护栏和反光轮廓标;施划中心双黄实线,设置中央隔离设施(可倒伏分道体);弯道前后设置急弯标志,为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外侧设置诱导标志等。

②示例二:

急弯位于较平缓农田路段,路侧边坡较缓,填方高度较小,左侧植树阻挡视距。

如下图所示。

图2急弯路段示例二

处治措施:

此路段虽易发生交通事故,但事故严重度较低,处治的重点是提前设置警示标志、控制车速,改善路面抗滑性能,修剪内侧树枝,保证视距;施划路面标线,急弯路段为中心实线;设置急弯警告标志,提示慢速通过;弯道前后设置急弯标志、反光镜和诱导标志等。

1.2.2桥头接小半径曲线路段

(1)判别标准

桥梁位于急弯或毗邻急弯起始位置

(2)存在隐患

桥头接小半径曲线路段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单个急弯路段类似,但由于事故形态以碰撞桥头和冲到桥下为主,因此事故后果更为严重。

图3直桥接小半径曲线路段示例

处治措施:

桥头曲线外侧应设置护栏,并与桥梁护栏良好过渡;施划路面标线,连续设置中心实线;还可以考虑采取在桥头设置警示标;曲线外侧设置视线诱导设施;曲线前的直线段设置强制性减速设施等。

1.2.3陡坡路段

(1)判别标准

直观判别:

非机动车骑行困难,坡顶视距不良。

具体指标:

纵坡坡度大于下列数值的路段:

(2)存在隐患

陡坡路段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一般是车速过快或连续刹车导致车辆制动失效,易造成追尾或对撞事故。

(3)整治案例

示例:

陡坡路段,坡顶处视距不良,占道超车或行驶时,易发与对向车辆的对撞,如下图所示。

图4陡坡路段示例

处治措施:

将上坡段标线划成中心实线;上坡前设置上陡坡警告或禁止超车标志等。

1.2.4连续下坡路段

(1)判别标准

直观判别:

下坡距离大于1公里,正常行驶需连续刹车。

具体指标:

平均纵坡值和坡长组合大于等于下列数值的路段

(2)存在隐患

连续下坡路段主要安全隐患与陡坡路段类似,但由于下坡的长度较长,因此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且事故较严重。

(3)整治案例

示例:

连续下坡,路侧是缓坡,部分路段视距受限,如下图所示。

图5连续下坡示例

处治措施:

设置“下陡坡”警告标志;弯道部分中心线划实线;如路侧危险程度不大,可保留示警桩;急弯处适当修剪路侧植被,提高通视距离等。

1.2.5急弯陡坡路段

急弯陡坡路段除具有单个急弯的安全隐患外,还容易产生因车速过快、视距不良等综合因素造成车辆侧翻、对撞或冲出路外事故。

示例:

弯道外侧为高路堤或河塘,弯道内侧遮挡视距不良,易发生车辆冲出路侧,如下图所示。

图6急弯陡坡路段示例

处治措施:

施划标线,弯道路段中心线为黄实线;设置警告、限速标志;由于弯道内侧视距不良,设置线形诱导标;弯道外侧设置护栏,护栏端头斜外展,或采用吸能式护栏端头等。

1.2.6视距不良路段

(1)判别标准

直观判别:

按正常车速行驶时,因为遮挡视线,发现障碍物或对向车辆来不及刹车路段。

具体指标:

会车视距小于下表所列长度的路段:

(2)存在隐患

视距不良路段主要安全隐患一般是车辆占用对向车道时易造成对撞事故。

(3)整治案例

①示例一:

急弯处视距不良,易发生对撞事故,如下图所示。

图7视距不良路段示例一

处治措施:

施划中心实线或设置禁止超车标志;设置反光镜使驾驶员能提前观察对向来车情况,弥补视距的不足。

②示例二:

竖曲线视距不良,易发生对撞事故,如下图所示。

图8视距不良路段示例二

处治措施:

施划中心实线或设置禁止超车标志;移走影响行车安全的障碍物等。

③示例三:

回头曲线,灌木遮挡视距不良,易发生对撞事故;路侧为矩形边沟,如下图所示。

图9视距不良路段示例三

处治措施:

修整边沟,避免车辆驶出路外后侧翻;施划标线,禁止超车;曲线内侧修剪树木,改善视距;放缓、修整内边坡,移走示警桩。

应重点通过修剪树木、放缓边坡等手段改善视距,对于视距严重不足且由此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路段可通过路面拓宽来改善视距。

1.2.7路侧险要路段

(1)判别标准

陡崖、深沟、填方边坡高度或路肩挡墙大于4m路段,或路肩边缘不足3m处有常水深1.5m以上的水体、干线公路、铁路的路段。

(2)存在隐患

路侧险要路段主要安全隐患是车辆驶出路外,翻坠造成伤亡和损失。

(3)整治案例

示例:

路侧险要,一侧临河塘或高路堤。

图10路侧险要路段示例

处治措施:

路侧设置护栏或高杆树等。

1.2.8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段

公路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段主要的安全隐患是快速行驶的车辆和横穿行人、自行车的碰撞,解决的基本原则是规范行人的过路行为,给车辆提供必要的警告,并使车辆降低车速。

同时设置视线诱导标。

①示例一:

穿越集镇路段。

图11穿越集镇路段示例一

处治措施:

进入集镇路段前,设置限速、警告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行人和控制车辆运行速度;根据横穿公路行人交通量大小,设置人行横道,必要时可设置交叉口或中央隔离措施。

②示例二:

进入学校路段前,设置警告、限速标志。

设置人行横道线,给横穿的行人提供横穿通道。

学校附近设置“前方学校、注意慢行”标志牌,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路面反光标贴。

图12穿越学校、集镇路段示例二

③示例三:

进入村庄前,设置警告、限速标志和减速丘等,提醒驾驶员注意行人和控制车辆运行速度。

图13穿越村庄路段示例三

1.2.9公路条件变化路段

(1)类型

路基变窄、宽路窄桥、路中间出现上跨桥墩、隧道、公路-铁路立体交叉。

公路条件变化路段主要安全隐患是驾驶者没有及时调整驾驶行为而导致车辆碰撞障碍物、对撞等事故的发生。

①示例一:

宽路窄桥路段,易发生车辆撞击桥梁护栏事故,如下图所示。

图14宽路窄桥示例

处治措施:

桥头一定距离内中心线改成黄色实线;为避免车辆撞击桥梁护栏及端头,设置外展式连续示警墩或防撞筒;示警墩前设置警告性诱导标。

②示例二:

公路中央分隔形式发生变化,有中央隔离带变化为无中央隔离带路段,如下图所示。

图15公路中央分隔形式变化路段示例

处治措施:

设置警告标志、过渡段标线等。

中分带设置防撞筒和靠右行驶标志。

③示例三:

路基宽度发生变化,单向的双车道变成单车道,设计速度也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16车道数、设计速度变化路段示例

处治措施:

应设置道路变窄警告标志或车道数变少标志、限速标志;设置过渡段标线;如果在弯道处,还应注意在弯道外侧进行路侧宽容设计。

④示例四:

路中央有上跨桥墩,易发生车辆碰撞桥墩事故,如下图所示。

图17公路中央分隔形式变化路段示例

处治措施:

障碍物迎交通面设置立面标记;设置警示柱;注意桥墩防护,避免车辆碰撞桥墩引起严重伤亡事故。

④示例五:

桥梁路段,如下图所示。

图18桥梁路段示例

处治措施:

桥梁两侧设置限制轴重或限制质量标志,桥梁护栏应符合防撞要求。

④示例六:

公路、铁路立体交叉路段,如下图所示。

图18公路、铁路立交路段示例

处治措施:

立交及进入立交前路段应施划中心实线、限制高度、限制宽度标志等,龙门架前应设置相应警告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前方有龙门架限高;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防护网、减速设施及视线诱导设施;

平面交叉路口

平交路口主要存在两类安全隐患:

一是视距不足。

在视距三角区范围内,驾驶员视线被房屋、山体、树木或其它障碍物遮挡,无法看到交叉点和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易发生车辆对撞或碰撞行人等事故。

二是线形不良。

交叉口位于小半径弯道路段、交叉口位于陡坡或陡坡底部、相交道路以较大的纵坡与主线交叉,导致主线驾驶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现交叉口的存在,也不能观察到相交道路的车辆情况。

(1)整治要求

1)视距保障:

交叉口转角三角区内存在树木、房屋、土丘或山体的情况,可采用清、移、疏、防四个原则进行改善。

①清,即清除视距三角区内的视距障碍物,如土丘、山体、废弃物等。

②移,即将视距三角区内的视距障碍物移至视距三角区之外的位置,如树木、房屋等。

③疏,即通过修剪、整理,使视距三角区内的树木不会影响到驾驶员观察相交道路的车辆运行情况。

④防,对于受条件限制确实不能进行清理、移除或整理改善视距的情况,应通过警示、速度控制等方法,降低视距不良交叉口的危险程度。

2)路权划分:

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等可分别采用主路优先交叉、无优先交叉或信号交叉三种不同的交通管理方式。

①主路优先交叉,应在支路上设置“停车让行”、“减速让行”等标志及配套的标线,主路上设置平面交叉的警告标志或道口桩;无优先交叉应设置渠化,合理分配通行权。

②在事故率高的非信号平面交叉和人行道口前适当位置可设置黄闪信号灯。

3)渠化设施完善:

通过标志、标线、交通岛明确交叉口路权、规范行车轨迹、分离交通冲突点。

4)速度控制:

支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支路路口设置物理减速装置和相应的标志标线,强制支路车辆在汇入干路之前减速。

(2)具体案例

①交叉口渠化示例一:

一级公路与一级公路平面交叉路口,在相交公路上设置指路标志;通过标线进行渠化,规范行车轨迹;在交通量较小的次路进入主路的路口设置减速让行标志、标线,明确路权。

图18平交路口示例一

②交叉口渠化示例二:

一级公路与三级公路平面交叉路口,在主路上设置指路标志;支路上设置凸起硬化导流岛和停车让行标志、标线。

图19平交路口示例二

③交叉口渠化示例三:

二级公路与村道平面交叉路口,视距较差的在主路设置警告标志,支路设置让行标志;视距较好的,在支路设置让行标志和标线。

图20平交路口示例三

多种不良情况组合

对于两种及以上不良情况组合的路段,根据事故资料,分析事故形态及事故原因,针对主要事故形态和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示例一:

公路穿越集镇、村庄路段中存在平面交叉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较多,交叉口路权不明确,存在交通冲突点,易发生碰撞行人或车辆相撞的事故。

图21穿村镇与平面交叉路口组合路段

主要处治措施:

设置交叉路口标志,给车辆提供必要的警告,并使车辆降低车速;通过标志、标线明确交叉口路权、规范车辆行驶轨迹、分离交通冲突点;设置人行横道线,规范行人的过路行为。

②示例二:

公路穿越集镇、村庄路段中存在急弯路段,受房屋或其它障碍物遮挡,视距不良。

车辆不易发现对向车辆或行人,车速过快,易造成两车相撞或碰撞行人的事故。

图22穿村路段与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组合

主要处治措施:

向左(右)弯路警告标志和限速标志合并设置,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限速标志;进入弯道前设置薄层铺装等减速标线,控制弯道路段上车辆的行驶速度;设置中心实线或震动标线,提示驾驶员警惕越过中心线而发生的对撞事故;影响视距的障碍物移除困难时,可设置凸面反光镜。

道路外侧设置隔离措施,避免车辆、行人随意横穿道路。

③示例三:

穿越集镇、村庄路段中存在小型支路口,受房屋或其它障碍物遮挡,视距不良,驾驶员不容易觉察到交叉口的存在,也不能观察到相交道路的车辆或行人情况。

图23穿村路段与小型支路口组合

主要处治措施:

支路设置让行标志,主路设置纵向减速标线。

除以上所列举各类典型案例外,若有其他隐患类别亦可加入排查统计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