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1980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生物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生物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

卷(机读卷共4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把燕麦幼苗放在左侧照光的条件下培养,幼苗将:

()

A.直立生长B.向左侧弯曲生长C.向右侧弯曲生长D.停止生长

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D.植物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

3.农业上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麦田除草的原理是:

()

A.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双子叶植物杂草衰老

B.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生长

C.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生长

D.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小麦生长和发育

4.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

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5.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B.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D.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独立起作用

6.下图表示根和茎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7.促进蕃茄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

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

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的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B.动物体内所有的液体是内环境

C.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绝对稳定 D.内环境稳态仅由神经调节维持

9.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DNAB.葡萄糖C.二氧化碳D.抗体

10.血细胞、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细胞内液B.组织液、血浆C.血浆、组织液D.血液、组织液

11.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1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刺激B.反射弧C.反射D.兴奋

14.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

A.甲状腺激素B.葡萄糖液C.生理盐水D.生长激素

15.在某动物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动物将表现为:

()

A.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B.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16.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通过导管运输

17.人在寒冷环境中,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皮肤血管收缩B.皮肤的血流量增加C.汗腺分泌活动减弱D.代谢活动增强

18.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19.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0.某人大脑受到损伤,能读书看报,也能听懂别人说话,但却不会说话,这表明大脑受伤的区域是大脑皮层的:

()

A.听觉中枢B.运动中枢C.感觉中枢D.言语中枢

21.下列与免疫功能无关的疾病是:

()

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

22.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23.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细胞免疫有缺陷

D.体液免疫仅依靠B细胞就可以完成

24.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25.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

A.抗原B.抗体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抗原抗体复合物

26.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

()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27.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

A.种群密度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28.欲调查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大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总数量调查法B.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D.观察估测法

29.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四个营养级的能量。

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105J·m-2)

141.10

15.91

871.27

0.88

A.aB.bC.cD.d

30.某湖泊的水中以及小鱼、大鱼、鱼鹰体内的DDT含量分别为3×10-12、5×10-7、2×10-5、2.5×10-5单位。

这种现象称为:

()

A.富营养化B.环境污染C.生物放大D.食物链

31.在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其中的生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

A.O2B.H2O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

3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

()

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平D.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及种类

3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

A.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34.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

()

A.固定二氧化碳B.分解有机物C.利用光能D.合成有机物

35.在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

A.CO2B.O2C.硝酸盐D.磷酸盐

36.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

A.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B.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37.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

A.人口爆炸、资源枯竭、土地沙化B.地震、水灾、旱灾

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D.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38.下列关于人口过度增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造成资源危机B.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C.造成生态平衡失调D.改造环境的力量大

3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

()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环境的污染D.外来物种的入侵

4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所有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卷(非机读卷共60分)

1.(5分,每空1分)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

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

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

(3)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________。

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根据其作用取名为________。

2.(8分,每空1分)每年的7月~9月为某品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

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树外围的果实测定其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

请分析回答:

(1)苹果果实体积增大主要取决于果肉细胞的增加和细胞的增大。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

①在7月29日~9月27日期间,果实内含量下降,可导致成熟期果肉细胞的减弱,果实体积增大减缓。

②在9月7日~9月17日期间,果实内和    的含量增加,同时测得果实中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不断增多,果实的颜色和口味(成熟度)也会发生变化。

由此推测上述激素含量的增加,可能促进了生成,促进果实的成熟。

(3)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苹果果实的成熟是的结果。

3.(6分,每空1分)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时,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

(2)图2中的①表示________,①中物质的释放使④________发生电位变化。

(3)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取指血进行化验,针刺破手指时并未将手指缩回,说明缩手反射要受的控制。

4.(5分,每空1分)下图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的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就会分泌[激素A]________,激素A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激素B]________。

激素B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其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机体抵御寒冷的环境。

(2)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通过①和②过程抑制______和______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调节。

5.(6分,每空1分)当人体皮肤创伤,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

代表细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细胞、体液)免疫。

(2)细菌作为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________细胞加工处理。

(3)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在一些细胞因子(如图中IL-2)的协助下,分裂、分化成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

前者分泌大量的________进入到________中,后者留在体内对同一类型的病原体再次入侵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6.(5分,每空1分)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

在此期间,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未出现其他症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发热是由于产热(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造成的。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调节和

调节。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7.(5分,每空1分)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某种昆虫在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度为________,湿度为________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最多。

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

(2)经调查,若第一年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

若在自然环境中,此昆虫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8.(5分,每空1分)在某栎树林中,林鸽和茶腹主要分布在林冠层,旋山雀和煤山雀主要分布在乔木层,大山雀和戴胜主要分布在灌木层,红胸鸲和鹪鹩主要分布在草被层。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栎树林中鸟类的分布主要取决于食物和栖息环境,这种分布有利于降低不同种鸟类之间的________。

(2)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___。

在不同地段分布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说明群落还具有________。

(3)不同的群落中生物的物种数目,可以用物种________来表示。

(4)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裸露的岩地最终可以成为森林群落,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

9.(8分,每空1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循环,称作碳循环。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________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并以________的形式在不同营养级间传递。

(3)生物体中的碳几乎都要通过生物的________作用以________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中。

(4)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开采利用图中的[A]________使得大气中的CO2含量逐渐增加,形成了________,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10.(7分,每空1分)“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食物链中,螳螂是________级消费者,处在第________营养级。

(2)若此食物链无螳螂,黄雀可以直接以蝉为食,则蛇的数量会________。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________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____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B

C

D

C

D

A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B

C

D

B

A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C

B

C

C

B

C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D

B

B

A

D

D

B

A

二、非选择题(共60分,每空1分)

1.

(1)胚芽鞘尖端

(2)促进生长(3)多吲哚乙酸生长素

2.

(1)数目体积

(2)①细胞分裂素有丝分裂②生长素脱落酸乙烯

(3)各种激素共同调节

3.

(1)由负变正由正变负

(2)突触小泡突触后膜(3)脊髓大脑皮层

4.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2)下丘脑垂体反馈

5.

(1)体液

(2)巨噬(3)效应B记忆抗体血液

6.

(1)大于

(2)下丘脑神经体液内环境

7.

(1)32.5℃90%下降

(2)1.69N0S型

8.

(1)竞争

(2)垂直结构水平结构(3)丰富度(4)群落演替

9.

(1)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2)光合有机物(3)呼吸二氧化碳

(4)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温室效应

10.

(1)次三

(2)增加(3)化学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