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小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91.docx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9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小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9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91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9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______。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偏爱
C.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D.教师对学生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偏爱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师生关系较为复杂,既包含感性的情感成分,也有理性的授受成分,且理性的教育占主导地位。
父与子关系更多的是血缘上亲情的感性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双方角色定位明确,和谐默契,即彼此遵守行业规范,师者为师,生者为生,各司其职。
第2题: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的______,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的重要作用。
A.安全保护工作
B.思想道德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遵守纪律的意识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制定目的。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一条规定,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规定。
第3题:
下列对甘薯种植作过研究和介绍的是______。
A.王充的《论衡》
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C.沈括的《梦溪笔谈》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从“甘薯种植”可以看出该著作必须是关于农业的,王充的《论衡》是对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的批判;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的笔记体著作,由此可以排除A、C两项。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544年),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而甘薯是16世纪末才传入中国的。
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4题:
人体必需的六类营养素中有三大热能营养素,在体内经过氧化可以产生能量,下列不属于热能营养素的是______。
A.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C.脂肪
D.蛋白质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供给机体热能的主要营养素,所以又称生热营养素或三大营养素。
故选B。
第5题:
下列作家与他们的号、字、谥号、别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李白——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
B.杜甫——子美柳宗元——子厚苏轼——子瞻
C.范仲淹——文正陆游——放翁柳宗元——柳泉居士
D.陶渊明——五柳先生韩愈——昌黎先生李清照——易安居士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C项说法错误,柳泉居士是蒲松龄的号,而不是柳宗元的谥号。
第6题: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民族差异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故选C。
第7题: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他______。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相互转化的理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能够广泛地解释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物质,从而解决了建立在超低速运动基础上的牛顿力学所无法解释的一系列问题。
第8题: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______,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养和培训
D.交流和互访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9题:
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第10题:
《诗经》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别?
______
A.风
B.赋
C.雅
D.颂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诗经》中作品的分类有三类,分别是:
风、雅、颂。
故选B。
第11题:
当一位新手型教师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时,那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他属于______。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关注生存阶段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他们非常注意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会把大量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方面。
第12题:
下列关于“元宵节”的别称,不正确的是______。
A.元夕节
B.上元节
C.正月半
D.中元节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第13题:
下列做法没有违法的是______。
A.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14至16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
B.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
C.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
D.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将此信归还了高某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第14题:
彩色电视机的三基色是______。
①红②绿③蓝④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彩色电视机的三基色是红、绿、蓝,其主要原因是人眼对这三种颜色的光最敏感,且用红、绿、蓝三色混合相加可配得较多的色彩。
第15题:
某小学班主任钱某班上的一名学生,因交友不当,参与了重大盗窃案,被市公安局拘留。
钱某将这件事写成一篇文章在网络上发表,文中采用该名学生的真实信息,详细描述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经过。
钱老师的文章______。
A.能够体现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能更好地发挥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作用
B.表现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大家对教育的思考
C.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
D.应该隐去姓名等任何可以推断出该学生真实身份的资料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题目中的钱老师在报道中没有隐去该学生的真实身份资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16题:
“活到老,学到老”,要求教师坚持______的职业道德规范。
A.为人师表
B.关爱学生
C.终身学习
D.教书育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活到老,学到老”,说明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因此本题选C。
第17题:
中国卉代十大名曲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乐曲的背后都有故事或传说。
下列古曲与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______。
A.《高山流水》——伯牙鼓琴遇知音
B.《广陵散》——聂政刺韩王
C.《十面埋伏》——垓下之战
D.《汉宫秋月》——文姬归汉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高山流水》是一首古代琴曲,它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
《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琴曲《聂政刺韩王》联系起来。
后人根据垓下之战创作了两个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
《汉宫秋月》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愁的情绪,其主题历来说法不一,多认为表现的是昭君出塞和亲。
第18题:
以下哪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巨著?
______
A.《梦溪笔谈》
B.《太平广记》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属于笔记类。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撰的一部书籍,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技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第19题: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明为人师表______。
A.蕴含着真
B.饱含着善
C.体现着美
D.蕴含着人道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体现的是真。
第20题:
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应该遵循______原则。
A.准确、完整
B.及时、适当
C.真实、公平
D.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
“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
”
第21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______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故选D。
第22题:
明清之际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早就指出: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
”陶行知则更明确地说: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这些都说明教师具有______的义务。
A.保护学生权益
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C.尊重学生人格
D.教育教学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教育家黄宗羲和陶行知的话说明,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搞好教学,教好功课,要完成知识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锐意进取,刻苦学习。
要使学生学好知识,教师首先必须学好知识。
第23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指导未来______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
A.十
B.十五
C.二十
D.八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主要是对2010—2020年间的工作给予规划。
第24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是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1981年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不属于权力机关,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95年、1986年和1993年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故可知我国第一部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25题:
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______和主干地位。
A.重要
B.首要
C.核心
D.主导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6题: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
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
这段文字中三项主张的主旨是______。
A.国共摒弃前嫌再度合作
B.在三民主义基础上团结抗战
C.国民党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
D.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和三民主义具有一致性,其目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国民党一致抗日。
A、C两项从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合;D项不能够全面反映材料的内涵。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27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______。
A.30%
B.40%
C.50%
D.60%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
第28题:
学生林某因未按时完成作业而被班主任张老师点名批评,结果第二天林某的父亲找到学校,与张老师“评理”,还动手推搡拉扯,结果张老师撞到标本展示柜,造成身体多处玻璃划伤。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林父对张老师所受的伤害负主要责任
B.林父应受到行政处分或处罚
C.张老师有权利索取赔偿
D.林父为维护孩子的权利,属于正当行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则ABC项均正确,故本题应选D。
第29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三十种,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是______。
A.二氧化碳
B.氟利昂
C.一氧化二氮
D.臭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材料分析题
第30题: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会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1)创造性思维需具备哪些要素?
(2)“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l=比亚他们才具备创造性思维”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为什么?
_____
参考答案:
(1)创造性思维,要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2)因为,只要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那么任何人都能拥有创造力。
详细解答:
第一题,文段第三段指出,“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可以概括为,创造性思维需要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四段又指出: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总结可知,创造性必要的要素一共有四点。
第二题,最后一段,总结性段落,告诉我们,只要留意细小想法,并坚信一定能实现就可以拥有创造力。
第31题:
材料
小李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成功成为一名教师。
他刚到学校时,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认真备课,学生评教优秀。
后来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小李不再认真备课,说“备一次课,能用好多年”,人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学生评教很差。
学校领导找他谈话,他不以为然,把领导批评、学生评教的不顺心都转移到学生身上,对后进生讽刺挖苦、罚站,甚至撵出教室。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
_____
参考答案:
(1)案例中的李老师在前期的职业生涯中虚心向同事学习,关爱学生,自我钻研,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学习的。
后期李老师对教学故步自封,惩罚学生,且在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上犯了自骄自傲、行为浮躁的错误。
(2)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的内在要求。
教师必须要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
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
所以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谦虚教学的教学态度,要更新自己的备课。
(3)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是教师工作的根本。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作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提升获得学生的敬爱和效仿,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对学生采取非法的惩罚行为,如讽刺挖苦、罚站,甚至撵出教室等,这样不但非法剥夺了学生合法受教育权,且对自身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详细解答:
第32题:
材料
木车的激情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
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
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
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
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
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
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
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
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
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
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
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
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
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
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他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却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
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
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
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
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
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个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
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
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
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
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
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