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1概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1885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1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1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1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1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1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1概要.docx

《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1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1概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1概要.docx

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1概要

高效课堂走进天卉中学纪实

——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

中国教师报海外版副主编李茂

今天如何管理学生?

我们的教育是没有对手的,没有更明确的目标,有的只是一些无限完美的教育理想,真正的教育在心中,它是具有遗憾的,没有哪位教育家说他没有制造遗憾。

今天我们是因为高效课堂聚在一起,我想先谈谈我自己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首先我是高效课堂的支持者,我相信在座的也开始实践高效课堂,有的是刚刚接触高效课堂,我相信有的去过杜郎口中学,最近我仍然听见关于杜郎口的种种说法,包括质疑,攻击,否定。

我相信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过去几年的杜郎口中学和我们的高效课堂种种不如意,比方说,教室里只能看到课本和一些和课本有关的参考材料,我们看不到丰富多彩的图书,或许我们的教师和我们的学生仍然很辛苦,或许我们教室的文化素养仍然有待提高,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杜郎口中学对中国教育的重大影响。

我相信任何一位对教育勤快的人来到我们杜郎口中学,都会被杜郎口中学课堂的这种形态所震撼,认识到这种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决裂。

我发表过一篇评论,就是说它真的是课堂的一次哥白尼的革命。

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从学习的这个角度它真正的解放了学生,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和生命力量点燃。

所以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自信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影响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是其他学校的学生不能具备的。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了教学关系的转变,进而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师生关系的转变给我们中国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启迪。

其实杜郎口和高校课堂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重大机会,实际上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

现在让我们能够真正的去识别它。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我讲座的正题《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

在这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案例。

一位语文老师上课时发现一位女学生在照镜子,第一次他暗示了这位学生,等他在教室转一圈回来,他看到这个女学生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的把梳子拿出来对着镜子在梳头,这时候这位老师怒气冲天,当众对这个学生进行批评。

老师让学生把镜子拿出来,学生并没有拿,老师便大声的命令她,她有些害怕了于是她把镜子交给了这位老师,然后老师拿着镜子走到教师的后面,边走还边说,这么破的镜子居然还敢拿来学校照,到了后面把镜子扔到了地上,镜子碎了,老师转过头来对全班的学生说,今后有屡教不改的,下场和她的一样。

我对这个案例先不做点评。

我想大家都听出来了,这位老师做的有些不太妥当,那她哪些方面做的不太妥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这是一个课堂失控学生难管的一个非常轻微的案例。

中国课堂师生关系已经恶化到了不能不引起重视的地步。

教师体罚学生的一些案例和学生对老师的伤害都在频繁的出现。

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日本课堂的混乱:

日本文部科学省对7000名教师和600所公立小学的调查,日本全国三分之一的小学课堂处于失控状态。

日本全国教育政策研究所的报告:

被调查的6614名小学教师有32.4%反映他们所在的学校至少有一个班已经崩溃。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学,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高中存在着暴力、高辍学率和学生卖淫。

问题。

一个对1800名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35%的教师有辞职的念头,其中的大多数(57%)将学生问题作为放弃教师职业的首要原因。

在请病假的教师中,40%的人是因为“精神痛苦”,这个比例还在逐年上升。

日本文部科学省对7000名教师和600所公立小学的调查,日本全国三分之一的小学课堂处于失控状态。

日本全国教育政策研究所的报告:

被调查的6614名小学教师有32.4%反映他们所在的学校至少有一个班已经崩溃。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学,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高中存在着暴力、高辍学率和学生卖淫等问题。

一个对1800名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35%的教师有辞职的念头,其中的大多数(57%)将学生问题作为放弃教师职业的首要原因。

在请病假的教师中,40%的人是因为“精神痛苦”,这个比例还在逐年上升。

英国的学生行为危机:

中小学平均每天有6万多名学生逃学,每星期都会逃课的学生达到了3.8万人。

4岁的学生就有因踢打、辱骂、撕咬教师或乱扔桌椅被开除的,有的学校开除4-7岁学生已达10次。

学生的破坏性行为包括威胁、辱骂、将教师反锁在教室外、破坏学校公物、给汽车轮胎放气、偷钥匙、朝学校教职工扔鸡蛋、吐唾沫等。

英国教师管教学生的权力:

英国《2006教育与督学法(EducationandInspectionsAct2006)》:

从学生身上没收诸如手机、音乐播放器等不合适物品的法定权力。

在学校使用身体武力阻止学生打架的权力。

对在上学或放学路上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惩戒的法定权力。

不经家长许可对学生实施放学后或周末留校的处罚。

合理武力《2006教育与督学法》增强了教师及其他教职员工使用“合理武力,(reasonableforce)”防止学生实施犯罪行为,制造伤害、破坏或干扰的权力。

在特殊情况下,当伤害即将产生,学校的教师员工可以采取必要行动防止学生攻击他人或向他人投掷器物。

武器搜寻,如果学校怀疑有学生携带刀具,《2006降低暴力犯罪法》允许校长对学生进行群体搜寻。

校长还有权在学校大门使用金属探测器或探测棒对学生实施随机、非干扰性的武器搜寻。

这些权力将在2007年的5月开始生效。

每位校长都必须为学校制定有关惩戒的政策,并公之于众,每年至少1次提醒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注意相关规定。

学校自行制定的惩戒政策必须包括处理欺凌、种族骚扰和性骚扰的政策,以及对学生处以课后留校的政策。

这将是督学到校检查的内容之一,并应该做到:

促进学生的自律,培养学生对权威的应有尊重。

鼓励学生举止得当并尊重他人。

确保学生的行为标准是可接受的。

使学生的行为表现有章可循。

与家长的合作:

通过与家长签订养育协议的方式确保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问题采取措施,以防事态发展到将学生开除出校的地步。

法定要求家长必须在孩子被开除后的前5天负起责任,如果孩子被发现无正当理由出现在公共场所,家长将承担法律责任。

所有被开除学生从被开除之日的第6天起必须获得某种形式的教育,以前的规定是从第16天开始。

2009年英国学生行为管理报告:

确保学生在学校的良好行为,高水平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每所学校都要形成一套高质量教学的实施规则。

在学生行为问题比较严重的学校,应该有教职员工在学校走廊值班,及时发现上课时不在教室里的学生。

对在校一贯行为不端的学生,家长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逃课学生的家长,应该处以50-100英镑的罚款。

“惩戒沙皇”阿兰爵士的警告:

为捣乱学生准备的“禁闭屋”不能滥用,否则会给学校的士气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不良行为的恶化。

不要在儿童的卧室放置电视机,要预防学生受球星和明星的不良影响。

习惯于将学生赶出教室的教师,未能成功运用他们的学生行为管理政策。

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其根源在于他们学而不得,而不是某个不可更改的品德缺陷的结果。

儿童从观察他人学到好的行为举止,所有成年人都有责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

一所学校的成功案例,白金汉郡海克莱斯特社区学校:

为因行为问题被清除出教室的学生设立单独的房间——“包容屋”,让他们独自一人在里边学习和用餐。

对学生的着装也进行了严格要求,比如,如果衬衣没有扎进裤腰,会被处以放学后留校15分钟,负责捡垃圾的惩罚。

成立学生委员会,所有学生都要从事社区服务工作,比如到当地的小学去帮忙。

与校外机构和专业人士建立合作机制。

美国:

校园安全运动,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波拉克:

在校园枪击案这座冰山之下,是欺凌、隔离和相互冷漠、疏远的学校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孩子们没有感到恐惧,也会感到士气低落。

科伦拜恩惨案:

1999年4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杰佛逊郡科伦拜恩中学发生了校园枪击事件。

两名青少年学生——艾瑞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携带枪械和爆炸物进入校园,枪杀了12名学生和1名教师,造成其他24人受伤,两人接着自杀身亡。

这起事件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校园枪击事件之一。

这起惨案引发了美国社会对枪械政策的争论和对校园欺凌现象及学生亚文化的关注,并对美国中小学的校园安全政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美国校园枪手的特征:

特勤局的调查发现,71%的校园枪击手感到自己“被他人指控、欺凌、威胁、攻击或伤害”。

有的校园枪击手经受的校园欺凌和骚扰是“长期且严重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波拉克认为,枪击者需要获得帮助,但他们得到的却是日复一日的无视。

没有人理他们。

青春期的孩子,尽管他们声称自己喜欢一个人呆着,他们却真正希望能够跟理解、关心他们的成年人建起某种联系。

如果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冲突比较严重,或关系疏远,校园暴力发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科伦拜恩惨案的遗产,中小学校园安全运动。

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校园安全研究。

中小学纷纷锁紧门窗,安装摄像头和警报系统,所有教职员工和来访者戴上标明身份的胸牌或徽章。

38个州已经有了反欺凌的立法。

硬措施:

阿迪森初中:

教职员工不会让孩子们离开他们的视线。

32个摄像头全天候监视。

校规:

书包放在储物柜里,不准戴帽子,不准带iPod,男孩不准穿垮裤,女孩要检查裙子是否太短。

课间的时间:

90秒。

软措施:

在科伦拜恩惨案之后,一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关爱他人的教育项目陆续出现。

例如,大约40个州的2000多学校教师员工参加了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心理学教授谢恩·吉姆森主持的危机处理工作坊,这个项目是由全美学校心理学家协会发起的。

教职员工需要做的日常工作,其中很关键的一项是“检查与联系”,也就是说,对于某些孩子,每天至少要有一位成年人跟他谈话。

另一个措施叫做“积极行为支持”,训练教职员工增加学生的有益行为,增强他们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美国学校安全存在的五大问题:

对学校安全缺乏正确的理解。

学校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有没有摄像头,是否制定了紧急预案,还包括课堂管理、校园亚文化组织、教育目标、特殊教育、不良行为小群体以及有关性的问题,等等。

2.防患于未然不足。

很多学校和学区有对抗学生攻击性举动和犯罪行为的政策,但却未制定出帮助教职员工和管理者预测和预防这些问题发生的管理程序。

3.学校管理不到位。

学校的管理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类情况:

不良的时间管理。

时间是学习的成本。

学校对时间的态度,应该像工商企业对时间的态度一样。

没有基于数据的决策。

不是学校没有数据,而是学校缺乏收集数据的有效途径。

不愿抛弃传统思维。

“如果你总是重复以前的做法,那么你永远都只会得到你曾得到的。

在处理繁杂工作的过程中未能有效利用最新技术。

缺乏社区范围内的有效互动与沟通。

4.缺乏治理逃课与迟到的有效计划。

学区未能与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的社会服务机构合作,联合治理学生逃课和迟到的问题。

5.低效的突发事件管理。

很多学校有突发事件应急计划,但未能很好地训练其教职员工控制紧急局面。

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也缺乏训练。

有心理或情感问题的学生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会惊慌失措,教师员工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才能处理好他们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

2008年,维多利亚州公立学校有1.6万名学生被停课,550名学生被开除。

欺凌、身体暴力、对同学或教师的辱骂和骚扰、破坏公物、对信息技术的不恰当使用、滥用药物、偷盗、酗酒等,都可能被处以停课。

维多利亚州的停课政策:

从下学期(2009)开始,校长对不规矩学生处以停课的时间上限从连续10天缩减为连续5天。

一个学生一学年被停课的天数从最多20天缩减为最多15天。

校长开除学生必须经得州教育部的同意,开除学生的最终决定权在州教育部。

重点的转移:

学生的自我约束和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尊重。

重点转到了尊重——对自己以及对他人——公正、宽容、包容以及民主。

学校对于那些不守规矩的学生,采取的措施包括设定明确的边界,制定一以贯之的指导手册,恰当的处罚以及正面的鼓励。

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奖励。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投入。

用积极代替消极,圣米歇尔文法学校校长西蒙·吉普森:

“我们希望营造一个以尊重——对自己、他人、社区、环境以及最重要的,对学习的尊重——为基础的非常积极的文化氛围。

”“一个平和、安静的环境,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核心。

惩戒政策仅仅是其中一部分。

其要义是在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惩戒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与要求——努力引发学生的进取心,让他们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圣米歇尔文法学校有关于行为要求的规定,但没有专门的惩戒方面的规定。

“这是一个特意为之的重心调整,重点放在积极的方面,而非消极的方面,多谈权利与责任,少谈制裁与惩罚。

”维多利亚州公立中学校长协会主席布莱恩·伯格斯:

“停课也是校长能够动用的必要手段之一。

对校长而言,对学生处以停课实为最后的一招。

”“真正起作用的是教师带进课堂上的威信,如果教师能够跟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积极的关系,学生知道边界在哪里,在这样的边界之内,你就可以跟学生建起友好的、有建设性的、积极正面的专业关系。

传统师道的瓦解:

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核心范畴,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道德旨归的中国传统师道,是以儒家道统为灵魂的整个中国传统伦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小农社会的自然经济。

教育支撑体系——个人付费的小众化、精英化教育。

教育组织形式——私塾书院。

教育目标——“学而优则仕”科举。

教育管理模式——教师的自我管理。

这种师道,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张“皮”上的“毛”。

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关照学生成长需求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正向影响力。

素质教育的第三支力量:

教师专业意识的觉醒,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教育者:

全面关照学生的成长需求的教师。

对教师角色的再反思:

教学,不仅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还在于我们是什么。

(Teachingisnotjustwhatwedo;itiswhatweare.)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还是一个服务于儿童的使命。

因此,我们都要不断地诊断自己的表现,以便更好地为儿童服务,把他们养育好。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而不仅仅是做最好的教师。

这包括照顾好自己,扮演好我们的其他角色,照顾好生活中那些依赖于我们的人。

毕竟,我们教的不只是我们的所知,还有我们的所为。

教师首先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知识。

你不是在教学科,你是在教孩子。

带给孩子一生最大影响的,不是你教了什么,而是你是怎样一个人,以及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师生关系就是教育本身。

学校里最重要的教育就在师生关系中。

构建专业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专业化的第一步。

决定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北京某中学初一学生的观点):

交流与沟通。

教师是否幽默、宽容。

教师对待学生是否公平(以学生成绩为取向)。

彼此的印象和看法。

教师是否善于鼓励学生。

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否民主。

教师对学生负责任(最可怕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冷漠)。

彼此的理解。

课堂之外教师能够把学生当朋友。

教师主动走近同学,教师能不能换位思考,体谅学生的感受。

教师布置作业的多少。

教师尊重学生。

教师的严厉程度。

教师表扬和批评的方式。

学生课堂表现。

学生是否尊重老师。

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成绩。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北京某中学高一学生的观点:

师生之间多交流、多沟通。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温和而不是强硬。

教师的性格。

教师布置的作业量。

教师是否有耐心。

教师的态度。

教师与学生沟通时的方式方法。

教师与学生能否意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教师是否幽默。

教师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否具有人格魅力。

教师的授课方式。

师生是否互相尊重。

教师主动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教师是否遇到问题就请家长。

师德。

教师的教育方法。

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对于教师的第一印象。

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和看法。

高效课堂的深层意义:

课堂范式的转变,教-学关系的重建。

传道者、传递者,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扶助者。

我的一位大学历史教授曾在课堂上告诉我们,如果他有一台时间机器,他会回到20世纪30年代,找到一战后在法国画画的边缘画家阿道夫·希特勒。

他会买下希特勒的一些画,对这个年轻人说些好话。

教授解释说,如果有人善待这个年轻人,他就不会在成为纳粹德国元首后发动种种暴行。

愤怒的原则:

愤怒但不侮辱,课本怎么七零八落、散了一地?

我看了既失望又生气。

课本不应该散在地上,你们应该把课本收进抽屉里和你们这群笨蛋!

你们怎么把教室搞得乱七八糟,你们根本就没有责任感。

避免命令性语言:

A:

你在打岔,没有礼貌。

B:

我得把话说完。

A:

除了说话,你们难道没有别的事可做吗?

你们为什么不把作业记下来?

B:

我正在指定作业,你们应该记下来。

A:

别吵了!

坐下,你们全部坐下。

周末已经过了。

这里可不是酒馆舞厅。

B:

我要开始上课了。

A:

谁准许你说话的?

全班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

不要垄断大家的讨论,你的行为既无礼又欠公平。

B:

我想听一听多数同学的答案。

A:

不准吵闹!

B:

你们的声音让我感到心烦。

A:

拿出数学课本,翻到第60页。

B:

数学作业在第60页。

A:

把课本捡起来。

B:

你的课本掉到地上了。

A:

去关门。

B:

门怎么开着?

积极倾听:

学生:

等着让我妈妈看考试成绩吧。

她会气疯的。

老师:

你觉得她会很生气,嗯?

学生:

是的,她巴不得我带着全优回家。

老师:

听起来你压力很大?

学生:

嗯,是的。

让人觉得得B就是失败。

我妈妈根本就不明白这对我有多难。

老师:

原来你认为在这样难的科目上得B就不错了,可你妈妈觉得你能做得更好。

学生:

是啊,她脑子里想的是,只要我带个B回家,就说明我没有用功。

教师:

这可真难。

现在我才明白你为什么觉得妈妈不欣赏你所付出的努力了。

倾听是通往并抵达未知的他人,超越你自己和他人的围墙;倾听是理解的开始,倾听就是爱。

我们之所以必须倾听,是因为我们在自己的确信中常常犯错。

靠近真理的唯一方式,就是用完全的开放心态倾听,不带任何成见,没有任何预设。

——英国幽默讽刺作家托尼·亨德拉。

积极倾听的原则:

不要削减对方所传递的信息,要关照到对方所表达的感受,而不只是停留在事实层面。

尽可能准确地告诉对方你听到的对方的感受和态度。

尽量在不改变对方原意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词语复述对方的话。

不要以你自己的意见作为反馈,比如评价、同情、讲道理、分析、建议、命令或质疑。

积极聆听的好处:

表示出听者对说者的关心。

显示了说者的话已被听到且被理解了。

为说者提供了表达感受的机会。

显示了听者对说者的接纳。

能让说者的重点从表面转移到深层次的感受,有助于听者的领悟。

有助于说者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有助于营造一个温暖、坦诚的交流氛围。

师生冲突:

当教师遭遇学生的辱骂:

如果发生了学生辱骂教师的事情,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无礼行为并不是针对你的,他们的突然爆发,是由他们的生活中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引发的。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冷静,保持耐心。

很多孩子成长在一个靠吼叫、辱骂表达内心愤怒的环境里,他们把这样的行为方式带到了学校里。

如果是学生单纯的情绪失控,那显然不是针对教师的攻击。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首先应该对此进行区分,并作出不同的反应。

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他只是一个学生,他对你的评价和意见算不了什么,他的目的就是要激怒你,而不是跟你交流。

1.保持镇静,保持风度。

学生在课堂上骂老师已经扰乱了课堂,面对这个情境,教师首先需要保持冷静,不要作出负面的反应,尤其是不要卷入跟学生的争吵中。

要让学生看到你没有失控,并继续教学,等到下课后再进行处理。

2.下课后跟学生谈话。

3.跟学校的心理辅导员汇报。

4.跟学生家长联系。

5.向学校管理者汇报。

情绪智力(情商)的五大技能:

1.知晓自己的情绪,或自我意识。

随时意识到自己情绪变化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好的把握。

“在择偶或择业等个人决策上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更确信的把握。

”2.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的人会一直与痛苦相伴,而情绪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却能历经人生的起伏而活力不减。

3.自我激励。

有能力控制自己冲动的人能够将自己的精力导向自我目标的实现。

4.识别他人情感的能力(情感相通能力)。

对他人的感受有较好协调能力的人能与人友好相处。

5.对关系的处理能力(社会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会使我们获得并相互给予对方最大的满足感。

施予惩罚重要的是,找到有效的变通办法以取代惩罚。

因为惩罚无疑是对学生的挑衅,会造成他们难以管教。

学生会充满敌意和报复念头。

愤恨填膺的儿童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念书。

所以,管教时一定要避免任何会滋生仇恨的管教方式,应采纳能引发自尊的方法。

把情况搞清楚。

让惩罚在私下进行。

必要时推迟惩罚。

提供一个积极的选择在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给出明确的警告。

惩罚对事不对人,提供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保证您所采取的措施非对立且礼貌。

在实施任何一级水平的惩罚时,无论您多么想大发雷霆,都要坚持不懈地保持平静和礼貌。

不断审视自己的声音和身体语言的使用情况。

这样您的行为和态度就会让学生无懈可击,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语气要给学生造成您非常不情愿采取惩罚的感觉。

您要尽力做到在说出惩罚之类的话时,要让学生产生这样的感觉:

学生迫使您采取惩罚措施,令您非常难过,非常失望。

您的语气应该充满遗憾而不是仇恨。

体罚的十大后果:

会表现出更多的反社会行为。

对儿童长期的身体虐待通常是从体罚开始的。

童年时期挨过打的人长大后更容易变得情绪消沉且爱使用暴力。

童年时期挨过的打越多,长大后就越可能打自己的孩子、配偶和朋友。

体罚还增大了儿童对自己的父母进行报复性攻击的可能性,特别是当他们长大后。

体罚向儿童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即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可行选择体罚贬损人的尊严,让人产生无助感和羞辱感,使儿童丧失自我价值和自尊,并导致儿童变得冷漠或敌对。

体罚破坏了成人和儿童间的相互信任,并使儿童虐待的危险性增大;作为一个惩罚措施,体罚并不能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或过失行为。

经常被成人打的孩子更有可能说谎欺骗,在校不守规矩,欺凌弱小,对自己做错的事情较少怀有悔恨之心。

体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挨打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孩子。

体罚的替代措施:

给儿童设定与之年龄相符的,前后一致的严格限定。

教给孩子解决冲突和调停的方法,比如以积极的心态倾听,清晰地表达,对他人表示你的信任,并赢得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制定团队目标,学会谈判以及调解冲突等。

用与孩子年龄相符的方式跟孩子谈话、讲理。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有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

成人要以身作则,要友善,有耐心,富有同情心和合作精神。

家长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他们对儿童的行为影响巨大。

每日都为儿童提供运用理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并让他们思考其他的解决办法,以及各种办法的效果。

充分鼓励和表扬孩子。

像微笑、点头这样的非语言回应,以及“不错”、“对了”这样的口头反应,不仅会给孩子增添成功的动力,还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并识别破坏规则的后果。

这能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

让儿童的生活具有连续性、一致性和可预见性。

培养儿童的自主性,让儿童独立思考,自己监控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良知引导自己的言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设性惩戒”原则公认的人权标准要求取缔所有形式的体罚,随着对儿童发展与社会环境的认识的提高,取缔体罚和其他包括心理虐待在内的破坏性惩罚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和对儿童发展的认识,提供以下制定建设性惩戒措施的指导原则:

尊重孩子的尊严。

培养亲社会行为、自律能力与性格。

尽可能地让孩子积极参与。

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与生活质量。

尊重孩子的动机特征与生活观。

确保公正与改造性正义。

促进团结。

读懂孩子的故事,我后来终于意识到,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

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

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有趣,但却没有完成的故事。

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

真正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他们知道如何编辑错误,他们希望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真正优秀的教师知道,他们有能力让孩子快乐,也有能力让孩子悲伤,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信,也有能力让孩子无所适从,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也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抛弃。

当我们施与我们的关爱,足够关爱到读懂他们的故事,学生们就会感受到。

——2009美国年度教师托尼·马伦。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专业知识的获取,学科专业知识,儿童的知识。

教师写作论文、随笔、反思、教育叙事、博客,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