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1871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4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的第一组,有四篇课文,一个积累运用。

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其中两篇课文是精读课文,《燕子》描写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词两首》描写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和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情趣,略读课文两篇,或描写了阿里山云雾的精妙绝伦,变化万千的奇观,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或描写了青海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与赞美之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优美壮丽,受到美的熏陶。

2、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的,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3、指导学生注音积累词语。

四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燕子:

2课时

阿里山的云雾:

1课时

词两首2课时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课时

积累运用一:

4课时

六单元达标

项目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备注

目标

达成度

1燕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

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4、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

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

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

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

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

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

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

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

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一--四题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

(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

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

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是怎样形成的?

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

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

古人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

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

斜、掠过、唧)

  3、师:

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

  8、师:

"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

"小圆晕"是什么?

想过吗?

  师:

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

想过吗?

  师: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

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

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

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

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

(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的是什么?

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

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

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

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

(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基础训练》五--八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阿里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了解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时云雾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学生板书课题,并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学生自己板书并讲解课题的意思,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自豪感。

2、其他学生补充对课题的理解。

二、展示预习过程

(本篇课文是独立阅读课文,就是鼓励和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己学习这篇课文。

教师在课堂中也应作为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成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按固有的预习要求汇报。

(1)预习过程中,文章中的哪些词、句、段激起你读的欲望?

(2)预习过程中,文章中的哪些地方激起你查询资料的欲望?

(3)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值得你鉴赏?

(4)预习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的帮助?

2、汇报。

(1)汇报读的情况。

教师在此处应该适当的点拨与指导。

例如第二自然段中的“有些”,4个有些所引出的句子的感情处理就不一样;读后还可以询问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学生会针对一些词句做出一定的解释,解决了字词。

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运用读的各种形式,如大声读,默读,齐读等,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来,从而进行有效地积累。

(2)汇报查询的资料。

读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查询到的资料给予充分的时间。

例如有的就查到了阿里山的森林、日出、樱花等奇观的资料,就应该尽情地展示,有的查到了一些课文中的词语解释,还有的针对课文中的内容查找的资料,例如“蓬莱仙岛”。

汇报资料的过程就是学生扩展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格外的重视。

(3)汇报课文的可借鉴之处。

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是让学生有意识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生能感悟到什么,感悟多少都可以。

可以从文章的用词、修辞、开篇、顺序、语言风格、中心等各个方面谈。

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以体会云雾的特点。

(4)谈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

这是答疑的过程。

教师要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做出回答,就让学生答;实在回答不出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商讨。

要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质疑能力。

四、教师总结

站在肯定的角度,对学生的自学给予鼓励。

可以做一些精彩发言的回顾。

(主要是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成就感,激起自学的愿望,不会被自学吓倒。

教师生动、肯定、赞美的语言会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自学,乐于展示。

五、课堂练习

六、实践活动

根据自己或同学们搜集的台湾的资料,自由结组,办一张报纸,以《宝岛台湾》为题,了解台湾的历史,风土人情。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词两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词两首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忆江南》3、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

今陕西渭南县人,幼年时因战乱避难江南,比较接近劳动人民,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

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语言平易通俗。

4、讨论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结合本课的学习查阅资料解决。

  二、正音正字,朗读诗歌

  1、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

谙an

  1、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朗读。

同桌同学互读互帮。

自由结合齐读。

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词句的意思。

1、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

《忆江南》旧曾谙:

过去曾经熟悉。

谙:

熟悉。

江花:

江边的花。

绿如蓝:

碧绿如蓝草。

蓝:

一种可以从叶子里提取青蓝色染料的草。

2、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

诗句大意:

江南好!

我所熟悉的风景是多么美好。

朝阳和江边的鲜花火一样相互映照。

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净碧如蓝草。

怎不令人心醉?

又怎能使人忘怀?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

    1、《忆江南》这首词哪些地方是根据江南的特点来写?

写出了一幅什么景象?

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

好不好?

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用江上的朝日和江边的鲜花作衬托,形象鲜明,写江花用红胜火不仅有色彩,而且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渔歌子》,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2、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词两首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渔歌子》3、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张志和(730--846)唐代诗人,今浙江金华人。

曾在朝廷做过官,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常在太湖附近流浪。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的闲居生活。

  二、正音正字,朗读诗歌

1、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

西塞sai鳜鱼gui箬笠ruoli蓑衣suo

2、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朗读。

同桌同学互读互帮。

自由结合齐读。

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词句的意思。

  1、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

鳜鱼:

又叫桂鱼,肉味鲜美。

不须归:

不必回去

  2、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

诗句大意: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

桃花红,流水碧绿,鳜鱼正肥美。

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

斜风细雨迎面吹来,钓鱼的人不想回家。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

1、《渔歌子》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原因。

讨论总结:

词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

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3、词中描写的是作者过着隐居闲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无比的春光。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语:

我国地域辽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

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北部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青海湖。

齐读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找出文中与题目照应的句子。

理解"梦幻"。

(因为青海湖美,作者欣赏过后,有如在梦境中的感受。

2、默读交流,文中分几个方面表现青海湖的美。

3、师生交流板书:

湖水清,环境美,鸟多。

4、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段落,写出段意。

  三、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读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2、师生互相交流解答问题。

  四、小结。

师:

我们了解到作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青海湖的美。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青海湖是祖国大地上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个咸水湖。

它四面环山,景色奇特。

这节课我们去领略青海湖的风光。

  二、学习全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组织小组学习,要求找到有关句子。

读读想想,从那些描写中读到了美?

为什么?

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3、朗读体味,想象描画。

(1)学生再次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青海湖美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看谁读得最美。

B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读给全班听,师生评议。

(2)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描绘一张青海湖的风景画,要求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

A学生自己作画。

B展示作品,并配以解说词。

(3)欣赏青海湖风光录象。

  三、总结升华,迁移增效。

   1、假如你正面对青海湖,你会对它说什么?

   2、作者写青海湖美,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积累运用一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读对:

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

问题

  哪些是写景物的词,哪些是写心理感受的词。

  描写景物的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景物。

联系实际,如在哪篇课外读物或收看天气预报,看电视节目,看风景区介绍等理解词义和用法。

3、学生讨论后读熟,读懂意思。

4、背一背:

个人背,小组互背(次序可变动,背对背全即可。

二、阅读:

中华龙

1、思考:

  为什么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你是怎么读懂的?

2、自由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点拨、指导归纳。

  因为这块奇石上有龙的形象,而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阅读方法:

围绕文章题目,分析出内容要点,概括总结。

三、巩固练习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词语、故事、诗歌。

四、作业

  默写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读读写例话“口语交际”,读懂要求交流的内容和注意的问题:

  ⑴自由读,用序号标出各项。

  ⑵指名回答。

  内容:

观察到春天的景物;对春天的感受。

  注意:

说出春天景物的特点;说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总之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别的文章中搬来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⑶小组交流,人人发言,共同评议。

  ⑷全班交流评议。

⑸引导启发学生参考。

(联系学过的课文《燕子》)

第三课时

二、习作

  要求:

通过口语交际,同学们交流了对春天的感受。

大家对春天的景物又有了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请把这些发现、体会写下来。

要表达真情实感,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口语交际为学生习作作了充分准备。

学生感到好写,有内容可写。

动笔前,提示学生注意下列三点: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要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指导写作

1、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2、体会景物的变化。

3、通过直抒胸义及语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第四课时

讲评习作

1、简要地说一说总体的情况。

2、出示范文赏析,评论好的地方。

3、将自己的作文和范文比较,找弱点修改。

4、学生互阅、互评习作。

第二单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一则读写例话,一个积累运用。

其中两篇精读课文借物喻人,赞美了现身西部的建设者,说明了人要经过磨练和卡考验才能成才的道理;略读课文通过我和一位14岁的独自游历欧洲的德国小姑娘的交谈,表达了我对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意识及能力的见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从中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五单元教学时间

白杨:

2课时

桃花心木:

2课时

乌塔:

1课时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1课时

积累运用二:

4课时

六单元达标

项目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备注

目标

达成度

 

 

5、白杨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

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审题。

   1、揭题读题。

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

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

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

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第2、3自然段:

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

"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例:

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

      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

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

(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

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

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

(3)从字面上看。

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完成课后习题2。

4、朗读指导。

  四、学习第三段。

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

把它们划出来。

并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

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