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详解与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788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午流注详解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子午流注详解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子午流注详解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子午流注详解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子午流注详解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子午流注详解与研究.docx

《子午流注详解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午流注详解与研究.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子午流注详解与研究.docx

子午流注详解与研究

一,子午流注的意义

子午流注是五行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经穴开阖的一种针法.为什麼叫子午流注呢因为子时一刻一阳生,午时一刻一阴生,从子到午阳升阴降,从午到子阴升阳降,一升一降构成了人体气血循环交流.再说「子」在地支属阳,阳在人体属「气」;「午」在地支属阴,阴在人体属「血」.阳日气先行,血后随;阴日血先行,气后随.气注於腑,血归於脏.气血交互流注,谁先谁后是以阴阳来分的,也就是以阳日,阴日以及从子到午从午到子的时间来分的,所以用此「子午」二字.「流」就是去,「注」就是灌注.经脉的气血一直流去,如环无端,生生不息,但因为五行生旺的关系,就会在某经穴特别旺盛,试看我们在针灸临床上,对於同一病人同一经穴,上下午时间不同,入针后得气松紧就有不同,就可证明气血在一日中是有盛衰不同的.

二,何谓「开穴」

有人以为开穴的原因是因为营气和卫气恰在同一点上相遇,这一点上的穴就开了,这是大谬.要知道营卫之气在人体各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内经说:

「营卫之气一日夜分别运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复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这样一算,岂不是每天营卫之气都有碰头的机会了麼再仔细一算它们碰头的机会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时,五十除於二十四得二,那就是营卫之气在同一点相遇有两次,如此说来,不是每天同一经穴要有两次开穴,而且天天都一样麼这种理论如何站得住脚其实他是把「开」字误解做「开放」的意思,以为经穴开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这种理论.

其实「开」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经气在这时居於该穴,和该穴有关的身体各部病邪,都可藉针灸补泻的作用宣通气血(人身的疾病,归纳起来都是由气血偏胜偏衰和积滞不通所致.)所以开穴时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内经中有守时待气之说,就是这个理论的根据.)

人体脏腑经脉,六十六个经穴(五行穴)都配合阴阳五行,「时」「日」天干也配合阴阳五行.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是相应的,所以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时候,而五行又有生尅的关系,相生,同气才能相应而合;相尅,异气就不能相应而合.所以十二「经的天干」逢到「日的天干」相同时,同气相应,这条经上的穴,只要「穴的五行」和「时的五行」相应,经气旺盛,这穴就「开」了.

但是为什麼用天干而不用地支呢因为天之气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针灸治病完全是根据气化原理来的,所以前贤探究出经气与天气相应的道理,而发明了「子午流注」针法.

三,天干阴阳与十二经脉的配合

天干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己辛癸属阴.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其相合的道理,因为限於时间篇幅,只好从略,但决不是时下针灸书籍中所说的:

「甲畏庚尅,故将乙妹嫁与庚金,而乙和庚所以就相合了」.如要详细知道请参阅拙著「针灸秘要」),甲配胆经,乙配肝经,丙配小肠经,丁配心经,戊配胃经,己配脾经,庚配大肠经,辛配肺经,壬配膀胱经,癸配肾经.另外心包络经寄配在肾经癸水,三焦经寄配在膀胱经壬水.归纳一下:

甲木(阳)―胆经(阳).

乙木(阴)―肝经(阴).

丙火(阳)―小肠经(阳).

丁火(阴)―心经(阴).

戊土(阳)―胃经(阳).

己土(阴)―脾经(阴).

庚金(阳)―大肠经(阳).

辛金(阴)―肺经(阴).

壬水(阳)―膀胱经(阳).

癸水(阴)―肾经(阴).

寄配壬水(阳)―三焦经(阳).

寄配癸水(阴)―心包经(阴).

四,子午流注推算法

(一)歌诀

甲日戊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木,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是的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庚戊大肠曲池真,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包络大陵原穴过,乙丑商邱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二)开穴表

甲日(胆经)(属阳木)甲己合(胆合脾)

本经开穴

合穴

生我之母穴(阳)

生我之母穴(阴)

我生之子穴(阳)

我生之子

穴(阴)

返本还元穴

甲子

乙丑

肝荥

行间

大肠荥

二间

膀胱荥

通谷

肾荥

然谷

小肠荥

前谷

心荥

少府

丙寅

丁卯

心俞

神门

膀胱俞

束骨

胆俞

临泣

肝俞

太冲

胃俞

陷谷

脾俞

太白

肾俞原穴太溪

心包络俞原穴大陵

戊辰

己巳

脾(经)

商邱

胆(经)

阳辅

小肠经)

阳谷

心(经)

灵道

大肠(经)

阳溪

肺(经)

经渠

庚午

辛未

肺合

尺泽

小肠合

小海

胃合

足三里

脾谷

阴陵泉

膀胱合

委中

肾合

阴谷

壬申

癸酉

心包络井

中冲

甲戌

胆井

窍阴

脾井

隐白

膀胱井

至阴

肾井

涌泉

小肠井

少泽

心井

少冲

乙亥

乙日(肝经)(属阴木)乙庚合(肝合大肠)

本经开穴

合穴

生我之母穴(阳)

生我之母穴(阴)

我生之子穴(阳)

我生之子

穴(阴)

返本还元穴

丙子

小肠荥

前谷

肺荥

鱼际

胆荥

侠溪

肝荥

行间

胃荥

内庭

脾荥

大都

丁丑

戊寅

胃俞

陷谷

肾俞

太溪

小肠俞

后溪

心俞

神门

大肠俞

三间

肺俞

太渊

胆原邱墟

己卯

庚辰

大肠经

阳溪

肝经

中封

胃经

解溪

脾经

商邱

膀胱经

昆仑

肾经

复溜

辛巳

壬午

膀胱合

委中

心合

少海

大肠合

曲池

肺合

尺泽

胆合

阳陵泉

肝合

曲泉

癸未

甲申

三焦荥

液门

乙酉

肝井

大敦

大肠井

商阳

膀胱井

至阴

肾井

涌泉

小肠井

少泽

心井

少冲

丙戌

丁亥

心荥

少府

膀胱荥

通谷

胆荥

侠溪

肝荥

行间

胃荥

内庭

脾荥

大都

丙日(小肠经)(属阳火)丙辛合(小肠合肺)

本经开穴

合穴

生我之母穴(阳)

生我之母穴(阴)

我生之子穴(阳)

我生之子

穴(阴)

返本还元穴

戊子

己丑

脾俞

太白

胆俞

临泣

小肠俞

后溪

心俞

神门

大肠俞

三间

肺俞

太渊

肝俞(原穴)

太冲

庚寅

辛卯

肺经

经渠

小肠经

阳谷

胃经

解溪

脾经

商邱

膀胱经

昆仑

肾经

复溜

壬辰

癸巳

肾合

阴谷

胃合

三里

大肠合

曲池

肺合

尺泽

胆合

阳陵泉

肝合

曲泉

甲午

乙未

心包荥

劳宫

丙申

小肠井

少泽

肺井

少商

胆井

窍阴

肝井

大敦

胃井

厉兑

脾井

隐白

丁酉

戊戌

胃荥

内庭

肾荥

然谷

小肠荥

前谷

心荥

少府

大肠荥

二间

肺荥

鱼际

己亥

丁日(心经)(属阴火)丁壬合(心合膀胱)

本经开穴

合穴

生我之母穴(阳)

生我之母穴(阴)

我生之子穴(阳)

我生之子

穴(阴)

返本还元穴

庚子

大肠俞

三间

肝俞

太冲

胃俞

陷谷

脾俞

太白

膀胱俞

束骨

肾俞

太溪

小肠原

腕骨

辛丑

壬寅

膀胱经

昆仑

心经

灵道

大肠道

阳溪

肺经

经渠

胆经

阳辅

肝经

中封

癸卯

甲辰

胆合

阳陵泉

脾合

阴陵泉

膀胱合

委中

肾合

阴谷

小肠合

小海

心合

少海

乙巳

丙午

三焦俞

中渚

丁未

心井

少冲

膀胱井

至阴

胆井

足窍阴

肝井

大敦

胃井

厉兑

脾井

隐白

戊申

己酉

脾荥

大都

胆荥

侠溪

小肠荥

前谷

心荥

少府

大肠荥

二间

肺荥

鱼际

庚戌

辛亥

肺俞

太渊

小肠俞

后溪

胃俞

陷谷

脾俞

太白

膀胱俞

束骨

肾俞

太溪

心俞(原穴)

神门

戊日(胃经)(属阳土)戊癸合(胃合肾)

本经开穴

合穴

生我之母穴(阳)

生我之母穴(阴)

我生之子穴(阳)

我生之子

穴(阴)

返本还元穴

壬子

癸丑

肾经

复溜

胃经

解溪

大肠经

阳溪

肺经

经渠

胆经

阳辅

肝经

中封

甲寅

乙卯

肝合

曲泉

大肠合

曲池

膀胱合

委中

肾合

阴谷

小肠谷

小海

心合

少海

丙辰

丁巳

心包俞

大陵

戊午

胃井

厉兑

肾井

涌泉

小肠井

少泽

心井

少冲

大肠井

商阳

肺井

少商

己未

庚申

大肠荥

二间

肝荥

行间

胃荥

内庭

脾荥

大都

膀胱荥

通谷

肾荥

然谷

辛酉

壬戌

膀胱俞

束骨

心俞

神门

大肠俞

三间

肺俞

太渊

胆俞

临泣

肝俞

太冲

胃原

冲阳

癸亥

己日(脾经)(属阴土)己甲合(脾合胆)

本经开穴

合穴

生我之母穴(阳)

生我之母穴(阴)

我生之子穴(阳)

我生之子

穴(阴)

返本还元穴

甲子

胆经

阳辅

脾经

商邱

膀胱经

昆仑

肾经

复溜

小肠经

阳谷

心经

灵道

乙丑

丙寅

小肠合

小海

肺合

尺泽

胆合

阳陵泉

肝合

曲泉

胃合

足三里

脾合

阴陵泉

丁卯

戊辰

三焦经

支沟

己巳

脾井

隐白

胆井

窍阴

小肠井

少泽

心井

少冲

大肠井

商阳

肺井

少商

庚午

辛未

肺荥

鱼际

小肠荥

前谷

胃荥

内庭

脾荥

大都

膀胱荥

通谷

肾荥

然谷

壬申

癸酉

肾俞

太溪

胃俞

陷谷

大肠俞

三间

肺俞

太渊

胆俞

临泣

肝俞

太冲

脾俞(原穴)

太白

甲戌

乙亥

肝经

中封

大肠经

阳溪

膀胱经

昆仑

肾经

复溜

小肠经

阳谷

心经

灵道

庚日(大肠经)(属阳金)庚乙合(大肠合肝)

本经开穴

合穴

生我之母穴(阳)

生我之母穴(阴)

我生之子穴(阳)

我生之子

穴(阴)

返本还元穴

丙子

丁丑

心合

少海

膀胱合

委中

胆合

阳陵泉

肝合

曲泉

胃合

足三里

脾合

阴陵泉

戊寅

己卯

心包经

间使

庚辰

大肠井

商阳

肝井

大敦

胃井

厉兑

脾井

隐白

膀胱井

至阴

肾井

涌泉

辛巳

壬午

膀胱荥

通谷

心荥

少府

大肠荥

二间

肺荥

鱼际

胆荥

侠溪

肝荥

行间

癸未

甲申

胆俞

临泣

脾俞

太白

膀胱俞

束骨

肾俞

太溪

小肠俞

后溪

心俞

神门

大肠原

合谷

乙酉

丙戌

小肠经

阳谷

肺经

经渠

胆经

阳辅

肝经

中封

胃经

解溪

脾经

商邱

丁亥

辛日(肺经)(属阴金)辛丙合(肺合小肠)

本经开穴

合穴

生我之母穴(阳)

生我之母穴(阴)

我生之子穴(阳)

我生之子

穴(阴)

返本还元穴

戊子

胃合

足三里

肾合

阴谷

小肠合

小海

心合

少海

大肠合

曲池

肺合

尺泽

己丑

庚寅

三焦合

天井

辛卯

肺井

少商

小肠井

少泽

胃井

厉兑

脾井

隐白

膀胱井

至阴

肾井

涌泉

壬辰

癸巳

肾荥

然谷

胃荥

内庭

大肠荥

二间

肺荥

鱼际

胆荥

临泣

肝荥

行间

甲午

乙未

肝俞

太冲

大肠俞

三间

膀胱俞

束骨

肾俞

太溪

小肠俞

后溪

心俞

神门

肺俞(原穴)

太渊

丙申

丁酉

心经

灵道

膀胱经

昆仑

胆经

阳辅

肝经

中封

胃经

解溪

脾经

商邱

戊戌

己亥

脾合

阴陵泉

胆合

阳陵泉

小肠合

小海

心合

少海

大肠合

曲池

肺合

尺泽

壬日(膀胱经)(属阳水)壬丁合(膀胱合心)

本经开穴

合穴

生我之母穴(阳)

生我之母穴(阴)

我生之子穴(阳)

我生之子

穴(阴)

返本还元穴

庚子

辛丑

心包合

曲泽

壬寅

膀胱井

至阴

心井

少冲

大肠井

商阳

肺井

少商

胆井

窍阴

肝井

大敦

癸卯

甲辰

胆荥

侠溪

脾荥

大都

膀胱泉

通谷

肾荥

然谷

小肠荥

前谷

心荥

少府

乙巳

丙午

小肠俞

后溪

肺俞

太渊

胆俞

临泣

肝俞

太冲

胃俞

陷谷

脾俞

太白

膀光原京骨

三焦原阳池

丁未

戊申

胃经

解溪

肾经

复溜

小肠经

阳谷

心经

灵道

大肠经

阳溪

肺经

经渠

己酉

庚戌

大肠合

曲池

肝合

曲泉

胃合

足三里

脾合

阴陵泉

膀胱合

委中

肾合

阴谷

辛亥

本经开穴

合穴

生我之母穴(阳)

生我之母穴(阴)

我生之子穴(阳)

我生之子

穴(阴)

返本还元穴

壬子

三焦井

关冲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肾井

涌泉

胃井

厉兑

大肠井

商阳

肺井

少商

胆井

窍阴

肝井

大敦

表上所列各穴,横看只有第一行本经开穴以及最后一行返本还原穴才是真正的开穴,其他只是相生穴,是客穴,用来作补泻施行以及单独选穴之用.

五,子午流注的说明

在子午流注中,甲属木为胆,甲日甲戌时开胆经井穴窍阴穴,到乙亥时因为乙死於亥,甲乙阴阳不同,所以不能开乙木肝经的穴,也不能开甲木胆经的穴.乙亥下面是丙子时,丙是阳干,甲也是阳干,甲木生丙火是相生,阳日逢阳时又是相生,所以可以开穴.丙是小肠,井穴已开通,下面是荥穴,所以开小肠经荥穴前谷穴.丙子时下面是丁丑时,又是阴阳不同,所以胆经,小肠经,心经的穴都不开,(因为阳日主气,阴日主血,阴阳不同,气血不同,所以阳日不开阴经穴,阴日不开阳经穴.)以下同理类推.到壬午时开壬水膀胱经的合穴委中后,又逢甲,为甲申时,这时井,荥,俞,经,合,各穴都开过了气就归纳於三焦,三焦是阳经,荥穴属水,水生木,壬水(指寄配的三焦经)生甲木,所以就开三焦经的荥水液门穴,正好一气相生.但为何开荥水穴,而不开三焦经的俞木穴和胆经甲木同样是木不是更好吗须知相生可以转输,相同只是相并,不能转输就不灵活了.又三焦经寄於壬水,故可开三焦经的穴.

甲日戊寅时气过胆经原穴邱墟,为何在寅时过呢须知六阳经的原穴都在俞穴之后,而且甲木本在於寅(地支寅属木),谓之专禄,所以要在寅时过原穴.

丙日庚子时过小肠经原穴腕骨,丙属火,子为水;水火是同根(其理甚深,时间及篇幅关系,在此不赘,可阅拙著针灸秘要即知.)所以庚子时过小肠经原穴,同理壬日丙午时过膀胱经的原穴京骨穴,而且同时过三焦经的原穴阳池,因为壬日最后壬子时气纳三焦开其井穴关冲,壬丙为水火,子午亦为水火,水火相交,子午流注.

六阴日乙日己丑时过肝经原穴太冲穴,丑为土,太冲本是俞土穴,所以过肝原太冲.丁日辛亥时过心经原穴神门穴,丁是火,亥是水,水火既济,所以过心经原穴神门.己日癸酉时过脾原太白穴,脾经己土生於酉,所以过脾原太白.辛日乙未时过肺原太渊,未为土,土生金,所以过肺原太渊.癸日丁卯时过肾原太溪穴,癸水生於卯,所以过肾原太溪,而且同时过心包络原穴大陵穴,因为癸日最后癸酉时血归心包络开井穴中冲,癸丁水火卯酉相交.前说的壬丙水火子午相交,子午为阳,气之流注,卯酉为阴,血之流注,子午卯酉气血流注,顺行不逆,这是天人合一的大道理.

所谓原穴,乃三焦原气腠理会通之处,而返本是返该日属经之本,还元是还各该经原穴三焦之原气.六阳经都有原穴,六阴经无原穴,而以俞穴兼代原穴.

子午流注中甲日再逢甲时有两次,一是甲子时,一是甲戌时,为何不在甲子时开胆经井穴,子水生甲木不是很对麼因为甲己合而化土,戌为土,所以在甲戌时开,就因为甲己合而化土,所以甲日甲戌时可刺脾井隐白穴,若在甲子时开,甲己之土尅子水,并且脾经井穴就不能刺,五门十变就不成了.癸日癸时也有两次,一是癸丑,一是癸亥,为何肾井不开於癸丑时而开於癸亥时呢因为亥是水癸也是水,井是木,水可生木,若是癸丑时,肾属水,丑属土,土可尅水,井属木,木又尅土,所以肾经井穴不能在癸丑时开.

子午流注中,六阳日最后气纳三焦,所开三焦经的穴,其所属五行必能生该日的天干.如甲申时开三焦荥水穴液门,甲为木,三焦荥水生甲木,子母相生.六阴日最后血归包络,所开包络经穴所属的五行,必为该日天干所属五行所生.如乙日最后乙末时开心包络经荥火穴,乙为木,乙木生荥火,也是子母相生.阳为子,三焦生日干;阴为母,日干生心包络,正好完成一个气血交流的循环.

子午流注中,阳逢阳,阴逢阴,同气或相生或相合,所以开穴.阳逢阴,阴逢阳,异气或相尅或不合,所以阖穴.如果阳日或阴日所开之穴时间已过,那就可以用该日所主各经脉的五行合化的经脉上的穴,如甲日甲戌时已过就可用甲己合土的己土脾经的井木穴,(己日也如此)其他各时如丙子时已过,丙辛合水,可刺辛金肺经的荥火穴.(其他各日各时依此类推.)又因为五行有相生,所以甲戌时可刺膀胱经井穴,壬水生甲木;又可刺肾(属癸水)井(属木),肾水生甲木;又可刺小肠井甲木生丙火;也可刺心经井穴,甲木生丁火.其中该时(第一次)所开为井穴,那麼无论天干的合化或相生,都要用井穴,其他荥俞经合也是如此.

子午流注中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都是隔一个时辰(两小时)开一个穴(返本还元之穴及三焦包络所寄之穴例外),阳日流注到阴日的阳时,仍开该日阳经的穴,(阴日流注到阳日的阴时也如此).

一日有十二时,十日一百二十时,一日开六穴计六时,间隔五时,共十一时,十日(天干十个)只有一百一十时;始於癸日亥时(天一生水,癸为天一之阴水,亥为天一之阳水.)终於癸日子时(子中有癸水,亥中有壬水.)终始循环,周流不息.其中就缺癸日十时辰(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等十时辰.)这是子午流注中天然的缺陷.癸为阴日应开阴穴,其中癸丑,乙卯,丁巳三时已在戊日开过,若在癸日再开,那就是一个流注中重复开两次了,其他各经只开一次,而肾经,肝经,心包络经却开两次,就没有道理了,而且己未,辛酉两时从不开穴,就出现了这种缺陷,也许上天造人不要造一个完全的人,好让他努力自己去做完全人吧!

六阳经有原穴,只开一次,六阴经无原穴,以俞穴兼代原穴,所以开两次,一次是开俞穴,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