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1734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人买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郑人买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郑人买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郑人买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郑人买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人买履》.docx

《《郑人买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人买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人买履》.docx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

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

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

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

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

紧密。

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学会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基本技能: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思想教育:

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

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背诵古诗、词、文言文。

进行南北对抗赛,讲解规则。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两篇文言文,同学们还记得是什幺吗?

 (《学弈》《两小儿辨日》)

 学了这两篇文言文,你们有什幺收获?

 小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不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让人能

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

 2、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一)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

的标出来。

 板书:

读准

 2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

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幺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宁nìng度duó度dù)

 再指名读

 提示:

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

你知道是什幺吗?

(度duó——量

长短;度dù——尺码)为什幺?

(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过渡:

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

仔细地读课文。

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幺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

故事?

 板书:

读懂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1)结合注释;

 2)运用所学;

 3)反复朗读;

 4)联系全文;

 ……

 2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

后小组交流解决。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

他站起来发言时同学们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

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何不试之以足?

(为什幺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等到

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

履。

(他拿起鞋子,才说:

“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

底样。

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

 (4)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

“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争议解决了后)

 4刚才通过读你解决了字同、音不同的问题了吗?

 小结:

看来深入得读就能解决问题!

 5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

一不一样?

(1)不一样。

谈出来

(2)一样。

再请同学讲一讲。

 6读书明理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幺没有买到?

你们还想说些什

幺?

 (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

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

 引发学生思考看法学生再讨论

 小结:

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

看来文言文,用字

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