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1616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语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语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成语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成语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故事.docx

《成语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故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故事.docx

成语故事

kǒngróngrànglí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

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比自己大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

父亲奇怪地问他:

"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

'孔融从容答道:

"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

"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

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筐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

"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

"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

"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释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huángxiāngwēnxí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

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

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释义】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黄香可以做到孝敬父母,希望大家都向黄香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wòbīngqiúlǐ

卧冰求鲤

传说晋时王祥,小时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继母患病,很想吃鲤鱼,适值天寒地冻,河里结冰无法捕鱼。

王祥不计前嫌,于是心生一计,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人们都说孝感天地,必得天佑。

【释义】

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

指忍苦孝亲。

王祥雕塑

主人公简介:

王祥(184-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人,西晋大臣。

王祥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寿终八十四岁,其孝名为历代所传唱。

gāndǎnxiāngzhào

肝胆相照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蒯通的人,他足智多谋,很善于分析形势,为人出谋划策。

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楚汉相争之际,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处于相持阶段,一时之间难分胜负。

刘邦的部下中,韩信势力非常强大,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想说服韩信建立第三种势力,与项羽、刘邦鼎足而立。

于是,他化装成看相的去见韩信,他对韩信说:

“小人不才,对于占卜之事略知一二。

给人看相,我一看他的骨相,就知道他的贵贱;二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的喜忧;三看他的性格是否果断,就知道他能否成就大业。

用这三方面来推断一个人的前途几乎可以说万无一失。

韩信听了,说:

“好啊!

那你给我看看,怎么样?

蒯通说:

“看您的面部,做官再高也不过封侯,而且很危险。

看您的背部,富贵自不用说。

蒯通看韩信已经动了心,便接着说:

“如今楚汉相争,百姓死伤无数。

两方相持不下,他们的胜败,便决定于您。

您帮助项羽,项羽就胜;您帮助刘邦,刘邦就胜。

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拿出自己的肝胆,为您出主意,只是怕您不肯采用。

我建议您,依靠自己的势力建立第三种力量,和他们三足鼎立。

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您必须当机立断,不能再犹豫不决了。

您去帮助项羽,刘邦一定

饶不了您;您去帮助刘邦,刘邦怕您夺他的天下,也很危险。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

‘上天给你的福分你不要,反而要犯错误;机会到来你不动手,反而会有灾祸降临。

’请您认真地想想。

蒯通已经将整个形势分析得很透彻了,但韩信认为刘邦对他很好,一方面不忍心背叛刘邦,另一方面也不相信刘邦会对他下毒手。

他最终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

后来,他被刘邦猜疑,还被吕后杀死了。

【释义】

肝胆:

指内心深处,比喻真诚的心。

相照:

相互能照见。

照:

知晓。

比喻以赤诚之心对待人。

亦比喻以真心相见。

 

 

lǐ shàng wǎng lái

礼尚往来

春秋时期,孔子在家收弟子开坛讲学,引起了鲁定公的重视,经常到宫中讲学。

季府的总管阳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借故不见他。

一次特地给孔子留下一只烤乳猪,知道孔子最讲究礼尚往来的,终于得到孔子的回访。

【释义】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

"礼者,不可不学也。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

礼节。

尚:

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也就是说朋友之间应该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guǎnbàozhījiāo

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

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

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

“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

”鲍叔牙却对仆人说:

“不可以这么说!

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每次撤退时,他却跑在最前面。

大家就骂管仲说:

“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

“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管仲听到之后说:

“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ǔ)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腰带,小白没死。

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管鲍之交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

“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

”小白一听:

“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

”鲍叔牙却说:

“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

”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

管仲说:

"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

我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

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

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

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

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

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牙能了解人。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释义】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chéngménlìxuě 

程门立雪

  进士杨时,为了继续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而然地放弃了高官厚禄,独自一人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投在程颢门下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只有四十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有一天,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当时正遇上了程老先生闭目养神。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大雪。

他们俩人为了不打扰先生休息,便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候,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这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和游酢仍然站在门外等候,大吃一惊,问道:

"你俩还在这里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种精神让程颐很受感动,于是,便收他俩为入室弟子,悉心传授,杨时和游酢果然不负所望,后来,各自成为一代理学大师。

  此典被后人称作"程门立雪"。

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释义】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yǐnshuǐsīyuán

饮水思源

庾信是南北朝人时南朝人。

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朝的西魏。

在他出使期间,梁朝被西魏灭亡,庾信也被扣留在长安(西魏都城),这一年庾信42岁。

虽然北朝封他做大将军,但是庾信却很想回去,南朝也几次向北朝讨要庾信,但都没有成功。

在北朝的28年中,庾信常常思念故国和家乡,他在《征调曲》中写道: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吃果子的时候要想一想结果的果树,喝水的时候要想一想流水的源头)。

【释义】

出自庾信《徵调曲》: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饮水思源"这个成语。

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

比喻不忘本。

 

xǐěrgōngtīng

洗耳恭听

  传说上古时代有个十分英明的帝王叫尧。

他为人非常正直,处处为人民着想,而且特别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对有才的人尤其重视。

  有一次,尧帝听说有个叫许由的世外高人品行高尚,就很想把自己的帝位让给他,以便他治理天下。

  于是,尧帝就派人去邀请许由出来治理天下。

使者来到许由隐居的地方,见了许由之后,告诉了许由尧帝想把帝位传给他的事,希望他认真考虑。

  许由听后,毫不犹豫地说:

“我看不上当什么帝王,你回去吧!

  使者没办法,只好走了。

尧听说这件事后,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

“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

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溪水边去,掬水洗耳。

因为许由认为自己可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所以用洗耳朵来表示自己不愿听

  许由的好朋友巢父也和许由隐居在同一个地方。

非常碰巧,巢父正牵着他的小牛到溪边饮水。

巢父看到许由洗耳朵的样子,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许由到底怎么回事。

  许由把使者对他说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巢父,说完后又补充了一句:

“听了这样不干净的话,我生怕这些名禄之言把自己的耳朵污染了,只好跑到这里来洗洗耳朵。

  巢父听后,感到非常生气,就冷冷地说道:

“洗什么耳朵!

算了吧,别再把水污染了,从而污染了我的小牛的嘴。

”说完,巢父牵着他的小牛,急忙往溪水的上游走去。

  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说:

“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释义】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地听别人讲话。

常用于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形容专心地听。

 

fùjīngqǐngzuì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

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

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

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

“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

”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

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

“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

”蔺相如也高喊:

“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

”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

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

“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

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

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

”蔺相如又道:

“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

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

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释义】

负:

背着。

荆:

荆条,古服刑。

请罪:

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罚,希望让对方原谅。

原指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

后被人用作表示真心诚意地向人道歉。

 

wénjīqǐwǔ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闻鸡起舞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叫醒,对他说:

“你听见鸡叫了吗?

”刘琨说:

“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

”祖逖说:

“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义】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行动。

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wūyāfǎnbǔ

乌鸦反哺

很早以前,有一个孩子不孝敬爹娘,爹娘没有办法,只好把他交给舅舅。

舅舅是个放羊倌。

他虽然没有文化,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有办法。

他对孩子的爹娘说:

“把外甥交给我吧,过一段时间他会回心转意,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

”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

舅舅见了外甥,既不骂,也不打,二话没说,把一只羊鞭递给了外甥。

六月的一个晌午,太阳象火球一样烤着山坡,鸟儿都藏在树荫里不出来了。

舅舅也把外甥带到一棵大树下乘凉。

这时,有几只小乌鸦在炎热的太阳下飞来飞去。

外甥好奇地问舅舅:

“这几只小乌鸦不怕热吗?

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忙什么呢?

”舅舅指了指大树上的鸟窝说:

“鸟窝里有一只老得飞不动了的乌鸦,正仰着头、张着嘴,等着它的儿女们一口一口喂食呢。

要是没有这些懂事的小乌鸦喂它,它会饿死的。

老乌鸦自从生育了子女,它们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地觅食喂养自己的子女们。

在老乌鸦年迈无法出去觅食的时候,它的子女便会出去寻找可口的食物孝敬老乌鸦,照顾老乌鸦,并且从不感到厌烦,直至老乌鸦自然死亡,这就叫:

“乌鸦反哺”!

外甥一边听,一边默默地低下了头。

停了一会儿,舅舅又说:

“乌鸦还知道反哺、人难道就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吗?

”外甥听了舅舅的一席话;懊悔地哭了,从此以后,他成了一个孝顺的孩子!

此外据说,乌鸦小时侯,都是由它妈妈辛辛苦苦地飞出去找食物,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它吃。

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再飞出去找食物了。

这时,长大的乌鸦没有忘记妈妈的哺育之恩,也学着妈妈的样儿,每天飞出去找食物,再回来喂妈妈,照顾老乌鸦,并且从不感到厌烦,直至老乌鸦自然死亡,这就是“乌鸦反哺”。

  据记载,“反哺”是乌鸦的习性。

乌鸦的雏鸟长大,必衔食饲其母。

《本草纲目》中称乌鸦为慈鸟:

“此鸟出生,母哺60日,长者反哺60日,可谓慈孝

矣。

”后来人们便将反哺比做子女孝敬父母。

束皙在《补亡诗》中说:

“嗷嗷林鸟,受哺于子”。

苏辙的诗中也提到:

“马驰未觉西南远,鸟哺何辞日夜飞”。

都说的是乌鸦由母鸟养大,在母鸟衰老不能觅食时,小乌鸦便衔食喂母鸟,以为回报。

【释义】

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