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1561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6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ocx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ocx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

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有丝分裂做引入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

减数分裂。

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

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

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

“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教材分析

本章以染色体为知识链,以配子生成和融合为核心,提示染色体与遗传的内在联系。

而本节课主要就是讲述配子的融合过程及其多样性,既是对前面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础知识的巩固,也为遗传与变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离。

2、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4、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如图为果蝇的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二者有什么区别,配子能不能通过有丝分裂形成?

(展示ppt第2页)

二、目标导学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先生认为:

“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

怎样“教”呢?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

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目标意识驱使下,产生永恒的“内驱力”。

显然,“导学”环节就成为“六环节”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堂课中“时间篇幅”最长的一段。

【目标分解】(展示ppt第3页)

1.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

2.配子的形成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

3.减数分裂是怎么进行的?

三、导思点拨

在目标导学环节后,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起到加强印象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符合“认知——思考——再认知”的认知规律。

【讲授新知】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展示ppt第7页)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二、精子形成的过程(展示ppt第8页)

1.场所:

睾丸

2.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

染色体复制(精原细胞到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到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

变形(精细胞到精子)

3.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展示ppt第10页)

特点:

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展示ppt第11页)

特点: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

大小和形状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

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共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展示ppt第12页)

A与B的关系?

A与C的关系?

a与a′的关系?

a与b′的关系?

A和B合称什么?

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对应的部位常常会发生交叉与互换。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展示ppt第13页)

特点:

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展示ppt第14页)

特点: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展示ppt第15页)

特点: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6)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展示ppt第16页)

特点:

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

(7)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展示ppt第17页)

特点:

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中央。

(8)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展示ppt第18页)

特点:

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向细胞两极移动。

(9)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展示ppt第19页)

特点: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

三、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展示ppt第20页)

1.场所:

卵巢

2.过程:

3.卵细胞形成过程图(展示ppt第21页)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

(展示ppt第22页)

(1)染色体发生复制。

(2)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3)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形成的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

(1)染色体不再复制。

(2)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3)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4.一个细胞核内染色体变化曲线(展示ppt第23页)

5.一个细胞核内DNA变化曲线(展示ppt第24页)

6.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与联系(展示ppt第25页)

四、细胞分裂图像辨别(展示ppt第26页)

1.染色体数目的奇偶性

奇数:

减Ⅱ、成熟的生殖细胞(配子)

偶数:

减Ⅰ、减Ⅱ、有丝分裂

2.有无同源染色体

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成熟的生殖细胞(配子)

减Ⅰ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

有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

五、受精作用(展示ppt第27、28页)

1.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外面出现了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二者的染色体会合。

3.结果:

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设问寻疑

通过目标导学和导思点拨环节后,完成了教学的基本目标,解决了学生带共性的问题,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他们难免还存在着个别特殊问题,所以安排一定时间接受质疑、咨询、解惑,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设问寻疑的重要功能莫过于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时空,让学生面对老师和课本敢于提出求异性的问题。

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

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进行个性化学习。

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释疑,教师应遵循“有疑则教,有惑则解”的原则,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五、诊断反馈

诊断反馈环节是一个灵活而流动的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既可以是说,也可以是听;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独立作业,也可以是集体讨论。

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

从教学程序上看,虽然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还可以安排在新课进行中的发现性训练或强化训练。

【课堂诊断】(展示ppt第30页)

1.右图为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1)此细胞处于减数第___次分裂____期,

图中的同源染色体是____________,

有四分体个,染色单体有____条。

(2)在此细胞分裂后的一个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对。

2.减数第一次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六、拓展延伸(展示ppt第31页)

此环节属于延伸阶段,“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学科。

通过课外生物实践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教学反思

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习和运用教学模式,应当着重把握其明晰的教学思想,追求神似而不拘泥于形式。

我探索构建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力求体现“授之以渔”,其指导思想是明晰,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发现”。

由于教学过程的千变万化和教学对象的千差万别,这一模式也必然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