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1323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二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二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二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二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docx

《初二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docx

初二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③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

④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

过去的家庭常常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族。

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和联合家庭。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P6_7

 

(1)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

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我爱我家

3.大人讲我小时候P8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

(2)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4.无悔的奉献P8—10

(1)母爱是最无私的。

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5.感受家庭温暖P10—11

 

(1)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三、难报三春晖

6.爱洒人间P12—14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2)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许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3)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7.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P14—17

如何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2)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3)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

爱父母,心中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等。

(4)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要付出代价。

(5)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重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6)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一、严也是一种爱

1.成长也会有烦恼P19_21

(1)产生烦恼的原因:

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

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

(2)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

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有危害P21—22

(1)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又是产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具体表现为:

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2)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

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逆反心理的危害

 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二、两代人的对话

3.架起理解的桥梁P23_25

(1)要亲近父母,化解矛盾

在家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积极的做法是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

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4.交往讲艺术P26_27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学会真诚、得体地赞赏父母,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与父母交谈,要先请听、再倾诉,尤其在接受批评时,有错就承认,有理要婉转地说。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我们应竭力为父母分忧,努力帮助父母做事,父母就会更疼爱我们,更为我们着想。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第二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一、同学·朋友

1.我的人际圈P30—31

(1)克服闭锁心理,积极交往

如果封闭自己,只会使自己陷入孤立。

我们要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敞开自己的心扉。

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受欢迎的人具有的共同特征

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伴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2.与友同行P32—35

(1)友谊的作用: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

(2)交友的原则

①交友要平等互惠,给予和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②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我们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持久的友谊。

③真正的友谊要坦诚,要坚持原则,交友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

④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二、男生·女生

3.让我们荡起双桨P36—38

 

(1)男生女生交往的意义:

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使男生成为男子汉,女生成为好姑娘。

(2)男生女生正常、健康交往:

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尊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4.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P39—41

(1)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2)正确把握情感

①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选择。

②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

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达成人。

(3)异性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

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良好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一、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

1.我给老师画个像P43_45

 

(1)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2)教师工作的特点:

教书、育人。

 (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社会里,教师的作用能不能被取代?

 不能。

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而教师教给我们的是思维方法;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作用在于做出榜样;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老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我爱我的老师P45_46

 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要知师、信师、爱师、敬师。

 二、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3.师生交往新观念P47-49

 

(1)传统师生关系:

“权威—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引发了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

(2)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4.共筑师生情感桥梁P50—53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2)掌握沟通方法。

 A.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B.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C.原谅老师的错误。

(3)交往礼仪

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一、世界文化之旅

1.丰富多彩的文化P56_58

(1)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

(2)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3)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2.和谐的文化乐章P58—60

(1)语言是一种文化:

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

(2)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不等于标准化、单一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发展的局面。

(3)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对待文化差异,我们要以沟通的态度,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3.开放的胸怀P61_62

(1)面对不同文化态度:

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

(3)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4.搭起文化的桥梁P63_64

(1)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尽量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地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3)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一、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1.网络沟通无极限P66—67

网络交往的特点:

无限性、两面性。

(1)网络交往无限性的表现:

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平台,随时可以找到学习资源和指导者,突破角色限制,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2)网络交往无限性的意义:

扩大交往领域、对象,改变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人生经验。

2.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P67—71

网络交往的两面性:

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

(1)网络的正面作用:

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快捷、方便、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2)网络的负面作用:

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丧失公德、违法违纪行为蔓延

(3)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①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②要学会“信息节食”,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③要利用网络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④要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⑷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

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

⑸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成因:

并非所有的人上网都会成瘾,网瘾常常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

(第71页第三段)

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3.学会自我保护P72—73

(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网络交往对象看不见、摸不着。

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当受骗。

(2)提高辨别觉察能力: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4.遵守网络规则P73_75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要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

(2)上网更要遵守法律。

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进行诈骗活动等。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一、礼貌显魅力

1.礼貌是尊重P78_80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①礼貌的含义:

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②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

(2)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重轻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2.“谢谢”的魅力P80_82

 

语言——语言文明

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态度——态度亲和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行为——举止端庄

⑴礼貌用语的要求:

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要谦虚、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⑵态度亲和,能使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⑶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

文明礼貌要通过端庄的举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二、礼仪展风采

3.因礼仪而优雅P83_85

⑴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利益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⑵基本的礼仪要求

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

⑶讲礼仪的重要性

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⑷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是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

4.社交礼仪ABCP86_88

(1)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

①握手②待客③接听电话.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2)对待传统礼仪习俗:

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3)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一、竞争?

合作?

1.平等竞争P90_92

(1)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积极作用):

给以目标、给以动力、激发潜能、提高效率;使我们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奋起直追;能让我们的集体更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2)竞争的弊端(消极作用):

使胜者骄傲自大,败者失去信心,甚至自卑;竞争的压力使我们心情过分紧张和焦虑;竞争的副产品是产生忌妒心理。

(3))忌妒是竞争的副产品:

忌妒的心理是一种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发展有很大的危害。

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就要消除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4)竞争的规则是公平:

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5)竞争的目的:

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合作共享P93—94

 合作共享有什么重要意义?

(1)合作是共享的基础:

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2)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共享的结果。

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二、合作!

竞争!

3.在合作中竞争P95—97

(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

一是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互相竞争;二是成员间互相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3)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意义:

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的竞争。

竞争和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的进步。

(4)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

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

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5)在合作中竞争的理念:

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

4.在竞争中合作P97—99

(1)竞争中需要合作:

竞争本身并不是目的 ,而是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

在竞争中,合作得越好,力量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2)“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原则:

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3)如何在竞争中合作?

①处理好自己与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以诚相待。

②形成团队精神

含义:

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核心: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对的利益。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1.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P101—102

(1)宽容的内涵:

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

①人与人存在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彼此尊重个性。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②宽容是解决彼此“冲突”的良方

 2.宽容他人,悦纳自己P102—104

(1)宽容的意义

①宽容是一种美德:

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②宽容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级,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办法

③善于宽容、利人利己:

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2)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宽容要讲究策略。

(3)悦纳自己

 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即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105—106

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和实质

内涵:

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实质: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涵

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4.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

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2)换位思考

含义: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要求: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实质:

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3)理解他人,与人为善:

我们要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这样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份爱心。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5.人生而平等P109—111

(1)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⑵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⑶人的差异需要得到尊重:

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才有人类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显出平等的可贵。

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

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⑷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的含义:

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例如:

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病人等等。

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6.尊重从我做起

 

(1)人们需要相互尊重:

 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尊重社会:

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3)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一、诚信是金

1.言而有信 一诺千金P115—116

(1)诚信的含义: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2)信守自己的诺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涵义: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3)不讲信用,害人害己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涵义:

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说明:

人处事要讲究诚信

2.对人守信、对事负责P117—118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2)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

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3)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

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做诚信的人

3.诚信守则P119—121

(1)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

诚实与信任是一棵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2)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