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428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docx

《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docx

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

1.冰山风格

把无关紧要的素材统统省略,让读者体会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部分,语言更简洁明快,形象更直接有力。

2.迷惘的一代

一战中受到创伤的年轻人,经历了战争的恐怖、折磨,厌倦了一切崇高、道德和信念,又无法接受战后的社会,寻求自由,又找不到方向和目标,空虚迷惘,纵酒狂欢。

3.象征主义

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此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称为前期象征主义。

20世纪20年代,它发展并形成了后期象征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代表诗人有爱尔兰诗人叶芝等,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荒原》为其代表作。

4.表现主义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流行于欧美各国的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

韦尔弗的诗集《世界之友》,奥尼尔的戏剧《毛猿》、卡夫卡的小说《城堡》等。

该流派的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作家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

表现主义诗歌情绪炽烈,追求力度,抒情方式夸张,常采用浓缩的诗句;戏剧和小说则通常采用象征性手法表现哲理和主题。

  

5.意识流小说

是1915年-1940年间盛行于欧美,后来对文学艺术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它主张直接表现个人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

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成为一种"最纯粹的自我表现形式",形成了意识流文学。

代表作家作品有: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6.存在主义文学

旨在宣扬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派别,重要作家有萨特、加缪等。

存在主义文学兴起于30年代,在40、50年代达到全盛。

它在艺术上把高度的哲理性寓于文学作品之中,不讲求作品情节的复杂性、曲折性,而是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展开哲理性的议论分析。

人物的自由选择既要经历强烈的内心痛苦,又要与他人发生矛盾,故而作品中的冲突非常尖锐。

7.情境剧

是萨特为宣扬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创设的一种戏剧类型。

所谓“情境剧”,就是强调对情境的刻画,把人物置于某种特定的艰难情境甚至是绝境中,让他们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本质和命运。

这种戏剧表现了当代人面临的问题、普遍的忧虑和两难抉择的境地,是对人存在状态和存在意义的戏剧化阐释。

代表作有萨特《禁闭》《死无葬生之地》。

8.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

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

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

彼特里。

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

上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9.“硬汉”形象

“硬汉子”性格是海明威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海明威的小说多以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为主人公,他在这些下层人物身上塑造了一种不屈不挠、坚定顽强面对暴力和死亡而无所畏惧的“硬汉子”性格,无论在怎样危险困苦的逆境中,他们都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显示了男性特有的生命力和意志力;这些形象都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他们都是海明威式的英雄。

10.冰山原则

海明威提出來的一種文學創作原則。

他在作品《午后之死》里说: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把无关紧要的素材统统省略,让读者体会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部分,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直接有力。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

11.意識流

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上的定义:

意识并不表现为零零碎碎的片段。

例如,像“一连串”或“一系列”等词,都不似原先说的那样合适,意识并不是片段的衔接,而是流动的。

用“河”或‘流’的比喻来描述它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此后再提到它的时候,我们就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吧。

肖洛霍夫(苏联)《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

1、他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

这个善良、勤劳、纯朴的哥萨克身上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品质。

2、葛利高里身上又带有哥萨克世代的种种偏见。

3、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犹豫动摇,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结果只能脱离人民,落得一个悲剧的命运。

典型意义:

这个形象的悲剧实质上是他以独特的哥萨克气质、哥萨克的传统偏见和自私要求对抗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悲剧。

这一形象,反映了哥萨克历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分析《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1、《静静的顿河》在艺术上也很成功,这是一部气势雄浑的史诗性作品,作家的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空间,将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与丰富深邃的人物命运水乳交融。

2、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极其成功。

葛利高里的形象塑造得极为鲜明,作家明确表示要通过展示这个形象的“心灵运动”来体现“人的魅力”。

3、肖洛霍夫不仅描写人物感情,而且描绘其复杂而细腻的心理变化。

4、肖洛霍夫描写人物,始终把他们置于社会生活之中,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

在他的作品中,人、社会、自然和谐地构成一个统一体。

人物心灵的变化,反映着历史事件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而自然景物又随着人物心灵的变化而变化。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写于1907年至1922年,共七部15卷,约250万字,是作者的倾尽心力之作。

这是一部蕴涵着深厚的思想内涵、有着多重交叉主题的艺术作品,小说从叙述者马塞尔在病榻上的不眠之夜开始叙事,展示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与历史变迁,真实描写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并深入探索人的内心奥秘,展示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是一份自我的心灵成长史诗。

作家以"时间"为中心主题,采用倒叙、插叙、夹叙夹议、预示、悬念、场景描绘、故事套故事、仿作和对比等高超的叙事技巧,收放自如地重组了巨大的时空;在刻画人物时多采用反复关照的方法,对人的意识与无意识描摹细腻深刻;以繁复重叠、相互缠绕的长句表现纷然杂陈乃至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

该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T·S·艾略特

艾略特重要诗集:

有题为《诗集》的三个诗歌集,著名长诗《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个四重奏》使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48年)

艾略特文学批评论著:

《传统与个人才能》、《玄学派诗人》、《批判的功能》、《诗歌的用途和批判的用途》、《古代与现代文集》

艾略特在西方地位及主要文学主张:

20世纪西方最负盛名的诗人、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剧作家,是在英美诗歌发展的关键性时刻步入诗坛,根据自成系统理论创作实践,使英美诗歌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用“荒原”意象准确而逼真刻画了20世纪初叶西方精神危机,一时形成“荒原文学”现象,成为“荒原作家”无形中的“精神领袖”。

其文学批评中“非个人化”理论影响深远,即反对诗歌的主观自我表现,主张现代诗人要对诗人的个性作最少要求,对诗人艺术作最大要求。

1品与诗人个人生活情绪无关,生活与艺术存在绝对的、不可逾越的界线;

2思想感性化,用“知觉来表现思想”;

3诗人工作是纯技术性质的,高超的技巧是诗人职责。

与“非个人化”配套的基本技巧是“客观对应物”。

4读者不要企图从诗人生平找出诗人的人格线索。

艾略特以“非个人化”为核心的诗歌理论,是对前期象征主义的发展,对纠正其艰涩朦胧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理论为英美新批评派奠定了基础,艾略特因此成为“新批评派”先驱。

艾略特《荒原》:

(1)艾略特《荒原》思想内容:

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分为五章。

《死者葬仪》写荒原上现代人虽生犹死,却不愿醒悟。

《对弈》写上流社会妇女堕落,下层社会女人庸俗。

《火诫》写人们皆受欲火煎熬,公司小职员与女打字员有欲无情。

《水里的死亡》写情欲泛滥必然死亡,暗示只有向上帝投降才能解脱,《雷霆的话》写“舍己、同情、克制”是人类自救的唯一途径。

(政治思想保守)采用神话传说、人类学、文学中许多典故,以强烈的暗示、多层次的意象,展示了西方文明的危机,反映了一战后西方知识分子最普遍的幻灭情绪,是对当时西方普遍存在的社会状态的最集中、最凝练的概括。

(2)艾略特《荒原》艺术特色:

1心独白的运用;

2泛运用自由联想;

3往往把人物放入戏剧化场景中,具有戏剧性;

4多通过生动感人的形象暗示无法或无需表达的思想,在理性与感性统一中追求思想的感性化效果;

5实施“非个人化理论”在追求“思想感性化”时极力达到情感场面化、具体化,即著名的“客观对应物效果”;

6大量运用文学的、历史的典故和神话象征背景的多层次与丰富性;

7丰富多样的象征:

“水”象征生命的源泉、死亡、情欲泛滥,“火”象征情欲之火,死亡之火,“再生之火”;

8神话色彩的框架结构。

卡夫卡

20世纪初德语文学最杰出作家,西方现代主义各流派奠基人,现代派鼻祖(奥匈帝国)

卡夫卡“孤独三部曲”(都未完成):

《美国》、《审判》、《城堡》

卡夫卡短篇小说:

《判决》、《变形记》、《地洞》、《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

孤独是卡夫卡作品主要主题

《变形记》的异化主题

《变形记》的异化主题小说通过主人公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做出深刻揭示。

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俱来的普遍现象。

作为文学家的卡夫卡基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体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也做出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最早以文学的形式进行了成功的艺术表现。

在这里,人变成了“物品”、“物件”,任由其生活的环境支配,就是卡夫卡对马克思所讲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现象的通俗的注脚。

《变形记》中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本质真实,即外在的物的世界和异己的环境对人的挤压,如何使人失去自我,沦为“非人”。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1)1.《变形记》具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融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为小说创作中现实与虚幻的有机结合、总体荒诞与细节真实的有机结合。

这即是这部小说创作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同时也是“卡夫卡式”小说风格的典型体现。

(2)2.作者把荒诞的故事和真实的细节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荒诞的手法构建故事,表现人的异化主题;又以真实的细节描写增强故事的“可信性”和艺术吸引力。

“真实”与“荒诞”手法的配合可谓十分巧妙,浑然天成。

(3)3.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融还体现在小说一方面采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体悟,构建作品的意义世界,同时,也不拒斥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人物塑造、编织故事的艺术传统。

《变形记》的变形寓意(大甲虫的象征内涵)  

1. 象征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处境。

金钱、机器、生产方式把人变成奴隶。

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的无法沟通、隔膜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2. 它象征了自我的一种怯懦、逃避和封闭。

卑微的小人物是无力同残酷的现实相抗衡的,他只能躲进甲壳里,忍受孤独、忍受痛苦,冷眼看世界。

《城堡》的主题

哲学:

K是土地测量员,是被神抛弃,没有皈依,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类人。

从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是现代人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作者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心理学:

"城堡"是一个虚无的东西,是K自我意识的外在折射。

社会学:

"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得不到满足。

《城堡》“城堡”象征意义(略)

1.庞大的管理机构

2.一个异化世界

3.一个边缘人的他乡

4父亲形象(权威力量传统)的投射

5神界神人关系

卡夫卡式风格  

(一)表现世界的荒诞可怕、人的异化、孤独、焦虑、恐惧:

    

第一,权威的不可抗拒

第二,障碍的不可克服     

第三,孤独的不可忍受     

第四,真理的不可求寻     

第五,异化的不可逃脱

(二)使用荒诞情节与真实细节相结合、夸张变形与抽象表现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三)作品有怪诞性、梦幻性、神秘性、寓言性、多义性、自传性。

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主体,从第三部小说《萨托里斯》开始,他以家乡为原型,虚构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地理环境"约克纳帕塔法县"。

该世系以《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堂》《八月之光》《押沙龙!

押沙龙!

》5部长篇小说为核心,涵盖了杰斐逊镇、郊区、周边的种植园和森林,叙写了五个精英家族和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的故事。

众多人物在各部小说里交替出现,相互有所关联,使每部小说既是世系的一部分,又保持了相对独立性;集中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150年的兴衰变迁,揭示了美国南方精神与文化的没落。

   

《喧哗与骚动》内容

书名典故出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讲述了杰弗生镇没落贵族康普生家族的衰败史,描写家族各成员的精神状态。

第一章(1928年4月7日)“班吉的部分”,通过小弟弟(33岁却只有3岁的智力)的意识流写凯蒂的童年和康普生家的颓败。

第二章(1910年6月2日)“昆丁的部分”,描写哥哥昆丁自杀前的意识流。

第三章(1928年4月6日)“杰生的部分”,描写大弟弟“恶棍”的意识流。

第四章(1928年4月8日)“迪尔西的部分”,通过全知全能的角度叙述黑奴迪尔西的所见所闻。

创作手法

(1)多角度的叙述方式:

“3124”,4个人物轮流出场,“有限度叙述”与“全知全能叙述”结合,主人公凯蒂的命运成为焦点。

(2)神话模式:

1928年4-8日三天对应基督受难日;1910年6月2日对应基督圣体节的第8天。

古今对比,反讽风格,日常故事上升为人类命运的寓言。

(3)意识流手法:

前3个人物的意识流各具特色。

或混乱无序,或紧张哲思,或实际明白。

海明威

《老人与海》如何体现了海明威的独特艺术风格?

海明威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又借鉴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老人与海》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风格。

1.含蓄凝炼的意境。

海明威认为文学贵在含蓄,他以冰山比喻自己的创作,说创作要象海上飘浮的冰山,有八分之七应在水下。

小说表面上写的是桑提亚哥捕鱼斗鲨的故事,实际上小说中的马林鱼、鲨鱼、大海、桑提亚哥都是充满寓意和象征的形象。

2.第二,简洁、清新、干净的文体风格。

海明威力求以最简洁的词句表达最复杂的意思,尽量避免形容词、比喻,特别是华丽词藻的使用。

只是纯客观地叙述,大笔的勾画,小说对老人的生活经历、环境疏疏几笔就交代过去了,对其他人物、老人的相貌,也勾勒了个大致轮廓。

这样,就把文字压缩到了最低限度。

3.在人物塑造上,小说采用了反衬法和内心独白的艺术手法。

小说运用反衬法,借助主人公接二连三的"背运",马林鱼的巨大顽强,鲨鱼的凶猛贪婪来表现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和"硬汉子"性格的。

小说采用内心独白的艺术手法来揭示孤身一人在海上捕鱼的老渔夫的心灵世界,这种内心独白既有老人的自言自语或多天、对海、对鸟的说话,又有内心无声的自白。

通过这些内心独白,小说表现了老人坚忍不拔、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强烈的孤独感。

萨特

法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代表人物,曾经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其第一部哲学著作《想象》、第一部短篇小说《墙》标志其成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和“存在主义”文学家。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论著主要有《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辨证理性批判》;

作为“存在主义”小说家有长篇《恶心》、短集《墙》、多卷集长篇《自由之路》;

作为“存在主义”戏剧家有《苍蝇》剧本;

作为“存在主义”文学批评家有文艺理论著作《什么是文学》、文学家评传《波德莱尔》、文论集《一种境遇剧》、回忆录《字》、《七十岁自画像》

《禁闭》的思想内容

《禁闭》是“境遇剧“的代表作,其思想意义在于通过这一幕发生在地狱里的故事,仍然延续了“墙”与“自由选择”的主题,它却以荒诞的形式指明自由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指明以行动改变生存状况的重要性。

如果不行动,不找到自己的自由所在,同时也不想多设法改变与人对立的环境,那么“他人就是地狱”,自己犹如下自愿地狱一样。

(20世纪存在主义代表作家萨特创作的“境遇剧”《禁闭》,是一出哲理意味很浓的名剧。

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有:

1.该剧描写的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有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作奸犯科。

死后在地狱里继续为非作歹,不得安宁。

他们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猜疑忌恨,相互妨碍牵制,谁也不能如愿。

 

2.他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能置对方于痛苦境地,每个人都成了对方的地狱。

  

3.地狱实际上是作者所熟悉的资本主义社会,地狱中鬼魂与鬼魂的争斗和利害冲突,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畸形关系。

“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句名言。

艺术特色:

1、构思奇特,故事发生的场景被限定在所谓的“地狱”中,“一间第三帝国时期风格的客厅”。

剧中人是三个死后相聚在一起的鬼魂。

2、成功地渲染了地狱境遇的极端特点。

室内没有一样刑具,“只看见一尊铜像,不灭的灯,没有床,这里无所谓睡眠”。

为剧中人永无休止的互相监视预设了条件,其实这是人最无法忍受的惩罚。

3、戏剧的象征性。

从舞台设计、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甚至人物台词。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孤独”的主题

既是指个性情感上的孤独,也指群体精神上的孤独。

每个成员都是孤独的:

布恩迪亚是痴想的孤独;乌苏拉是爱的孤独;奥雷良诺上校从原本具有自由理念的青年在内战中变得冷血,战后自我隔绝的孤独;阿玛兰塔和丽贝卡是在追求爱欲中迷失,自我禁锢的孤独;梅梅因自由恋爱而被关禁闭,实际意义上的孤独。

这种孤独使得这个地区普遍的落后愚昧保守而最终遭到毁灭。

 

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个人的角度全面反抗社会。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揭示出一种人们彼此隔膜、倾轧、无法沟通的可怕景象。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抱全面否定的态度。

4、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非理性主义出发,抱以不可知论的态度。

在艺术方面,现代主义文学的特色:

1、重在表现主观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鲜明的主观性、内向性、表现性特征。

2、善于使用象征、荒诞、意识流等表现手法。

3、大胆采用不合逻辑常规的表现形式。

4、把“审丑”、“览丑”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