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案例.docx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图形》教学案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P36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面”之间的关系。
2、经历“贴一贴”、“取取名”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认交通标牌、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四种图形。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课设计了“在活动中认识图形,在破案中运用图形”的总体思路。
引入了学生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卡通——“黑猫警长”,让学生经历了尝试、操作、探究和分析等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每个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
同时,学生经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过程,感知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活动化的教学情境,采用活动化的教学方式。
2、注重评价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他们的个性。
3、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中,本课与传统教材的安排有所不同,传统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
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更早更多接触的是物体,因此北师大版教材安排非常合理,刚好与传统教材相反:
先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符合现实生活规律。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其实也已经接触了立体与平面图形。
这样,在教学中就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面从体来”的思想。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结合具体、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是非常多见且非常有用的。
综上所述,本课的设计为:
从平面到立体,再从立体到平面,即围绕“平面在生活中已经见到,它从哪里来?
如何从立体实物中得到平面图形”展开。
四、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学校。
余杭区是浙江省的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经济发达,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等美称,历史上曾出过沈括、章太炎、陆羽等名人。
临平,位于杭州市区东郊,为杭州市副城,又是余杭区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商业繁华,文化底蕴厚。
而临平一小,位于临平街道中心地段,创建于1908年,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学校积极改革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健康个性、创造精神”的新世纪少年儿童,初步形成了“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特色。
2、学生。
由于临平街道文化底蕴厚,家长素质高,早教意识强,加之中、小、幼学校均为省、市级示范学校,学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的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合作、交往等能力均比周边农村学生强。
因此,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数学课中的许多知识在没学之前就有许多学生懂或半懂了。
在这种情况下,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五、课堂实录
(一)引入
师:
小朋友们,在森林里,有一位警长,它既聪明又勇敢,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坏蛋,得到了动物们的尊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
黑猫警长!
(师出示课件)
师:
其实,黑猫警长的破案本领也是在学校里努力学来的,你们也想学学它的本领吗?
生:
想!
师(面对大屏幕中的黑猫警长):
黑猫警长,我们想跟你学学本领,可以吗?
课件(黑猫警长):
想学知识,当然好啊,就先从“涂一涂”开始吧。
师:
每人桌上都有一张纸,请拿出这张纸,(稍等)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图案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出来。
生开始描图案。
师:
谁愿意展示你的作品?
你想跟大家说什么?
生1:
我描出的图案象轮船。
生2:
我描出的图案象火箭。
师:
说说你在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生:
很光滑的、平平的……
师:
在这些图案中,有你认识的图形吗?
生汇报: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师:
哇!
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图形,真是不错。
这节课我们要与这些图形交个朋友。
(板书:
认识图形)
(二)展开
1、说一说
师:
今天,我们也都带来了这些玩具(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及三棱柱实物粘在黑板上),请举起其中一个玩具,向大家说说是什么形状的,谁先来?
生1:
我带来的玩具是长方体的。
生2:
我带来的玩具是正方体的。
生3:
我带来的玩具是圆柱体的。
生4:
我带来的玩具是三棱柱的。
师:
你连三棱柱也认识了,真是了不起。
2、比一比
师:
你认为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吗?
生1:
我认为它们的大小不同。
生2:
我认为它们的颜色不同。
生3:
我认为它们的形状不同。
生4:
我认为它们的高矮也不同。
……
师:
你们真不错。
3、摸一摸
师:
请摸一摸这些玩具的表面,说说你在摸时的感觉。
(生摸玩具)
师:
有什么感觉?
想说说吗?
生1:
冷冰冰的。
生2:
很光滑的。
生3:
弯弯的。
生4:
平平的。
师拿起圆柱体和正方体:
对呀!
象这样弯曲的面,数学上称它曲面,平平的面,称为平面。
4、描一描
(师又拿起一张纸):
如果要把这个平面形状、大小都不变地画到纸上去,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四人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组1:
可以把这个面贴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外面描一圈。
组2:
可以把这个面贴在纸上,然后把纸沿着外面折一圈。
组3:
可以把这个面贴在纸上,然后用笔在它的四个角上点一点,再把四个点连起来。
组4:
如果有墨水的话,可以在这个面上沾些墨水,再在纸上摁一下。
师:
这也是个好办法,就象老师在你们的成长记录卡中敲图章那样,一敲,五角星就可以原原本本地印到纸上去。
师: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平面,把它描在纸上。
生开始动手描一描。
5、贴一贴
师:
画完的小朋友可以贴到黑板上,不过,在贴之前要先想一想,你画的是哪种形状的面,就把它贴在哪里。
(部分学生到黑板上贴)
6、判一判
师:
你认为他们有没有贴错地方的?
生判断、说理、纠正。
7、评一评
师:
你认为哪些图形画得比较美观,比较相象?
生评论
采访画得美观的同学,叫他传授画时的技巧。
师评价:
其实大家画得都不错,毕竟你们不是用专用的画图工具画的。
师:
这是老师用尺画的,应该贴在哪里?
谁帮我贴贴?
生贴师事先剪好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
师:
当然,还有很多画法,这是老师用电脑画的(课件展示)。
师(面朝大屏幕):
黑猫警长,我们学得怎么样?
黑猫警长(课件):
你们学得棒极了!
今天,小人村村长邀请我去做客,你们也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三)应用
1、认一认
师:
在去小人村的路上,黑猫警长发现了两件令它奇怪的事,第一件是小人村的村民穿的鞋鞋底的形状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课件演示)奇怪吧?
生:
奇怪。
第二件是在路边它看到了一些从未看到过的东西(课件演示:
各种形状的交通标志牌),奇怪吧?
生:
不奇怪。
师:
为什么?
生:
这些是交通标志牌,在马路上看到过的。
师:
这些交通标志牌各是什么形状的?
表示什么意思?
生1:
我知道最右边的标志牌是正方形的,它表示要走天桥。
师:
真不错。
生2:
第三个交通标志我看到过的,表示要走人行道。
师:
不错,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2:
它也是正方形的。
生3:
上面的标志是长方形的,说明这里是小人村的“清河大桥”。
师:
你真是不错。
生4:
左边第一个是三角形的,它表示要注意红绿灯。
师:
好!
第二个标志谁知道吗?
生5:
它是圆形的,好象表示这条路上不能开车。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5:
有一次听爸爸在车上说起过。
师:
听过看过能记牢,值得我们学习。
是啊,这个标志表示禁止通行。
生6:
老师,我还发现圆里面有一个白色的长方形。
师:
你真仔细!
2、举一举
师: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
生1:
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
铅笔的这个面是圆形的。
……
3、猜一猜
师:
黑猫警长刚到村长家门口,村长就说,“黑猫警长,真是不好意思,我邻居家的电视机被偷了,现有四个穿不同鞋的嫌疑人,但不知是哪个?
你就帮我们抓住这个小偷吧。
”
师:
小朋友们,你们想抓住这个小偷吗?
生齐声:
想!
师:
到了邻居家,黑猫警长在客厅门口看到四个鞋印,但由于没保护好现场,鞋印都被污水盖住了,只露出一部分,你能帮警长来分析一下吗?
课件依次出示:
四个大部分被污水盖住的鞋印。
生1:
我认为第一个是圆形的,因为它露出的部分是有点弯曲的。
师:
你们同意吗?
生:
同意!
师:
很好!
生2:
我认为第二个是三角形的,因为它露出的部分是很尖的。
生3:
我认为第三个是长方形的。
生4:
我认为第三个是正方形的。
师:
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讨论后汇报:
都有可能。
师课件演示。
师:
这个可能是什么形状的鞋印呢?
生思考后:
应该是个长方形。
师:
根据这些线索能确定谁是小偷吗?
生:
不能
师:
怎么办?
生:
继续寻找线索。
师:
仔细的警长慢慢走入客厅,到了电视柜边,(课件演示)它看到的是电视柜的哪个面?
(上面)
课件演示:
电视柜上面的角上有小半个圆。
师:
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经分析,确定圆形鞋底的是小偷。
4、选一选
师:
小偷见案子被破,撒腿就跑。
怎么办?
(课件演示)
生:
追!
师:
警长追出门口,看到有四辆汽车。
课件出示:
轮胎形状不同的四种汽车。
师:
请你帮它选择一辆。
生选择并说说理由。
(略)
师小结:
为什么圆形轮胎的汽车开得最快呢?
到了高年级我们就会学到,如果你很想知道,可以在课外去查有关资料,也可以请教家长。
(四)小结
师:
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得快乐吗?
对课对老师还有什么要求或建议吗?
六、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可谓有得也有失,具体如下: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展开教学。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到底认识了多少呢?
认识了,有点认识,还是不认识?
《标准》积极强调要找准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基础。
为了体现《标准》精神,我经过了两次不同的试教。
第一次,按学生还不认识这些图形进行教学,结果在认识图形的环节中出现了与预计不符的情形:
原本想利用让学生给图形取取名字来制造课的亮点(预计他们在取名字时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场面),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谁知他们都轻而易举说出名来,而且说出的名是与书上一样的。
我原本以为的亮点顿失光彩。
当时我马上追问了一句: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们自豪地说:
“我们早就知道了”。
冷静分析后,其实原因在我,在我不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不尊重学生生活经验。
于是,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调查我所教的两个班111名学生,看看他们到底有几人认识了这些图形,结果在所调查的学生中,111人都能叫出这些图形的名字,也就是100%的学生已经认识这些图形了,有些学生还知道了椭圆、三棱柱等。
既然学生都已经认识这些图形了,也就不需要再让他们为图形“取取名”了,可以将重点放在如何把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展开教学。
就这样,第二种教学方案诞生了:
直接从学生已经“认识”了上述图形入手,展开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从学生喜爱的事物出发展开教学。
鲁纳说过:
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孔子也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要让学生“乐之”,学习效果一定明显。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引入了他们所熟悉、喜爱、乐见的卡通人物——“黑猫警长”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特别是让他们帮助“警长”破案,这些对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
当遇到疑问时,大家运用图形知识仔细分析,寻找线索,排除一个个可疑对象,直至最后抓到小偷。
整个破案的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尝试成功的过程。
在小结时,有的学生说:
“想不到这些图形有这么大的用场,还可以破案。
”课后,还有很多学生围着老师说:
“这节课真是有趣。
”
3、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演示,使教学更贴近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制作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套、简单又实用的课件,实现了人(师、生)机(黑猫警长)对话,通过几句简单的人机对话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还把各种交通标志牌,破案情节中的各种脚印、汽车以及四个案发时到过现场的人的图片(GIF文件)通过电脑搬到教室的大屏幕上,使教学更贴近学生。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孩子思维的火花。
例如,课件中出示各种残缺的鞋印,让学生猜测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学生们想像丰富,得出五花八门的结果。
这些猜测有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发展。
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测,又使学生从中体会到:
要正确猜测形状,就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的专注力。
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融化了知识的难点,让学生学得更有趣、轻松,更有收获、值得回味。
4、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标准》积极主张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本节课中,教师力争与学生打成一片,为学生创造极大的创造空间:
教师站在学生当中或干脆与一位学生合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讨论或参与他们的讨论。
当老师成了学生的伙伴,成了学生的朋友后,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时,学生便无拘无束,敢于大胆地说,表达自己的观点。
5、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关于起点。
在引入环节,让学生涂一涂时,没有预计到大部分学生用彩色笔涂的速度那么慢,所需的时间那么长。
以致影响了整堂课的时间,因此,对学生的起点不能局限于知识起点的研究,还应涉及到技能起点等诸方面。
(2)关于倾听。
能倾听同学的发言,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倾听,有利于提高自己,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
几次试教下来,发现学生要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极强,举起高高的手,有的甚至情不自禁站了起来,惟恐叫不到他(她),场面是热闹之至。
但是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很差,同学在回答问题或表达观点的时候,另外的同学却往往表现出烦躁、不经意、无所谓甚至为没被叫到而懊恼的现象,或是还是一直举起高高的手,等着老师叫到他……在同学回答问题时,却忙着管自己,学习效果往往打了折扣。
因此,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进而养成他们自觉、主动倾听的习惯,是值得每位新课程老师研究的。
七、教案点评
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儿童喜欢的卡通英雄——黑猫警长引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与黑猫警长一起学习知识。
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思维活跃,情绪高涨,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师生间交流平等、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2、主体参与,探索新知。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
基于此,本课以学生玩带来的玩具展开教学,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摸一摸、描一描、贴一贴、判一判、评一评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
3、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如果不是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本节课创造了认一认、举一举、猜一猜的活动,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也巩固了数学知识。
通过这系列活动,贴近了学生,延伸了学习。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