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0350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docx

《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docx

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论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摘要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正在推行和建设的养老保险体系,它是根据养老保险的保险范围、保险水平、保险方式不同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支柱"(或者称为三个层次)。

目前,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危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我们不难发现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必然的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社会保障事业,尤其是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面临着“三大支柱”缺乏科学合理均衡发展和养老责任不清等问题。

因此,保证“三大支柱”均衡协调发展,理清养老保障责任,才有可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关键字:

养老保险;多支柱;科学观

 

Abstract

Pensioninsuranceisanimportantpartofthesocialsecuritysystem.executingthepensionold-ageinsurancesystemistherequirementoftheSocialcivilization.Manyoftheold-ageinsurancesystemisthemainstayofourcountryisbeingimplementedandtheconstructionofthepensioninsurancesystem,itisbasedontheold-ageinsurancecoverage,insuranceandinsurancefordifferentwaysinbasicpensioninsurance,enterprisesupplementarypensioninsurance(annuity)andpersonalaccumulatingold-ageinsurance"threesupports"(orcalledintothreelevels).Atpresent,chinaisonsocialendowmentagingtrend,hasarousedextensiveconcerninsociety.todealwithit,wewillfindalotoftheold-ageinsurancesystemisaninevitablechoice.As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andpopulationofagingtrenddegreeofimproving,andonsocialsecurity,particularlyendowmentthedevelopmentofthecauseofprotectionofferedahighdemandandneedfurtherinthescientificdevelopmentisguided,deepenreform,tosolvetheprominentproblems.atpresent,china'sendowmentinsurancesystemisfacedwiththe"threesupports"lackofscandbalancedgrowthoftheold-ageproblemandnotclearabouttheresponsibilityTherefore,the"threeguaranteeof"balancedandcoordinateddevelopment.theclarificationofold-agesecurityandcanwalkoutofthepresentpredicament.

Keywords:

Pensioninsurance;Varioussupports;Scientificview

 

目录

前言1

一、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理论的内涵1

(一)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1

1.定义1

2.简介2

3.关于基本养老金2

4.基本养老保险对社会的影响2

(二)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

1.定义2

2.简介3

3.性质确定3

4.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4

(三)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4

1.定义4

2.简介4

3.形式4

4.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对社会的影响5

二、多支柱养老是必然选择5

(一)传统的家庭养老5

1.我国的养老文化5

2.我国目前养老现状分析5

3.家庭的养老功能转向社会养老6

(二)负重前行的养老保险6

(三)多支柱是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7

(四)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7

三、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面临的问题8

(一)“三支柱”发展不均衡合理8

1.隐性债务问题8

2.基本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过高,限制了企业年金的发展8

3.企业年金的发展缺少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年金难以全面实行8

4.企业年金运行不规范9

5.保险行业缺少规范9

(二)对策建议9

1.关键是解决隐性债务9

2.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与替代率10

3.实行积极地财税政策,提高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10

4.加强构建监管体系,确保基金的安全性10

5.规范保险业发展10

(三)养老保障责任不清11

1.历史债务责任不清11

2.中央与地方财政兜底责任不清11

3.统筹外项目与统筹内项目责任不清12

4.政府责任与市场作用的关系不明确12

(四)建立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12

1.正确处理三大关系是划清养老保障责任的前提12

2.合理界定养老保障责任的具体措施13

结论14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前言

如何应对来势汹涌的银色浪潮所带来的挑战?

如何化解长寿风险,确保老年人经济安全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必将面对的艰难抉择。

扑面而来的"未富先老"正将养老保障推向市场化抉择的边缘。

一组数据显示,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预计这一比例在2020年将占17.2%,2050年将占31%。

而2006年,中国城镇化比率达到44%,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率将超过50%。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家庭小型化等理念凸显出养老保障的天量需求。

然而,与未来需求形成巨大落差的是:

养老保障制度在现实中步履蹒跚。

在中国,2006年国家基本养老账户规模为4800亿元,商业养老保险积累的养老保险为2000多亿元,两者合计不超过7000亿元,占同年GDP比重仅为3.2%。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必然的选择。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确立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正逐步由单一依靠政府经办的社会保险向多支柱体系发展。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理论的内涵,我国实行多支柱养老的必要性和该体系目前面临的问题。

可以使得我们对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指出实行多支柱养老是现实和历史的正确选择,并从发现的问题中的出结论,对现实的养老问题和养老体系的完善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该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理论的内涵

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参加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前提下,在其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时,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依法获得经济收入和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

根据养老保险的保险范围、保险水平、保险方式不同、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支柱"(或者称为三个层次)。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又称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指覆盖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一)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

1.定义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保证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2.简介

基本养老保险是政府行为,全体劳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参加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前提下,在其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时,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依法获得经济收入和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事务由政府设立的社会保险机构负责经办。

基本养老保险是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属于第一支柱。

在这一制度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劳动岗位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向其支付养老金等待遇,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

基本养老保险与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并且是社会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3.关于基本养老金

在我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

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4.基本养老保险对社会的影响

(1)老有所养

参保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终其一生,均可按月领取养老金直到死亡。

(2)基本生活有保障

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随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3)没有职业差异

无论是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还是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只要参加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退休时就可按同样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享有养老待遇。

(4)流动不影响待遇

劳动者在所有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工作流动,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体帐户都可以保留并随之转移,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可累计计算,退休时不影响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发。

(二)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1.定义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又称企业年金,是指在参加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另由企业为提高本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用自有资金设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2.简介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将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由用人单位与职工视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民主协商,自主确定是否参加补充养老保险,并确定相应的保险水平和选择经办机构。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一种企业行为,是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第二支柱。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层次和功能上的不同,其联系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水平相互联系、深圳市社保局补充保险中心专门办理此项业务。

它的主要特征是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效益好时多补充,效益不好时少补充或不补充。

补充养老保险强调效益,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

市社保局规定,只有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且上年赢利、民主管理基础好的企业才可办理补充养老保险。

它满足了不同层次企业的要求。

对于职工来讲,不论企业效益如何,都有不断增加福利的欲望,但只有效益好的企业才能把它变成现实。

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也符合国际惯例。

世界上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推行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如美国,基本养老金提供的养老金相当于退休前平均工资的40%,补充养老金约为30%,大约有70%的企业加入了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德国1975年通过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法》,补充养老金相当于在职工资收入的15%,有三分之一企业参加了补充养老保险。

在日本参加了厚生年金(即基础养老金)的民营企业60%实行了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3.性质确定

(1)自愿性

在国外,大多数国家的补充养老保险是自愿性的。

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对较高,因此不宜实行强制性补充养老保险,应给予企业自愿选择的权力。

不过,由于经济状况较好的企业往往更愿意通过发放奖金和其他形式的短期福利来作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愿建立属于长期福利的补充养老保险。

另一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逐步下降(从目前的80%下降到60%)又需要其他形式的养老保险来补充,因此,国家需要对企业是否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进行一定的规范和监督,促使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2)政府的职能

既然企业有权决定是否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也应该有权选择由谁来管理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我们认为,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不宜由政府的社会保险机构来管理。

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一方面会增加政府的责任和负担;另一方面,政府管理基金的效率一般不如市场。

因此,政府应从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退出来,让企业自主选择多样化、专业性的机构实施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

政府的责任主要是政策规范和监督。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既不同于社会保险(不强制),也不同于商业保险(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政府施加相对较强的约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养老保险形式。

我们不应该为非此即彼的归类而过多地争论,而应着眼于对这种特殊的养老保险进行有别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政策规范。

4.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

可以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职工的养老保障需求会相应提高,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也有提高职工福利水平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允许这类企业为其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可以满足职工较高层次的养老保障需求。

有利于密切职工与企业的关系,稳定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企业发展。

规模不断壮大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把大量即期消费资金转化为长期储蓄资金,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员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它居于三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可由企业完全承担,或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

广义的补充养老保险包括职业年金计划、互助基金保险及商业年金计划(商业养老保险)等。

(三)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1.定义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2.简介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由职工根据个人收入情况自愿参加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是一种个人行为。

劳动者个人均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投保,并确定相应的投水平和选择经办机构。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辅助组成部分,属于第三支柱。

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以提倡和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利息记入个人帐户,本息一并归职工个人所有。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后,凭个人帐户将储蓄性养老保险金一次总付或分次支付给本人。

个人帐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随之转移。

职工未到退休年龄而死亡,记入个人帐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由其指定人或法定继承人继承。

3.形式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以提倡和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利息记入个人帐户,本息一并归职工个人所有。

4.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对社会的影响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后,凭个人帐户将储蓄性养老保险金一次总付或分次支付给本人。

职工跨地区流动,个人帐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随之转移。

职工未到退休年龄而死亡,记入个人帐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由其指定人或法定继承人继承。

实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目的,在于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有利于消除长期形成的保险费用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观念,增强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参与社会保险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对社会保险工作实行广泛的群众监督。

二、多支柱养老是必然选择

(一)传统的家庭养老

1.我国的养老文化

我国是“和文化”,强调彼此的依赖和合作。

我国家庭代际关系则属于双向性的。

父母承担了对子女的抚育义务,子女也相应地承担赡养年老父母的义务,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

在我国,对家庭养老的责任不仅是道德上所提倡的,而且在法律上也是有要求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宪法》、《刑法》、《继承法》、《婚姻法》等都规定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双方不得虐待或遗弃。

《宪法》也明确规定: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这些规定使得家庭赡养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的反映,而且是每个公民必尽的义务,它具有法律的不可抗拒性。

2.我国目前养老现状分析

多少年来,中国人都是靠家庭养老,不过目前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中国独特的“4-2-1”家庭人口赡养结构,使家庭冀望后代成年后赡养上一代的传统方式不再可行,需要政府和社会承担养老责任。

我国现阶段比较成熟的养老保险制度只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也只涵盖了2.35亿人,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很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该体系的财务面临枯竭危险。

据测算,大约从2013年开始,我国老年抚养比例开始上升,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

当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多个已进入“老年型”。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2亿,也即将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据估算,今后50年间,老年人数大概会翻两番,从6亿人增加到将近20亿人。

大规模的老龄化浪潮给国人提出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我们怎么养老?

二三十年后谁给我们养老金?

3.家庭的养老功能转向社会养老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出现,扩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保障功能日益收缩,绝大多数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以政府提供养老为主的制度体系。

家庭的养老功能转向社会养老。

从本质上讲,养老保险制度是老年收入保障制度,但从宏观上看,该制度同时可以成为政府的政治和经济的工具,这由德国和美国的例子可以看出。

1889年德国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建立了人类第一个养老社会保险制度。

德国的社会保险保险制度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结果。

早期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工人阶级的立场看,是工人阶级争取自己权利的结果;从政治上看,社会保障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一个政治工具;从结果上看,在现代化过程中,个人的风险以社会的制度得以分散。

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TheSocialSecurityAct)则是为了摆脱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重振美国经济,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的产物,是“罗斯福新政”的一部分。

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增加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正因为养老保险不只是老年收入保障制度同时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工具,所以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在美国的榜样作用和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工业国纷纷建立了德国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险。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最低标准公约》,对退休待遇、失业津贴、疾病津贴、医疗护理、工伤补偿、子女补助等等所应遵从的最低标准都一一作了明文规定。

虽然《公约》对任何国家都不具有实质的约束力,但它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事业。

不但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在此间建立起来的。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普遍制度。

(二)负重前行的养老保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离退休人员(含退职人员)的增加速度高于在岗职工的增加速度,领取养老金人员的增加速度高于缴纳养老保险费人员的增加速度,致使在岗职工的负担系数(离退休人数/职工人数)和缴费人员的负担系数(领取基本养老金人数/缴纳基本养老费人数)不断增大,给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带来巨大压力。

有关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中国历年职工负担系数表*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城镇在岗职工A1

(万人)

14908

14845

14668.4

12336.5

11773

11259

10792

10558

全国离退休、退职人员B1(万人)

3094.1

3135.4

3350.7

3593.6

3730

3876

4018

4223

职工负担系数B1/A1

0.21

0.21

0.23

0.29

0.32

0.34

0.37

0.40

*注:

表中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公报》整理,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

表1中的数据表明,1995年的职工负担系数是0.21,即1个职工负担0.21个离退休人员;2002年的职工负担系数为0.40,即1个职工要负担0.40个离退休人员,2002年比1995年的负担系数几乎增加了1倍(90.48%)。

表2中国历年企业缴费职工负担系数表*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企业参保职工人数A2(万人)

8800

8671

8475.8

8859

9124

9198

9090

企业参保离退休、退职人数B2(万人)

2300

2533.4

2727.3

2864

3011

3165

3333

企业缴费职工负担系数B2/A2

0.26

0.29

0.32

0.32

0.33

0.34

0.37

*注:

表中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公报》整理,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

表2中的数据表明,1996年企业缴费职工的负担系数是0.26,即1个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企业职工负担0.26个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企业离退休人员;2002年的企业缴费职工负担系数为0.37,即1个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企业职工负担0.37个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企业离退休人员,2002年的负担系数比1996年增大了42.31%。

由于老龄化等原因造成了负担系数增大,致使基本养老金支付困难增加,中央财政也面临弥补养老金支付缺口的巨大压力。

因此,必须开辟多渠道的养老金来源。

(三)多支柱是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

多支柱是世界银行大力倡导的“养老保障改革最佳方案”,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