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0117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docx

《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docx

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

马周字宾王阅读答案

【篇一:

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训练语文答案】

txt>1.b2.d3.答案:

a【解析】遏制:

重点是“制”,控制住。

遏止:

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

惠赠:

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

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

未免:

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

不免:

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

4.c(c登峰造极:

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a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

这里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应该用络绎不绝;b差强人意:

大致令人满意。

d.处心积虑:

蓄谋很久;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此处不合语境,应为“绞尽脑汁”)

5.a(b项,“参与?

?

熄灯活动”与“取得快速发展”句式杂糅;c项,“健全和改善”与“制度和服务体系搭配不当;d项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6.a(看不起)

7.d(a“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b“以”,连词,表因果;介词,把。

c“所”,所字短语,表示“?

?

的人”;与“以”构成固定结构,表凭借。

d“之”,都是代词,他)

8.b(①是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

9.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10.

(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拿很多行装给他,优厚地对待他,让他进关(3分。

重点词语:

高、厚、装)

(2)马周为他列举了二十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

(4分。

重点词语:

为之、条、切、怪)

(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

(3分。

重点词语:

暴、过、名)

11、

(1)这首诗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前途渺茫的惆怅之情。

(2分)首联借树叶凋零、鸿雁南飞、北风萧瑟、江上寒凉的秋景,渲染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为抒发思想迷茫的情怀做铺垫。

(2分)

(2)以景作结,照应开头,以长夜漫漫、大海迷茫暗指前途的迷茫,把思乡和迷茫结合在一起,照应开头,韵味无穷。

12.(4分)秋天有丰富多彩的声音可以听;用耳朵听秋天,可以收获单纯的快乐与纯粹的幸福。

评分标准:

每点2分。

13.(4分)在结构上,开篇点题“听秋”,结尾扣题,首尾呼应;在内容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平时的麻木和现在急于听秋的迫切心情。

评分标准:

结构与内容各2分。

14.(4分)①雨让我联想起柳永忧伤的诗,我的内心也体验到了那种忧伤与诗意。

②秋天的田野一方面呈现出庄稼收割后的萧瑟与荒凉,另一方面表现出历尽生命收获过程后的从容与沉静。

评分标准:

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

15.(4分)“听秋”就是指用心感受自然。

其意义在于释放生活的压力;发现自然的美丽;增加热爱自然的感情;净化人的心灵;从自然中获取幸福和快乐;获取关于人生的更深刻的体验。

评分标准:

“听秋”的内涵2分;第二问答出4点可得满分。

【附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

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

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

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

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

客居到密州。

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

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

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

“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

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

”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

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

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

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太宗常说:

“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

”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

“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

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

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

”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

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

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

马周感叹道:

“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

”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

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

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

“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

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

“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

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篇二:

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训练语文试题】

txt>2013/10/20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徇私/驯熟咆哮/肖像惬意/提挈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b.漂白/饿殍与会/参与胴体/栋梁拈轻怕重/拈花惹草........c.投奔/奔命着急/着火标识/识别强词夺理/强人所难........d.丧气/沮丧殷实/殷红蜡烛/污浊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绿州集装箱谈笑风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历练套近乎拾人牙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聘任程式化欢呼鹊跃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嬗变勘误表趋炎附势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④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

a.遏制敬赠不免何况b.遏制惠赠未免何况

c.遏止惠赠未免况且d.遏止敬赠不免况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王....

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

b.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c.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

d.iphone5最令人不齿的就是“掉漆门”,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几乎每一家配件厂商都处心..积虑,寻找对策。

..

5.下列语句中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郭川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经过137天的艰苦航行,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

b.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该活动。

c.人口老龄化,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和压力,健全和改善“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

“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

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

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

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

官阶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乃去,客密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c.岑文本谓所亲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之顾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

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三、古诗文

10、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3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4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迷津:

迷路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有何妙处?

请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6分)

听秋郑毅

总以为秋天,是个适宜用耳朵听的季节。

也总喜欢在秋天里,叫醒沉睡的耳朵,来听听秋。

雨,总是和秋日有着很深的缘分;雨,也总是被人涂抹上一层厚厚的情感,驱之不散,挥之不去。

秋雨,尤为如此,犹如一坛酽酽的米酒,善感的人只须走近,轻抿一口,那浓浓的愁绪就会如蚕丝缕缕扯出,袅袅余余。

秋日里,最不能遗忘的恐怕就是知了的叫声了。

在秋高气爽的午后,睡意还未全消,那阵阵参差不齐的合唱此起彼伏,随之向天空飞扬,在云端停驻片刻,倏尔又跌落下来。

细听,少了夏日几许的聒噪,多了几分从容和坦然。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没有理由轻言虚度,没有理由不尽情歌唱,没有理由不去绽放这生命中的美丽。

有空的话,也不要忘记到田地里去走走。

傍晚,或者清晨,只须携一份平静的心情,去亲近那久违的田垄。

听听沉甸甸的玉米在杆上欣喜的私语;听听金黄的豆子耐不住寂寞,迫不及待地噼里啪啦地跳将出来;听听笔直的芝麻杆上“砰砰”的拔节声。

此刻,你的心里会充满欣慰。

秋收后的田野,容颜更显得沧桑,胸怀更显得空旷。

那萧瑟的玉米地中,黄绿斑驳的玉米叶子在浸着凉意的秋风中左右摇摆,沙沙作响,没有一丝告别的悲伤,有的只是从容的挥手,沉静的微笑。

那刚刚收割后的荒凉的芝麻地里,一截截露出地面的短短的芝麻茬,还深

扎在这坚硬的黄土地上,那稍稍发白发干的茎秆截面,还隐约渗出点点晶莹的汁水,不会是听到芝麻粒儿跳出菱角后喜悦的泪水吧。

最喜欢坐在繁星满天的秋夜下,仰望天际,听点点星星在窃窃私语地交流着彼此的秘密。

此时,热闹夜市上聒噪的卡拉ok早已划上了休止符,人们也渐次进入了梦乡,各种关于奇幻的梦的故事正在有条不紊地悄悄上演,一切都沉寂着。

偶尔,传来几声“唧唧”的声音,或许是蟋蟀或者蛐蛐在梦中的呓语吧,那会瞬间让你心静如水。

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每一片落叶,每一滴露珠,都是一种语言,但这种语言只有心灵纯净且充满挚爱的人才能听懂。

也许,美就藏在我们疲惫的心灵之外,远在天涯而又近在咫尺。

去听吧,潺潺的流水和鸟儿的啼鸣,犹如滴水崖中流泻出的清澈和美丽,点点滴滴,会经久不息地在我们耳畔喧响。

凉爽的夜里,躺在床上,当给自己一天的思绪划上句号的时候,或许有个声音会惊醒你疲惫的神经,那不紧不慢的“咚咚”的心跳声正清晰地响彻在耳际。

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没有理由的。

生命的感觉此刻是如此强烈,生命的脚步从未如此从容!

听听自己的心脏的跳动,那儿会传来一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

来吧,到这儿来。

那是来自母亲的召唤,是来自大自然的消息。

秋天了,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吧!

用心去听,你会发现,在秋的行囊中,满载的都是单纯的快乐与纯粹的幸福,不是吗?

12.作者为什么说“秋天,是个适宜用耳朵听的季节”?

请简要回答。

(4分)

13.文章在开篇与结尾均写到了“叫醒沉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

(4分)

14.请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分)

①这时候,绵绵的雨也就在我的眼前变得忧伤和诗意起来。

②秋收后的田野,容颜更显得沧桑,胸怀更显得空旷。

15.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听秋”意义的理解。

(4分)

五、作文

16、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

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最美好。

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或体验。

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字数800字以上。

【篇三: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lass=txt>语文试卷

时量:

150分钟总分:

150分

出卷人:

徐全审卷人:

凌平丽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

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

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

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

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

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

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

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自从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由于中华饮食文化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将被世界各国认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

问何,何曰: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

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

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

“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b、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c、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d、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议大夫,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是秦朝设置的,专门执掌论议,是朝廷重要的官职。

b、拜:

指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赠:

用于追封已故者。

c、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

“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d、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征、除、辟、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喜爱学习,性格旷达,豪迈,为人高调张扬,且不拘小节,乡里人因此而瞧不起他。

b、常何是一个武官,没有什么学问,但马周教他给皇帝上的“言得失”书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马周也因此得官。

c、马周善于写奏章,而且能一语中的,解决的办法也很周到,太宗李世民只要一时见不到他就想念他。

d、马周患病的那些年,太宗不但派御医看护,还亲自为他调药。

马周感激涕零,临死之前把以前给皇帝上的奏章都焚毁了,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2)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