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9644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docx

《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docx

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

修行人需遮止的27种非法心态“广说”里讲了27种非法心态,当我们产生这些时,要以正知正念来管制自己,像大树一样如如不动。

作为修行人,如果生起猛厉的烦恼,应让这种情绪稍微缓和一下,像树一样不动安住。

树扎根于大地,无论狂风暴雨、自然灾害,都是静静地屹立,不会有剧烈变动。

真正的修行人也应如是,任凭烦恼违缘的冲击,决不屈就而造作恶业,暂时不言不行让心先安住下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教言。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生起贪心或嗔心,理应自我警醒:

若让贪心爆发造作恶业,后果必定不堪设想;若放纵嗔心肆意妄行,结局也是无法想象。

因此,言语行为应暂时停止,如树一样安住不动。

嗔恨心用慈悲心来对治,贪心以不净观来对治,愚痴心以缘起空性来对治,嫉妒心用平等心或自他交换[此处的“自他交换”,是指观一切众生的嫉妒心都积聚在自己的相续中,自己去承受嫉妒心所带来的痛苦,使众生永远摆脱这种折磨。

]来对治,傲慢心以摧毁我执来对治。

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如果没有抓住这两点——励力对治自己的染污心、好行无义心,根本不可能护持菩提心。

1、贪心:

凡夫人遇到可爱悦意的对境时,不管是人、财、物哪一种,贪心都会自然生起。

假如你随着贪心而去,便会违背佛陀教言,甚至毁坏自己的戒律,最后堕入可怖的恶趣。

2、嗔心:

如果我们遇到不悦意、不可爱的怨敌或病魔等对境,相续中的嗔心就像熊熊烈火般盛燃,若未以大乘缘起空性或慈悲法门的甘露水来熄灭,很容易焚毁我们多生累劫所积累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森林。

3、掉举:

是心往外散的随眠烦恼,属于一种心所。

身掉举,是身体一点控制都没有,经常东奔西跑,一刹那也无法安住;语掉举,指语言漫天胡扯,想说什么就胡说八道,经常喜欢说是道非;心掉举,是昏沉的违品,指心往外散乱,不能摄伏。

当身口意处于这种不能内收的无自在状态时,千万不要随烦恼而行,理应如树而安住。

4、讽刺:

当我们想用难听的语言来讽刺、侮辱、毁谤、挖苦别人时,应立即制止,如树而安住。

5、傲慢:

按照相关论典,慢有七种:

⑴傲慢:

观待下等众生而认为我更胜一筹的自满之心。

⑵过慢:

观待与自己同等的人,认为我已经胜过他们。

⑶慢过慢:

观待功德比自己超胜的人,认为我比他们更优秀。

譬如觉得“我的功德超过了文殊菩萨,超过了上师,超过了十方诸佛菩萨”,这样胡思乱想,实际上就是慢过慢。

⑷我慢:

将本来不是我的五蕴执著为我。

⑸增上慢:

自己本来没有阿罗汉、菩萨等圣者的功德及神通神变,但却认为自己已获得。

例如别人说你是诸佛菩萨的化身、是第几世转世活佛,你就相信真是这样:

自己前世是某某活佛,已经获得了什么成就。

实际上不要说成就,就算普通修行人的有些功德,你也不一定具

足。

现在世间当中,有些人依靠一些愚笨弟子的吹捧,自认为是诸佛菩萨的化身再来,做不如法的事情还觉得对众生有利,这就是所谓的增上慢。

⑹卑慢:

自己觉得比下面的人高一点,比上面的人差一点,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感,就是卑慢。

卑慢跟傲慢有一点差别:

傲慢并没有观待上等者,只是对下等者而言自己很了不起;卑慢则对上下都进行了比较。

⑺邪慢:

本来得到的不是功德而是过患,反而认为获得了功德。

有些人认为“我偷盗的本领很厉害,撬锁的技术一流”、“我说妄语能把人骗得团团转”、“我杀生很有技巧,一生中杀过的牦牛不计其数”……,认为所做的是一件功德,好像十分了不起,但实际上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极大的过失。

这种将过失视为功德而生起慢心,叫做邪慢。

古大德说:

“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水。

”所以大家应经常观察自己,一旦相续中生起傲慢,应当如树而安住,否则,若任其继续发展,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现在有些出家人有了一点地位,就认为“我学得可以了,已经超过所有的人”,如果生起这种分别念,那他以后不会虚心学习新知识,在任何善知识面前,也不愿意低头去恭敬求法,对他自己而言,这是相当大的违缘。

6、骄矜:

也叫骄傲。

骄与慢之间有一些差别,慢是观待他相续而生起满足感,并通过外面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而所谓的骄,不在外面表露,只不过心里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有一种得意洋洋的心态。

这二者的差别,学过《俱舍论》的人也应该清楚。

骄矜分八种:

⑴种姓骄:

“我是国王种姓,天生就是贵族”、“我的父亲是领导,母亲也如何如何”,

尤其现在有些人,包括学习《入行论》的道友,好像自己家里有领导,熟悉一些上师,就认为非常了不起,总有一种骄傲之情,这样不太好!

⑵相貌骄:

“在这个团体中,我是最好看的,如果再好好打扮一下,天女可能都逊色几分。

你看这里十几个人,哪有像我这样漂亮的?

这个也不好看,那个也不好看……”这种心态也是一种骄。

⑶广闻博学骄:

“我的辩论不错,口才也不错,已经背了三部论典。

别人最多只能背一两部,这个班里我才是佼佼者,非常了不起啊!

⑷财富骄:

“我很富裕啊,平时吃的讲究、穿的高档,轿车是最高级的,手机款式是最新潮的,别墅也是最豪华的,别人怎么能跟我比?

这个团体中,可惜我的智慧不算太好,如果我智慧最高的话,那就样样齐全了。

但不管怎么说,财富方面谁也比不上我。

⑸权势骄:

“我是局长、我是副局长、我是科长……,我的权力相当大,社会上谁不知道我!

”这样认为的话,就是权势骄。

⑹无病骄:

“我的身体特别棒,从来都不用输液打针,你看他们动不动就生病,真是可怜。

智慧方面我不敢说,但身体方面我应该是最好的。

⑺艺术骄:

“我会电脑,我会画画,我会设计,我会建筑,其他人都不会,我有这个特长。

⑻韶华骄:

“我现在很年轻,青春美貌,身材也不错,他们那些全部是老太太、老公公,看起来好像很可怜。

”这是最后一种骄。

有些论典中说骄矜分八种,《亲友书》中说骄矜有五种,但不管怎么分,如果你身体和语

言没有表现出来,心里始终认为:

“我的种姓高贵,人才出众,表达能力强,非常了不起!

”这样想的话,实际上就是没有通达无我

的一种表现,真正通达无我的话,对这些并不会看得很重。

所以,我们平时观察自己很重要。

作为一个凡夫人,稍微有点特长就恃己凌他,言行举止方面处处自我宣扬,这是非常不如法的。

一旦产生了这种恶念,自己应当立即制止,如树而安住。

7、评论他人:

我们不要议论他人的过失,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

“如果是为引导弟子,好心指出他的过失是应该的,历代金刚上师也是这样做的。

但金刚道友之间不要互相评论、说长道短,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我们平时应多看他人的功德,不要总盯着过失看,如果经常把别人看得一文不值,那说明你的相续不清净。

8、伪、9诈:

指用虚伪狡诈的手段欺骗众生。

善天论师将“伪与诈”解释为谄诳(详见《俱舍论》),不管怎样解释,如果自己为人不真实,欲以各种虚假的行为欺骗众生,那马上要如树而安住。

总之,不管是谁,说话应该老老实实,做事应该实实在在,为人应该坦坦荡荡,这样学佛才不会失去它的本来面目。

不然的话,自己的欺诈行为将毁坏佛教、毁坏自己、毁坏他人,因果也会让你生生世世偿还不尽的。

所以若生起想要欺骗众生的念头,此时最好如树而安住。

10、自赞:

现在人们赞叹自己的方法特别多,在家人有在家人的赞叹方式,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赞叹方式,有时候自己明明没有功德,也要添枝加叶地捏造一番。

其实,真正有功德的人,用不着宣扬别人也会知道,假如你竭尽全力地宣传自己,这

说明某些地方肯定有问题。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轻信这些自我吹嘘的人,真正的高僧大德虽然行为上平凡普通,但相续中却具有不共的功德,这才是我们的上师、我们的依怙处。

作为在家人,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第一个务必要观察上师。

同时,自己如果想赞叹自己,也应该如树而安住。

11、毁他:

有些人的诽谤相当可怕,但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讲,恐怕也不一定有什么损害。

我们在世间中也经常遇到无因诽谤,有时候这种谣言一辈子也洗不清,鉴于此,大家没有真凭实据之前,最好不要诽谤任何人。

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

“在我们学院中,除了有些管家在整顿纪律时要了解别人的情况外,其他人不要评论人家清不清净,居士也不可妄谈出家人的过失,否则只有自己徒造恶业。

”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在任何场合都要慎观自己的语言,当自己准备诽谤别人时,立刻将嘴巴紧闭,如树而安住。

12、粗言:

指给他人取外号、嘲笑别人缺陷等恶语。

《百业经》中有十一个公案,全部是讲前世说恶语的可怕果报。

13、离间:

说一些挑拨离间的话,使原来关系和睦的两个人,尤其是上师与弟子之间,出现分裂产生矛盾。

《前行》中说:

“在密乘传法的上师与弟子之间进行挑拨而搞破他们的关系,或者在金刚道友之间制造不和,罪业是极为严重的。

”因此,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尽量不要说离间语,想说这些时,自己要如树而安住。

14、思名:

想获得众人交口称赞的美名;

15、思利:

欲求财富圆满的利益;

16、思敬:

想得到别人的恭敬爱戴;

17、欲差仆役:

希望差遣仆从眷属做事;

18、欲人侍奉:

让别人为自己洗脚等作承侍;

当出现这些心态时,一定要如树而安住。

世人日日夜夜追求名声,实际上名声并没有什么意义,假如对众生或来世的解脱有利,那有一点名声也可以,就像有些高僧大德依靠名声召集许多眷属,通过佛法来调化他们。

而世间人所希求的那些赞誉,以及财产恭敬、名闻利养,在一个修行者看来,无疑是系缚自己于轮回中的枷锁。

他们认为这是福报,但对真正的修行人而言,完全是解脱道的一种障碍。

假如想舍弃利益众生的事业,希望获得自己的利益,并想说有关自利方面的言语,当萌生这些念头时,一定要立即放弃,如树而安住。

19、削弃他利:

对大乘修行人而言,最可怕的是什么?

就是舍弃利益众生。

若是这样,则触犯了菩萨根本戒,罪业相当严重。

有些人的佛教知识学得不深,一旦恶缘现前,很有可能想“利益众生非常困难,舍利子都舍过菩提心,那我更不用说了,还是放弃吧,以后不想发心了。

”当然,光是不想发心做某件事,也不一定是舍弃利他,但如果凡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今后都不参与,自己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了,这就是舍弃了利他之心。

虽然往生极乐世界是好事,但如果只是自己解脱,而将众生弃之不顾,《般若摄颂》中说,这比犯四根本戒还严重。

假如你周围的环境或者旁边的人,造成你想舍弃利他的菩提心,此时务必要自我警醒:

“哪怕我死了都可以,但舍弃利他之心万万不能生起!

20、图己利:

倘若想一心一意地利益自己,或利益自己的亲朋好友,这种念头在大乘佛教中也跟毒药一样非常可怕,应尽量予以舍弃。

21、因是欲语时:

语为心声,在产生舍弃利他、贪图自利的念头时,切莫让它表露于言语,应当坚决地制止,如树而安住。

22、不耐:

若遇到无法忍耐的对境,譬如怨敌的百般损害、修行的种种苦行,在这种时候,应当如大树一样安稳而住。

23、懒:

懈怠懒惰也不太好。

有些人特别懒,不要说晚上,白天也一直迷迷糊糊的。

24、惧:

若对大乘的甚深空性、见修行果等心生畏惧,产生退惰之心,也应如树而安住。

25、无耻:

如果没有羞耻,不约束自己身语意三门,恣意造作恶业,这时候也应如树而安住。

26、言无义:

假如废话连篇,一天到晚找人“摆龙门阵”,说些无意义的话语,也应尽量制止这种行为,如树而安住。

27、贪执亲友:

如果生起贪爱亲友的世俗情念,对自己家人一味地维护,成天打电话说一些是非,这也是修行的大障,理应如树而安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