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9640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8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汇编.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汇编.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汇编.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汇编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米(m)

②常用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③换算关系: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秒(s)

②常用单位:

时(h),分(min),毫秒(ms),微秒(

)。

③换算关系:

1h=60min,1min=60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例如;12.58cm12.5是准确值,0.08是估计值,cm是单位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测量的估读问题:

(1)估读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由测量值来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

5、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6、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工具的不精确、测量方法的不严谨,读数时估读产生的误差。

(4)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一定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选取技巧是:

给了一个描述,参照物通常取描述中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4)静止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3、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相关应用:

同步卫星、空中加油机、接力赛跑时接力棒的传递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快慢的比较

(1)相同时间看路程(观众)

(2)相同路程看时间(裁判员)

2、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它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速度=

(3)单位:

①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②国际单位:

m/s;常用单位:

km/h。

③单位换算:

④速度公式变形: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3)平均速度:

①平均速度是表示变速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③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注意是哪一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必须一一对应。

.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原理:

工具:

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

路程s;时间t

注意:

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实验常考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木板的倾斜程度要小,使得时间的测量更精确

经典习题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和

 【分析】两岸青山相对出说明青山在动,在坐船时,船和青山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这句诗选的参照物是船(也可以是诗人)。

孤帆一片日边来表明孤帆在动,孤帆和船是一体的的,有前面的分析易得这句诗选取的参照物是青山。

【解】船(诗人)青山

2.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分析】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相对楼房和地面在匀速下降。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也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的。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相对地面静止,则乙相于地面匀速下降。

同时乙看见甲在下降,这时甲下降得比乙快。

若甲在乙上方,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若甲在乙下方,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解】选D。

3.小东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

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

【分析】分度值是指刻度尺最小一个的大小,图中的刻度尺单位是cm,所以

最小分度值是0.1cm。

从图中可以看到铅笔的最左端对应5,最右端比10.3多一点点,我们知道记录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记录为5.34cm,其中5.3是准确值,0.04是估计值。

【解】0.1cm5.34cm

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

,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

,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平均速度一定要注意是对应的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解】设总时间为2t,则前半段时间为t,后半段时间也为t,路程分别为

    

 

6.为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3m,分度值1mmB.量程10m,分度值1d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7.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的大小有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决定

 

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

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

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A、10:

3B、3:

10C、8:

15D、15:

8

10.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

,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

,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为

,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

,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2.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多少

 

13.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

往上海方向(里程:

237km)

车次

到达时间(镇江)

开车时间(镇江)

终点站(上海)

T131

09:

43

09:

45

12:

31

D413

10:

04

10:

06

11:

53

(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

(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

合多少千米/时?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注意:

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

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

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条件及速度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4、人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

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

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

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①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②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

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2、超声与次声

1、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1)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

(2)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3)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2、超声:

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也叫超声(人听不见)。

3、次声:

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也叫次声(人可以听见)。

4、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超声的方向性强:

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

超声波诊断仪(B超、彩超)

第三节声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播信息:

a直接传递

b间接传递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相关事例:

B超(彩超)肾结石(医学处理)声纳探测回声定位

倒车雷达(超声波与雷达的区别)

第四节乐音与噪音(本节名称是噪声的危害)

1、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

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①分贝(dB):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

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②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强调0dB的物理意义。

(5)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6)减弱噪声的方法:

①在声源处减弱:

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③在人耳处减弱:

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本节习题

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在敲钟时,当停止对大钟的撞击时,大钟本身的振动并没有停止,所以仍然能发出声音。

【解】C

2.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

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听到发令枪响声开始即使,运动员到达终点时停表的读数为10.5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所用的时间为()

A10.30SB10.59SC10.88SD10.18S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传播100m作用的时间约为0.29s,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其时刻比发令时间晚了0.29s,故远低于实际跑被迷的时间应为:

10.59s+0.29s=10.88s

【解】C

4.关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引吭高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分析】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特色和品质。

人们却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故A是错的;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斌率小,发出的声音音调低,人耳感觉不到,故B是错的;用力敲锣时,锣面振动幅度变大,因而响度变大,故C正确;演员“引吭高歌”付出的声音响度大,故D是错的。

【解】C

5、.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速度

【分析】琴弦张紧的程度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同一根琴弦,绷的越紧,振动时振动就的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就越高,故演奏员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

要改变响度应该是增大弦的振动幅度。

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同一种乐器的音色相同,改变不了!

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解】B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而不是2000Hz;声源的振幅相同,人与声源距离不同时,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解】B

7.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__很小。

【分析】宁静是指声音很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

考察点是对声音三要素的理解!

【解】响度

 

7、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纳”),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如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超声波发出后经4秒收到反射回的信号,请计算沉船处的深度.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9.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10、如图,将一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

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4,现次实验,得到结论是()

A.声音变大B.频率变高C.振动变慢D.响度变小

11、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12.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

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

13.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__很小。

 

14(总共4种类型).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8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2s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m.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摄氏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实验过程,实验核心器材,从下往上)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蒸发(实验的做法以及详细过程)

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2沸腾(实验的做法以及详细过程)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实验观察,学生较难理解)。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

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附注:

碘的升华实验。

 

练习题

1.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A.水蒸气B.小水珠C.热空气D.白烟

2.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

A.使空气的温度降低B.在人体表面吸热

C.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D.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

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60℃的水,正在沸腾B.用纸盒装水并在火上加热,可将盒中的水烧开

C.液体吸热后,温度却不升高D.用水银温度计测得南极考察站的温度是-60℃

4.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

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C.一定升高D.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不变

5.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凝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现象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的细是升华现象

6.某物质的凝固点是42℃,在42℃时,该物质()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是固液共存D.以上都有可能

7、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8、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中哪一幅图像大致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9、.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再喝,这样做的目的是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

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

10.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盆中的冰块比乙盆中的少,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两盆中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两盆水的温度()

A.甲盆水温度比乙盆高B.甲盆水温比乙盆低C.甲盆,乙盆水温相同

D.用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哪盆水温高

1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