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理论学习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9634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理论学习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学期理论学习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学期理论学习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学期理论学习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学期理论学习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理论学习二.docx

《第一学期理论学习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理论学习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理论学习二.docx

第一学期理论学习二

学习时间:

2011.10.14学习地点:

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

王翠英学习方式:

集中学习

 

关于对小课题研究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长岛县教研室王波

根据培训班的学习安排,今天上午由我与大家一起就小课题研究进行探讨,交流彼此的思想观点和认识。

今年正值“十二五”开题年,我们对“十一五”我县教科研工作进行了反思,对“十二五”我县教科研工作进行了谋划。

“十一五”期间,我县教科研工作的主体是对省市规划课题进行研究。

我们承担了六个市级规划课题,外加三个市级规划课题的子课题。

在规划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现象,产生了一些思考。

如:

规划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联系的不够紧密(真正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去做,并将成果运用到课堂上的不多)。

那么,怎样才能使课题研究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规划课题研究与广大一线教师联系不够紧密(教师的参与度、参与面不够,也不感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大众化,引导广大教师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逐渐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规划课题五年一个周期,而我们的教师有一定的流动性(支教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把研究时间变短,由过去五年的长线研究变成一年甚至半年的短线研究,有效有序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全国各地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就是建设高效课堂,在这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专业的自信与发展。

读书、思考、实践、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而小课题研究可以引领我们在这条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立我县“十二五”教科研工作的基本走向就是切实有效地开展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的主题就是我们教师,因此我们应该对小课题研究有充分的认识,系统的了解,准确的把握,以便有效地进行研究。

下面,就小课题研究与大家一起做些探讨。

一、是什么——小课题研究的内涵界定

(一)什么是小课题?

有人认为,课题就是问题,小课题就是小问题。

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确切的。

小课题就是小的课题,这里的“小”指的是“小的研究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是局部的、微观的,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实在、明确,研究难度更小、教师容易驾驭,研究周期比较短,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甚至可以是三四个月。

如:

“十五”期间烟台市承担的《差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对于基层学校和教师而言,这个课题太大,“十一五”市申请将其作为深化研究课题,具体到基层学校和教师又进行了细化,如现在有的教师承担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复习课差异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这样的课题容易操作,难度也小,且有实效。

“小课题”的“小”指的是研究内容、范围和难度,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1、有关观点

专家学者给出很多说法,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①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实践研究,是一种低起点、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

“草根研究”蕴含三层含义:

一是“扎根本乡本土”,二是“群体参与”,三是“固本强基”。

“草根研究”研究的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育中的真问题,也许不是高深的学问,不是单纯的理论,却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

这样的研究恰如平民生活一般,而不是身居高墙红瓦的宫廷之中。

);是一种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见效的应用研究;是一种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的田野研究(一种现场实地研究,带着问题研究,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乃至问题的问题,并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小课题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成功经验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小、研究周期比较短,容易操作并且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

2、我们的观点

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以个人(几个人)的力量,运用基本的科研方法,探索解决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小问题,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研究过程或行为。

※小课题研究就是“自己研究,研究自己,为自己研究,最后创造新的自己”。

(“自己”为泛指)。

(三)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概括地讲,可归结成四个字——“小、近、实、活”。

1、“小”主要是指:

①选题内容和范围小,从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

(一般针对所任学科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展研究,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如:

我们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我们研究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等等,我们研究的都是真实的课题和有生命力的课题,都是发生在学生身上和课堂上的课题。

②研究难度小、周期比较短(研究周期一般为三、四个月,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参与同一课题研究的人员少(“小课题”由教师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这里的“教师”为泛指,可以是一个教师,也可以是几个教师,课题的研究者可以是一个人、几个人或备课组成员)。

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

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

)。

③方法简单(“小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容易操作、见效快。

2、“近”主要是指:

①研究内容贴近教学,结合实际,是一种“贴身式”研究。

(不以理论研究为主,而是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研究内容要具体、可行。

②教师既是研究主体(自己研究,研究自己),也是利益主体(为自己研究,创造新的自己)。

3、“实”主要是指:

①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教师研究解决的是个人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②是教师自觉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

不是给别人研究的,不是别人让研究的。

4、“活”主要是指:

选题自由、方法灵活,研究行动自主,人员组合自由,时间长短皆可,成果形式多样。

(课题成果可以是一份总结报告,也可以是一堂示范课、一个问题的界定和系统回答,或一个教学设计、一篇论文等。

二、为什么——小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开展等,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面临许多新问题,教育科研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比较于5年一个周期的规划课题,小课题研究更具有“短、平、快”的优势。

所以,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小课题研究的作用。

(一)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小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与个人的工作紧密相连的,也是我们有切身体验的事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直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再明确一点说,小课题研究就是“自己研究,研究‘自己’,最后创造新的自己”。

自己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只有靠自己解决,因此,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有着潜藏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

小课题承担者可以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科研的归属感。

也就是说,教师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增强科研信心、积累科研经验,感受科研的能量,不断提高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为将来进行省、地、市(县)级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三)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课程改革都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理论研究者、实践探索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课堂教学上。

只有课堂教学达到优质高效的境界,新课程改革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把课程转化为课堂教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实践),如何把宏观的新课程改革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课堂教学的操作技术,如何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转化为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几个问题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由此看来,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专家、教授已经由主角退位到配角,因为专家、教授只能解决课程问题、理论问题、决策问题,而不能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教学行为问题、操作技术问题。

也可以说,将来最有发言权的“专家”是从一线教师中脱颖而出的“名师”。

但一个教师要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实现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变,就必须搞研究,尤其要搞小课题研究,逐一地解决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是我们推进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将是今后我们长抓不懈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

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来说,小课题研究就是一个最好的载体、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赞可夫说:

“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问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的今天,开展小课题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四)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养成“用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思维想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个性化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固守这样一个观念,即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教好书、会教书、能教书也就可以了,很少有人把教师也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

可是当今,网络文化来势汹汹,各式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教师如果仍然固守原有的角色,只管教书,不问研究,不仅是所教的知识会落伍于时代,而且所培养的学生也缺少开拓精神,有的甚至会被时代所抛弃。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把人类文化区分为三类:

一是后喻文化,年长者指导年轻者;二是互喻文化,同代人相互指导;三是前喻文化,年轻者指导年老者。

比如,有的父母亲跟儿女学计算机。

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很多领域我们教师所知道的并不比学生多,只不过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方面掌握的知识要比学生多一些而已。

因此,教师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与学生共同探究。

而小课题研究会促进教师广泛读书、查阅资料,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结果又直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小课题研究真的是“自己研究,研究‘自己’,最后创造新的自己”。

三、怎么做?

——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小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的研究题目小,选题范围小,但是整个研究过程及其管理还是要遵循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规范的。

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选择一个问题、建立一个课题、确立一个目标、实施一项研究、形成一个成果(经验、规律或具体操作方法)。

(一)关于小课题的选题

李镇西说:

“只要我们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会感到富有价值的课题是源源不断的。

1、如何选题(小课题研究,选题至关重要。

恐怕也会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点,这里重点谈谈如何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原封不动”地拿来当做小课题研究,至少要从“价值度、可行性”两个方面做必要地分析论证:

第一,考虑有是否价值。

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

一是于“我”是否有价值;二是是否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解决的是不是最突出的问题。

小课题的选择要强调“以我为本”,直接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说“属己性”是衡量小课题研究价值的首要标准。

同时要考虑“实践性和应用性”的问题,因为,“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是小课题研究的目标。

另外,同样是“解决问题”,也要分出“轻重缓急”。

对于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应首先选择最突出的、亟待解决的进行研究,筛选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

第二,必须立足于“小而精”。

选择那些自己(或同备课组的二、三人)有能力驾驭,能搞得了、搞得好的具体实在的题目。

所谓“搞得了”是指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所谓“搞得好”,就是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精心选题是教育科研成功的起点。

一个有价值的教育科研选题,不仅决定着科研的正确方向,而且必将提升教育科研的水平,真正发挥教育科研的效益。

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

选题中存在一定误区:

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

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

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

选题的基本要求:

⑴选题应具有前瞻性。

突出面向未来的意识。

一是对未来某项教学的策划(前景分析、预测和实践);二是对教育现状的改善。

⑵选题应具有应用性。

这方面主要指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应用价值,能够指导教育实践。

⑶选题应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研究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的明确。

立论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

⑷选题应具有创新性。

选题不要赶时髦,人家搞什么,我也搞什么,全然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

⑸选题应具有可行性。

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人文环境、师资水平、实验基础、教学设备、教研经费等。

⑹选题应具有方向性。

课题研究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目标。

课题目的方向不明,不是课题进行不下去,就是每个方面都不能研究透彻。

即使选题好的课题,也做不去很好的成果,劳而无功。

⑺选题应具有适应性。

课题的大小,是相对的概念。

要依研究力量而确定课题大小范围。

选题宜小不宜大。

大而无当、空而又虚的问题,无从下手,不适于作为课题。

2、课题的来源

⑴从教育教学的问题与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

比如:

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

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

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

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

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⑵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

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⑶在阅读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理论的学习。

⑷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⑸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

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

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⑹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

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

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⑺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

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二)关于小课题的实施

1、研究方案的制定。

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

研究方案要解决这样四个问题:

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研究;三是怎样研究;四是预期成果是什么?

研究什么。

当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后,该课题要研究什么,研究者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研究者要把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确定一个合适的课题题目,要求题目既明确、具体,又确切地反映出研究的主要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要明确提出问题,突出研究的重点;再次,要界定研究的名词术语,主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如“生活数学课题研究”。

界定“生活数学”包括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两个理论层面内容。

为什么研究。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而不是其他的课题,这是研究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揭示课题研究价值;其次,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

例如,本课题能解决哪些教育实践问题?

研究该课题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研究。

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时,要明确采用什么方法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如有的课题采用个案法或观察法,有的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

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

小课题研究的价值是解决学校、教室内的具体问题。

但并不是说小课题研究成果没有具体的呈现方式,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要明确研究成果的预期成效、成果的表现形式等。

在小课题研究中,经过认真学习、反思,在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有所感悟,把感悟的东西通过“教研论文”、“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日志”、“教学课例”等形式写出来,促进教育教学实践,都属于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制定研究方案,要知道撰写研究方案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题目(课题名称)

问题的提出

理论依据

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步骤

研究小组成员及其分工

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在格式上要有以上8个部分,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一般就其中的一些部分进行合并。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虽然也要遵循“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基本规范,但可以突出重点因素,体现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小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即说明要研究的问题)

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小课题?

研究这个小课题有什么实际意义?

※研究内容(明确研究的内容)

界定题目中的关键词,也就是研究的内容、重点、范围、对象等。

※研究实施(怎样实施研究)

*起止时间的规划,最好安排到周次,明确结束的时间;

*明确每段时间内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分别采取什么研究方法。

比如,先调查(调查法)→然后反思设计(思辨法)→接着实践行动(故事)→总结反思(经验总结)

※成果及形式

*过程性成果,课例、案例反思、故事;

*最终成果,最好形成《×××××研究报告》

2、就“方案的制定和具体的实施”重点谈三个问题:

⑴关于小课题题目:

要重视小课题的“题目”。

在挖掘和分析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立一个合适的小课题研究题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这个小小的题目,从表面上看只是个题目而已,其实它是对于整个小课题研究的简要规划,它可以反映出研究者对于整个小课题研究目的、方向、内容、重点、方法等方面地把握。

如果题目含糊不清,那就意味着:

①研究方向不明、②研究内容不清、③研究重点不准。

可想而知,研究过程必定是盲目无序,最终也就谈不上什么成效了。

所以说,确立一个合适的课题题目,对于后续的其它环节至关重要。

题目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要让人看了你的课题名称之后就知道这个课题研究的是什么。

因此,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简洁、醒目。

★准确:

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例如:

《县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策略研究》,研究对象是中小学教师,研究内容是教师专业化培训策略

★准确:

为研究提供足够的焦点和方向,检验研究者认识程度和思路的标志。

例如:

(原陈述)“学习成绩与教学技术的研究”——不可操作。

改为:

(再陈述)“多媒体技术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准确

★规范:

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有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

例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在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规范:

课题名称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

例如:

“家庭压力对中学生学习成绩有何影响”,这是一个问题,但不能用作课题名称。

如果要作为课题来研究则应改为:

“家庭压力对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或“家庭压力与中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简洁:

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能超过20个字

★醒目:

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课题名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A、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含糊不清。

例如:

《关于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有益于增强教育事业心的研究》——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与增强教育事业心之间没什么联系

B、课题名称外延太大

例如:

《关于自主教育的研究》——范围太大,无法操作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同时出现两个研究中心,这是课题研究的大忌。

C、题目过长,罗嗦

例如:

《根据农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搞好农村中学评议教学工作的研究》

D、课题名称不是方案设计名称,而是撰写论文的名称。

例如: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人文关怀充满语文课堂》、《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从研究方法看,小课题主要采用基本的、教师易于把握和实施的“经验总结、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等行动研究。

下面介绍几种最常见、最适用的小课题研究方法。

A、经验总结。

通俗讲就是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梳理、归纳、提炼出成熟、典型、理性的做法。

B、叙事研究。

“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

它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追述、还原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表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理论的感悟。

在叙述的过程中,自己的“经验性教学”往往就转变成了“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

教育叙事应体现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①真实—情节性。

所叙述的是已经发生过的、基于实践的、真实可信的教育事件(不是还没有发生的设计、杜撰甚至虚构的)。

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要有相关的人物和情节,叙述者既是说事人,也是其中的角色。

叙述者要以自己的视角对所叙事件、角色行为或心理做出客观的描述,做到叙述具体生动,文笔清新优美。

②意义—感悟性。

所叙故事必须蕴含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学理念,而通过透析教育故事获得对教育信念或教学理念的理解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感悟是从具体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而不是将某一理论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一则故事作为例证。

感悟是情与理的呈现,可以隐含于字里行间,也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一段话,但无论明暗、无论短长,必须真切、深刻、精炼,不能无病呻吟,不能夸大其词,不能喧宾夺主。

C、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法又称实地调查研究法,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对于“调查研究”这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