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题库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9622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题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题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题库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题库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题库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题库1.docx

《心理学基础题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题库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基础题库1.docx

心理学基础题库1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B)

A.个性特点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

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B)

A.弗洛伊得B.罗杰斯

C.威特海默D.斯金纳

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

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A.实验法B.观察法

C.调查法D.测验法

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

A.冯特B.华生

C.费希特D.弗洛伊德

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

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

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

A.注意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D.思维

10.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

A.感觉B.知觉

C.感受性D.感觉阈限

11*.能够将外界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C)

A.感觉B.感觉器官

C.感受器D.感受性

12*.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C)

A.感觉B.感受性

C.感觉阈限D.心理量

1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

14*.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C)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受阈限D.差别感觉能力

15.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A)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

16.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D)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

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

17.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A.色觉B.知觉

C.感觉D.统觉

18.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19.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C)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20.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21.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22.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B)特性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2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是(C)

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

24.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C)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25.“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C)

A.感知B.记忆

C.注意D.思维

26.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27.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B)

A.随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28.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

29.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C)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

30.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B)

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

31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B)

A.注意的广度B.广义注意稳定性

C.狭义注意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

32.记忆过程包括(A)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再认、重现和记忆

33.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C)

A.会议我B.重现

C.表象D.想象

34.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D)

A.识记B.保持

C.回忆D.再认

3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B)组块

A.9±2B.7±2

C.5±2D.6±3

36.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C)

A.动机性抑制干扰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37*.由火想到热,由久旱逢甘露想到丰收由骄兵想到必败,这些联想属(D)

A.类似联想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D.因果联想

38.长时记忆系统对来自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的加工是(D)

A.物理特性编码B.表象(形象)编码

C.言语听觉编码D.语意编码

39*.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是(A)

A.有意识记B.意义识记

C.机械识记D.不随意识记

40.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D)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干扰抑制D.双重抑制

41.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D)

A.记忆准备性B.记忆正确性

C.记忆持久性D.记忆敏捷性

42.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B)

A.想象B.表象

C.印象D.迹象

4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D)

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

44.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C)

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

4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D)

A.理想B.空想

C.灵感D.幻想

46*.当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C)

A.创造性思维B.创造性想象

C.灵感D.顿悟

47.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

A.间接性B.概括性

C.预见性D.抽象性

48.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B)

A.抽象性B.概括性

C.间接性D.情境性

49.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C)

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50.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

A.常规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性思维D.分析性思维

5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A)

A.原型B.定势

C.迁移D.变式

52.已有的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是(C)

A.原型启发B.概念形成

C.迁移D.问题解决

53.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A)

A.定势B.迁移作用

C.动机状态D.变式

54.问题解决效率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时其动机水平应处于(D)水平。

A.强B.弱

C.中等D.偏低

55.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D)

A.流畅性B.变通性

C.新颖性D.独特性

56.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中主要矛盾的过程是处于问题解决阶段的(B)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7*.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B)

A.情绪B.情感

C.心境D.应激

58*.个性是指一个人的(B)

A.心理过程B.整个心理面貌

C.气质D.性格

59*.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C)

A.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B.性格、气质和能力

C.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D.道德、观美感和理智感

60*.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

A.个性倾向性B.气质

C.性格D.能力

61*.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因素是(D)

A.需要B.动机

C.兴趣D.个性心理特征

62.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是(C)

A.感觉B.知觉

C.需要D.能力

63.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马斯洛B.勒温

C.默里D.罗杰斯

64.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C)

A.感觉B.思维

C.需要D.性格

65.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B)

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

66.下列哪个选项是根据动机对活动作用大小划分的。

(A)

A.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B.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C.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67.“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

(C)

A.能力B.兴趣

C.气质D.性格

68.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D)

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

C.有好有坏D.无好坏之分

69.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A)

A.强、平衡、灵活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D.弱

70.黏液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C)

A.强、平衡、灵活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D.弱

71.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是(C)

A.血型B。

激素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D。

体型

72.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

A.性格B.气质

C.能力D.兴趣

73.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D)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

74.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是(A)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

75.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B)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

76.根据个体的智力情绪意志3种心理机能何者占优势划分性格类型的心理学家是(B)

A.斯普兰格B.培因和李波

C.列维托夫D.阿德勒

77*.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

A.奥尔波特B.卡特尔

C.吉尔福特D.艾森克

78把特质划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奥尔波特B.卡特尔

C.吉尔福特D.艾森克

79.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心理学家是(B)

A.奥尔波特B.卡特尔

C.吉尔福特D.艾森克

80.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D)

A.家庭结构B.出生顺序

C.家庭的贫富程度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81.父母的哪种教养态度有利与培养儿童的独立合作温顺和社交等良好性格?

(A)

A.民主B.保护

C.支配D.拒绝

82.能力是一种(D)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

83.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

A.能力B.性格

C.气质D.需要

84.一般能力的综合体是(B)

A.社交能力B.智力

C.操作能力D.创造能力

8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D)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

C.创造能力D.抽象概括能力

86*.智力的高级表现是(C)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

C.创造能力D.抽象概括能力

87*.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卡特尔B.吉尔福斯

C.斯腾伯格D.达斯和纳格利里

88.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

A.卡特尔B.吉尔福斯

C.斯腾伯格D.达斯和纳格利里

89.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B)

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

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

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

90.一般把天才儿童智商的最低临界线定为(A)

A.130B.150

C.160D.170

91.素质是能力发展的(A)

A.自然前提B.核心成分

C.无关因素D.决定因素

92.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1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A)

A.10岁6个月B.10岁8个月

C.10岁10个月D.11岁

93.比率智商的公式是(D)

A.IQ=CA/MA×100B.IQ=CA/MA×100%

C.IQ=MA/CA×100%D.IQ=MA/CA×100

94.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是。

(D)

A.从众B.服从

C.定势D.态度

95.平时讲的“随大流”、“人云亦云”是指(A)

A.从众B.服从

C.顺从D.态度

96."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C)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

97.“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

98.由若干个具有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并在一起活动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称(C)

A.小组B.群众

C.群体D.集体

二、填空题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过程两大部分。

2、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想象。

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合。

4*、辨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现实。

5*、实验者在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项变量是控制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

6、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科学。

7、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8*、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量度。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9*、适应是一种普遍的感觉现象,它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

和降低。

1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1、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视觉__和_听觉__。

12*、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限值越高,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值越低,感受性越高。

1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各个属性和部分的整体的反映。

14、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思维与语言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思维与知觉。

15、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有意后注意。

16、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上的时间是狭义注意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上的时间是广义注意稳定性。

17*、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

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

18、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熟练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

19、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或回忆和再认)。

2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22*、再认的速度与准确性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二是当前事物与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

23*、记忆中的联想主要有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和因果联想。

24、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特点,它是介于感知和思维的中间环节过度阶段。

25*、在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中,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26、除非进行复述,否则信息大约会在1分钟时间内从短时记忆中衰退。

27、艾宾浩斯用首创的便于控制的识记材料,即无意义音节来研究记忆,从而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28、表象是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9、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30、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

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31*、幻想的形式分为理想和空想。

32、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

直观性和概括性。

33、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4、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语词逻辑思维。

3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6、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37、发散性思维的指标有:

变通性(灵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

38、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39、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40、需要是指人的生理和社会的要求再人脑中的反映。

4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42*、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它的变化是通过情绪的变化来实现的。

43、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44、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适应环境、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和信息传递功能。

45、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

46、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个性格和能力。

47、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48、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49、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50、马洛斯认为只有低级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

51、动机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

52、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53*、阿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

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54、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55、气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56、气质较多地受先天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因此是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57、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58、气质是_心理现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生理基础。

59、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60*、荣格认为,个体的力比多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是外向型的人;个体的力比多活动倾向于自己,是内向型的人。

61、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62、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有:

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情绪持久性特征和主导心境特征。

63、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64、从出生到5、6岁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65、能力和知识既有_区别__,又有_联系__。

区别联系

66、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67、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68、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69*、吉尔福特认为,智力结构应该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纬度去了解。

70、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71、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72、环境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73、营养不良会影响_脑神经和神经系统__的发育,从而影响_能力__的发展。

74、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75、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它又推动人去从事并坚持某种活动,从而促进能力发展。

76*、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把一般智力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形态。

78、美国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79、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服从认同和内化。

8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沟通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心理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