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生理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957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生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绪论生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绪论生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绪论生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绪论生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绪论生理学.docx

《绪论生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生理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绪论生理学.docx

绪论生理学

绪论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理学(physiology)

  2.普通生理学(generalphysiology)

  3.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

  4.稳态(homeostasis)

  5.神经调节(nervousregulation)

  6.反射(reflex)

  7.反射弧(reflexarc)

  8.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n)

  9.旁分泌调节(paracrineregulation)

  10.神经分泌(neurosecretion)

  11.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12.反馈(feedback)

  13.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

  14.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

  15.前馈(feed-forward)

二、填空题

  16.生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研究对象是  ,其研究可分为  、和  三个水平。

  17.体内的液体按其在体内的分布可分为  和  两大类。

  18.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维持内环境  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19.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  反馈过程。

  20.机体对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  和  。

其中起主导作用。

  21.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其结构基础称为  。

  22.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内的控制系统绝大多数都是  控制系统;而  控制系统仅有很少几个,且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较多,可引起  ,甚至导致机体死亡。

  23.从控制论的观点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  系统、  系统和  系统三大类。

  24.观察奔跑时呼吸和心率的变化属于  水平的研究;若将某种细胞从整体取下后,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属于  水平的研究,所获得的这方面知识,称为  

三、选择题

A型题

25.人体生理学是研究:

A.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B.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异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6.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维持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维持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维持细胞内液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E.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27.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脑脊液

D.组织液

E.血浆

28.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

B.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

D.机体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E.揭示了生命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规律

29.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SSS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控制

3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适应

B.反应

C.反射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3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幅度小

B.反应速度慢

C.作用广泛和持久

D.调节的敏感性差

E.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32.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旁分泌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33.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

B.血液PH值维持相对恒定

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D.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

E.当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34.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是指:

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

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

C.外界干扰的情况

D.调定点的改变情况

E.中枢的紧张性

35.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分娩过程

E.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36.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发生快

B.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

C.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小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应

E.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37.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体温调节

B.排尿反射

C.肺牵张反射

D.血糖浓度的调节

E.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38.下列关于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个闭环系统

B.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

C.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

D.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

E.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B型题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正反馈调节

39.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唾液腺、胃腺等的分泌,这一过程属于:

40.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调节血浆中钙离子浓度,属于:

41.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脑血管可发生相应变化,使肾、脑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属于:

42.正常的分娩过程,属于:

43.血液凝固的过程,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44.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45.缓冲神经在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中属于:

46.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属于:

47.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属于:

48.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构成的纤维属于: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检测系统

D.控制信息

E.反馈信息

49.心血管对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是:

50.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是:

51.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缓冲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以看作是:

5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以看作是:

 

X型题

53.关于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B.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C.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

D.没有大脑则不能发生反射

E.没有脊髓则不能发生反射

54.下列哪些部分是反射弧中含有的成分: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突触

D.传入神经

E.传出神经

5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出现反应快

B.持续时间短

C.局限而精确

D.能提供生理反应的能量

E.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56.下列哪些属于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A.化学突触传递的原理

B.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C.运动时呼吸运动的变化

D.心脏的泵血过程

E.血液在心血管中的流动规律

5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缓慢

B.广泛

C.持久

D.迅速

E.短暂

58.自身调节的特点是:

A.准确

B.稳定

C.局限

D.灵敏度较差

E.调节幅度较小

59.下列哪些现象中存在正反馈调节:

A.排尿过程

B.排便过程

C.分娩过程

D.血液凝固过程

E.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时的Na+内流

60.前馈控制中,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

B.前馈可避免负反馈调节中出现的滞后

C.前馈可避免负反馈调节中出现的波动

D.有较好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E.不会出现失误

61.下列哪些是正反馈调节的特点:

A.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B.能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C.一旦发动起来就逐步加强、最后到达极端,或结束这一过程

D.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较多

E.是一个开环系统

62.下列关于稳态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B.稳态是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C.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

D.稳态的调定点是固定不变的

E.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63.下列哪些是负反馈调节的特点:

A.反应可逆

B.有波动性

C.有滞后现象

D.有预见性

E.维持机体的稳态

 

四、问答题

64.试述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哪几个水平?

65.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

它有何生理意义?

66.机体对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相互之间关系怎样?

67.试述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68.什么是反馈与前馈?

试比较二者有何不同?

【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生理学是以细胞及构成细胞的分子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亚微结构的功能和细胞内生物分子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的科学。

3.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4.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5.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6.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7.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8.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9.体内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可由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调节这些细胞的功能活动,称为局部性的体液调节或旁分泌调节。

10.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也能合成激素,其随神经轴突的轴浆流至末梢,由末梢释放入血,这种方式称为神经分泌。

11.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12.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13.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14.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15.干扰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在输出变量未出现偏差而引起反馈性调节前,就得到纠正。

这种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就称为前馈。

二、填空题

16.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活体(有生命的物体),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整体

17.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18.细胞外液,理化性质

19.负

2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

21.反射,反射弧

22.负反馈,正反馈,恶性循环

23.非自动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24.整体,细胞和分子,细胞生理学(普通生理学)

25.C26.E27.A28.A29.D30.C31.E32.E33.E34.B35.E36.D37.B38.B39.A40.B41.C42.E43.E44.A45.B46.E47.D48.D49.B50.A51.E52.D53.ABC54.ABDE55.ABCE56.AB57.ABC58.ABCDE59.ABCDE60.ABCD

61.ABCD62.ABCE63.ABCE

四、问答题

64.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水平:

即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系统水平的研究和整体水平的研究。

其中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是以细胞及构成细胞的分子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亚微结构的功能和细胞内生物分子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对于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原理有重要意义;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

器官、系统水平的研究是以器官、系统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功能和调节机制;这方面的知识称为器官生理学。

整体水平的研究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规律。

以上三个水平的研究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对于阐明生物体功能活动的规律都是不可缺少的。

65.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因为一方面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和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另一方面通过机体的调节使其不断的恢复平衡。

内环境的稳态能为机体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各种理化条件,使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正常进行,确保细胞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

可以认为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若稳态被破坏,则必然引起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故,稳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生命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规律。

66.机体对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

基本过程是反射。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完成的调节。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和持久。

须注意的是,很多内分泌腺并不是独立于神经系统的,其也直接或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的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较差。

在以上三种调节方式中,自身调节是一种最基本的调控方式,作用较局限,可单独发挥作用,也可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67.根据控制论的原理,人体的机能调节系统可以看作是“自动控制系统”。

由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其中由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发出活动的信号,而受控部分则发出反馈信号返回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是一个闭合回路,即在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信息联系。

人体各种机能调节系统中的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部分(如反射中枢、内分泌腺等),可以看作是控制部分;而各种效应器、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则是受控部分,其所产生的效应可称为输出变量。

来自于受控部分的反映输出变量变化情况的信息,称为反馈信息,它在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信息

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达到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

68.反馈指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反馈信号)回输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

若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若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而干扰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在输出变量未出现偏差而引起反馈性调节前,就得到纠正。

这种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

负反馈对内环境起稳定作用,正反馈的作用则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故,反馈无预见性,仅能在受到干扰后作出反应,表现为反应的时间滞后现象;而前馈有预见性,能提前作出适应性反应,防止干扰。

负反馈有一定的波动性,即在恢复过程中逐渐稳定;而前馈无波动性,但有可能发生预见失误。

此外,二者均可能出现偏差,但负反馈的偏差是必然出现的,只有出现偏差后才引出纠正;前馈的偏差则不然,是由于可能出现的预见失误而导致的。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液态镶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

2.单纯扩散(simplediffusion)

3.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viaionchannel)

4.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activetransport)

5.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activetransport)

6.出胞(exocytosis)

7.入胞(endocytosis)

8.兴奋性(excitability)

9.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

10.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

11.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12.阈电位(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

13.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coupling)

14.等长收缩(isometriccontraction)

15.等张收缩(isotoniccontraction)

16.单收缩(singletwitch)

17.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tetanus)

18.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tetanus)

19.前负荷(preload)

20.初长度(initiallength)

21.后负荷(afterload)

22.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

23.电紧张电位(electrotonicpotential)

24.终板电位(endplatepotential)

25.量子释放(quantalrelease)

26.极化(polarization)

27.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28.去极化(depolarization)

29.复极化(repolarization)

30.峰电位(spike)

31.局部反应(localresponse)

32.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drivingforce

二.填空题

33.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34.机体的每个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

35.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等组成;从重量上看:

膜中与脂质在膜内的比例大约在4:

1~1:

4之间;功能活跃的膜,膜中比例较高。

36.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

以液态的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

37.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和它的,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

38.体内靠进出细胞膜的物质较少,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进出的量主要受该气体在膜两侧的影响。

39.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

由和由介导的易化扩散。

40.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是;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41.钠泵能分解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了不均衡离子分布。

42.继发性主动转运可分为和两种形式;与其相应的转运体,称之为和。

43.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或的能力和酶活性。

44.膜学说认为生物电现象的各种表现,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分布不均匀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不同。

45.静息电位是由形成的,峰电位的上升支是形成的。

46.在刺激的以及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电位的外加刺激的强度。

47.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通道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48.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的。

49.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释放时是通过作用,以为单位倾囊释放。

50.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纵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

每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51.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供横桥摆动。

52.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用是保持一定的,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53.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收缩。

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54.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称为;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55.根据兴奋传导的特征将平滑肌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其类似于骨骼肌细胞;另一类称为,类似于心肌细胞。

56.无论哪种平滑肌,都可以产生两种形式的收缩:

和;根据平滑肌的收缩形式,也可将平滑肌分为:

和两大类。

57.G-蛋白通常由、和3个亚单位组成,亚单位通常起催化作用。

58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59.有机磷农药和新斯的明对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止已释放的的清除,引起中毒症状。

60.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可以同Ach竞争性地与终板膜的形成牢固结合,从而阻断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有类似作用的药物被称为。

三、选择题

A型题

6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

B.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C.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

D.细胞膜是接受细胞外的各种刺激、传递生物信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由途径

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6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

A.仅在内表面........B.仅在外表面

C.仅在两层之间........D.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形式都有........

63.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

A.膜两侧的浓度差........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C.膜通道的激活........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物质的脂溶性........

64.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

A.单纯扩散........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经通道易化扩散........D.经载体易化扩散........

E.入胞

65.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

66.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原发性主动转运........B.继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D.单纯扩散

E.入胞

67.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A.原发性主动转运........B.继发性主动转运

C.经载体易化扩散........D.经通道易化扩散

E.入胞

68.Na+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出胞和入胞........B.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C.经载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D.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E.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69.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D.出胞

E.入胞

7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单纯扩散........B.经通道易化扩散

C.出胞........D.经载体易化扩散

E.入胞

71.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A.单纯扩散........B.原发性主动转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