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9407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教育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全国在职中小学教育管理人员进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任务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

二、课程的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员进一步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本大纲的结构

本大纲除绪论外,共12章,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3章):

着重阐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以及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问题。

第二部分(第4章):

阐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现状与改革。

第三部分(5-8章):

着重探讨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问题,包括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外教育等。

第四部分(第9-10章):

论述班主任工作、教师劳动的特点与意义,着重论述教师的素养问题。

第五部分(第11章—12章):

论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合力的意义、作用和教育科研方法。

四、本课程的教学建议

1、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员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并引导学员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式教学。

注重启发学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如指导学员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经验、分析教育形势等。

要求学员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论文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4、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员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学时分配

二、多种媒体教材

1、文字教科书,设计20万字,课内学时72学时。

2、录像教材,设计6.5学时(50分钟/每学时)。

三、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从两方面加以体现,一方面是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教学,第二方面是实践性教学。

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教学,主要包括5个教学环节:

1、学员自学文字教材为主;

2、观看录像教材;

3、教师面授和辅导;

4、学员练习;

5、考核,包括平时学习成绩测验和结业考试。

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课程实践教学,其次是集中实践教学,第三是实践环节的考核。

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学员要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如一学期有三分之一作业未完成的或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或暂不记成绩。

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有关社会调查,实习或见习,毕业论文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

对实践性教学要进行考核,包括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落实情况和学员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学习成绩的考核。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要求:

掌握教育的概念,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认识教育和教育学的产生进程,掌握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内容要点:

一、教育及其发展

二、教育学及其发展过程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教育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

熟悉人的身心发展,遗传素质等主要概念,领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及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要点: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3、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二、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1、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教育自身的现代化

三、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要素

3、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系

教学实践:

调查了解当地教育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我国的中小学教育

 

教学要求:

熟悉五育的概念,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内容,素质教育的概念。

着重理解和把握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

内容要点:

一、我国现行学制及其改革

1、我国学制的类型

2、我国学制的结构

3、我国的考试制度

4、我国的学制改革

二、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与作用

1、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⑴中小学教育的性质

⑵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特点

2、中小学教育的作用

三、中小学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1、我国教育方针与全面发展教育

⑴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表述

⑵全面发展教育

⑶素质教育

2、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

⑴中小学教育的任务

⑵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中小学教育改革

1、中小学教育改革背景

2、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教学实践:

参观一所优秀中学或小学,请优秀校长介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章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并把握中小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

内容要点:

一、教育对象

1、研究教育对象的意义

2、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与时代特点

3、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小学生的一般特点与教育

1、小学生的一般特点与教育

2、中学生的一般特点与教育

三、中小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1、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与教育

2、优生、差生与教育

3、性别差异与教育

4、城乡差异与教育

教学实践:

组织学员观看有关中小学生特点与教育的录像,并与1-2位中学或小学的优秀班主任座谈,了解学生特点与教育的经验、教训。

 

第四章我国中小学的课程

 

教学要求:

了解课程的基本观念、基本类型;了解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了解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改革和当代外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

内容要点:

一、课程的基本理论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的基本类型

⑴学科课程

⑵活动课程

⑶综合课程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

2、教学大纲

3、教科书

4、教学指导书

三、中小学课程的改革

1、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2、当代外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简介

教学实践:

学员结合各自所教学科,分析学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特点。

 

第五章中小学教学(上)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教学的概念、地位、目标。

掌握中小学教学过程的规律、原则。

内容要点: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2、教学的意义

3、教学的任务

二、中小学教学过程

1、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2、教学过程中几种必然联系

三、中小学的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概述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教学实践:

组织学员观看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并指导学员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议。

 

第六章中小学教学(下)

 

教学要求:

掌握中小学教学常用的方法,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能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掌握中小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内容要点:

一、中小学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的概念

(2)教学方法的意义

(3)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言语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中小学生的学法指导

1、学法指导的内涵

2、学法指导的意义与作用

3、学法指导的内容

三、中小学教学的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

2、班级授课

3、分组教学

四、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布置和批改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实践:

结合本章所学内容,组织学员观看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并进行讨论,评议。

 

第七章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掌握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基本规律、主要原则、途径与方法。

内容要点:

一、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概述

1、德育工作的意义

(1)德育的概念

(2)学校德育的意义

2、德育的基本目标

3、德育的基本内容

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特点

1、德育过程的一般概述

(1)德育过程的概念

(2)德育过程的实质与基本矛盾

2、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

(2)德育过程是不断激发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性。

(3)德育过程是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三、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1、德育原则概述

2、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四、德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德育的主要途径

(1)教学

(2)班集体

(3)各项活动

(4)团(队)会工作

(5)家庭与社会

2、德育方法

教学实践:

组织学员观看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关录像片,并进行分析讨论。

 

第八章中小学课外教育

 

教学要求:

了解中小学课外教育的意义与特点,任务与作用;正确理解并把握中小学课外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

内容要点:

一、中小学课外教育概述

1、课外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⑴课外教育的概念

⑵课外教育的特点

2、课外教育的作用与任务

⑴课外教育的作用

⑵课外教育的任务

二、课外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

1、课外教育的基本内容

⑴社会政治活动

⑵科学技术活动

⑶劳动技能学习活动

⑷文化艺术活动

⑸体育活动

⑹社会公益活动

2、课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⑴群众性活动

⑵小组活动

⑶个人活动

3、课外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学实践:

组织学员参观一所课外教育优秀学校,并于参观后进行课堂研讨。

 

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教学要求:

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内容,了解班集体对学生的作用,掌握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内容要点: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研究和了解学生

(2)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生活能力

(4)组织班集体活动

(5)做好校内外协调工作

(6)做好学生评价工作

(7)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二、班集体的建设

1、班集体对学生的作用

⑴班集体的概念

⑵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2、班集体的组织和建设方法

⑴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⑵班集体的建设方法

教学实践:

请优秀班主任介绍班主任工作经验与教训,并与学员一起讨论班集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中小学教师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任务,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教师在政治与业务方面的素养要求;认识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意义与主要途径。

内容要点: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任务与价值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教师的任务

3、教师劳动的价值

4、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教师的基本素养

1、思想政治素养

2、职业道德素养

3、科学文化素养

4、教育理论素养

5、教育能力素养

三、教师的进修提高

1、教师进修提高的意义

2、教师进修提高的方式

教学实践:

组织学员观看有关优秀教师事迹的录像片,并进行课堂讨论。

 

第十一章学校、家庭、社区教育

 

教学要求:

认识并掌握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意义、作用、

内容要点:

一、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2、家庭教育的特点

3、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社区教育

1、社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2、社区教育的特点

3、社区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

1、学校教育的地位与特点

2、三教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教学实践:

请一所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学校介绍经验(或看录像),研究如何形成三结合的教育合力。

 

第十二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内容要点: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1、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2、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3、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文献法、5.统计法、6.行动研究法

鉴于教育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中开设“教育科学研究”课程,故此章只作为阅读材料,不作考试内容。

注:

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形势,在学习本课程时,增加两个学习内容:

1.《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这两个文件作为考试内容。

教学要求、教学要点见《教育学课程考核说明》。

教育学课程辅导

绪论

 学习绪论,重点是了解教育、教育学概念,教育、教育学产生、发展过程,学习研究教育学意义。

1.教育的概念。

要注意广义、狭义之分。

2.教育学的概念。

要识记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的概念。

3.教育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这里指的要素是教育最基本的要素,四个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缺一不可。

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四者关系为:

他们共同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解走向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2.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第一章教育基本原理

本章学习重点是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及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教育的基本原理是随着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条主线阐述有关教育的一系列问题。

任何一部教育学都不外乎是阐述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这两个教育规律。

教育同社会其他事物一样,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关系,但贯穿在这诸多矛盾和关系中的基本矛盾是通过解决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而达到满足社会所需各类人才的目的,从而实现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教育学,一定要牢牢掌握教育的这两个基本规律,才能把握全书的主线和整体内容。

第一章是全书的重点。

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文化、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方面: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如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制定;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专业设置;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如政治经济性质决定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及教育的结构、类型、管理体制。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是影响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人的教育观念。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是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结构与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

教育又通过其功能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能把了解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主要手段之一;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教育的政治功能是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社会服务;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对社会文化的传承、选择、传播、创造。

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为可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即是研究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问题。

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素质、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这个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人就无法得到发展;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人总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3.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

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请认真地观看录像教材,会受到重要启发的。

第二章我国的中小学教育

学习本章,要重点了解五育概念,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了解中小学的性质、作用,五育的关系。

关于素质教育的内容,一定要再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两份重要文件。

这两份重要文件作为考试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概念,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为准,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范围、内容

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的第一条

范围: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方面。

内容:

即“文件”中的第三、四、五、六、七条。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等方面。

3.为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长期培养人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们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素质结构。

4.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推出了什么要求。

见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第十七条。

共有六点内容。

第三章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

本章学习重点是理解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中小学生的一般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1.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

学生是主体、客体的辩证统一;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是客体,他接受来自教师的教育;对于学习而言,学生是主体,他是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育的最终成果固然离不开教师,但同时也取决于学生的学;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还可以促进其发展,教学相长。

2.教师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体现者。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认真研究、掌握学生的一般特点及其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

3.学习“中小学生的一般特点与教育”这一节时要结合自己教育实践,重点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针对各种心理发展特点总结一下自己的教育对策。

“中小学生个别差异与教育”第一节中,重点理解非智力因素差异与教育和差等生与教育。

习题选

一、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_______,揭示教育规律。

2.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_____。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______,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4.教育经历了原始社会教育、_____、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

5.______、环境、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______和个别差异性。

7.生产力的发展______教育的发展。

8.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_____教育。

9.2000年前实现基本_____,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是全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0.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_____阶段教育。

11.2000年前后,实行教师聘任制和_____,加强考核,竞争上岗,优化教师队伍。

12._____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她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13.______,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14.要继续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______,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

15.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_________的各个环节中。

16.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______、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17.1995年3月,我国正式颁布了______。

18.中小学生是处于_____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可教育的人。

19.学生是教育的______,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0.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______等五个方面。

21.推进素质教育,要开展以培训________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二、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填入空格中):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___________》。

A.教育论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师论E.理想国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

A.杜威B.赫尔巴特C.梅伊曼D.桑代克E.赖依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世界著名教学理论有_________。

A.《学科结构理论》B.《教育与发展》C.《雄辩术原理》

D.《范例教学理论》E.《新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_______。

A.性质B.机会C.规模D.管理体制E.速度

5.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______。

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职业教育D.成人教育E.高等教育

6.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