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9087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

《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

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中温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炉型的选择

因为工件材料为低合金钢,热处理工艺为正火,对于低合金钢正火最高温度为【912+(30~50)】℃,选择中温炉(上限950℃)即可,同时工件没有特殊规定也不是长轴类,则选择箱式炉,而且无需大批量生产、工艺多变,则选择周期式作业。

综上所述,选择周期式中温箱式电阻炉。

二、炉膛尺寸的确定

1、用炉底强度指标法计算

炉底有效面积:

查表得炉底强度

=100Kg/(m2·h)

F效=

=

=0.6(m2)

炉膛有效尺寸:

L效=

L效=

=0.96(m)=960mm

炉膛有效宽度:

B效=

B效=

=(m)=600mm

选择1000mm×600mm×45mm/12mm的炉底板,取B效=0.6m

2、炉膛内腔砌墙尺寸

炉膛宽度:

B砌=B效+2×(0.1~0.15)

B砌=0.6+2×0.125=0.85(m)

炉膛长度:

L砌=L效+0.16=1.12(m)

炉膛内高度:

H砌=(0.5~0.9)B砌

H砌=0.8×0.85=0.68(m)

层数n=

=10.1选择10层

∴炉膛高度H砌=10×67+42+39=0.751(m)

三、炉体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一)、选择炉衬材料部分

炉体包括炉壁、炉底、炉底、炉门、炉壳架几部分。

炉体一般见耐火层和保温层构成,尺寸与炉膛砌筑尺寸有关。

设计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确定砌体的厚度尺寸要满足强度要求,并应与耐火砖、隔热保温砖的尺寸相吻合;

(2)为了减少热损失和缩短升温时间,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轻质耐火材料;

(3)要保证炉壳表面温升小于50℃,否则会增大热损失,使环境温度升高,导致劳动条件恶化。

(二)、炉体结构设计和尺寸

本炉设计为两层炉壁

内层选用RNG-0.6型轻质粘土砖,其厚度S1=115mm;

外层选用硅酸铝耐火纤维,体积密度λ2=105Kg/m3厚度S2待计算;

RNG-0.6型轻质粘土砖:

ρ1=600【Kg/m3】

λ1=0.165+0.194×10-3t均【w/(m·℃)】

C1=0.836+0.263×10-3t均【KJ/(Kg·℃)】

耐火纤维

当t3=60℃时,由表查得α∑=12.17【W/(㎡·℃)】

∴q=12.17×(50-20)=486.8(W/㎡)

将上述各数据代入公式得:

=782(℃)

代入数据解得:

纤维层厚度:

=228(mm)

取S2=230mm

(三)、炉顶的设计

炉膛宽度为850mm,采用拱顶,拱角60°的标准拱顶,拱顶式炉子最容易损坏的部位,受热时耐火砖发生膨胀,造成砌筑拱顶时,为了减少拱顶向两侧的压力,应采用轻质的楔形砖与标准直角砖混合砌筑。

故选用侧厚楔形砖(230,113,65,45)、厚230mm体积密度为105Kg/m3的硅酸铝耐火纤维和轻质直形砖(230,113,65).

(四)、炉底的设计

炉底采用一层113mm硅藻土砖填充蛭石粉,再平铺一层65mm的QN-0.6轻质粘土砖,最上层采用230mm的重质高铝砖支持炉底板+4块加热元件搁砖,炉底板采用Cr-Mn-N耐热钢厚度为12mm。

(五)、炉门框的设计

炉门框的壁炉膛稍小取其宽度为:

B框×H框=800mm×650mm

采用230mm硅藻土砖和113mmRN-0.6轻质粘土砖。

(六)、炉门的设计

炉门采用113mmRNG-1.0轻质粘土砖和230mmB级硅藻土砖,炉门尺寸为B门×H门=900mm×780mm。

(七)、炉体框架与炉壳的设计

炉体外廓尺寸:

L外=L砌+(115+230)+230=1695(mm)

B外=B砌+2×(115+230)=1540(mm)

H弧=B砌-B砌Cos30°=114(mm)

H外=H砌+(115+20+230)+H弧+(115+67+230)

H外=1571(mm)

四、电阻炉功率的计算

本炉采用理论设计法,经过炉子的热平衡来确定炉子的功率。

其原理是炉子的总功率即热量的收入,应能满足炉子热量支出的总和。

具体计算如下:

1、加热工件的有效热量Q件

Q件=g件(C2t2-C1t1)

=60×(0.6789×950-0.4939×20)

=38104.6(KJ/h)

(其中C2、C1查表可得)

2、经过炉衬的散热损失Q散

Q散=

(式1)

λ1=0.165+0.194×10-3×(950+782)÷2=0.33

λ2=0.107

=

=4.5832m2

=2

=7.3386㎡

=2

=10.7288㎡

将以上数据代入式1解得Q散=14556.5(KJ/h)

3、炉衬材料的总蓄热量Q蓄总

轻质粘土砖、硅酸铝耐火纤维、在1㎡面积上所占的量分别为:

G1=0.115×600=69(Kg)

G2=0.230×105=24.15(Kg)

它们的平均比热容分别为:

C1=0.836+0.263×10-3×0.5×(950+782)

=1.06【KJ/(Kg·℃)】

C2=1.07【KJ/(Kg·℃)】

各层的蓄热量:

Q1=69×1.06[(950+782)÷2-20]=61876(KJ)

Q2=24.15×1.07[(782+60)÷2-20]=10362(KJ)

∑Q蓄总=Q1Fm1+Q2Fm2=554398(KJ)

4、开启炉子的辐射热损失Q辐

×φ×δt

炉口开启尺寸850mm×460mm

a/b=460/850=0.54L/a=230/460=0.5

查表2-16得φ=0.5

炉口面积F=0.46×0.85=0.391(㎡)

δt=3/60=0.05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得Q辐=6442(KJ/h)

5、开启炉门的溢气热损失Q溢

V=2200BH

=2200×0.95×0.46×

=652(m3/h)

C=1.4KJ/(㎡·K)

Q溢=652×1.4×(950+60)×0.5×0.05=23048(KJ/h)

6、其它热损失Q它

Q它=(0.5~1.0)Q散

Q它=0.8×14556.5=11645.2(KJ/h

7、Q总=Q件+Q辐+Q控+Q散+Q溢+Q它

=38104.6+14556.5+6442+23048+11645.2

=93796.3(KJ/h)

P=Q总/3600=26.1(KW)

P安=1.3P=32.87(KW)

取P安=33KW

8、电阻炉热效率η=Q件/Q总×100%=40.62%

9、空炉升温时间

τ空=Q蓄/(3600P安)=3.4(h)符合要求

10、电阻炉的空载功率P空

P空=(Q效+Q它)/3600=7.28(KW)为炉子总功率的16%,符合要求。

五、电热元件的设计

(一)、电阻功率的分配

因功率为33KW,故采用三相380V星形接线法,使用三组11KW电阻丝均匀分布单星形接法

(二)、电阻元件材料的选择

选用0Cr25Al5为电热元件

(三)、电热元件的设计

1、供电电压和接线

选用三相380V、星形接法,长度比为1:

1

P=P安/3n=45/3=11(KW)

U=380/

=220(V)

2、确定电热元件的单位表面功率

因炉膛最高温度不超过950℃,结合选材0Cr2Al5查表得W允=1.6~2.0W/cm3

3、确定元件直径d

d=

mm

取d=5mm

式中

W允=1.6w/cm2

L总=nL=3

57.57=172.71m

M=0.

7.57=11.57kg

4、求电热元件的总质量

M总=3

11.57=34.71kg

式中g为φ5mm的电阻丝每米长的重量,

g=0.201Kg/m可由表3-17查得

W=

=

=1.22W/cm3﹤1.6W/cm3

符合要求

(五)电热元件的绕制和布置

电热元件绕制成螺旋状,均匀布置于两侧墙及炉底,侧墙和炉底均为10层。

每排电热元件的展开长度:

L、=

=5.757(m)

每排电热元件的搁砖长度

L1=960-50=910(mm)

D=6d=5×6=30(mm)

每排电热元件的圈数:

n=

取n=65

电热元件螺旋节距:

h=

按h=(2~4)d校验

校核:

符合要求

(六)、电热元件引出棒及其套管的设计与选择

(1)、引出棒的设计

引出帮必须用耐热钢或者不锈钢制造,以防止氧化烧损,固选用1Cr18Ni9Ti,

φ=14mm,L=400mm,丝状电热元件与引出棒之间的连接,采用接头铣槽后焊接。

引出棒长度:

L引=115+230+100=445(mm)

(2)、保护套管的选择

根据设计说明中炉膛以及电热元件的设计,因此确定L侧墙=115+230=345(mm),引出棒的直径d=φ14mm,因此选用SND·724·016号套管,高铝矾土,重量0.5Kg,d引=φ16mm

D引=φ36mm,长度300mm。

(七)、热电偶及其保护套管的设计与选择

(1)、热电偶的选择

由于炉内最高的温度为950℃.长期使用的温度在1000℃一些,因此选用镍铬-镍硅热电偶。

由于炉膛不分区,因此选用型号WRN-121的镍铬-镍硅热电偶,保护套管规格选择,外径24mm,插入长度为500mm。

保护材料为双层瓷管。

(2)、热电偶保护套管的选择

L炉顶=230+20+230=460mm。

热电偶外径=24mm,插入长度为460mm。

根据这些条件,应该选用SND·724·020,高矾土,重量0.4Kg。

d套=φ25mm、

D套=φ40mm,长度为300mm。

测温热电偶与控温热电偶均选用此保护套管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