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矿井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9024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煤矿矿井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煤矿矿井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煤矿矿井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煤矿矿井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煤矿矿井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煤矿矿井设计说明书.docx

《最新煤矿矿井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煤矿矿井设计说明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煤矿矿井设计说明书.docx

最新煤矿矿井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年产量

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

第二节采区范围及储量

第三节采区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第二章采区准备

第一节采区划分

第二节采区巷道的准备

第三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选择确定采煤方法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第三节回采工艺

第四节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章矿井通风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指标

 

前言

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为xxxx镇镇办煤炭企业,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xxxx镇xx村,井田属xx省xx煤田xx矿区西北部,xx矿区南部。

地理位置为东经。

井田属xx煤田北部边缘地带。

井田属xx煤田北部边缘地带。

《采矿许可证》为1400000721170号,批准开采15#煤煤,井田面积3.8309Km2,此次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

该矿距xx城9Km,距xx市48km,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详见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图。

该矿井采用三支斜井开采15#煤层。

为了全面合理规划井下开采,按照采区大巷南北布置,北部为一采区,南部为二采区,特编制一采区设计。

第一章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年产量

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

一、煤层及煤质

1.煤层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xx组和太原组。

xx组含煤4层,编号为1#、3#、4#、6#,仅4#煤属局部可采薄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可采。

太原组含煤6层,编号为8#、9#、11#、12#、13#、15#,可采煤层两层,编号为8#、15#,其余为不可采煤层。

15#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12#煤34.08m左右,为本井田主采煤层,煤层厚度为4.20-6.80m,平均6.0m,煤层结构较复杂,有时含夹矸1~2层。

煤层顶板为K2石灰岩,有时有0.5m左右泥岩伪顶,底板为泥岩或砂质灰岩。

二、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xx煤田北端边缘,属xx块坳xx坳缘翘起带(大地构造单元按《xx区域地质志》1982年所在地划分)。

区域构造以东西向褶皱带派生有北东向,近东西断裂为基本特征。

井田内主要构造为一宽缓的向斜构造组成,井田内探明有两个陷落柱,断层较为发育,井田内目前探明有三条正断层,详述如下:

向斜:

位于井田中部,轴向近南北向,两翼基本对称,倾角3-50。

陷落柱:

据井下巷道揭露,在井田东南部附近,探明有两个陷落柱,横断面近似圆形,最大者直径140×150m,其内部岩石杂乱破碎,煤层与陷壁界面清晰,壁陷角750-800左右。

断层:

井田东部的断层呈弧形状,落差5m倾角300,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西,井田内延伸长度约230m左右;井田内中南部断层,落差5m,倾角650,走向北东向-南西向,井田内延伸长度约200m左右;井田内中部断层,落差2m,倾角650,走向北西向-南东向,井田内延伸长度约200m左右。

2、地质特征

井田位于太行xx侧,属低山丘陵地带。

地表经长期风化剥蚀,沟谷纵横,梁岭绵延,地形十分复杂,纵观井田,其东北部为低山区,沟深坡陡,沟谷多呈“V”字型,向西南渐次过渡为丘陵区,山间沟谷逐渐变得开阔宽缓,井田总体呈东高西低之势,其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山头,海拔1070.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沟谷,海拔987.0m,相对高差83.0m。

井田含煤地层为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煤7层,编号自上而下为8#、9#、9#下、11#、12#、13#、15#,其中8#、9#煤层为全区发育较稳定可采煤层,15#煤层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

本矿井批准开采的15#煤位于太原组下部。

表1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特征

序号

煤层名称

倾角

平均厚度

层间距

容重

硬度

煤层生产率

顶板

底板

1

15#

3-80

6m

70m

1.4

8.4

石灰岩

砂质泥岩

三、井田水文地质情况

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迳流

井田南部有秀水河自西向东流过,属季节性河流。

本井田沟谷纵横,冲沟发育,但多属雨季排洪通道,平时干涸无水。

(2)地下水

矿井含水层以第四系砂砾层地表潜水、xx组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水,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水为主。

①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含水层:

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石灰岩,岩性坚硬、质纯,含有方解石脉,普遍有被水侵蚀溶解现象,风化面有小溶洞存在,钻孔揭穿该灰岩时,冲洗液漏失严重,孔内不返水,水位立即下降,甚至漏到底。

根据119队精查勘探资料,该区奥陶系石灰岩卡斯特溶洞发育,水量丰富,但水位较深,水位标高在500m左右。

上覆本溪组地层以泥岩为主,形成很好的隔水层,阻止了上部含水层与奥陶系石灰岩的水力联系。

②太原组石灰岩、砂岩含水层

本组地层发育三个含水层段,即K2、K3、K4石灰岩.其中K2灰岩含水性最强。

K2灰岩:

井田内发育良好,一般分为三层,中间被黑色泥岩所分隔,其顶部为厚达5m以上的泥岩及砂质泥岩;底部有时为一层厚度小于2m的泥岩与15#煤直接接触,有时则为15#煤直接顶板,纯厚度一般3~12m。

从邻区露头上看,节理裂隙及溶洞较发育。

该灰岩本区埋藏较深,钻探过程中,冲洗液漏失严重。

经抽水与物探测水试验对比,该层石灰岩单位涌水量0.007~2.00l/s.m,渗透系数为0.053—15.8m/d。

该层补给条件良好,含水性较强,开采15#煤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K3、K4灰岩:

位于太原组中、上部,为13#煤及11#煤顶板。

厚度1~4m,岩性坚硬,钻孔中有被水溶蚀或为方解石脉充填现象,有漏水现象,其厚度及含水性不及K2灰岩,但埋藏浅,易接受地表降水之补给,循环方便,故亦是本区含水层之一。

③xx组、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xx组、下石盒子组地层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其中砂岩厚约30—40m,为很好的孔隙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补给条件良好,据119队勘探资料:

砂岩单位涌水量0.05l/s.m,该含水层与大气降水有密切联系。

④第四系红土、黄土冲积含水层

包括河床沉积物。

井田内分布广泛,厚度大,含水性强,是当地居民饮用及农田灌溉水源。

综上所述,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15#煤层为以顶板进水为主的裂隙岩溶充水矿床,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2、邻近矿井涌水及老窑积水

矿井充水因素主要有大气降水、含水层水和采空区积水。

①大气降水

井田内15#煤层厚度大,稳定可采。

由于基岩区接受大气降水及流经河流,沿裂隙溶洞向深部迳流之地下水对矿井影响不大。

井田内黄土覆盖面广,冲积层发育,接受大气降水含水性较强,地表潜水补给地下水条件较为方便。

②含水层积水

奥陶系石灰岩裂隙岩溶水水位较低,并有本溪组隔水层相隔,对矿井影响不大。

太原组石灰岩中K2石灰岩溶洞发育,有利于地下水富集,对矿井有一定影响。

井田南部有3个陷落柱具有导水性,四邻矿井都有较大范围的采空区,采空区有积水,这些因素对矿井开采15#煤影响较大。

本区以大气降水为井下开采涌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井下开采的坑道积水水位流动量动态变化与大气降水关系特别密切。

大气降水经第三、四系松散层和二迭系砂岩、石灰岩岩溶裂隙下渗补给地下通道顺畅的井下。

故井下雨季水量较大,对矿井正常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

3、矿井涌水量

依据地质报告,参考相邻矿井历年的实际涌水资料,充分分析各种充水因素,主要为地表径流及地下各含水层的含水性,并计算了井下各煤层开采时的富水系数。

矿井开采15#煤层时,预计正常涌水量为1m3/h,最大涌水量为3m3/h矿井现正常涌水量不大,考虑到采改后矿井规模和富裕系数,经预测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m3/h,最大涌水量为10m3/h。

四、瓦斯等级、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煤层自燃倾向性

1.矿井瓦斯等级

由于2009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未批复,所以采用2008年瓦斯等级鉴定批复结果。

依据xx市煤炭工业局阳煤政发[2009]20号文《关于对2008年度全市地方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3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61m3/min;属低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性

依据xx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提供的检验报告(编号20052527),15#煤火焰长度45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75%,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3.煤的自燃倾向性

依据xx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提供的检验报告(编号20052527),15#煤吸氧量为1.3663cm3/kg,自燃等级为III级,倾向性质为不易自燃。

据调查,本矿井及相邻矿井开采15#煤层时无煤与瓦斯突出、无冲击地压,根据xx详查资料,地温梯度为1-3℃/100m,属地温正常区。

第二节采区范围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依据xx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1400000712170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15#一层煤,井田面积3.8309km2。

现开采15#煤层,15#煤层井田范围由下列8个坐标点连线圈定。

井田拐点坐标见表1-2-1。

表1-2-1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序号

纬距(X)

经距(Y)

序号

纬距(X)

经距(Y)

1

4212110

19702026

5

4210196

19700117

2

4211610

19702040

6

4211249

19699638

3

4211629

19702730

7

4211419

19700039

4

4211119

19702744

8

4212050

19699826

二、储量

15#煤保有地质储量为3321.5万吨,可采储量为1495万吨。

按照井田地形和煤层底板变化,计划一采区采区巷道沿井田东西布置,回采工作面沿井田走向布置,倾向推进,推进方向由北向南。

一采区布置在大巷的北部。

一采区走向平均长度1600米,倾向平均长度600米,采区范围960000平方米,保有地质储量820万吨,由于地表无建筑和断层,所以只留设矿界和采区大巷保安煤柱,矿界保安煤柱留设20米,采区大巷由于服务年限长,保安煤柱留设40米,工作面之间的隔离煤柱留设30米。

设计可采储量369万吨。

按照xx市的采区回采率统计,我矿设计采区回采率45%。

820×45%=369万吨。

第三节采区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全矿年工作日按照300天计算,每日三班生产,一班检修(准备),每日净提升时间按照8小时计算。

1、本次设计15101回采工作面15#煤采用壁式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工作面设计采高为6.0m,采用“随采随放”追机作业,工作面沿底板推进,机头、机尾各10米随巷道顶底板平缓过渡。

结合放顶煤工艺的特殊性,同时考虑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kt/a,设计确定工作面采用四班作业(四六制),即三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9个循环,即采煤机每班割3刀,采煤机截深0.5m,日进度4.5m。

2、工作面生产能力

Q=Q1+Q2

其中:

Q——工作面日产量,t

Q1——采煤机割底煤产量,t

Q2—放顶煤产量,t

1Q1=L×S×M1×r×C1

其中:

L——工作面长度,取100m

S——采煤机日进深,取4.5m

M1——底煤高度,取2.2m

r——煤层视密度,取1.4t/m3

C1——工作面底煤回采率,取94%

Q1=100×4.5×2.2×1.4×0.94=1287t

②Q2=L*S*M2*r*C2

其中:

M2——放顶煤高度,取3.8m

C2——放顶煤回采率,取75%

其它符号意义同上

Q2=100×4.5×3.8×1.4×0.75=1794t

则Q=Q1+Q2=1287+1794=3081t

掘进煤量按照每日三班掘进,一班准备,每班每日进尺6米,掘进断面按照10平方米计算,日产量Q=18×10×1.4=168t

矿井日产量Q=3081+252=3433t

矿井年生产能力300×3433=1029900t,能够满足90万吨/年生产。

2、采区服务年限

计算公式:

T=Z/A·K

式中,Z——可采储量;Z=369万t

A——矿井核定能力;A=90万t/a

K——储量备用系数K=1.4

经计算二采区服务年限为3年。

第三章采区准备

第一节采区划分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我矿将采区大巷以北定位一采区;采区大巷以南定位二采区。

二采区工作面长度设计为100米,顺槽长度为550-650米。

按照日推进度4.5米计算,除去采区大巷保安煤柱,每个工作面的服务年限约为0.6年。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一、采区巷道布置

现一区布置为在西采区大巷北部一采区运输、轨道、回风巷道,采用三心拱、料石砌碹支护方式。

为减轻矿山压力,采区运输、回风巷道不再沿煤层底板布置,而沿煤层顶板布置。

二、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

按照底板等高线,设计一采区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沿倾向推进。

回采工作面共有三条巷道,分别为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和瓦斯尾巷,其中瓦斯尾巷为内错式布置。

第三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选择确定采煤方法

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本工作面开采15号煤层,平均厚度为6.0m,煤层结构简单,含有一层0.1~0.3m厚的夹石,直接顶为灰岩,厚度约2.0m,夹三层泥岩,岩性稳定;伪顶为泥岩或灰质泥岩,厚度约0~2.00m,层理发育,质软,随煤层垮落。

底板为页岩,厚度约1.8m左右,颜色为灰黑色,质较坚硬,并含黄铁矿,节理发育。

煤层赋存平缓,煤层属Ⅱ类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15101工作面为一采区第一个工作面,推进长度600m,工作面长度100m,虽然过去的采煤方法为炮采放顶煤开采工艺,但鉴于国家要求和我矿的总体布局,不适宜采用炮采工艺,设计采用综采工艺。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顶底板情况,考虑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率并尽可能地降低巷道掘进率。

本设计对15101工作面的采煤方法提出两种方案进行比较。

即炮采放顶煤和综采放顶煤开采。

1、炮采放顶煤采煤方法

沿15号煤层底板布置回采工作面顺槽和开切眼,内错瓦斯尾巷沿煤层顶板布置,采高2.2m,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炮采底煤,在支架后部剪网放顶煤,炮采高度为2.2m,放顶煤高度为3.8m,采放比为1:

1.7。

2、综采采煤方法

沿15号煤层底板布置回采工作面顺槽和开切眼,内错瓦斯尾巷沿煤层顶板布置,采高2.2m,工作面采用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控制顶板,放顶煤高度为3.8m,采放比为1:

1.7。

设计推荐综采采煤方法,理由如下:

(1)机械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支架支护顶板安全性比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可靠。

(2)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大。

由于采用的是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因此,工作面单产高、生产效率高,有利于合理集中生产,实现高产高效。

(3)开采技术先进、工艺成熟,xx地区广泛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开采厚度15号煤层,目前综采放顶煤开采近水平厚煤层技术成熟、安全、高效、可靠。

(4)综采放顶煤开采的缺点主要有工作面日产量高,但只要严格按照核定生产能力和审批的采掘规划执行,就能确保安全生产。

二、采高的确定

由于15101工作面采用炮采放顶煤开采工艺,放顶煤采煤中顶煤主要是利用地压破碎,依靠自重放煤,所以顶煤在放出过程中破碎松散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即一个合理的采放比。

根据经验,当煤质为中硬及以下,节理发育时,采放比以1:

1.5~2.0为宜。

本工作面15号煤层煤质硬度f=2~3,节理发育,此外,结合采用炮采工艺时,采高不宜太高等因素,设计确定炮采高度为2.2m,放顶煤高度为3.8m,采放比为1:

1.73。

所以设计选用综采放顶煤,采高2.2米。

三、支架选型

1、采区工作面液压支架

15101工作面现布置67架ZF3000-16/24B型中间液压支架,其主要技术特征为:

初撑力2524kN,工作阻力3000kN,升降高度为1600-2400mm,长4400mm,宽1460mm;2架ZFG3200-16/24B型过渡液压支架,其主要技术特征为:

初撑力2524kN,工作阻力3200kN,升降高度为1600-2400mm,长6110mm,宽1460mm。

液压支架所需承受阻力

计算公式:

P=8×9.8×S×γ×M×COSα

其中:

P—支架承受的荷载,kN,

S—支架支护的顶板面积,取6.25m2,

γ—顶板岩石视密度,取2.5t/m3

M—采高,取2.2m

α—煤层倾角,取0°

经计算,P=8×9.8×6.25×2.5×2.2×1=2695<3000kN,满足要求。

2、工作面采煤设备

该工作面现使用的采煤设备为4MG-200W型无链牵引双滚筒采煤机,主要技术特征为:

采高1.4-3.0m,滚筒直径1.4m,截深0.63m,牵引方式为无链双牵引,牵引力250kN,牵引速度0-5.5m/s,机面高度1150mm,电机型号为YBCS型,功率200kW,使用电压等级1140V,喷雾灭尘方式为内、外喷雾。

采煤机割煤能力核定:

计算公式:

Q采=60×M×B×V采×r×K

其中:

Q采——工作面采煤机实际生产能力,t/h

M——采高,取2.2m

B——截深,取0.5m

V采——给定条件下采煤机最大可能的牵引速度,取5.5m/s

r——煤层视密度,取1.4t/m3

K——总时间利用系数,一般取0.4

Q采=60×2.2×0.5×5.5×1.4×0.4≈203t/h,满足要求。

3、工作面原煤运输设备

现15101综采面装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和放顶煤刮板输送机各一台,均为SGB-620/220双边链型,主要技术特征为:

运输能力为400t/h,刮板链速为1m/s,电机功率2×110KW,电压等级为1140V。

4、其他辅助设备

(1)、乳化液泵

为保证液压支架的升降,设计确定采用两台XRB2B80/20型的乳化液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主要技术特征为:

公称流量125L/min,公称压力31.5MPa,电机功率75kW,配套液箱为XR10RX型,容积为1000L,公称压力为35MPa,公称流量160L/min,两泵一箱均设置在运输顺槽内距离工作面煤壁50—80m的位置。

(2)、喷雾泵

为保证综采工作面的喷雾降尘、机电设备的冷却和消防,同时作为配制乳化液的水源,设计确定采用两台XPB200/5.5型喷雾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主要技术特征为:

公称流量200L/min,公称压力5.5MPa,电机功率30kW。

(3)、回柱绞车

为提高综采工作面支架拆除和回收速度,设计确定15101工作面分别在运输和回风顺槽各配备一台JH-8型回柱绞车,其主要技术特征为:

牵引力137.2kN,滚筒直径400mm,滚筒宽度300mm,钢丝绳直径22.0mm,平均绳速0.13m/s,容绳量150m,电动机功率为18.5kW。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一、主要生产系统

1、主井提升

该矿主井采用胶带输送机提升,现安装安装一台DPJ-1200型胶带输送机一台,主要技术特征为:

带速2.45m/s,胶带宽1200mm,运输能力240.8t/h,电动机为两台Y2-355M1-4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总功率185kW。

2、副井提升

副井提升现安装JTK-1.6型单滚筒提升绞车一台,电动机型号为YR280-6型,N=95KW。

每次提升串车5辆,矿车为1tU型固定式标准矿车。

钢丝绳选用6×7+FC型圆股钢丝绳,d=24.5mm。

3、井下运输

井下运输大巷原煤采用1部DTL-80/40/75X型胶带输送机运输,主要技术特征为:

带宽800mm,带速2.0m/s,运量400t/h,配套电机为DSB75-4型,功率75kW。

轨道大巷辅助运输设备选用JD-40型调度绞车接力运输,矿车采用1t标准矿车。

4.排水设备

该矿井为一级排水系统,井下安装三台D46-30×8型离心式水泵,配套电机功率为75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在回风斜井铺设两趟3寸排水铁管将水直接排至地面。

5.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现安装BDK54-6-No21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配套电机为YBFe250M-6型,功率为2×160KW,矿井总进风5000m3/min,总排风量5200m3/min,通风阻力为2500Pa,等积孔为1.98m2。

6.供电、通信及安全监测监控

矿井现为双回路供电系统,主电源接自xx35kV降压站供给矿井的10kV线路,架空线为LGJ-120m2钢芯铝铰线,供电距离4km,备用电源接自东宋35kV降压站供给矿井的10kV线路,架空线为LGJ-95m2钢芯铝铰线,供电距离10km,保证矿井供电的可靠性。

电压等级:

地面高压10kV、低压380、220V

井下低压1140V、660V、127V。

地面变电所现装备S9-800/10/0.4型和KS-800/10/0.4型变压器各一台,其中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容量800kVA,额定电压10/0.4,设于地面变电所内,供主机胶带输送机、副井绞车、主要通风机及其它生产系统用电。

井下采用10kV高压供电,下井电缆为MYJV22-8.7/15-3×35mm2型矿用聚氯乙烯橡套电力电缆,沿主斜井铺设两趟。

井下工作变压器选用一台KBSG-500/10/0.69矿用防爆型,容量500kVA,备用变压器选用一台KBSG-500/10/0.69矿用防爆型,容量500kVA,供井底车场主排水泵、运输大巷带式输送机、井下照明及掘进工作面动力用电;KBSG-200/10/0.69型矿用防爆变压器一台,容量200kVA,为局扇专用变压器;另外工作面装备一台KBSGZY-800/10/1.44型矿用移动防爆变压器专供回采工作面。

②通信

该矿采用行政调度合一的通信方式,程控交换机型号为HJD-256型,容量16门,下井通信电缆选用MY-380/660-2×2.5型电缆,装有防雷电装置。

井下选用HBZ(G)-1A型本安型按键电话机,分别设在采掘工作面、主要水泵房、主斜井井底车场、地面主要通风机房、主井绞车房变电所均安装有电话。

③安全监测监控、产量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

该矿井已装备一套KJ70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井上、下按《规程》规定配备了各类传感器。

该矿井已装备SG-CLJC-G矿井产量监控及KJF92人员定位系统,对矿井产量实施进行监控以及入井人员适时进行监控。

7.地面生产系统

原煤提至地面后经皮带运至地面固定封闭储煤仓,储煤能力10000吨,筛选产品分四级:

100mm以上级、100-50mm、50-25mm及25mm以下,分级落地储存。

实际处理能力达90万吨/年以上。

8.井上下消防及防尘供水系统

①矿井水源

目前,矿井生产、生活用水主要由地表山沟打深水井截砂岩潜水供给,水质、水量满足要求。

②主井井口已修建容量为400m3静压水池两座,经澄清后作简易处理,用于消防及防尘洒水。

地面消防灭火要求各主要建(构)筑物及坑木场,均按规定设置消防栓,消防栓用水量按20L/s计。

其次对地面主要生产点、易产生煤尘飞扬地方和工作点设管网和阀门、配备胶管进行洒水除尘。

井下消防、洒水管共用同一管路,接自地面静压水池,沿15#煤主斜井及回风斜井铺设,选用D89×4mm无缝钢管,主要大巷为D89×4mm无缝钢管,顺槽为D50×4mm,井下主要硐室均设消防栓。

采掘工作面采用鸭咀喷雾器洒水和手动水幕洒水,转载点设自动水幕喷雾洒水降尘,顺槽及大巷每隔80m设圆锥喷雾器洒水。

二、现主要生产煤层、采区、工作面情况

该矿现生产采区位于井田中部,布置采区运输巷、采区轨道巷、采区回风巷各一条,现采工作面编号为15101。

回采工作面长度100m,回采工作面支架为ZFG3200-16/24B型液压支架,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

掘进工作面掘进工艺为钻爆法,采区巷道为半圆拱断面,料石砌碹支护方式;回采工作面顺槽为梯形断面,铁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