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案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605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5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教案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课程教案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课程教案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课程教案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课程教案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教案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

《课程教案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教案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教案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

课程教案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

课程教案

教研室:

方剂学教研室课程名称:

方剂学

专业(层次):

72学时中医类各专业

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

章节:

总论(第一~三章)学时:

2学时(90分钟)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熟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熟悉在方剂学各发展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

了解方剂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

第三章了解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

1、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

2、方剂学各发展历史阶段脉络及其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方书。

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

难点:

1、“七方”、“十剂”是否属于方剂的分类方法。

2、十剂来源的问题。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第一章1、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

2、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3、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4、重点介绍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书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

如《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小儿药证直诀》、《普济方》、《医方考》、《医方集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二章1、明确方剂与病机、治法、病证的关系。

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既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

第三章介绍以病证、组方、功效等各种分类方书及其特点。

重点介绍以《医方集解》为代表的综合分类法。

课堂提问

1、何谓方剂?

何谓方剂学?

2、何谓八法?

简述八法的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

课堂小结

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

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书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

方剂与病机、治法、病证的关系。

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

以病证、组方、功效等各种分类方书及其特点。

布置作业

1、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2、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参考书目

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

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

张睿《医学阶梯》

程国彭《医学心悟》卷首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上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1

课程教案

教研室:

方剂学教研室课程名称:

方剂学

专业(层次):

72学时中医类各专业

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

章节:

总论(第四、五、六章)学时:

2学时(90分钟)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四章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与方剂的变化形式。

熟悉方剂的配伍目的。

第五章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及其临床意义。

第六章掌握汤剂的制备。

熟悉服药的时间、服药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五章剂型

第六章煎药法服药法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

1、方剂的配伍目的。

2、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在方剂中具体意义。

3、方剂的变化的三种形式及内涵。

4、汤剂的制备、特点及意义。

方药的特殊煎法。

5、服药时间及服用方法。

难点:

反佐药的概念及其在方剂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

2、方剂学各发展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

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4、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第四章1、方剂配伍的概念、意义及形式。

2、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

3.方剂方剂的变化的三种形式及内涵

第五章1、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

第六章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和服用方法。

课堂提问

试述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以及常见的变化形式。

怎样才能避免或减轻服药呕吐,临床服药呕吐或可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救治?

课堂小结

方剂的配伍意义及形式。

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

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

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

服药时间和服用方法。

布置作业

1、汤、丸、散、膏、丹、酒剂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2、汤剂备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书目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注

沈括《梦溪笔谈·药议》卷26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卷上《慎疾刍言》

赵佶《圣济经》卷10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1、卷6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1

课程教案

教研室:

方剂学教研室课程名称:

方剂学

专业(层次):

72学时中医类各专业

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

章节:

总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学时:

2学时(90分钟)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内容:

1、麻黄汤、桂枝汤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分析、临床应用。

2、桂枝汤的用法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内容:

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内容:

大青龙汤的组成、主治、功效及配伍意义。

教学内容

1、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麻黄汤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分析、临床应用。

3、桂枝汤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分析、临床应用。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

1、麻黄汤麻-桂及麻-杏的配伍意义。

2、桂枝汤证的病机、桂枝-芍药的配伍意义及啜热稀粥的意义。

难点:

1、桂枝汤证的病机及治法。

2、桂枝汤证已有自汗出,何以仍用汗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组方的目的;君臣佐使的涵义;方剂的变化的三种形式。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1、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和基础方。

阐明麻黄汤及其附方的部分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麻黄汤的配伍特点以及麻黄-桂枝、麻黄-杏仁的配伍意义。

3、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阐明桂枝汤及其附方的部分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桂枝与白芍等量相配以调和营卫的配伍原理,进而阐明桂枝、芍药用量比例的变化对其功用、主治的影响。

详细讲解桂枝汤的特殊严谨的服用方法;

4.麻黄汤、桂枝汤在组成、主治、功效、配伍特点等方面的比较。

课堂提问

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课堂小结

1、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畅通营卫,透邪外出,宣郁散结的作用,主要用于解除表证、透发麻疹,还可用于腰以上水肿、疟痢、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

按其主要功效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

2、麻黄汤以麻黄与桂枝并用,发汗之力较强,并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咳喘之表实证。

3、桂枝汤桂枝与芍药并用,散中寓敛,发汗力弱,尤能调和营卫,适用于发热汗出恶风之风寒表虚证以及一切营卫失调的杂病。

布置作业

1、试述解表剂的作用、适应范围及其注意事项。

2、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

3.从配伍、用法等方面归纳,为什么桂枝汤被誉为“伤寒第一方”、“仲景群方之冠”?

参考书目

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吴谦,等《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课程教案

教研室:

方剂学教研室课程名称:

方剂学

专业(层次):

72学时中医类各专业

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

章节:

第一章解表剂第一、二节辛温、辛凉解表学时:

2学时(90分钟)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内容:

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分析、临床运用。

熟悉内容:

香苏散、桑菊饮的组成、主治、功效及配伍意义。

教学内容

1、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分析、临床运用。

2、香苏散的组成、主治、功效及配伍意义。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

1、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服用方法。

九味羌活汤所体现的“分经论治”思想。

2.小青龙汤的病因病机及配伍及其体现的表里同治的特点。

3.银翘散的配伍特点。

疑难点:

小青龙汤配伍白芍、五味子的意义。

银翘散中配伍银花-连翘、豆豉-荆芥的意义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麻黄汤及桂枝汤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特点及临床运用。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1、九味羌活汤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的常用方,也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

阐明其服法及剂型的变化均对其功效、主治的影响。

2、香苏散以苏叶和香附相配,疏散风寒,理气畅中,为主治外感风寒兼有气郁不舒证之常用方。

着重阐明方中苏叶和香附配伍的协同关系。

3、小青龙汤是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咳喘的常用方。

阐明方中麻黄、桂枝与芍药的配伍关系,以及干姜、细辛,五味子在温化寒饮作用方面的配伍意义。

4、桑菊饮为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其重在宣肺而解表之力弱,适用于风热侵袭肺络,但咳,口微渴,肺卫表现不重者。

5.银翘散为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

适用于温病初起,以肺卫表现为主,表热较甚,咳嗽、咽痛口渴者;

6.银翘散与桑菊饮皆为辛凉解表之常用方,前者偏于疏表,后者偏于宣肺。

重点阐明银花与连翘、荆芥与淡豆豉、桑叶与菊花、桔梗与杏仁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从银翘散煎服法要求领会辛凉解表方剂的用法共性。

课堂提问

九味羌活汤与麻黄汤、桂枝汤配伍用药、主治病证有何不同?

课堂小结

1、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夹湿,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兼见口苦微渴者,为四时感冒风寒湿邪之通剂。

2、香苏散理气解表,为辛温发汗之缓剂,尤善疏调气机,适用于四时感冒风寒,内有气滞,恶寒发热不甚而胸脘痞闷者。

3、小青龙汤内外合治,发汗解表散风寒,温肺蠲饮平咳喘,适用于素有寒饮,复感风寒,寒热无汗,喘咳痰稀者。

4、银翘散为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

适用于温病初起,以肺卫表现为主,表热较甚,咳嗽、咽痛口渴者

布置作业

1、试述解表剂作用、适应范围及其注意事项。

2、结合方证病机,试述九味羌活汤的临证化裁思路。

3、桑菊饮和银翘散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

4、为什么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收的五味子、芍药?

参考书目

吴昆《医方考》卷一

吴谦《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

吴鞠通《瘟病条辨》

课程教案

教研室:

方剂学教研室课程名称:

方剂学

专业(层次):

72学时中医类各专业

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

章节:

第一章解表剂第二、三节辛凉、扶正解表学时:

2学时(90分钟)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内容:

麻杏甘石汤、败毒散的组成、功效、主治、制方原理、制方及配伍特点、用方要点及使用注意。

熟悉内容: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主治、功效及配伍意义。

了解内容:

升麻葛根汤、加减葳蕤汤的主治、功效。

教学内容

1、麻杏甘石汤、败毒散的组成、功效、主治、制方原理、制方及配伍特点、用方要点及使用注意。

2、柴葛解肌汤的组成、主治、功效。

3、升麻葛根汤、加减葳蕤汤的主治、功效。

4.对本章进行总结归纳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

1、麻杏甘石汤的制方原理及方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

2、败毒散中“毒”的意义,败毒散配伍人参的意义。

疑难点:

1、麻杏甘石汤以麻黄为君,石膏为臣的配伍。

麻杏甘石汤主治肺热壅盛证,为何配伍麻黄?

2、败毒散的逆流挽舟作用。

方中少量配伍人参的用意。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的组成、功效、主治。

2、小青龙汤配伍白芍、五味子的意义。

3、银翘散的组成、主治、功效。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之咳喘证的常用方。

着重阐明麻黄、石膏、杏仁配伍的协同意义,以及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对功效的影响。

2、柴葛解肌汤功能解肌清热,为治疗表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之常用方。

3、败毒散为益气解表的常用方。

着重阐明败毒散中人参的用量变化及配伍意义。

4.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大类,对这三大类代表方剂进行总结归纳。

5.病案选讲。

6.课堂讨论:

什么样的情况下辛凉解表剂中可以配伍辛温解表药?

配伍中应注意什么?

课堂提问

如何理解有汗,无汗均可使用麻杏石甘汤?

如何变化方中石膏与麻黄的配伍用量?

课堂小结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并用,宣肺泄热之功尤著,适用于邪热壅闭于肺之身热喘咳证。

4、败毒散辛温透散药中稍佐人参,益气扶正解表,适用于正气不足而外感风寒湿者,时行感冒而见表寒重证也可使用。

布置作业

桑菊饮与银翘散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

参考书目

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3录柯琴

喻嘉言《寓意草》

课程教案

教研室:

方剂学教研室课程名称:

方剂学

专业(层次):

72学时中医类各专业

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

章节:

第二章《泻下剂》第一、二节学时:

2学时(90分钟)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内容:

大承气汤及温脾汤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制方原理、配伍特点、用方要点及注意事项,三承气汤的比较。

2、熟悉内容:

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大黄附子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制方原理、用方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3、了解内容:

大陷胸汤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制方原理、用方要点等。

教学内容

1、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大承气汤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配伍分析及临床应用。

3、三承气汤的比较。

4、温脾汤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制方原理及配伍特点、用方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

大承气汤所体现的急下存阴、寒因寒用、通因通用的特点。

重点:

1、大承气汤的主治证候、配伍枳实和厚朴意义、用法。

2、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四大症的成因及相互关系。

3、热结旁流与虚寒泄泻的辨别要点。

4、温脾汤中大黄与附子的配伍意义。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配伍特点及临床运用。

3、败毒散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配伍特点及临床运用。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1、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其使用注意。

2、大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

应重点阐明三承气汤在功能、主治、用法、配伍关系方面的异同。

其中,应明确大黄与芒硝、大黄与枳朴、硝黄与炙甘草的配伍关系以及各个方剂之间的煎煮之异。

3、温脾汤是治疗脾阳不足,寒积中阻的常用方。

具有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的配伍特点。

注意讲解该方中温、下药物之间的搭配要点。

课堂提问

三个承气汤在组成、用量、煎服法、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是什么?

课堂小结

1、泻下剂主要用于里实证。

按功效分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均有泻下热结之功,其中大承气汤硝、黄与枳、朴并用,攻下之力最强,主治痞、满、燥、实四证俱备的阳明腑实重证;小承气汤减其枳、朴用量,不用芒硝,攻下之力较轻,主治痞、满、实而燥证未具的阳明腑实轻证;调胃承气汤虽硝、黄同用,但无枳、朴,且佐用炙甘草,具缓下热结之功,主治阳明燥、实内结而无痞、满之证。

3、温脾汤则用干姜、人参、甘草温补脾阳,主治脾阳不足,冷积内阻之便秘及久利赤白。

布置作业

1、试述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2、分析三个承气汤在组成、用量、煎服法、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

参考书目

邹澍《本经疏证》卷11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1

张璐《千金方衍义》卷15

徐大椿《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25

课程教案

教研室:

方剂学教研室课程名称:

方剂学

专业(层次):

72学时中医类各专业

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

章节:

第二章第三、四节第三章第一节学时:

2学时(90分钟)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内容:

麻子仁丸、十枣汤、小柴胡汤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配伍分析及临床运用。

2、熟悉内容:

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3、了解内容:

济川煎、黄龙汤、增液承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

教学内容

1、麻子仁丸、十枣汤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分析及临床运用。

2、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3、小柴胡汤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分析及临床运用。

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

1、“脾约证”的含义。

2、为什么说麻子仁丸作用和缓?

3、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的配伍,配伍生姜、半夏的意义。

重点:

1.十枣汤的主治、十枣汤配伍大枣的意义、服用方法。

2.麻子仁丸配伍杏仁的意义。

3、小柴胡汤证的病机、治法、配伍分析及用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2、比较三承气汤的异同。

3、温脾汤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配伍及临床应用。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1、麻子仁丸是治疗胃肠燥热,脾津不足之“脾约”证的常用方。

应从方义分析、用量特点、用法等方面,阐明本方意在润肠泻热的道理。

2、十枣汤为峻下逐水的常用方。

应着重阐明甘遂,芫花、大戟的配伍意义和使用注意,尤其是大枣在方中的配伍意义。

并讲解本方的服用方法以及药后调养等内容。

3、强调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4、小柴胡汤是主治伤寒少阳半表半里证的代表方,亦是调和胆胃的常用方。

应针对病机,全面阐明其治法原理,明确柴胡与黄芩为和解少阳的基本配伍结构。

把握本方的配伍特点及运用的一般规律。

课堂提问

怎样理解麻子仁丸具有“缓下”的功效?

课堂小结

1、麻子仁丸能润肠通便,其中麻子仁丸以润肠药配合小承气汤组成,用治肠胃燥热,脾津不布之脾约证。

2、十枣汤功能泻下逐水,本方以大枣煎汤送服甘遂、大戟、芫花三味细末,其逐水之中兼有培土扶正作用,主治悬饮及水肿腹胀属实证者。

3、和解剂主要为病机较为复杂的一类病证而设立,所主病证多以表里、气血、寒热、虚实相兼为特点。

按功效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4、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基本方剂,以疏透的柴胡与清泻的黄芩为配伍特征,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胀满,呕恶,不欲饮食,脉弦等伤寒少阳证。

布置作业

1、麻子仁丸中配伍杏仁的意义何在?

2、十枣汤中配伍大枣的意义是什么?

其具体的服用方法是怎样的?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分别是什么?

4、邪在少阳为什么要用和解法?

伤寒少阳病的主证和体现和解少阳法的配伍特征是什么?

试述小柴胡汤中配伍人参、大枣、甘草的道理。

参考书目

喻昌《尚论篇》卷2

柯琴《古今名医方论》卷3

钱潢《伤寒溯源集》卷3

课程教案

教研室:

方剂学教研室课程名称:

方剂学

专业(层次):

72学时中医类各专业

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0,7

章节:

第三章中前言、第一节学时:

2学时(90分钟)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内容: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制方原理、配伍特点、用方要点及其使用注意。

2、熟悉内容:

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教学内容

1、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2、小柴胡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制方原理、配伍特点、用方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3、大柴胡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制方原理、配伍特点、用方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

1、小柴胡汤配伍生姜、半夏的意义。

2、大柴胡汤不用人参、甘草之理。

重点:

1、小柴胡汤证的病机、治法、组方原理及用法。

2、大柴胡汤主治、用药与小柴胡汤的区别。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温脾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制方原理、用方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2、麻子仁丸的组成、功效、主治、制方原理、用方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3、十枣汤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制方原理、用方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1、强调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2、小柴胡汤是主治伤寒少阳半表半里证的代表方,亦是调和胆胃的常用方。

应针对病机,全面阐明其治法原理,明确柴胡与黄芩为和解少阳的基本配伍结构。

把握本方的配伍特点及运用的一般规律。

3、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化裁而成,为和解少阳兼泻阳明实热的常用方。

应阐明其主治证候及组方原理。

课堂提问

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课堂小结

1、和解剂主要为病机较为复杂的一类病证而设立,所主病证多以表里、气血、寒热、虚实相兼为特点。

按功效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2、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基本方剂,以疏透的柴胡与清泻的黄芩为配伍特征,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胀满,呕恶,不欲饮食,脉弦等伤寒少阳证。

3、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布置作业

1、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分别是什么?

2、邪在少阳为什么要用和解法?

伤寒少阳病的主证和体现和解少阳法的配伍特征是什么?

试述小柴胡汤中配伍人参、大枣、甘草的道理。

3、大柴胡汤为什么不用人参、甘草?

 

参考书目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吴昆《医方考》

汪昂《医方集解》

课程教案

教研室:

方剂学教研室课程名称:

方剂学

专业(层次):

72学时中医类各专业

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0,7

章节:

第三章中第一、二、三节学时:

2学时(90分钟)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内容:

蒿芩清胆汤、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制方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