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599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包钢一小潘丽娜

教学内容: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知识的第二课时——认识厘米。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知识的第二课时——认识厘米。

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已具备了相关的经验和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比较、估测、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操作技能等,而且它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一开始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的必要性。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多次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初步掌握测量方法,积累测量经验,进而形成必要的技能。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看一看、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的长度。

在自主观察中认识新知,在动手实践中建构新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

学情分析:

尺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用尺子进行连线、画直线;本班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厚实,思维活跃,反应灵敏。

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了摸底,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非常感兴趣,能用身边熟悉的东西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有些模糊,不知道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但是不了解厘米的意义;同时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估计意识,不能准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测量之前要有统一的标准。

2.借助直尺、铅笔,通过合作交流,操作等活动,准确地测量出自己铅笔的长度,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说出测量的方法。

(重难点)

3.通过展示,交流,互相检查等活动,能用刻度尺测量线的长度,并能用直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

评价任务:

1.根据操作活动,学生说出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活动一:

回家测量课桌的长,课上汇报。

|(用彩笔、本、书等测量课桌的长)

2.你能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吗?

活动二:

认识尺子,哪些东西是每把尺子上都有的。

(四要素)

活动三:

认识尺子上1厘米。

活动四:

感受生活中的1厘米。

活动五:

学会测量物品。

数的过程就是度量单位1厘米累加的过程。

活动六:

同桌合作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

两人交流测量的结果是否一样,以及测量的方法。

活动七:

不对准0刻度怎么测量铅笔的长度。

活动八:

判断小熊的四种测量方法并说原因。

活动九:

小结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通过活动二-九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

1.完成书上51页量3厘米的线和画4厘米长的线。

活动九:

量3厘米的线,画4厘米长的线。

提醒标注长度。

活动十:

52页2题和3题。

通过活动九、十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

90%的学生能正确完成课后习题1、2题。

通过全班订正答案,判断学生周长知识的应用情况。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引导观察、小组研讨、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0刻度及没有0刻度的直尺各一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1、汇报测量课桌的长度。

师:

我们课桌的长度是一样的!

你能想到用什么工具测量出它的长度呢?

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学生回答采用彩笔、书本等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

师: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谁来说说原因?

生:

因为他们用的工具不一样,测量结果就不一样。

2.师总结:

同意她的说法吗?

(同意!

)没错!

测量同样的物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只有当工具相同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要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那我们采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

——尺子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课前小研究

(一):

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

介绍刻度、刻度线、厘米。

师:

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0刻度在尺子最左边,表示起点;尺子上的“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也可以用厘米表示。

{板书:

长度单位——厘米(cm)}。

2、认识尺子上的1厘米。

小研究

(二)说一说,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

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这样长的一段吗?

你有什么发现?

和同桌交流,汇报:

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师:

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那在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请大家指出来。

(演示课件5)

生1:

数字2——3是1厘米长。

生2:

数字4——5是1厘米长。

师:

我们用一句话话来说,即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感知生活中的1厘米。

师:

找到这么多1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吗?

(学生试着比划)

师:

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张开,然后用另外一只手轻轻地把手指抽出来,注意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看中间的间隙有多长,这段间隙的长度就是1厘米,记住1厘米有多长。

(学生操作)

师: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想起来了吗?

生比划,师验证,同桌再互相验证。

4、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

师:

同学们表现得真棒!

那除了在尺子上能找到表示1厘米的长度之外,想一下,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呢?

谁愿意来说说?

师:

老师给点提示你们,比如说从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我们的学习用品中去找。

(演示课件6)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边说边演示课件:

食指的宽度、指甲盖的宽、鼻孔等;橡皮的厚、钉书钉的长、书本的厚度、透明胶的宽等。

师:

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还有许多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例子,这个留给大家课后再找。

在我们的身上或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你能找到这样的物体吗?

(学生找,汇报)

5、在尺子上找其他的长度。

师:

刚刚大家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从0刻度到刻度2的长度是多少?

(生回答:

2厘米)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

你能找到3厘米吗?

能快速找到5厘米吗?

师:

你们找得这么快的窍门是什么?

总结:

方法1:

两个数字是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方法2:

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三、自学探究,寻找方法

1.演示课件:

铅笔有多长?

师:

在测量之前,同桌合作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

两人交流。

测量的结果是否一样,以及测量的方法师:

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的真正长度?

(想!

)好!

我们就来量一下,看它到底有多长?

请看大屏幕!

师: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老师边说边演示课件10)我们要注意:

(1)、将物体和尺子放平

(2)、物体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

(3)、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物体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

(演示课件11)0刻度表示起点,所以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是从0刻度开始

的,但是如果它没有0刻度的话,那该怎么测量呢?

谁愿意来说说?

生:

可以从后面某一个数字量起。

师总结:

同意她的说法吗?

(同意!

)没错!

如果没有0刻度,可以从后面的某一数字开始量起,那读数的时候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2、师:

(演示课件12)现在呢,有4只小熊它们也认识了尺子,想利用尺子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小熊们想请你们来充当评委,评一下看谁的测量方法是对的。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51页第三题!

师:

谁愿意当裁判评一评?

(指名回答)

生1:

第1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错的,物体没有对齐0刻度。

生2:

第2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

生3:

第3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但它的结果错了。

生4:

第4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1—6相差5厘米,所以是5厘米。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演示课件。

3、师:

当了一回裁判,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

(想!

)看来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好!

请同学们看教材51页第4题的第

(1)小题量一量它有多长(演示课件13),赶紧动手把它完成。

(由学生揭示答案之后,老师演示课件测量的过程)

师: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同时,也要学会用尺子来画某一长度的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

请看大屏幕!

用尺子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演示课件14)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上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

最后为了清楚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把它标出来。

师:

整个画的过程演示完给大家看了,请你们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把它完成。

(师巡视,个别指导)

1、学生快速说答案。

2、测量小棒的长度

六、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师:

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出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的线的长度。

学生试画8厘米长的线段

七、板书设计:

右端指向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认识厘米)

起点、刻度、刻度线、长度单位:

厘米cm

1厘米=1cm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

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在尺子上找1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小棒夹住,再把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再次比划,老师验证、同桌验证,调整用手势表示1厘米。

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

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

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

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

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