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寓言故事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527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寓言故事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经济寓言故事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经济寓言故事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经济寓言故事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经济寓言故事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寓言故事资料.docx

《经济寓言故事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寓言故事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寓言故事资料.docx

经济寓言故事资料

一个岛上,有很多农民,农民们都靠种粮为生,岛上土地肥沃,如果每位农民都尽力生产,每年可以生产2000公斤粮食,但每年的实际消费只能吃完500公斤,农民们有了一定的粮食储备后,农民们发觉粮食种多了根本吃不完,就变得懒惰起来,每人每年只生产500公斤粮食了,由于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即使偶有年成不好,照样生活无忧,日子过得很滋润。

后来,农民中有一名叫诸葛先生的农民突然无意中发明了制造木流流马的技术,只要掌握了其中关键的技术,一年可以生产20来台都没有问题。

这种木马好像现在的汽车一样,寿命可达几年,到哪里去方便又快捷再也不用自己走路了,简直比现在坐豪华的劳斯莱斯还有派头,是身份的象征。

诸葛先生制造了第二辆木马后,打出广告出售这辆木马。

岛上的居民人人都想拥有一辆,争先恐后的来找诸葛先生购买。

诸葛先生学过经济学,见需求旺盛,于是声明价高者的,这个价自然是拿粮食来换,看谁愿意用最高的粮食数量来换去一辆木马,100公斤、200公斤。

价格翻跟斗的往上涨,最后,其中一个农民防不时之需的粮食库存量最大,以1000公斤的价格竞得了这辆木马,成了岛上第二个开木马的有马一族。

诸葛先生乐开了怀,马上动手做第二辆,又出售换来了近2000公斤粮食,诸葛先生怀着满腔的热情,一口气制售了5辆,当他满怀喜悦的欣赏着自己仓库小山样的粮食时,突然想起,这已经够自己10年吃的了,放在仓库既有鼠害还担心霉变。

聪明的他马上意识到这样马不停蹄的连续生产自己不划算,少生产点木马,再雇佣两个农民给自己生产,但自己掌握住其中几乎不费力气的关键技术,自己到处游山玩水走该岂不更好。

于是,他雇佣了几个农民,制造木马的力气活都交给了他们,同时决定减少了自己的产量,除了制造保证自己使用的外,对外一年只销售有限的几辆。

被雇佣的几位农民也乐得其所,因为现在一年诸葛先生付给自己的500公斤粮食作为工资,所花费的劳动比自己去生产500公斤粮食付出的劳动要少。

现在,其他还没有木马可乘的农民无不想拥有自己一辆梦寐以求的木马,重新又变得勤快起来,起早贪黑的生产粮食,以求来年能够出一个好价购得一辆木马,粮食增产了,可是,诸葛先生的木马却非常有限,于是价格再一次上扬,直逼2000公斤每辆,但诸葛先生这样一来却更没有动力来生产木马了。

因为现在卖5辆木马除了支付农民的工资外已够自己吃n多年了。

这样,农民想拥有一辆木马,拼命干活,但生产的粮食相对木马却越来越不值钱,即使有大量的粮食,也不容易售卖出去,因为只有诸葛先生一个买家,但在诸葛先生眼里,粮食简直不是样东西。

诸葛先生有剩余的木马生产能力,但是因为对粮食消费有限,没有动力去生产木马。

于是,出现了一个古怪的局面,大部分农民只能够吃饱饭,想通过努力拥有一辆木马基本上不可能,诸葛先生拥有木马生产能力,但是因为农民只能够提供他不稀罕的粮食,自然觉得农民不配拥有木马。

(二由于诸葛先生限定一年只生产非常有限的木马数量,雇佣的几个工人也觉得很轻松,在这里打工挣得工资500公斤粮食比自己直接从事种粮要轻松,使得没有能够进入木马工厂的一些年轻人都还挺羡慕。

遇见诸葛先生都点头哈腰的,希望自己能够进诸葛先生的木

诸葛先生确实是个聪明人,通过制定厂规厂纪,使几个打工者的生产效率很高,由于产量有限,效率一高,工人们需要工作的时间更少了,诸葛先生,琢磨着要裁减一名工人,于是放出风声说生产的木马只能增加库存,市场不景气,不得已需要裁减一名工人,为公平起见,裁减最不勤快的那一位,几个打工仔一比划,回家种粮和打工相比留在工厂里还是好一点,于是暗暗使劲,不仅工作更加卖力,而且还处处讨好诸葛先生,生怕下岗的就是自己。

不管怎样努力,人终究还是被裁了一名,工作量还是一样的工作量,但工人少了一个,虽然比种地划算,但相比裁员以前每个工人劳动量增加了,心里想要求诸葛先生涨工资,但一想到村里一些一直在哀求诸葛先生进厂的青年农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至此,农民群体虽有粮食剩余生产能力,但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够拥有木马,打工者虽说比种地好点,但要想要拥有一辆木马基本上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诸葛先生有木马生产能力,也时常概叹经济不景气,想多生产点木马,农民们却没有购买力,他们手里只有诸葛先生不屑一顾的粮食。

危机的化解方法之一:

假设出现一个货币发行者,按照现行的价格,向村子农民承诺1000元货币可以交换1000公斤粮食或一辆木马,向诸葛先生承诺1000元可以兑换1辆木马或1000公斤粮食,农民生产的吃不完的粮食全都兑换成货币,诸葛生产的所有过剩生产的木马也兑换成这样的货币,就会使所有愿意以这个价格成交的农民完成自己的交换,农民和诸葛的过剩生产能力都得到释放,但前提是货币发行者库存至少一种产品。

(三

现在,村里日子过得最爽的是诸葛先生,行则有木马,吃的粮食仓库堆积如山,自己基本上不用任何劳作。

农民中每年也总有那么几位特别勤劳的靠多劳动凭高价购得了木马,成了村里出了名的勤劳致富典型,但是,一辆木马只能使用两年,面对木马换粮食越来越高的相对价格,想享受木马,同时也成为别人艳羡的对象,必须付出别人多得多的劳动。

几个在木马厂打工的打工仔,日子相对过得比种地轻松,但也还是只能挣个肚儿圆,想拥有一辆体面舒适的木马感觉非常遥远。

粮食和木马生产能力都过剩,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拥有木马的局面就这么持续了多年,日子过得安稳儿平淡,直到后来村南一名叫黄道婆的女子打破了这种平衡。

黄道婆生性聪慧,为人善解人意,是家里人和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

那时代,村里人虽说吃的不愁,甚至还有人凭劳动有了诸葛先生的木马可乘,但是穿戴却非常粗糙,都是随便用点树皮或树叶什么的遮住了羞处,既不保暖,系在身上也不是很舒服,但如果不穿,容易受到大家的白眼和瞧不起。

黄道婆凭着细心和聪慧,采集一些山野田间的野棉花,回家捻成成纱,再手工织成布,并且用布裁剪成了穿在身上轻盈、暖和得体的衣服。

黄道婆织好几套后,黄道婆一家人一袭新衣出门,村民们是大开眼界,这里摸摸,那里捏捏,感受到了棉衣服特有的、树皮树叶不

可比拟的舒服质感后都伸出了大拇指,啧啧称叹,要是自己也有这么一件就好了,纷纷询问黄道婆卖不卖,用粮食来换,要多少公斤一件。

黄道婆虽然聪慧,但是缺乏诸葛先生的经济意识,加上心地善良,就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大家原料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纺纱织布和裁剪而来的。

左邻右舍纷纷马山行动,采集这种漫山遍野的野棉花纺纱织布,遇到什么不会的,黄道婆是手把手的热心帮助,没多久的功夫,村里人家家户户都有了这种妙不可言的衣服穿了。

不只是大家都有了衣服穿了,连村里人拥有木马的人家也多了几家。

衣服和木马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是诸葛先生作为村里最殷实的大户,自己当然不会去上山采棉织布,那多麻烦呀,大家不是都想要他的木马吗,行呀,拿衣服来换呀。

农民们听说诸葛先生愿意用衣服换木马,都暗自庆幸自己终于有了发财之道,可能实现自己的木马之梦了。

勤劳的农民经过一番像蜜蜂一样并且带着喜悦心情的忙碌,纷纷向诸葛先生换车,没想到这么想的人多了,用衣服购买木马的价格又是一路看涨,诸葛先生马上由原先的从无到有直至到穿不完的衣服了。

以至于诸葛先生一天一套新衣,比村子里谁都穿的光鲜亮丽。

木马的产量增加了一段很短的时间,诸葛先生觉得又卖不出去了。

谁叫自己衣服也多的穿不完呢?

没有多长时间,因新衣服带来的热闹生活又慢慢地恢复了平静,所发生的变化就是大家都有衣服穿了,同时,由于每家的妇女都由种地改为织布,除了诸葛先生外,都感觉比以前忙碌了些,过去一天只要干小半天活,现在由于妇女们不种地,差不多要每天忙碌大半天才能保证家里的衣食无忧了。

危机的化解办法之二:

新产品的出现,增加人们的消费

黄道婆的家人目睹了诸葛先生香马靓服、逍遥自在的生活,受到了刺激,纷纷指责黄道婆:

同样是整出一个新东西,你看人家诸葛先生,要车有车,粮食多的吃不完,衣服多的穿不完,自己还什么都不用作,你这是怎么回事呀你”。

黄道婆也不后悔,说大家都有舒服的衣服穿了,有什么不好的,但心里还是觉得不怎么舒服。

是分析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否会带来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其中的诸葛先生以个人利益极大化为目标,导致存在双方生产能力过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明显的存在社会帕累托改进。

(降低价格,可以使自己利益不减少的情况下,社会利益增大。

黄道婆不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结果是大家都享受到了衣服。

(四

上面说到在黄道婆的大公无私的教授下,大家都能在吃饱了基础上,还有了衣穿。

但这时,农民的劳动量大大增加了,不仅要种植粮食,还要花费时间采棉、纺纱、织布等,这时,诸葛先生的木马价格有一定的下降,因为农民中最勤劳的人员同样在解决穿衣的问题上花费了时间,在保证自己穿衣和吃饭后的剩余相对减少,能够支付的东西变少,买木马的价格自然就下降了。

由于木马的价格下降,再加上几个打工仔也有了穿衣服的需求,如果诸葛先生的工资不涨,打工仔都想辞工不干了,诸葛先生要增加工资,在售卖价格萎缩的条件下,必须靠增加产量才能即保证自己利润不至于下降。

工资的水平使打工仔在满足了自己的穿衣和吃饭标准上,投入的劳动比直接种地和制衣要少一些。

看见工人们可以拿辞职回家种地为威胁,这时,诸葛先生寻思必须把工人的地给拿过来,免得今后少些麻烦。

诸葛先生在爽快的给大家涨了工资后,和工人们亲切的聊起了天,感谢大家几年对工厂的贡献,关心地问大家有哪些困难和想法,工人们觉得现在有饭吃、也有衣穿、在这工作也确实比直接去生产这些东西要轻松,,只是想能都还有一辆木马就好了,诸葛先生毫不犹豫答应了大家给工人们解决一辆木马的问题,但说厂的规模要扩大,需要土地,反正大家都在这干活,地也没有什么用处,就当用车和大家换了。

大家一想有道理,这可是大家都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这下是什么都有了。

几个工人的地这样都归到了诸葛先生的手中。

这样的均衡维持了一段时间后,村里的农民掌握了一种驯养叫猪的动物的技术,猪肉的口感和营养比粮食要好,大家无不喜欢这种食品。

于是,大家又开始养殖猪用来提高生活水平。

只是,由于猪要消耗一些粮食,同时也要投入一定的劳动,农民中一些生产效率较低的那些人,再怎么勤劳已经不能同时满足粮食吃饱衣服穿暖以及猪肉吃好,更谈不上有木马可乘,只能凭着自己对这几种消费品的偏好来进行取舍和兼顾了。

但是一小部分生产效率较高的农民,既能同时满足粮、肉、衣服的需求,同时还有一定的剩余可能用来购买木马。

工人们同样想过着有肉的生活,想找诸葛先生要求涨工资时,诸葛先生说了一大堆困难,并宽容的补充到,万一觉得在这里工作给你们觉得委屈了,可以不在这里干了,我绝不拖大家的后腿。

这时,大家才突然想起,回去干什么啊,地没了,大家想过有米有肉有车又有衣穿的日子目的自然没达到。

启示之一:

仅有消费品种类的增多并不能持续增加生产--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生产能力之后只是使大家具有了消费品的选择权,使大家能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最佳消费组合达到自己效用最大。

没有生产力的进步,仅靠消费不能消除私有经济导致的过剩危机.

相对于消费,存在生产能力短缺时。

假设这时出现技术进步,比如说出现了拖拉机,如果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诸葛先生拥有生产技术,本来农民拥有拖拉机就会改善生活,但同样,因为诸葛先生的消费有限,农民能够给诸葛提供的产品被诸葛所不齿,而使农民不能得到能够改善生产力的拖拉机,使社会应该发生的进步受到阻碍。

即使存在过剩生产力,如果该消费品被垄断生产,本可以被改善的生活不能改善。

(五

自从有了猪肉和衣服,大家觉得再也离不开这两样东西了,于是农民们几乎要利用全部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生产这几样东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用来满足木马这个奢侈品的生产剩余比原先要少得多了,农民的剩余变少了,诸葛先生的木马价格相应的不得不降低,但越是降低,满足自己消费和工人们的工资就需要更多的出售产品。

农民们就是没有搞明白,怎么现在能够付给诸葛先生的东西少了,反倒容易拥有一辆木马了。

诸葛先生也很是着急,心里想,一天只有24小时,农民们种粮,养猪和解决穿衣差不多把可用的时间占用完了,要是哪个再发明出个什么鸡肉、兔肉或是鞋子什么的,农民们岂不是都只给自己忙活去了,要是农民们不愿意舍弃这些东西来换取木马怎么办呢。

诸葛就是诸葛,他一动心思,不久又鼓捣出一个能够自动耕地的家伙,我们就管叫他铁牛吧,有了这家伙,农民们种地最费时费力的耕地活一下可以节约不止一半的时间。

民们一算账,这东西可值得购买呀,节约的时间够自己养好多头猪,织好多套衣服了,于是有人靠节衣缩食出最高价高价买回来了这铁牛,买铁牛的人算账自己赚了。

同时,诸葛先生一头铁牛换来的东西都差不多自己生活一年了,诸葛先生又忙着招聘工人并卖下了他们的土地,扩大了生产规模。

在又生产了一些铁牛后,农民们生产效率提高了,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来换取诸葛先生的铁牛木马,这一来,诸葛先生又面临着换来的这些东西吃不完用不尽了,但农民们来换自己的铁牛木马始终只有这几样,除了粮食就是肉,或者是衣服,诸葛先生就把价格提的高高的,因为他又没有动力来生产这些东西了,尽管还有很多农民想用农产品找诸葛先生换铁牛。

这下,又该农民们纳闷了,怎么使用了铁牛能生产更多的东西了,反倒买诸葛先生的木马或铁牛越贵反而不容易买到这些东西了呢?

对于没有拥有铁牛的农民来说,为了满足自己的粮、肉、衣,整天都要累死累活,想用这些东西来换铁牛来降低劳动强度,但诸葛先生根本就瞧不起这些东西。

(六

随着村民物资种类的丰富,要满足对这些东西的消费,大多数人比过去只有粮食时要勤劳多了。

但村里也不乏有有好吃懒做者,一个人称“鼓上骚”的时迁就是个典型,这家伙别看身子瘦小,干活不怎么样,可是个翻墙越壁的好手。

看见别人有肉有衣,有的甚至还有奢侈品木马,心里动起了歪心思。

凭着自己上房下梁的好本领,过上了不劳而获的好生活,受他的影响,村里不仅小偷慢慢多了起来,而且还有了乌龙山剿匪记里面“田大榜”式人物,干起了明火执仗抢劫的勾当。

岛上自从有了这些盗抢勾当,村民们辛辛苦苦劳动生产的东西,经常一夜醒来,被别人洗劫一空,白忙活了一场,要保守住自己的成果,成天都要预防着这些盗贼强盗们,占用了大量的劳动时间,劳动积极性受到打击,自然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家的生活质量大减。

诸葛先生也不例外,不仅村民们现在没东西来换自己的铁牛木马了,而且自己还受到了几次梁山君子的关顾,损失不小。

大家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就自发聚集来商量怎样扭转这混乱局面。

后来大家达成了共识,推举有勇有谋的秦始皇带领一批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不事农田耕种了,专职来对付这帮昼伏夜出的盗贼和明火执仗的土匪。

他们需要的粮、肉、衣生活物资由大伙按份子提供,并取名社会保护费,或美其名曰税收。

果然,这样一来效果不错,这些鸡鸣狗盗之徒被始皇带领的小伙子们打压的再也不敢抬头露面了,始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被大家公推为岛上的头目并给了个“国王”的称号。

国王统帅的小伙子现在叫警察。

这样自从岛上有了国王和警察,村里又慢慢恢复了过去的繁忙和热闹。

只不过现在大家相对生活质量略有下降,因为要额外养活国王和警察,但相对过去受盗抢的不确定性来讲,大家觉得供养警察的日子要安稳的多。

(七

始皇和警察们基本上把严重破坏生产积极性的盗抢现象止住了,社会又恢复了太

平。

农民种粮、种棉、养猪、制衣,每年按收成比例给始皇朝廷上缴产品中的一部分,始皇为此又成立了专门的征缉处,负责谁家该缴纳多少公粮公猪和公衣。

诸葛先生每年的营业额比其他农民要大的多,上缴的保护费也相应多一些。

这下岛上社会太平,年岁算得上风调雨顺,家家户户都安稳的过起了日子。

但是,村民中有铁牛和没有铁牛的农户差别很大,拥有了铁牛的家庭由于生产率高,是粮肉衣样样充实还有了木马可乘;但是没有铁牛的家庭日子过得没有这样惬意,要想这几种消费品样样享有,再勤劳也几乎是不可能,也想找诸葛先生购买铁牛,但诸葛家不差这些东西,用这些来换得话,铁牛的价格不是一般的贵,农民们几年不吃不喝都很难换来一辆,但对于有了铁牛的人户来说,基本上只要自己勤快,在旧铁牛报废之前,基本上能够积攒下购买一辆新铁牛的物资。

(八

农民现在有了明显的贫富悬殊,税收征辑由于是按收成进行比例征收,那些没有铁牛的人家一年要比有铁牛的人家税收上少了不少。

朝廷当差人员的日子过得也不是太滋润。

大家都明白主要还是大多数农民没有铁牛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现在物质不丰富。

农民没有铁牛又是由于生产铁牛的诸葛先生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为此,始皇手下的商鞅大臣专门组织了一次经济研讨会,来讨论怎样扩大税源,怎样使大家都有铁牛来耕地?

研究来研究去找到了最终还是因为诸葛先生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大家又为这纷纷出谋划策。

有人提议说,现在要转变观念,比如说什么道德观念,如果大家没有什么贞节老观念,从法律和道德上允许先富起来的包个什么二奶三奶的,让嫖娼呀什么的合法,诸葛先生的需求不就增加了吗,农家女子拿农产品很难换到他的铁牛,思想一开放铁牛不是就有了,有了铁牛,生产力不就上来了,所以说这方面开放也是生产力。

也有人提议,听说境外有个什么叫鸦片的东西,只要一沾上这玩意儿,就没完没了要吸食它,要是能让诸葛先生爱好上这玩意儿,害怕他的需求不足吗?

铁牛不是几年就普及了。

有的人反对,有的人附和,一时没有了定论

这时,有个姓钱我们叫“钱掌柜”的发表了意见,鼓励淫贱不好,听说西土有个什么叫罗马的就是因为这个灭亡的,鸦片这玩意儿也怕农民染上,那就不得了,要是这样到时大家都得饿肚子后悔都来不及。

最后他提议道,现在最好整出个叫“金钱”的东西,要让这东西什么都能买到,什么时候都能用上,这个东西就相当于粮食、相当于猪肉、相当于。

一切的一切,也相当于明天、后天拥有这一切。

同时,拿这东西当做一般等价物,免得大家交换产品的时候都必须带上实物,也给大家减少了不少麻烦。

一句话,要让农民特别是诸葛先生喜爱上它,那就什么都好办了。

(九

商鞅觉得钱掌柜的主意还不错,经上报始皇得到同意,即拍板决定由自己和钱掌柜一起

来实施这项伟大的工程。

不久铸币工作就完成了,并在各地修建和设立了很多国库,由皇上诏书昭告全村,今后由朝廷保证,任何时候全村任何一个地方大家都可以用一个铜钱换多少稻谷,多少猪及其他消费品以及诸葛的铁牛木马。

很快,农民们就尝到了使用货币的好处,比如,村东头的一小伙子的丈母娘在村西头,过去小两口媳妇回娘家给丈母娘带礼品如粮食一百斤,必须从村东头挑到西头,不知吃了多少苦,现在,到国库换成铜钱,轻松就拎起就走了,到了西头再换回粮食。

村西头的到村东头来办事也是一样,大家在各种各样的交易中节约了大量的体力和时间。

慢慢地,大家都接受了货币,把现金看的甚至比物还珍贵了。

感受到更多好处的还要数诸葛先生,他家财富最多,卖一辆木马,要收多少米,多少肉。

多少布或衣服,都必须根据存货计算好再来决定,雇佣的工人月底都要用各种各样的物资来发工资,现在好了,工钱一算,这些物资值多少铜钱,直接给钱了事,大家再回去想买什么买什么。

更重要的是,过去的财富是米呀肉布什么的,保质期不长,一不小心,财富就白白的损耗了很多,因此,始终没有积极性来多生产自己的产品。

现在好了,正如钱掌柜所预料的那样,诸葛先生深深地喜爱上钱这个东西,一门心思的挣钱,生产木马铁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过去,诸葛先生当家里东西吃不完用不完时不想接收这些物资来换自己的铁牛木马时,总是一个劲的涨价来忽悠农民,现在不了,因为钱放在仓库没有了过去的担忧,不再一味喊高价来糊弄农民了,因为虽然价高但是买的起的没有几个,赚钱的数量有限,现在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定价,结果,价格下降了,但诸葛先生赚的钱比过去多多了。

尽管此时卖价比成本要高的多,诸葛先生也不会继续降价了,再降价卖,虽然卖一个产品还是赚钱,但总利润还不如不卖这一两。

但尽管如此,农民们拥有的铁牛数量要比过去多得多了,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效率的提高让很多人又具有了消费木马的能力,又给诸葛带来了一大笔财富。

诸葛那几年被盗匪搞怕了,现在财富空前越来越多,必须要有一个可靠保证,对比了一下,论财富第一非自己莫属,但论势力,非始皇莫属,有了这个念头,有意无意的和始皇接触,不料对方也有此意,后来二人还成了亲家。

自从有了货币,民间很大一部人日子吃穿不愁,还有积蓄了,但是朝廷的问题又来了,由于大家都愿意储存铜钱,大家生产的除了消费以外的物资都找国库换成了铜钱,特别是诸葛先生,国库的财富差不多他一人占了一半,使朝廷的国库储存的物资越来越多,国库储存物资同样有损耗,尽管物资的采取先进先出的调运原则,但是物资损耗还是较大。

(十

主持货币工作的钱掌柜发觉,物资超过了正常贮备是个亏本的买卖。

决定减少货币的供应以便相应的减少实物的库存,降低损失。

但是,货币供应减少没多久,负面的效果就显现了,由于物质不能换到货币,诸葛先生之流的富户又马上面临吃不完用不了的物质储存,并且存货越来越多,又没有了生产积极性。

他一旦没有生产积极性,农民能够买到的铁牛数量减少,生产力立马倒退。

国家的税收又减少了。

这给钱掌柜带来了难题,不增加货币供应吧,诸葛先生没有铜钱进账,又会使村里的铁牛数量减少,生产力下降,税收减少。

增加货币吧,一方面,货币如果老老实实的要

对应相应多少的物资储备,实物过量库存的损耗让自己管理的钱当了冤大头,另一方面,如保证钱物对应,不断扩大的货币需求同时给铸币带来了很大的成本。

必须改变这种靠物资的回笼来使货币的出笼的办法,最后钱掌柜又想了个主意给点利息,让诸葛先生把挣来的铜钱又存到自己钱庄上,给他开一个存折,不断地给他增加数字不就减少了货币投放量,从而减少铸币成本。

另外,干吗要让一个铜钱对应一份消费品在仓库,诸葛先生这样的富豪,每天净流进的财富都用不完,哪用得着大量用存折兑换物资。

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钱贷款出去,让大家投资,一来增加利息,二来增加税收。

现在,社会能够生产的最终消费品有粮食、肉、衣服、木马,生产工具有铁牛,市面上流通和贮存的铜钱数量是mo,加上给诸葛先生存折上登记的总数字为m1。

m1的数量要求和消费品以及生产用品的存量相对应。

农民中能够买到铁牛的人户,由于生产能力提高,基本上都能满足自己对这些消费品的消费了,勤快些的满足自己的消费之外还有铜钱或实物存货贮备。

但是还有一批靠积累没有能够购买到木马的人户,日子就没有这么爽了,由于生产能力有限(手工劳作,消费上始终都得不到满足,基本状况是能够保证穿衣吃饭就没有肉吃,保证了有饭有肉,又不能保证穿的衣服。

更谈不上消费木马和有存款或储备。

现在面临的矛盾是,如果要保证生产力不下降(农民生产时能用上铁牛,诸葛先生必须要不断地赚钱(并且要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