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的故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269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步青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步青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步青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步青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步青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步青的故事.docx

《苏步青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步青的故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步青的故事.docx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

(1):

  含辛茹苦,决不放下

  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是有钱人孩子读书的地方。

学生们衣着讲究。

矮小黄瘦的苏步青,成了同学们嘲弄和欺侮的对象。

见他蚊帐有补丁,同学将他的铺盖扔出门,他只能睡在楼梯口。

一次做梦从山上摔下来,原先是自我滚下楼梯。

这时他多么想念温暖的家呀!

但他想起父母期盼的眼神,明白放牛不是长久之计,没敢回家。

同学不与他玩,他一个人,身处县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

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事成了他心中的问号:

包子里还有菜与肉?

狗皮膏药怎样可治病?

油条怎样一点点面能够发成这么大?

因为想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他开始完不成作业,迟到旷课,常常被惩罚一连几小时立壁角。

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后一名。

这时有人劝苏宗善:

“儿子读不好书,让他回来。

你家经济那么困难,何必花那冤枉钱!

”“不,他能读好的!

”苏宗善坚定地回答,“只是还没有碰到能够开他窍的老师!

”假期他与儿子谈心,将儿子转到新办的平阳县第三高等小学。

  入学时教国文的谢先生看到一篇作文,不相信出自于小小的苏步青之手,这种怀疑伤害了苏步青的心。

一向到五年级下学期,学校来了一位地理老师陈玉峰。

老师告诉他在宇宙中地球但是像粒沙子。

他惊奇极了,迷上了地理课。

老师耐心地回答他没完没了的提问,使苏步青与陈老师越来越接近。

老师还给他讲了同样是农家孩子同样被同学看不起的牛顿的故事。

苏步青从此奋发,立志向牛顿学习,此后年年头榜。

陈老师也成为他永志难忘的恩师。

1931年,他从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回乡探亲,他在人群中看到陈老师,立刻恭恭敬敬将老师请到上座:

“没恩师教诲,学生不敢奢望有今日。

”老师笑说:

“有这样的学生,也算不枉度一生。

”最后苏步青雇了小轿,随行30里,将老师送回家。

  苏步青1915年考入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一中)。

苏步青沉醉在1300年浩瀚的历史烟海里。

扎实的文史基础为他献身数学带给了很大的帮忙。

一向到苏步青名满世界,他坚定认为:

一个人的素质是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智慧更是融会贯通的,他的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对调节思维方式开拓思维空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因此他反复告诫理工科学生要培养文史修养。

  苏步青的故事

(2):

  忧国为国

  献身数学苏步青中学二年级时,省十中来了位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满腔热血的数学老师杨霁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位都有救亡图存的职责!

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

”他的一席话将苏步青说得热血沸腾。

他继而引入正题,说明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对国富民强的巨大作用。

这奠定了苏步青献身数学的志向。

  从此他迷上数学。

15岁的他,每道题一步步推导、演算、论证。

他越来越觉得数学像一级级台阶,通向高深奇妙的境界。

老师让学生测山高,计算田亩,做趣味数学题,使苏步青趣味盎然地在数学的山路上疾步攀登。

苏步青三年级时调来洪彦远校长,见各科老师都推荐苏步青为榜样,觉得奇怪,便亲自到苏步青班教几何。

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这道证明题,苏步青就用了二十四种方法证明,使校长深深欣赏这位学生。

快毕业时省教育厅突然取消为第一名免学杂费膳费。

这给苏步青带来了生活问题。

校长调走前叮嘱新任校长,无论如何要培养苏步青。

校长调至教育部,特地寄来二百大洋,让他东渡扶桑。

当时苏步青一句日语都不懂,报考日本高等学校,务必过日语听、读、写、讲等关口。

苏步青向房东老大娘学日语,三个月后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考分第一。

后入东北帝国大学数学

  系。

他为读原著几何学,便到教堂从当教徒入手,学意大利语。

也用了三个月,他能看原著。

  1927年3月苏步青在帝国大学毕业,4月直上研究生。

期间他有41篇仿射微分几何影射微分几何研究论文,发表在日、美、英的数学刊物上。

回国后他任浙大教授、数学系主任、浙大教务长。

1951年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

1982年出版《仿射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一书。

为数学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步青的故事(3):

  善于发现,艰难供学

  苏步青是父母的第十三个孩子,小名尚龙。

因为农村各方面条件差,前面的孩子死的死,送的送。

连同苏步青也只剩下一女二男。

父亲苏宗善当时虽只40多岁,但因常年在水稻田劳作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

这自然给家庭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生活艰难。

  母亲苏林氐偶然抱儿子串门,见到一位风水先生摇头晃脑赚钱还容易,便推荐手脚不便然而识文断字的丈夫做风水先生,好歹也是个糊口的行当。

苏宗善听妻子讲得有理,便找来了一本风水书研读。

苏步青在父亲怀里睁着黑溜溜的眼睛看着父亲出神。

蒙胧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着他的心灵,其实那是一种求知欲、好奇心。

只是他不知怎样表达出来。

直到一天晚上,父亲背罢上句忘记了下句,儿子立刻信口背出了下句和以下很长一段。

父亲惊喜万分,先是将儿子高高举过了头顶,继而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他感到儿子是自我的期望:

苏家振兴有望了!

于是给儿子起名苏步青。

父亲拿过一碗水,让儿子手指蘸着水,教儿子在桌面上画,写:

山、水、田、土。

一张小方桌,一盏菜油灯,一本风水书,成了儿子的启蒙课本。

母亲不再抱怨耗油多,也不在意丈夫当不上风水先生。

她感到儿子将来肯定比风水先生有出息。

苏步青7岁那年,一下成了牛背上的孩子。

他得到一本残缺不全的《三国演义》,连猜带想,一边放牛一边看。

夫妻俩商定:

再穷也得供儿子读书!

父母心急如焚地筹齐了学费。

第二天苏步青穿着母亲半夜灯下缝好的衣服,父亲担着米,怀里揣着路上充饥的糠菜团子和给儿子的几个鸡蛋,走一百多里的山路,进了平阳县第

  一高等小学。

  苏步青的故事(4):

  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之后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

"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职责。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

"为了救亡图存,务必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务必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明白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此刻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应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情绪愿,因为我选取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苏步青的故事(5):

  1972年12月7日,苏步青的学生、著名数学家张素诚,因《数学学报》复刊之需,拜访各地数学家,到上海理应拜访苏老师,没想到苏老所赐的《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一书上,别开生面在扉页题了一首诗:

  三十年前在贵州,

  曾因奇异点生愁,

  如今老去申江日,

  喜见故人争上游。

  这不仅仅打破常人的题词俗话,把师生之情和盘托出,又足可看出苏老诗艺的高超,文学功底的深厚了。

  许多人都明白苏步青是数学大师,却不明白他还是位文学大师,写作大家和诗人。

他从小酷爱古诗文,13岁学写诗。

读初小时常骑在牛背上诵读《千家诗》等。

几十年来,他与诗为伴,与诗书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总放一二本诗集,如《杜甫诗选》等。

苏步青不仅仅读诗,更有作诗兴趣,几十年笔耕不辍,写了近千首诗作。

在他96岁高龄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共收近体诗444首,词60首,由苏老手写影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内有词47首。

从中我们能够领略苏老60年间的学术生涯和诗书技艺折射的光芒,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诸多的启迪。

  回想浙江大学内迁湄潭时期,他和数学大师钱宝琮等创设湄潭吟社,在生活极度困难下,自费出版了《湄潭吟社诗存第一辑》,内收各家诗词约100首。

在国难当头日子里,诗人们品茶吟诗,或切磋教义,或评论时局,其忧国思乡,愤世嫉俗之情常流露于笔端。

  1944年,苏步青以“游七七亭”为诗题作一诗:

  单衣攀路径,一杖过灯汀。

  护路双双树,临江七七亭。

  客因远游老,山是故乡青。

  北望能无泪,中原战血腥。

  这是苏步表以物寄情,对家乡沦陷和祖国山河破碎的怀念和人民奋起抗战的歌颂,爱国忧世之情自心中汩汩流出。

  苏步青的诗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诗意境高远,笔调清新,常用典故,富有哲理。

  读了苏步青的许多诗,不仅仅使人感到苏老常对后学谆谆教导“金字塔”般基础之重要,文理相通之亮点。

他几十年如一日,巧用自称“零头布”(零碎时光)来学习和研究,这些永留人间的好诗词,不就是苏步青充分利用零碎时光的佐证吗?

  苏步青的故事(6):

  “七七”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

在这国难当头,举校西迁时,苏步青接到一封加急电报:

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

苏步青把电报交给妻子说:

“……你去吧,我要留在自我的祖国。

”苏步青妻子苏松本说:

“我跟着你走。

”但因妻子刚分娩不久,不能随行内迁,苏步青把妻子送平阳乡下避难,直到1940年暑假,由竺可桢校长特批一笔路费,才将妻子和女儿接到湄潭。

  在湄潭的日子里,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大学教授靠工资也难以糊口。

苏步青买了一把锄头,每一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开荒种菜,有一次,湄潭菜馆蔬菜馆供应不上,就从苏步青菜地里要去几筐花菜。

还有一天傍晚,竺校长来到他住的破庙前,看见苏步青正挑水种菜,苏松本背着儿子烧饭。

细心的竺校长见锅里全是萝卜、地瓜干,就问苏步青。

苏步青解释说:

“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来买米也不够吃。

地瓜干蘸盐巴,我们已吃了几个月了。

”竺可桢惊愕了。

于是,他特许苏步青两个读中学的儿子,破例吃在中学、住在家里(因为苏家拿不出被褥)的特殊待遇。

  生活上的困难每况愈下,苏步青的一个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

苏步青把他埋在湄潭的山上,在小石碑上刻着“苏婴之冢”几个字。

然而,生活上的困难吓不倒有意志、有毅力的人,浙大的教学和科研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

苏步青也是带着困难走上讲台的。

当他回身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就会议论苏老师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的补丁,还有屁股上的“螺旋形曲线”!

晚上,苏步青把桐油灯放在破庙的香案上写教材,最后用自我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线概论》一书。

1994年夏,笔者有幸在青岩看到苏步青迁徙途中住过的小庙,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令人难以忘怀。

  苏步青的故事(7):

  著名的数学大师苏步青,自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

至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才有点不太情愿地到了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他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苏步青的故事(8):

  温州的浙江省立第10中学的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的路。

从日本留学回温州的杨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带着忧国忧民的真情:

“当今世界,弱肉强食。

世界列强仰仗船坚炮利,对我国豆剖瓜分,鲸吞蚕食。

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

为了救亡图存,务必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务必学习好数学。

”杨老师的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

从此,他的兴趣从文学向数学转移。

有一次,苏步青用20种不一样的方法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

校长洪泯初得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说:

“好好学习,将来送你留学。

”到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洪校长已调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但他仍关心苏步青的学习,寄来了200元资助苏步青留学。

  1919年,17岁的苏步青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余170元钱要维持3个月的生活,实在很艰难。

他每一天只能吃两餐饭,无钱请日语老师,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

最后他用流利的日语回答了主考官的提问,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名牌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

1924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

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课余卖报、送牛奶、当杂志校对和家庭老师,用所挣得的钱做学费,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

并以坚强的意志,刻苦攻读,接连发表了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

1931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

此后,国内外的聘书像雪片似的飞来,苏步青一一谢绝。

因为两年前陈建功获理学博士位时,曾约苏步青到条件较差的浙大去。

苏步青说:

“你先去,我毕业后再来。

让我们花上20年时光,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系……”这兴许就是苏步青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不愿离开浙大的情缘。

  走上工作岗位后,苏步青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了令世人叹服的光辉业绩,除做研究生时发现的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被学术界誉称为“苏锥面”外,后在“射影曲线论”、“射影曲面论”、“高维射影空间共轭网理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等方面都取得世界同行公认的成就,个性在著名的戈德序列中的第二个伴随二次曲面被国内外同行称为“苏的二次曲面”。

他还证明了闭拉普拉斯序列和构造(T4),被世界学术界誉称为“苏(步青)链”。

因此,德国著名数学家布拉须凯称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欧美、日本的数学家称他和同事们为“浙大学派”。

的确,自1931年到1952年间,苏步青培养了近100名学生,在国内10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25位,有5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后培养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学生。

在复旦数学研究所,苏步青更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潜高足,构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罕见可喜现象。

  苏步青的故事(9):

  9岁那年,苏步青的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50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

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

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

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

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

  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

但是,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的“偷听”,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

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的作文是抄来的。

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

这样,更激发了他的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

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

“牛顿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

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

他疼得直打滚。

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

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

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

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但是如此:

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

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之后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

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的头后说:

“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必须能够考第一名。

”又说:

“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期望你把书念好。

像你此刻这样貌,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

”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灵的震撼,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淌在自已的胸前,第一次感到自我做错了事。

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苏步青的故事(10):

  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

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

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最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

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未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儿子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

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

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

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

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

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

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

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

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最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