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作文之用第三人称写母亲的作文600字.docx
《母亲作文之用第三人称写母亲的作文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亲作文之用第三人称写母亲的作文600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母亲作文之用第三人称写母亲的作文600字
用第三人称写母亲的作文600字
【篇一:
作文】
初中话题作文指导三步曲:
拟好题目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
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标新立异,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现在,仍以书或读书为话题,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
1、扩展法:
就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
如:
上面的话题可拟题为:
《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读书轶事》《世界因书而精彩》?
?
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一种拟题方法,同时也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2、想象法:
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
据此,以上话题可拟题为:
《假如世界没有书》《22世纪的书》《梦幻的书海》等。
指导学生运用想象法拟题,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3、拟人法:
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
以上话题可拟题为:
《书的自白》《我心灵的镜》《书与书柜的对话》等。
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4、引用法:
即引导学生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或对它们加以变通作题目。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从中提炼出精练、含蓄、韵味十足的题目来。
可将话题的题目拟为:
《书山有路勤为径》《开卷有益》《无巧不成书》《说书》等。
使题目更具吸引力。
5、引申法:
就是在话题原意的基础上,分析它的引申义,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
如书可引申为对人类或个人历史的记载,读书可以理解为了解人生等。
由此,可尝试拟题为:
《我用心血为自己写书》《认真读天书》《要善于吃书》等。
这些题目挖掘了话题的深层含义,使文章立意新颖,主题深刻。
6、悬念法:
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来。
如将以上话题拟题为:
《书的诞辰有几何?
》《书告诉我们?
?
》《书中这样说?
?
》《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
》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
当然,指导学生运用悬念法拟题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因为这种方法的运用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教学初期,要发挥集体的作用,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拟出好的题目。
慢慢的学生们就会在相互启发中激起巧设悬念的灵感,具备设置悬念的能力。
初中生话题作文指导三步曲:
选择角度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度。
写文章即写生活。
要想把文章写好,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在选择过程中:
或记叙、描写,以事感人;或夹叙夹议,表达见解;或横纵联系,抒发感受;或介绍事物教给人知识等。
如话题作文:
书可以医治愚昧,书可以使人聪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长辈的期翼,书演示着人成长的途径;书折射着老师、同学的情义和我们的喜怒哀乐?
?
要求:
请以书或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由于文体不限,给了学生很大的写作空间。
有的叙述自己和书的故事,表现自己和书的情结,或描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或折射长辈、老师、同学的关怀;有的抒发感情,表达自己对书的深刻认识;有的由叙而议,表达见解,畅谈自己对书的认识;还有的介绍书的起源和种类,了解它对人类的贡献?
?
这样,交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生活的平台,使写作成了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作业。
使其写出的文章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也使教师能有机会了解学生的生活,感受其多彩的精神世界。
另外,由于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学生一时无从下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反映主题。
从具体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初中作文中叙述和描写方法介绍
(一)教学要求
通过写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即自己的实践活动而不是旁观性的见闻)学习各种叙述和描写的方法。
(二)初中作文中叙述和描写方法练习指导
1.叙述
是记叙文的一种主要表达方式。
即对人物的活动、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作一般性的交代和述说。
叙述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主要是:
(1)直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介绍事悄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z)一般地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使读者能有概括的了解。
(3)用于开头、结尾、插叙、补叙、过渡、照应,作这些成分的表达方式。
(4)作抒情和议论的一种特殊手段。
叙述有种种分类。
从叙述方式上,有顺叙、倒叙、擂叙、追叙、补叙等;从叙述角度上,有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
从叙述的详略上,有概叙和详叙。
概叙,也就是概括叙述,即用简明扼要的句子介绍人物或事件的梗概.使人对人或事获得一个轮廓式的印象。
详叙,也就是具体叙述.即把人物的情况和活动,事情的面貌和过程,比较详细,连带各种细节述说出来。
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往往配合起来使用。
在行文中,或者先概括叙述事物概貌、背景.再具体叙述事物详情和过程;或者先具体叙述事物详情和过程,再作总貌或结论性的概述,或者把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交叉起来进行.
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往往表现为一种条块组合,并运用于对事物进行的点面结合的介绍说明之中,把概述交代事情进程、人物行踪和具体叙述事情进程中各阶段的面貌、情景,人物行踪中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这叫条块组合,这是一种叙事模式。
对事物的介绍往往又要用点面结合的方式。
“面”指照顾全面的大面儿上的材料.这往往用概叙方式,“点”,指在事物全面和整体上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重点材料,这往往要用详叙的方式。
点面结合.概叙详叙结合,便能使人对事物获得既全面而又具体的印象,也最节省笔里,符合语言表达上的“经济”性原则
2.描写
是记叙文的另一种主要表达方式。
即对人物、事物、场面、景物所作的具体、形象的刻画和描幕.它是用语言为人、物、景造形、“照相”,再现景物风貌、人物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使人获得对人物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窥其心,对物如睹其状、如临其境的鲜明、真切的感受。
描写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又有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场所描写.人物描写又分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而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中又包含了细节描写。
(见前面章节)
叙述和描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其表达的语言内容,能否在读者头脑里形成画面,形成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使读者获得某种体验或共鸣。
不能,即是叙述;能,即是描写。
“五多”高分作文的必杀技
多观察:
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
”对于周
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多读书:
古人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
应该怎样写?
。
”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多练笔: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
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
“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
记?
,每天记一件事。
”“最好的窍门就是?
每天必写?
、?
天天拿笔?
,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
”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
”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修改:
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
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
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小学生写作应以练笔为主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
课标低年级侧重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是习作,到初中才用“作文”“写作”一词。
我们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作文是写话、是生活的需要,如同衣食住行一样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需要什么就写什么,要求不高,没有必要都向“优秀习作”看齐,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只要把自己的见闻、情感,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就行。
小学生的练笔也叫随笔,就是把看到、听到、读到的事、物或人,及由些而产生的感想、体会马上记下来。
写“随笔”,可以积累素材,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随时动笔的好习惯。
随笔所记内容应是最近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容可大可小,随心所欲,但必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与日记不同的是比写日记更随便,没有一定格式,只要简明流畅,表达清自己的意思,达到练笔目的即可。
篇幅也没有规定,可长可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依据实际内容、具体情况来定。
随笔主要是让学生练笔,所以与指导写大作文不同。
在开始时教师加一些指导,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写,让他们自己把身边的事写真切写生动,以锻炼他们遣词造句的表达能力。
另外,要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要一味仿写、套写或者说些假话、空话。
1、较真课本,写出新意。
学完《开天劈地》后,张晓锋同学的《我发现课文插图错了》,提出课文与插图有两点不符。
一,课文明明说盘古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
而插图画的却是双手握斧乱砍乱劈。
二,课文交待盘古未倒下之前天地未开混沌一片,要到身化万物后才有花草树木。
而插图却在天地未分之前就有了花草山水。
向编辑建议改选插图,以免误导学生。
2、较真现实,敢说真话。
学生本身就是社会一分子,对现实肯定有自己的一知半解。
要学会发表真实的看法。
姚艳星同学面对各种繁多的考试,发出了《我喜欢这样的考试》的呼声。
提出“那一张张的考卷并不一定能考出我们真实的特长和才干。
”而欢迎自然课自我选择,把学到的自然知识编成一份手抄报的全新考查方式。
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
3、梳理回顾,表现美好。
生活中不泛美好的东西,让她再现,既鼓舞了自己,又影响了别人,也是锻炼自己写作水平的好机会。
像《快乐的夜晚》,《难忘的游戏》《我的烦恼》都是表现自己曾经拥有的美好回顾。
4、续写改写,想象情节。
每学完一节课,我都让学生发挥想象,或续写,或改写,或按自己意愿进行改写。
这样既锻炼思维又训练写作能力。
记得在教〈乌鸦与狐狸〉时,我在让学生按课文意思表演课本剧时,一个很不情愿演乌鸦的小朋友在演乌鸦时一直不肯松嘴吐出嘴中的“肉”,任凭其他同学怎么喊,就是不松嘴。
我很不理解,就问他:
“你为什么不松口呢?
”他说:
“我不愿意当愚蠢的乌鸦,我才不上狐狸的当呢。
”于是我趁机启发学生想象乌鸦下一次又碰到狐狸会怎么对付?
学生兴致勃勃地发挥想象,写的可带劲了。
5、贴近生活,想象对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喜好。
只有让他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更理解人生沧桑。
我让学生写《假如我是校长》,《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中国》,《假如我是小警察》等,既学会了描写生活,又体验了另一个我。
6、放飞翅膀,想象未来。
对于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才能珍惜现在,才能焕发努力去开创未来。
我让学生依据科学预测未来,《二十年后再相会》,《未来的世界》,〈二十年后的我〉等。
都让学生放飞畅想翅膀,漫游未来,写出了水平。
7、真情表达,直抒胸臆。
学生最怕没经历过的好事或景观。
但却喜欢向老师说悄悄话。
一般写的都是真实感情。
姚联辉同学在〈老师教我作人〉一文中写道:
“我这个人贪玩,好动,但老师并没有一味指责,而是认为玩是儿童本性,只要不耽搁学习就好。
你对我们宽宏大度,劳动时自己能做的事大都自己默契无闻地做了,对我们的淘气常常一笑了之。
”这没有认真的体验是写不出的。
姚鸿凤同学在〈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中再现了古诗复习课的精彩场面。
“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同学们仍然沉浸在诗的海洋中。
”也是精彩的写照。
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帮助学生体验习作的成功和与人交流的愉悦。
8、提供平台,愉悦作文。
学生的表达欲望,是决定他们的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
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每到作文时,自然会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之感,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就要为学生提供表现平台。
为此我创办了《重华之光》校刊。
几年来已出五十期,共登出各类诗文七百余篇。
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表现欲.
【篇二:
写人作文的写法】
写人最要紧的是把人写活,要写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切不可千人一面。
什么叫人物的“特点”?
就是指这个人身上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这个人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我们常说的人物特点,一般指三个方面:
一是外貌特征,包括长相、穿着、高矮胖瘦等;二是性格特征,包括性格、爱好、习惯等;三是思想品质特征。
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大家都积极向上,都在完成着同样的学习任务,参加着共同的活动,但是彼此是不会完全一样的,总会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差异来。
例如有人特别热心;有人非常讲信用;有的人办事有头有尾,很有责任心;有的人特别爱惜东西;有的人心里总憋不住话,有什么讲什么……但是,由于大家天天相见,天天相处,许多事见多了,习惯了,反而觉察不出来了。
这就要求我们定下心来,细细捉摸,细细品味,从中捕捉人物的特点。
要描写人物特点,就要懂得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方法很多:
首先是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一个人有什么特点,不能靠空洞的词语去形容。
有一句话叫“事实胜于雄辩”。
你说某某能干,请拿出事实来,让别人信服。
一般的事实还不行,越是典型事例越有说服力;其次是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人物的外貌,总与他的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等有密切关系,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还有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俗话说“察言、观色、看行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更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总之,一个人有什么特点,就会有什么样的神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动作,就会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就会做什么事。
所以选择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内心活动,是写出人物特点的最基本的办法。
写作小窍门:
怎样写人怎样写好记人作文记叙文,无论是以写人为主或以记事为主,都离不开人物描写。
因为事是由人去做的,无其人,也就无其事。
事情实际上是人物的一系列活动的反映和记叙。
写人作文着重写出任务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特点,通过人物的刻画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要写好记人作文,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写外貌写外貌就是描写人物的五官长相、个头体态、音容笑貌、衣着打扮等。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是说人的好坏可以通过外貌表现出来。
当然,这并不准确,但一定程度上,外貌特征确实能够表现人物的某些内心、性格、品质特点。
如“头发花白”可以说明人物年龄大;“皱纹深、皮肤黑而粗糙、高大魁梧”可以表明人物饱经风霜、个性坚毅刚强;“浅浅的酒窝、乌黑明亮的眼睛”可以反映人物聪明活泼的特点等。
人物外貌描写,可以一次集中写,也可以随着叙事或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散去写。
采用哪中的方法要由文章的结构和表达需要来定。
但要注意,无论怎样写,写哪些,写多少都必须能为表现人物特点,突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2、写动作高尔基说过,为
了使作品具有说服、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
这就是强调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中心环节。
其实,动作就是人物思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
如“一路上他又蹦又跳”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喜悦:
“他咬紧牙关,使出浑身力气向前扑去”中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坚强勇敢的品质等。
动作描写时,一定要用词准确、精练,并且要很好地为表现人物特点及中心思想服务,否则就会变得罗嗦多余。
3、写语言“言为心声。
”恰当的语言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爱好、思想和性格。
但要注意,语言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地位、教养、爱好和所处的环境及思想性格特点,要有利展示人物特点,表达中心。
4、写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就是人物的思想活动。
人物想什么,怎样想,都直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是表现人物特点,表明中心的重要渠道,所以它是把人物写活了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描写,适应于写自己或以第三人称他人的文章;另一种是通过记叙作者的心理活动,间接地展示文章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5、写典型具体的事例常言说:
“空口无凭。
”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只能融入具体的事例中,才会令人信服,才会产生真实的感染力。
因此,要写好人物,还哟啊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具体的事例进行描写,这样我们塑造人物才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优美词语整理:
1、令人惊讶的是,四个陌生人长的都是同样的脸膛,真象同一家工厂的同一样产品:
黑黑的眼窝前面都戴着一副墨镜,薄薄的嘴唇都叼着烟卷,头上的帽檐一律垂下来,上衣的颜色完全一样。
2、老人瘫了,整天恹恹的躺在床上,他的脸象是迟暮的黄昏,笼罩着浓重的不散的愁云,他浑浊昏花的老眼里一片茫然无际的黄色沙漠。
3、他转过身来,我看到一张清晰的面庞,上面刀刻一样的皱纹象条理分明的叶脉,向人们显示着他饱经沧桑的阅历,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慈祥的光,显得格外亲切。
4、她笑了,圆圆的脸庞就象一盘盛开的金葵花。
5、我特别爱看妈妈的脸,乌黑发亮的秀发下一张端庄秀丽的脸,脸色泛着红润。
6、他那充满稚气的椭圆形的面孔,在夕阳的余晖中呈现着很健康的琥珀色。
7、他的脸蛋鼓鼓的、红红的,就象刚刚开放的桃花。
8、不大会儿她又破涕为笑了,红扑扑的脸蛋上还挂着两滴泪珠,格外逗人。
9、离我不远的花园边上,蹲着一个老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10、我有一个表弟,还不到十岁,长得虎头虎脑,脸蛋又胖又圆,两只大眼睛又圆又亮。
11、伯伯原先的红脸膛变得灰白,一点血色也没有了,憔悴得很难看。
12、看着老师的笑脸,我心理甜滋滋的,象喝了蜜糖水一样。
13、一张圆脸庞,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总爱一眨一眨的、闪耀着欢乐温和的光,那小巧玲珑的鼻子,微微向上翘着,一张不大不小的嘴,长在圆圆的小脸上,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使人心悦诚服。
14、她长的很纤弱。
脸是鹅蛋形的,加上一双明净的眼睛,眼睛上面是弓形的,象是画上去的眉毛。
一个小巧笔直的鼻子,一个圆圆的、象生气似的嘟着的小嘴。
她的气色不太好,总是有些苍白。
【技法说明】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指作者本来要大力赞扬的对象,在文章开始的时候却贬抑他,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颂扬他,即作者对描写的对象先有某种看法,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否定了原来的看法,得出一个新的结论的写法。
这里的“抑”做了“扬”的铺垫,使得“扬”更有力,更突出。
“欲扬先抑”法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情感变化的反映,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
此方法在写作中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情节多变,起伏跌宕,摇曳多
姿,曲折动人,能使到文章前后形成明显的反差,对比鲜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对象,从而增强对人物正面肯定的表达效果。
【考试要点】
1、“欲扬先抑”既可写人,也可写物,只要运用得当即可
2、从整体出发,处理好“抑”与“扬”的关系,两者不能等量齐观,应重“扬”轻“抑”。
3、“抑”与“扬”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比强烈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范文例说】
水是构成世界的重要物质,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千百年来由此演绎出无数的悲欢离合。
水是大自然的精灵,它蕴含着多数的人文意蕴,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联想和思考。
请以“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过去与未来,现实与幻想,问题与思考等等均可涉及。
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发表议论,可以客观说明,可以展开联想,发挥想象……
(0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题)
摆渡的老哑巴(小说)
江苏考生
那河,蜿蜒在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人与外界惟一的沟通渠道。
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它是小镇惟一的交通工具。
正因为有了那河,那船,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鼻子,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再加上天生不会说话,人们都叫他“老哑巴”。
不知什么时候,老哑巴成了小镇上惟一的摆渡人。
他默默接过许多人都不愿意拿的撑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趟一趟地迎送着小镇的乡亲,从不间断。
那个古老的开满无名野花的渡口,印满了他蹒跚的脚印。
老哑巴的工作,没有丝毫报酬,他也从无要求,人们都说他“傻”。
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渡口,老哑巴孤独地坐在野花丛中呆呆地望着天。
“老哑巴!
开船了!
”村民一声吆喝,他嘴里“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了船。
船慢慢行着,两岸的芦苇和马尾草摇在微风中。
我为了免睹老哑巴的尊容,特意坐到船尾,静静地戏着水。
不料,一不小心,新买的拖鞋掉到了河里,我急得大叫,因为那是妈妈早晨买的,丢了肯定会挨骂的。
正在运时,老哑巴纵身跳进了河里,一会儿拖鞋便被丢到了我手上,我当时激动得快哭了,竟然顺口说了句“谢谢老哑巴”。
村民哈哈地笑着,弄得我颇有几分尴尬。
今年春天,我又来到那个小山村,可不见了老人的影子。
几天后,我从乡民口中听到了关于老人不平凡的故事,那位聋哑摆渡人,搭救一个落水儿童时,终因体力不支,静静地安息在伴随他渡过千万次船的河里。
当我再一次走过这个渡口的时候,对老人的感受是那么的深刻,是这条河让我看到了他美好动人的一面。
静静地站在渡船上,我在心里轻轻地说:
“老伯伯,谢谢您!
”
【技法点津】
(一)独辟蹊径。
独辟蹊径,是指从立意角度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
势,打破思维常规,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
根据作文中的材
料,要求以“水”为话题作文,可能很多考生一见到“水”,思维便很自然地转向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和生存问题等方面,而《摆渡的老哑巴》则摒弃了大众的思维,独辟蹊径,另寻出路,由“水”想到了“那河”,由“那河”想到了“摆渡”,再由“摆渡”想到了那摆渡的老哑巴,歌颂老哑巴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质。
这种做法避免了与大部分考生立意相撞,使得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在高考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二)设置悬念。
指在文章的开头便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直接
写出事情的结构,以吸引读者的写法。
在文章的开始设置悬念,往往能抓住读者的心,使之急欲寻找答案,探其究竟。
《摆渡的老哑巴》一开头便引人入胜,不仅以优美的语言对“那河”、“那船”进行了描写,而且还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悬念:
“正因为那河,那船,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这时读者不禁要问了:
摆渡人是谁?
那感人的故事指的又是什么?
这样,疑团便吸引了读者的心,让读者急于往下读,这是优秀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三)选材典型。
一篇好的写人作文,除了有新颖的构思和立意外,还需要选取
具体典型的事例去表现对象的美好品质,使得文章的内容充实起来,显得有血有肉,不然就会显得空洞无味。
在写人时,所选取的事例材料,必须要新颖典型,言他人所未言;另外还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气息。
《摆渡的老哑巴》中,作者选取了“无偿摆渡”、“帮捞拖鞋”和“勇救小孩”三件事,由小到大,层层深入,歌颂了老哑巴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质。
(四)对比鲜明。
通过前后不同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变化等的对比,表现人物正
面的美好品质和精神面貌。
《摆渡的老哑巴》中,“我”先是看不起老哑巴,认为他样子长得非常丑,而且“傻”,所以总不愿意接近他,甚至连坐船的时候也要坐到船尾去,以免目睹老哑巴的尊容。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却帮“我”捞回了“我”掉在河中的拖鞋,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人英勇地跳进了河里,救了一个儿童的命,而他却终因体力不支而永远安息在那条他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