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050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docx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docx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

与发展建议

 

内容摘要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是逐步解决城乡之间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重要措施。

县域经济水平低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突出体现。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使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得到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河池市地处老、少、边、穷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本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分析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发展建议。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首先阐述县域经济的内涵及意义,然后分析河池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最后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河池市经济如何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经济发展现状建议

 

目录

一引言…………………………………….…………………………………….………1

二县域经济的内涵及意义……………………………………..…..…..….…………1

三河池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2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2

(二)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2

1思想观念落后是制约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性的障碍………………2

2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制约了我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3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地区拖累”问题突出……………………………3

4工业规模小、竞争力弱………………………………………………………3

5农村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3

6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化……………………………………………………3

四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河池市经济发展的建议……………………………………3

(一)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3

(二)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立好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位…………………………4

(三)要培植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其集聚产业、示范带动和扩张辐射功能作用…………………………………………………………………5

(四)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6

(五)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城镇化建设,筑巢引凤,做好招商引资工作…6

五(参考文献)……………………………………………………………………………8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

与发展建议

一、引言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亦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空前艰巨的历史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统筹兼顾,优势互补,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政治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应用新思路,采取新办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西部地区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才能不断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

二县域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县域经济这个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

所谓县域经济是指一个县范畴内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是一种产业的总和,又是一种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的经济,又有政府的经济。

因此,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基本单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十六大把“县域经济”写进了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十七大”又提出全面落实“六抓六促六提升”(“六抓六促六提升”即抓基础建设,促产业化开发,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力;抓项目建设,促跨越式发展,提升城市经济综合力;抓小城镇建设,促城乡一体化,提升第三产业竞争力;抓环境优化,促招商引资,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生命力;抓财源建设,促增收节支,提升公共财政保障力;抓民生改善,促社会和谐,提升干群关系亲和力)的工作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点,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也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和现代的工业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要部分,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在这里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在县这一级得到充分的体现。

县域经济是我市最大的一个经济板块,在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我市的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不可能的,要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的发展,切切实实关系着绝大多数国民的生计,是民生经济,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抓好县域经济的极端重要性。

三河池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河池市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必经经济区域之一,具有特独的区域优势。

经济区土地面积33508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4.20%,是广西第二大地级市。

2006年末,经济区总人口379.5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87%,其中:

城镇人口83.72万人,农村人口295.79万人,城镇化率为22.06%。

实现生产总值194.61亿元,排全区第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2元,为全区平均水平的75.37%,排第13位;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为30.82:

26.51:

42.67,农业比重仍然较大,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完成财政收入20.63亿元,排全区第6位;人均财政收入739元,排第8位。

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为1144万美元。

总体上状况,经济社会发展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河池市经济区地处桂西北,根据地理位置、发展条件和自然历史习惯的差异,全市可以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类型、层次各有不同的经济区域。

河池市经济区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主要拥有丰富的水能、矿产、旅游和特色农业等资源。

水能资源经济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大小河流共40多条,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200多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近1000万千瓦,占广西水能资源可供开发总容量的60%以上。

矿产资源经济区11个县(市)、区均有矿产资源分布,发现矿种46种,目前可开发利用的矿种28种,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旅游资源经济区旅游品种多、品位高、品质独特。

体现壮族风情习俗的宜州刘三姐故乡、古朴诱人的南丹白裤瑶风情、享誉世界的巴马长寿之乡等。

特色种养殖业资源经济区特色种养殖资源得天独厚,优势明显。

南丹的瑶山鸡,环江的香猪、菜牛,罗城的毛葡萄,都安的黑山羊、野生山葡萄等,在区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空间。

此外,经济区内还有种类繁多的中草药资源,名贵中药产品已畅销国内市场。

(二)河池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是制约河池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性的障碍。

思想观念落后直接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突出表现为:

一是各级政府对农村特别是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重视不够,过多的强调城市发展。

二是经济发展思路中存在严重的小农思想。

三是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政府部门垄断和寻租行为依然很严重。

四是缺乏合作和整体发展观念。

2.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制约了河池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县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同构现象严重。

工业结构中开采选矿业、化工冶炼、水泥建材、甘蔗制糖、小型机械等制造业占有很大比例。

产品附加值不高,与农业相关的食品加工业占有比例并不大。

其次是县域经济内部产业缺乏相互衔接运作方式。

大多数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远未形成。

3.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地区拖累”问题很突出。

由于自然条件、区位因素、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同,各县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是客观必然。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落后县及贫困县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发达县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区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地区拖累。

4.工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目前,河池市县域工业基本是“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强调经济总量的提高,而忽视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工业生产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小而散的产业组织结构限制了县域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大企业(集团)所设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机会。

协作能力弱直接导致了县域工业整体竞争力的弱势地位。

5.农村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是制约河池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融资渠道有限,县域内企业融资机制的不健全,使县及县以下的金融服务出现真空地带,民营经济和小企业缺乏金融支持的有效渠道。

6.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化。

河池市现有县域经济环境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县(市)对环境方面的认识和投入明显不足,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河池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增加就业为主要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发挥优势,主攻民营经济,壮大园区经济,提升劳务经济,努力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

要把发展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

从全国来看,经济大县强县,无一不是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发达的县。

有的专家把全国县域经济分成五种类型,沿海开放县、城郊县、传统农区县、山区县和牧区县。

前两种大都属于二三产业发达的,全国经济百强县(市)主要集中在这类县(市)中。

后三种多数在中西部地区,二三产业普遍欠发达。

从我市来讲也是这样,如:

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实力较强的宜州市,也主要是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

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放在首位,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地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全部实践中。

(二)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立好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位

首先,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

由于县(市、区)特别是县农村人口占的比重大,只有抓好“三农”工作,打好农业这个基础,才能保证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推进产业化。

第一,就是一定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机遇,下决心搞好农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场革命,是对传统观念的革命,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革命。

如果我们不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优惠政策这个机遇,我们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过去我们也很想调整农业结构,但那时候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不种粮食,农民吃什么呢?

现在有的地方退耕还林还草人均达到了2亩地,国家补的粮食就够吃了。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调整结构的有利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下决心把农业结构调整过来。

第二,就是调整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坚决破除小农意识,讲求规模效益,满足于小打小闹不可能有所作为。

调整结构必须立足于大市场,要形成大商品,要想大的、干大的,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优势。

一个县要突出一、二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有一个好的龙头企业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就有了抓手。

否则,实现农业产业化就是一句空话。

各地要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多种生产要素,组织各类合作社,对本地优势主导产业实行产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其次,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要深入发掘河池独特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河池文化现象的独特魅力,大力培育和突出河池旅游与周边市场的差别化,发展以特有民族风情、独特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景观为重点的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河池红色旅游精品。

要加大旅游促销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性建设力度,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宜州市要加大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力度。

要抓住国家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广西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保护项目、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批试点项目———宜州下枧河流域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落户河池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河池作家群的优势,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几年,我市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我们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投人,使旅游业迅速成长为支柱产业。

第三,真正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搞社办工业的时候,农民群众提出了一个口号,叫“无工不富”。

从20多年县域经济的实践来看,这个提法仍然是适用的。

无工不富,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它是普遍的。

个别地方确实不搞工业,就搞旅游、商业和服务业,也能致富,也有这样的典型,但从普遍意义上讲,非搞工业不可。

没有工业,大多数县(市、区)的经济不可能发展起来。

从全国来讲,经济大县、强县,没有一个不是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发达的县。

县域经济要强壮起来,必须拉长工业这条“短腿”。

没有工业水平的提升,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是很困难的。

有人认为,宜州市是靠农业发展的。

其实不然。

目前宜州市二、三产业已占国民经济份额的八成左右,一产业只有二成左右,通过二产的壮大,优化一产,繁荣三产,走出了一条依托农业发展工业的强市之路。

工业经济是一个地区赖以发展、实现强盛的根本所在,要解决“吃饭”问题,解决强县问题,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

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镇化水平,没有工业经济作支撑,只能是一种“跛腿”经济。

因此,各县一定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思想,真正把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主导地位,千方百计地抓好工业。

(三)要培植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其集聚产业、示范带动和扩张辐射功能作用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注重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特别是在发展县域工业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没有支柱产业作支撑,县域工业很难有竞争力,很难在市场上站住脚。

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要立足于资源优势。

但没有资源照样可以有支柱产业。

有的县认为,我这个地方没有资源优势,很难培育出支柱产业。

这种观点站不住脚。

从国际和国内看,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缺乏资源的地区发展很快。

相反,有资源优势的地方反而不快。

这说明,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质资源固然是宝贵的,必须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

但不能只盯住那些有限的资源,更不能一味地依赖资源求发展。

资源优势并不一定就等于经济优势。

事在人为,关键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县(市、区)都应该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特色,选准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发展重点,努力培植起能够支撑和拉动县域经济的骨干和支柱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特色兴而经济荣。

大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其集聚产业、示范带动和扩张辐射功能,这是提高县域工业聚集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这也是一些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一个创举。

浙江省工业园区就有680个,苏南地区的开发区、工业小区已形成气候,这些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主要靠园区的拉动。

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财力,坚持适度集中的原则,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搭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

从我市实际情况看,目前已在建的宜州——东莞、东江——东莞两大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建成将形成集聚效应,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河池市县域经济的加速发展。

当然,除了个别条件好的乡镇外,乡镇一般不要层层都搞工业园区。

兴办工业园区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尽可能开发利用荒地,节约有限的耕地资源。

要把园区建设同推进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走市场化的路子,盘活城镇土地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园区建设。

要坚持边建设边招商,以招商促建设,滚动发展,力争使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窗口、工业发展的“孵化器”和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

(四)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坚持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贯彻执行十七大“六抓六促六提升”会议精神,放心放手放胆地大力扶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生力军作用。

目前,城乡居民手中有大量的储蓄存款,激活这些民间资金,引导其投入市场,扩大内需进入投入产出循环,把民间发展工业经济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就会给经济发展注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要千方百计为民间资本进入市场打开出路,加快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的转变,放宽民间资本的准人领域。

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领域,凡是外商投资可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有序地进入。

要让非公有制企业享受同国有、集体企业一样的待遇,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扩张规模,提高效益,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城镇化建设,筑巢引凤,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推进城市化进程,无疑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哪个县(市、区)抓住了这一机遇,用实了这一机遇,肯定会使当地的经济有大的发展,城乡面貌有显著的改观。

要突出县城的经济带动、产业集聚、生活保障、科教传播、文化服务等功能,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特别是要把各类园区的建设同县城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完善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其吸纳农村劳动力、扩大就业空间和为农民服务的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关起门来是不行的,必须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招商引资,走合资合作、联合开发之路。

要通过落实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振兴县域经济。

那么,靠什么引进项目?

首先要有优惠的政策,让投资者感到有利可得。

其次要有高效的服务,做到主动服务,超前服务,高效服务,全程服务。

投资者来你这里办企业,从立项审批到项目批复,从工商管理到税务登记都应让投资者省心、放心、满意。

第三要有诚信的环境。

古人讲,人无信不立。

没有诚信的环境,外商是不会来的,来了也会走掉。

一定要看到不讲诚信的危害,不讲诚信是要付出代价的,最终会损害经济的发展。

一定要树立诚信的良好形象,绝不能招商引资洽谈时说得天花乱坠,什么都答应,人家真正来了却又落实不了,失信于人。

只有言必信、行必果,你这里才有吸引力,才能招来“金凤凰”,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在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县市对外开放的“外”,不单单是指境外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外省市。

坚持对外开放,就是要加大吸引县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力度,弥补当地生产要素的缺口和劣势。

坚持对外开放,就是要拆“围墙”、开“城门”,创造公平、公正、透明的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打破种种壁垒,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各种资源、生产要素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和整合聚积,形成强大的社会生产力。

坚持对外开放,就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提速增效,建立服务型政府。

 

主要参考文献:

1.韩丽华、潘明星:

《政府经济学》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3页至3808页

2.王乐夫:

《领导学:

理论、实践与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3版26页至286页

3.朱舜著:

《县域经济学通论》(中国行政区域经济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25页至28页

4.朱舜著:

《中国县域经济创新》,北京:

海潮出版社,2000年版。

5.邱志忠《中国市县区发展研究》,北京:

海潮出版社,2002年版。

6.《河池市人民政府信息网》,2004年版。

7.河池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